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53)
- 2023(8463)
- 2022(6827)
- 2021(5998)
- 2020(4797)
- 2019(10558)
- 2018(10320)
- 2017(18618)
- 2016(10516)
- 2015(11439)
- 2014(11262)
- 2013(10724)
- 2012(9736)
- 2011(8671)
- 2010(8466)
- 2009(7761)
- 2008(7331)
- 2007(6423)
- 2006(5458)
- 2005(4638)
- 学科
- 济(36583)
- 经济(36520)
- 管理(28931)
- 业(26343)
- 企(20012)
- 企业(20012)
- 方法(15346)
- 数学(13639)
- 数学方法(13518)
- 农(12378)
- 中国(11110)
- 财(10911)
- 学(10323)
- 制(8934)
- 业经(8821)
- 农业(8330)
- 贸(7934)
- 贸易(7932)
- 易(7715)
- 体(7433)
- 地方(7405)
- 银(6817)
- 银行(6769)
- 融(6467)
- 行(6463)
- 金融(6460)
- 技术(6391)
- 环境(6282)
- 务(6065)
- 财务(6045)
- 机构
- 学院(146100)
- 大学(145833)
- 济(55588)
- 经济(54474)
- 研究(53668)
- 管理(52538)
- 理学(46127)
- 理学院(45561)
- 管理学(44552)
- 管理学院(44315)
- 中国(38793)
- 农(38118)
- 科学(37377)
- 农业(30744)
- 京(30628)
- 业大(29960)
- 所(28813)
- 研究所(26905)
- 财(24923)
- 中心(24091)
- 江(21879)
- 农业大学(20284)
- 财经(19879)
- 院(19810)
- 省(18730)
- 北京(18597)
- 经(18226)
- 范(18100)
- 技术(17681)
- 师范(17676)
- 基金
- 项目(108373)
- 科学(83566)
- 基金(78214)
- 家(72772)
- 国家(72158)
- 研究(71142)
- 科学基金(59659)
- 社会(45512)
- 省(43768)
- 社会科(43061)
- 社会科学(43049)
- 基金项目(41785)
- 自然(40733)
- 自然科(39832)
- 自然科学(39813)
- 自然科学基金(39111)
- 划(37271)
- 教育(32321)
- 资助(30491)
- 编号(26655)
- 重点(24998)
- 计划(23243)
- 发(23162)
- 创(22952)
- 部(22541)
- 科研(21684)
- 创新(21537)
- 科技(21174)
- 业(20561)
- 成果(20391)
共检索到208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韩光明 王爱民 徐跑 吕富 封功能 於叶兵 杨文平
研究了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Genetic Improvement of Farmed Tilapia,GIFT)的部分形体指标、肌肉肝脏及腹腔脂肪组织的脂肪沉积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同时探讨了鱼体对饲料脂肪酸的吸收利用能力。实验设置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1.73%、3.71%、5.69%、7.67%、9.64%、16.55%共6个梯度组,每组3个重复,饲养90d。结果显示:5.69%、7.67%及9.64%脂肪组吉富罗非鱼肥满度较高;1.73%和16.55%脂肪组的肝体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除了1.73%脂肪组,其他各组中饲料脂肪水平越高,鱼体的脏体指数越高。7.67%脂肪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香元 赵涛 郭雨诗 何杨 刘光辉 罗智
为了探究饲料中不同磷水平对吉富罗非鱼肠道磷和脂肪酸转运及甘油三脂沉积的影响,实验配制了3组不同磷水平的饲料[1.21%(LPD)、1.75%(MPD)和2.66%(HPD)],投喂吉富罗非鱼10周。结果显示,与LPD组相比,HPD组显著增加吉富罗非鱼肠道钠磷协同转运体SLC34A2基因(95.7%)和蛋白(200.1%)的表达,增加肠道组织总磷含量(79.2%);HPD组上调脂肪酸吸收基因cd36、fabp1、fabp2和fatp1及甘油三酯合成基因dgat1的表达(11.2%~54.0%),下调脂肪酸转运基因apob-100的表达(37.7%),增加游离脂肪酸(NEFA)的含量(241.1%)。与LPD组相比,HPD组显著增加吉富罗非鱼肠道组织甘油三酯(TG)的含量(42.9%)。研究表明,饲料中高磷水平可增加肠道组织TG的含量,上调脂肪酸吸收途径和抑制脂肪酸排出途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瑞健 徐玮 米海峰 周慧慧 张彦娇 张文兵 麦康森
本实验以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大黄鱼[初始体质量(13.57±0.33)g]为研究对象,在浮式网箱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和投喂频率对大黄鱼生长、体组成及脂肪沉积的影响。采用3×2双因子实验设计,其中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9%、12%和15%,投喂频率分别为2次/天和1次/天。结果表明:投喂频率对大黄鱼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R)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饲料脂肪水平仅对FER有显著影响(P
关键词:
大黄鱼 脂肪 投喂频率 生长 体成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理平 冒树泉 马国红 张延华 许鹏
以鱼油为脂肪源,分别配制脂肪水平为3.7%、6.8%、9.6%、13.1%、15.6%的5种实验饲料,对平均初始体质量为(7.13±0.03)g的许氏平鲉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实验,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许氏平鲉形体指数、脂肪沉积、血液生化指标与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肝体指数、脏体指数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显著提高(P0.05);许氏平鲉鱼体脂肪沉积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显著提高(P<0.05),15.6%全鱼、肌肉、肝脏脂肪含量最高,显著高于3.7%、6.8%组(P<0.05)。随着脂肪添加量的增加,许氏平鲉肝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向枭 周兴华 陈建 王文娟 黄辉 李代金 吴青 周小秋
实验评价了不同饲料脂肪水平对白甲鱼形体指数、脂肪沉积和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选用初始均质量(0.78±0.05)g的白甲鱼幼鱼900尾,随机分成6个实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实验鱼,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2%、4%、6%、8%和10%的豆油,设计出脂肪水平为2.83%、4.52%、6.68%、9.14%、11.35%和14.07%的6种等氮(蛋白质含量为40%)等能(总能为16.30 MJ/kg)的实验饲料,养殖时间为60 d。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白甲鱼幼鱼肥满度(CF)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脂肪水平为9.14%时最大,为2.64%,但饲料脂肪水平为6.68%~1...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春暖 王爱民 刘文斌 杨文平 於叶兵 吕林兰 黄金田 齐志涛
为了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梭鱼(Chelon haematocheilus)脂肪沉积、脂肪代谢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360尾平均体质量为(5.4±0.2)g的梭鱼鱼种,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分别投喂脂肪含量为2.71%、5.79%、8.23%、11.85%、14.39%、16.91%的6组等氮饲料,饲养60 d,测定相应生物学指标及酶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脂肪水平的升高,肝体指数、脏体指数显著升高(P<0.05),肥满度8.23%组最大,其显著高于2.71%组(P<0.05);梭鱼全鱼、肝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14.39%组全鱼脂肪含量最高,16.91%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彭墨 徐玮 麦康森 张彦娇 周慧慧 谭朋 杜建龙 艾庆辉
为研究亚麻籽油替代不同鱼油水平对大菱鲆幼鱼[初始体质量为(5.89±0.02)g]生长、脂肪酸组成以及肝脏和肌肉脂肪沉积的影响,以亚麻籽油分别替代0、33.3%、66.7%和100%鱼油,配制4种等氮等脂饲料。每组饲料随机投喂3组实验鱼,饱食投喂,养殖周期为92 d。结果发现,饲料亚麻籽油水平并未显著影响大菱鲆幼鱼存活率(SR)和特定生长率(SGR),但显著影响其摄食率(FI)、饲料效率(FE)和表观净蛋白利用率(ANPU)。随饲料亚麻籽油水平升高,FI显著升高,而FE和ANPU显著下降,且其均在100%亚麻籽油组分别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饲料亚麻籽油水平并未显著影响大菱鲆饲料脂肪表观消化率、肝...
关键词:
大菱鲆 亚麻籽油 鱼油 脂肪酸 脂肪沉积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健懿 杨志刚 魏帮鸿 施秋燕 杨筱珍 成永旭
选用初始体重为(2.15±0.10)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雄性幼蟹,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幼蟹),饲喂100%鱼油组(简称F1组)、100%豆油组(F2组)、100%亚麻油组(F3组)、50%鱼油+50%豆油组(F4组)、50%鱼油+50%亚麻油组(F5组)不同脂肪源配制的5种等氮等能饲料。实验蟹单个体养殖,实验周期为112 d。结果表明,F5组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P0.05)。肝胰腺组织消化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F1组幼蟹肝胰腺的类胰蛋白酶活力显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丙群
据农业部水产司统计,1992年在我国淡水渔业中,名特优水产品的养殖面积已达440余万亩。其中中华绒螯蟹(即河蟹)的养殖面积达350万亩,尤以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河北等省发展较快。河蟹养殖的迅速发展,使其配合饲料的研究改进,提到重要议事日程。鉴于迄今为止,在河蟹配合饲料中对脂肪酸的供给因种种原因未能得到满意的解决,笔者拟在本文中探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梦馨 田娟 文华 陆星 蒋明 吴凡 刘伟 喻丽娟
为研究34°C水温下吉富罗非鱼对饲料脂肪的需求量,选用初始体质量为(50.88±1.57) g的吉富罗非鱼36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20尾),饲喂脂肪含量分别为0.22%(对照组)、2.83%、4.98%、7.45%、9.23%和12.47%的6种纯化饲料,在34°C水温下饲养56 d后,测定并分析了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体成分、部分血清生化和肝脏脂肪代谢酶活性等指标。结果显示,随饲料脂肪水平升高,吉富罗非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与蛋白质保留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饲料系数和摄食率呈现相反的趋势;12.47%实验组肝体比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其他指标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对照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实验组;当饲料脂肪含量为7.45%~12.47%时,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肝脏粗脂肪含量在饲料脂肪含量为2.83%~9.23%时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随饲料脂肪水平升高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肝脏脂肪酶和脂蛋白酯酶活性随脂肪水平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12.47%组达到最大值;肝脂酶的活性呈先上升再下降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在脂肪水平为2.83%时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经回归分析,在34°C水温下,吉富罗非鱼要获得最佳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和最低饲料系数对饲料脂肪的需求量分别为4.92%、5.67%和6.49%。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34°C水温 脂肪 需求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阙有清 杨志刚 纪连元 何杰 邵路畅 王春 杨筱珍 成永旭 杨锦英
通过分别投喂配合饲料和天然杂鱼,研究配合饲料替代杂鱼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发育、体成分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池塘设在上海市崇明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特色水产养殖基地,每种饵料设3个平行。试验时间为2010年4月至11月,养殖结束后统计各试验组的存活率、体质量、产量,并随机取样测定各试验组雌雄蟹的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出肉率,同时测定肝胰腺、性腺和肌肉中水分、总脂、粗蛋白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杂鱼组和配合饲料组蟹的存活率、体质量、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出肉率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杂鱼组雌雄蟹肝胰腺及雄蟹肌肉中水分含量极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1);杂鱼组雌雄蟹肝胰腺、性腺及雌蟹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爱民 韩光明 韦信键 刘波 吕富 封功能 齐志涛 王恬 徐跑 杨志刚
分离、克隆了吉富罗非鱼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基因的部分cDNA片段,共557bp,编码185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吉富罗非鱼FAS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62%~82%。为了研究饲料中脂肪对吉富罗非鱼FAS活性和表达的影响,设置3组含不同脂肪含量的等氮饲料组(3.71%组、7.67%组和16.55%组),饲养90d,禁食48h,测定吉富罗非鱼肝脏中FAS的生物活性,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测定了饲喂3.71%组、7.67%组和16.55%组饲料的吉富罗非鱼肝脏和肌肉中FASmRNA的表达丰度以及再投喂后6、12、24、48h肝脏中FASmRNA的表达丰度。...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彭士明 施兆鸿 孙鹏 尹飞 王建钢
研究分析了饲料组成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特定生长率(SGR)及肌肉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实验共设4组不同的饲料组成,依次为饲料A(鱼肉糜)、饲料B(鱼肉糜+配合饲料)、饲料C(鱼肉糜+配合饲料+蛏子肉糜)和饲料D(鱼肉糜+配合饲料+蛏子肉糜+桡足类)。实验用银鲳幼鱼的平均体重为4.80±0.11 g,每组饲料设3重复,实验周期为9周。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饲料组成可显著影响银鲳的特定生长率,饲料A组的特定生长率最低,并显著低于其它各饲料组;饲料D组的特定生长率最高,且显著高于饲料B、C组的特定生长率(P0.0...
关键词:
银鲳 饲料组成 生长率 氨基酸 脂肪酸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曹俊明 林鼎 劳彩玲 薛华 潘庆 田丽霞
采用一种对照饲料和三种分别含4%、6%和8%大豆磷脂的试验饲料饲养初始体重约15g的草鱼,经52天饲养后,运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草鱼肝胰脏脂质的脂肪酸组成。与摄食对照饲料的草鱼比较,三组添加大豆磷脂的草鱼肝胰脏脂质具有较高水平的18∶2n-6和较低的20∶4n-6/18∶2n-6比值。与此相反,18∶3n-3的含量下降30%~69%,而n-3系列长链(C≥20)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HUFA,包括20∶5n-3、22∶5n-3和22∶6n-3)的含量升高,使n-3HUFA/18∶3n-3的比值显著增大
关键词:
脂肪酸组成,大豆磷脂,肝胰脏,草鱼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朝明 罗莉 张桂众 尚卫敏 颜忠 刘本祥
试验选用体重(6.73±0.21)g的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幼鱼540尾,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试验鱼。以大豆油为脂肪源,配制成脂肪水平为2.04%、4.43%、6.88%、9.02%、11.98%、13.39%的半精制饲料,进行为期56 d的生长试验,研究脂肪水平对胭脂鱼幼鱼生长、体组成及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脂肪水平对胭脂鱼的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脂肪水平为6.88%时,胭脂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沉积效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脂肪沉积效率随脂肪水平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随脂肪水平增加,胭脂鱼全鱼、肌肉和肝胰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高水平烟酸对吉富罗非鱼脂代谢和体脂沉积的影响
不同溶氧水平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血液生化、脂肪酸组成及其抗海豚链球菌病的影响
饲料中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幼鱼成活率、肌肉成分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水体盐度与饲料脂肪含量对尼罗尼罗罗非鱼生长、营养组成和肉质的影响
填饲鹅肝脏组织中脂肪酸沉积与FAS基因mRNA的表达丰度
不同脂肪含量饲料对吉富罗非鱼鱼种生长性能、脂蛋白脂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饲料脂肪水平对匙吻鲟生长、体组成、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粗饲料来源对育肥湖羊瘤胃微生物区系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不同类型饲料对黄斑篮子鱼幼鱼生长及肌肉蛋白质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饲料LNA/LA比对鲤幼鱼生长性能,肝脏脂肪酸组成及Δ6 fad,elovl5 mRNA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