- 年份
- 2024(7020)
- 2023(9817)
- 2022(7993)
- 2021(7017)
- 2020(5711)
- 2019(12632)
- 2018(12287)
- 2017(22241)
- 2016(12479)
- 2015(13609)
- 2014(13226)
- 2013(12808)
- 2012(11908)
- 2011(10621)
- 2010(10420)
- 2009(9480)
- 2008(9109)
- 2007(8103)
- 2006(7099)
- 2005(6251)
- 学科
- 济(45085)
- 经济(45013)
- 管理(35548)
- 业(31413)
- 企(24549)
- 企业(24549)
- 方法(19139)
- 数学(16839)
- 数学方法(16647)
- 学(14325)
- 农(14075)
- 中国(13412)
- 财(12489)
- 业经(10445)
- 制(10368)
- 环境(9667)
- 贸(9469)
- 贸易(9466)
- 农业(9324)
- 易(9200)
- 地方(8795)
- 体(8529)
- 银(8153)
- 银行(8090)
- 融(8028)
- 金融(8021)
- 技术(7900)
- 行(7744)
- 划(7408)
- 理论(7159)
- 机构
- 大学(177207)
- 学院(176140)
- 济(67812)
- 研究(67684)
- 经济(66394)
- 管理(62716)
- 理学(54694)
- 理学院(54019)
- 管理学(52765)
- 管理学院(52494)
- 中国(49024)
- 科学(46985)
- 农(45642)
- 京(38061)
- 所(36937)
- 农业(36919)
- 业大(35788)
- 研究所(34387)
- 中心(29881)
- 财(29775)
- 江(27237)
- 院(25334)
- 农业大学(23955)
- 财经(23740)
- 北京(23467)
- 省(23322)
- 经(21735)
- 范(21704)
- 技术(21657)
- 室(21377)
- 基金
- 项目(129152)
- 科学(99335)
- 基金(93145)
- 家(87238)
- 国家(86517)
- 研究(84107)
- 科学基金(71107)
- 社会(53234)
- 省(51767)
- 社会科(50370)
- 社会科学(50355)
- 自然(49219)
- 基金项目(49113)
- 自然科(48090)
- 自然科学(48070)
- 自然科学基金(47212)
- 划(44720)
- 教育(37738)
- 资助(37459)
- 编号(30790)
- 重点(30189)
- 计划(28307)
- 发(28069)
- 创(27310)
- 部(27061)
- 科研(26092)
- 科技(25681)
- 创新(25679)
- 业(24588)
- 成果(23754)
共检索到2578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袁立强 马旭洲 王武 叶蕾
研究了饲料脂肪水平对瓦氏黄颡鱼生长和鱼体着色的影响。实验共设5个脂肪梯度:4.17%、7.02%、9.99%、13.00%、15.76%,含添加60mg/kg和0mg/kg叶黄素的两类饲料,0mg/kg叶黄素和8.92%脂肪饲料作为对照。每组25尾,3个平行,表观饱食投喂13周。结果表明:(1)脂肪水平为4.17%~9.99%,6周和10周时瓦氏黄颡鱼鱼种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随脂肪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脏体比、腹脂率随脂肪水平升高而升高。(2)饲喂叶黄素饲料5周后,瓦氏黄颡鱼皮肤叶黄素水平不再升高,达到稳定。(3)适量脂肪的添加能够提高叶黄素的利用率。7.02%可以满足瓦氏黄颡鱼体着色的需要,过...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朝明 罗莉 张桂众 尚卫敏 颜忠 刘本祥
试验选用体重(6.73±0.21)g的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幼鱼540尾,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试验鱼。以大豆油为脂肪源,配制成脂肪水平为2.04%、4.43%、6.88%、9.02%、11.98%、13.39%的半精制饲料,进行为期56 d的生长试验,研究脂肪水平对胭脂鱼幼鱼生长、体组成及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脂肪水平对胭脂鱼的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脂肪水平为6.88%时,胭脂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沉积效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脂肪沉积效率随脂肪水平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随脂肪水平增加,胭脂鱼全鱼、肌肉和肝胰脏...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朱卫 刘鉴毅 庄平 赵峰 宋超 邹雄 章龙珍
通过添加鱼油和豆油(1∶1)等比例混合油,配制6组脂肪水平分别为4.16%、7.42%、10.68%、14.20%、16.56%、19.62%的等氮饲料,标号依次为L1、L2、L3、L4、L5、L6。以初始体重28.09±0.60g的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为实验对象,经过八周的饲养,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点篮子鱼生长及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L3和L4组显著高于其它四组(P<0.05),且两指标均随饲料中脂肪含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全鱼、肌肉及肝脏粗脂肪含量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全鱼粗蛋白含量L1与L6组最低,显著低于其它四...
关键词:
点篮子鱼 脂肪水平 生长 体成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玮 徐萍 任本根 龚纲明
不同脂肪源饲料对草鱼稚鱼生长的影响刘玮,徐萍,任本根,龚纲明(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南昌330029)关键词草鱼,鱼饲料,必采脂肪酸EFFECTSOFDIETSCONTAININGDIFFERENTLIPIDSONGROWTHOFJUVENIL...
关键词:
草鱼,鱼饲料,必采脂肪酸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贵英 曾可为 郑翠华 李清
通过添加混合油 (豆油∶鱼油为 2∶1 )配制 5种不同脂肪含量的饲料 ,以测定脂肪水平对鳜鱼 (平均体重 61 g)生长的影响。混合油添加量为 0~ 8% ,饲料脂肪含量为 4~ 1 2 % ,蛋白质含量为 44 0 %。结果显示 ,饲料脂肪水平对鳜鱼生长和蛋白质效率有显著影响 :饲料脂肪水平在 7%~ 1 2 %时 ,鳜鱼特殊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高。说明适当增加饲料脂肪含量能够促进鳜鱼生长 ,并提高饲料效率
关键词:
鳜鱼 饲料 脂肪 生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巧娥 朱邦科 沈凡 樊启学 宋林 杨磊 杨威 孙存军 陈海燕
将初始均质量(8.26±0.81)g的鳡(Elopichthys bambusa)300尾,随机分为5组,分别投喂5种脂肪水平(A组:3%、B组:6%、C组:9%、D组:12%、E组:15%)的等氮(45.64%±0.20%)、等能(16.82±0.11MJ/kg)饲料56d,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鳡幼鱼生长、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增重率、特定生长率(SGR)先升后降,B组显著高于A、E组(P<0.05),回归分析得出,饲料脂肪含量为7.71%时SGR最高;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饵料系数先降后升,B组显著低于A、D、E组(P<0.05),蛋白质效率先升后降...
关键词:
鳡 饲料脂肪 生长 体成分 血清生化指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瑞健 徐玮 米海峰 周慧慧 张彦娇 张文兵 麦康森
本实验以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大黄鱼[初始体质量(13.57±0.33)g]为研究对象,在浮式网箱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和投喂频率对大黄鱼生长、体组成及脂肪沉积的影响。采用3×2双因子实验设计,其中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9%、12%和15%,投喂频率分别为2次/天和1次/天。结果表明:投喂频率对大黄鱼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R)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饲料脂肪水平仅对FER有显著影响(P
关键词:
大黄鱼 脂肪 投喂频率 生长 体成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卓梅琴 杨水波 凌仕诚 罗智
为了探究饲料不同脂肪水平对黄颡鱼卵巢脂肪代谢潜在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活体与离体两个实验。活体实验中,分别投喂3组不同脂肪水平的饲料(脂肪含量分别为6.98%、11.34%和15.41%)8周。离体实验中,分离原代黄颡鱼卵母细胞,采用(0、0.2和0.5 mmol/L)3组不同脂肪酸浓度孵育48 h。活体实验结果显示:与6.98%和15.41%脂肪水平组相比,11.34%脂肪水平显著增加黄颡鱼卵巢甘油三酯水平(TG),并上调FAS、G6PD、6PGD和ME的酶活性水平,以及LPL和CD36基因表达水平。与6.98%和11.34%脂肪水平组相比,15.41%脂肪水平组显著升高黄颡鱼的性腺指数(GSI),并上调CPTIA和DNMT3b的基因表达水平,以及PI3KCa启动子-64和-52 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而显著降低PI3KCa的基因表达水平。体外细胞实验显示:与对照组(0)相比,0.5 mmol/L脂肪酸孵育显著增加卵母细胞TG含量,并上调FAS、G6PD和ME酶活水平,以及G6PD和PI3KCa的基因表达水平。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脂肪酸孵育组显著降低CPTIA、ACCb、LPL、CD36、DNMT1以及DNMT3b基因的表达水平。然而,脂肪酸孵育对卵母细胞PI3KCa的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没有影响。研究表明,饲料不同脂肪水平影响卵巢TG的合成,可能主要是通过脂肪转运相关基因,并且高脂肪很可能是通过影响黄颡鱼卵巢PI3KCa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来影响PI3KCa的表达。而离体条件下,脂肪酸促进卵母细胞TG的合成很可能是通过升高脂肪合成相关基因、降低脂肪分解和转运相关基因来实现,但脂肪酸孵育不通过影响黄颡鱼卵母细胞PI3KCa甲基化水平来影响PI3KCa基因表达。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郑惠芳 夏中生 林岗 李秀珍 徐开望 张世举
采用3×3因子试验设计,配制9种试验饲料,研究饲料不同蛋白质水平(31%、37%和43%)和脂肪水平(3.5%、5.5%、7.5%)对平均体重为5.49 g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鱼种生长和鱼体组成的影响。实验选取赤眼鳟鱼种810尾,随机分成9组,每组2个重复,饲养期6周。结果显示:饲料蛋白质和脂肪的交互作用对赤眼鳟的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饲料系数影响显著(P<0.05),当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7%、脂肪水平为3.5%时赤眼鳟特定生长率最大,饲料系数最低。随着特定生长率的升高,赤眼鳟的肥满度和肌肉蛋白质的含量升高;赤眼鳟肌肉和肝脏...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谷金皇 杨毅 冷向军 吴江
为考察添加脂肪酶酶制剂对瓦氏黄颡鱼生长、消化酶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mg/kg、100mg/kg、300mg/kg、500mg/kg脂肪酶制剂,饲喂平均体重(3.47±0.05)g的瓦氏黄颡鱼90d。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脂肪酶100mg/kg、300mg/kg、500mg/kg组分别比对照组增重率提高3.86%(P>0.05)、9.29%(P0.05),饲料系数降低了3.17%(P>0.05)、6.35%(P<0.05)、5.29%(P<0.05)。同时添加脂肪酶各组的血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含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梁拥军 孙砚胜 苏建通 史东杰 姜志强 罗琳 张升利 孙向军
本实验以初始体重为(5.85±0.19)g红白锦鲤(Cyprinus carpio L)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在螺旋藻添加量为12%时,饲料脂肪水平对锦鲤生长、饲料表观消化率、肠道消化酶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5.36%、7.74%、10.52%、12.85%、15.45%5个脂肪梯度,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鱼,表观饱食投喂60 d。结果显示:脂肪水平为5.36%~10.52%,锦鲤增重率(BWG)、特定生长率(SGR)随脂肪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均在脂肪水平为10.52%时,达到最大值。实验鱼血清谷丙转氨酶(ALT)随脂肪添加比例呈现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脂肪水平为12.85%后,血清A...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甘晖 李坚明 冯广朋 龚竹林 黄凯 李家乐
研究了奥尼罗非鱼幼鱼的生长及血浆生化指标与不同脂肪含量饲料间的关系。饲料脂肪水平为0%、2%、4%、6%、8%5个梯度组。结果表明,5组不同脂肪水平的饲料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的成活率无显著性影响。随着饲料脂肪水平升高,奥尼罗非鱼幼鱼的增重率、肥满度和摄食量先上升后下降,而饲料系数则先下降后上升;肝脏重量、肝体比、肝脏与肌肉脂肪含量等4个指标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饲料脂肪水平与奥尼罗非鱼幼鱼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随着饲料中脂肪含量的增加,试验鱼血浆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淀粉酶、碱性磷酸酶等活性逐渐升高。本研究条件下饲料...
关键词:
罗非鱼 饲料 脂肪水平 生化指标 生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玮 戴年华 任本根 龚纲明
以不同的油脂配制成6种试验饲料,用团头鲂稚鱼做8周对比饲喂,对其生长效率各参数做综合分析,结果发现,豆油组试验鱼的总体生长效果最好而菜油组的生长最差。分析表明:除了n3HUFA之外,团头鲂的必需脂肪酸还应同时包括18:2n6和18:3n3;团头鲂对18:2n6的需求要比18:3n3更大;18:2n6和18:3n3之间还可能存在有复杂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
团头鲂 配合饲料 必需脂肪酸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蒋广震 刘文斌 梁丹妮 姜雪娇 庄苏
为了探讨高脂肪条件下不同的蛋白和能量水平对斑点叉尾生长及体组成的影响,试验设2个蛋白水平(22%,28%),2个脂肪水平(10.0%,14.0%),2个消化能水平(12.56 kJ/g,14.23 kJ/g),共8组,分别为P28L10E14.23,P28L14E14.23,P22L10E14.23,P22L14E14.23,P28L10E12.56,P28L14E12.56,P22L10E12.56和P22L14E12.56。试验饲料配方使用鱼粉和豆粕调节蛋白含量,混合油脂(鱼油∶玉米油=1∶1)调节脂肪含量,α-淀粉、次粉和麸皮调节消化能含量,并以微晶纤维素为填充物,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
关键词:
斑点叉尾 饲料营养组成 生长 体组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吕宏波 张志勇 张美玲 陈立侨 杜震宇 乔芳
为研究水体盐度和饲料脂肪含量对尼罗尼罗罗非鱼生长、组成和肉质的影响,本实验设置0、8和16共3个盐度梯度,每个梯度分别投喂中脂(6%)和高脂(12%)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为(5.0±?0.2)?g的尼罗尼罗罗非鱼8周,并测定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肌肉营养成分和肉质相关指标。结果显示,在中脂饲料投喂下,与对照(盐度为0)和高盐组(盐度为16)相比,中盐组(盐度为8)的尼罗尼罗罗非鱼具有最大终末体质量、躯壳比、脂体比、肌肉蛋白含量、肌肉氨基酸和乳酸含量和总产肉率,但其饲料系数、脏体比、肝体比和肌肉pH值显著降低;而中脂高盐组的尼罗罗非鱼其饲料系数、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全鱼总脂、肝脏甘油三酯、血糖、血清乳酸、血清甘油三酯、血清谷草转氨酶较高,但全鱼和肌肉水分、全鱼灰分、产肉率和肌肉离心失水率降低。在高脂投喂下,随着盐度的上升,其终末体质量、成活率和脂体比降低,但饲料系数、脏体比、肝体比和肥满度增大。其中,高脂中盐组尼罗罗非鱼的肌肉蛋白以及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而高脂高盐组的全鱼灰分、肝脏甘油三酯、血糖、谷草转氨酶活性、肌肉总脂、肌肉甘油三酯和磷脂含量显著提高,但全鱼总脂、肝糖原、产肉率、肌肉离心失水率和pH值显著降低。而不论在淡水还是盐水养殖情况下,与中脂饲料组相比,高脂饲料组尼罗罗非鱼均显示出更高的脂肪积累量和肌肉乳酸含量,以及更低的成活率和产肉率。尤其在高盐度水体中,高脂饲料对尼罗罗非鱼肌肉脂肪和乳酸积累的促进作用和对成活率、饲料系数和产肉率的损害作用尤为明显。研究表明,在中脂饲料投喂下,适宜的盐度(如8)可以促进尼罗罗非鱼的生长并提高肌肉品质,然而,在高盐度水体中使用高脂饲料对尼罗罗非鱼的生长与肉质则有较大负面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