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27)
- 2023(5970)
- 2022(5081)
- 2021(4516)
- 2020(3730)
- 2019(8191)
- 2018(7810)
- 2017(14603)
- 2016(8000)
- 2015(8402)
- 2014(7896)
- 2013(7553)
- 2012(6833)
- 2011(6089)
- 2010(5842)
- 2009(5316)
- 2008(4995)
- 2007(4213)
- 2006(3698)
- 2005(3113)
- 学科
- 济(28644)
- 经济(28612)
- 管理(25997)
- 业(22483)
- 企(17794)
- 企业(17794)
- 方法(13792)
- 数学(12369)
- 数学方法(12272)
- 环境(10681)
- 财(8679)
- 农(8457)
- 学(8324)
- 贸(7246)
- 贸易(7246)
- 易(7060)
- 划(6844)
- 中国(6738)
- 业经(6448)
- 农业(5788)
- 地方(5535)
- 务(5507)
- 财务(5493)
- 财务管理(5485)
- 技术(5410)
- 企业财务(5256)
- 制(5007)
- 规划(4970)
- 环境规划(4843)
- 产业(4398)
- 机构
- 大学(112169)
- 学院(111357)
- 济(44525)
- 经济(43795)
- 管理(43046)
- 研究(39171)
- 理学(38626)
- 理学院(38201)
- 管理学(37549)
- 管理学院(37376)
- 中国(28297)
- 农(28177)
- 科学(27980)
- 业大(23042)
- 农业(22971)
- 京(22472)
- 所(21135)
- 研究所(19996)
- 财(17932)
- 中心(17851)
- 江(15592)
- 农业大学(15409)
- 财经(15190)
- 院(14448)
- 经(13958)
- 经济学(13527)
- 北京(13259)
- 范(12710)
- 省(12706)
- 室(12675)
- 基金
- 项目(86387)
- 科学(67101)
- 基金(64214)
- 家(59998)
- 国家(59527)
- 研究(54450)
- 科学基金(49828)
- 社会(36574)
- 自然(34945)
- 基金项目(34941)
- 社会科(34801)
- 社会科学(34789)
- 自然科(34139)
- 自然科学(34123)
- 省(33639)
- 自然科学基金(33544)
- 划(29177)
- 资助(25235)
- 教育(23511)
- 重点(19806)
- 编号(19154)
- 计划(18870)
- 创(18449)
- 发(18324)
- 部(18229)
- 科研(17930)
- 创新(17336)
- 业(17007)
- 科技(16940)
- 国家社会(16050)
共检索到1479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韩胜盼 张真 施玉雪 盘家永 任丽萍 陈来生 董为贞 刘其根
为探究缩减饲料投喂量及清淤对养殖库湾水环境的影响,在鲢鳙放养密度均为20g/m~(3)的基础上,设置4个处理组库湾,分别为B1(不清淤、饵料投喂减半)、B2(清淤、不投饵)、B3(清淤、饵料投喂减半)、B4(不清淤、饵料正常投喂),实验周期为9个月。结果显示:4个库湾的总氮浓度、总磷浓度、高锰酸盐指数、藻类生物量从低到高分别为B2、B4、B1、B3;B2、B1、B4、B3;B2、B1、B4、B3;B2、B1、B3、B4(P < 0.05),浮游动物生物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由此可见,B2无论是在营养盐的控制还是在藻类的控制方面均取得了最佳的效果。作为养殖库湾,其主要功能是得到更高的鱼产量。在达到养殖水质要求的情况下,为了得到更高的鱼产量,我们应合理地利用饵料。因此,对于养殖用水的处理,要根据具体的水质条件,采用合理的修复方式,实现水质改善和养殖生产的双赢。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凤军 廖梅杰 王印庚 李彬 秦蕾 王治平 范瑞用 刘毅
为探究发酵饲料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苗种培育中的效果,本研究测定了投喂发酵饲料对刺参苗种能量收支、生长、非特异性免疫酶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同时对比分析了一个倒池周期内投喂发酵和未发酵饲料养殖单元池水的重要水质指标差异。结果表明,50 d的养殖实验周期内,投喂发酵饲料组刺参苗种的存活率(SR)为(91.51±0.74)%,显著高于未发酵饲料组(82.35±2.22)% (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际英 李宝山 王世信 孙永智 黄炳山 张利民
比较了两种加工工艺对饲料(D1、D2)颗粒物理性状的影响,并用其投喂初始体重为16 g的大菱鲆幼鱼64 d,比较其对大菱鲆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和养殖水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D2组饲料平均颗粒直径、平均百粒重和水中稳定性显著高于D1组(P<0.05),但其吸水性、堆积密度和沉降速度显著低于D1组(P<0.05)。D2组大菱鲆幼鱼的增重率、特异生长率、摄食率及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D1组(P<0.05)。大菱鲆对D2组饲料中干物质和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D1组(P0.05)。投喂18 h后,养殖水体中N、P含量均有了显著升高,D2组每升水中每...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姜燕 王印庚 薛太山 邹安革 廖梅杰 张正 朱建新 陈贵平 麦康森 张文兵
将海带粉、扇贝边粉、豆粕、虾粉、马尾藻粉按照40∶18∶20∶7∶15的配比混合,经浸泡、研磨等预处理后,加入0.25%~0.5%的水产诱食酵母,发酵72h。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经过发酵处理后,饲料中的大分子蛋白发生降解。按照刺参体重3%的投喂量进行为期50d的投喂实验,结果表明,发酵饲料组刺参的生长明显优于普通饲料组(未发酵饲料),可见发酵饲料能够更好地满足刺参健康、快速生长的需要,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
关键词:
刺参 发酵饲料 生长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赵春光
鳖饲料的合理配比与投喂技术赵春光(浙江省萧山市养鳖研究所311214)随着人工养鳖业在我国篷勃兴起,鳖饲料的生产规模也相应增加,这些饲料虽有明确的营养成分和饵料系数标铭,但缺乏有说服力的研究报道。特别是个别厂家在饲料中添加激素,给许多养殖单位带来严重...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郭永坚 罗昭林 阴晓丽 李俊伟 朱长波 颉晓勇
以初始体重(25.0±1.59)g的鲻为研究对象,通过8周的生长实验,研究不同饲料投喂对鲻的生长及鱼体生化组成的影响。处理组分别为面粉组(T1)、米糠组(T2)、虾料组(T3)和鱼料组(T4)。研究结果显示,在室内水族缸内单一地使用面粉或米糠投喂,鲻几乎不生长,但仍能维持较高的成活率(>80%)。虾料组的特定生长率(1.46%/d)和饲料效率(48.62%)均为各组最高,约为鱼料组的两倍,且两组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高于面粉组和米糠组(P<0.05)。面粉组和米糠组的周均日摄食量在第4周后迅速降低(
关键词:
鲻 饲料 蛋白 脂肪 摄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遵霖 李蓓 李桂云 何顺清 张亮 左晟旻
在鳜鱼摄食行为及营养生态生理研究基础上,采用驯饲技术,促使鳜鱼主动摄食配合饲料,5天左右驯饲成功率90%以上;还测出幼鳜饲料最适蛋白质含量为44.7—45.8%;优选出幼鳜至成鳜W系列饲料配方和添加剂。在生产条件下用规格1M3网箱进行规模养鳜和对比试验,每1M3获净产8.32kg,饲料系数1.43—1.58,配合饲料成本比活饵料鱼下降5%以上。
关键词:
鳜鱼,配合饲料,养殖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兴春
在水温16.6~11.6℃、盐度29.3~27.6的海域环境条件下,将1 080 cfu初始体质量为(51.8±6.9)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放养于4组共36个网箱吊笼(规格为72 cm×39 cm×31 cm,分为6层),每个吊笼30 cfu(每层5 cfu),分别投喂海带(A组)、海带+鲜杂鱼糜(B组)、海带+扇贝边粉(C组)和仿刺参粉状配合饲料(D组),研究了不同饲料对仿刺参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84 d的饲养结果表明,各处理组仿刺参成活率(SR)和脏壁比(VBWR)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
关键词:
仿刺参 饲料 生长 体成分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沈嘉妍 王芳 张晓华
通过分析近年来饲料价格与生猪养殖成本变动的情况:饲料成本与仔猪成本占养殖总成本的比重基本保持稳定,而人工成本比重呈现上升的趋势;配合饲料价格和玉米价格是导致饲料成本上升的主因,而豆粕对饲料成本的影响不显著;配合饲料价格波动会在短期内影响仔猪成本,长期影响则趋于稳定;生猪养殖的成本要素之间也存在关联,其中饲料成本是构成仔猪成本变动的重要原因。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几点建议:进一步完善生猪饲料价格波动预警机制;鼓励饲料科技创新,努力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规模化、专业化养殖,加强环保设施建设。
关键词:
饲料价格波动 生猪养殖成本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廖朝兴
草鱼颗粒饲料投喂技术廖朝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荆州市434000)鱼种与饲料解决之后,投喂是最重要的饲养技术。投喂不科学,即使有了好的饲料,也会得不到应有的效果。鱼是生活在水中,投喂的饲料不仅容易散失,而且鱼摄食状况一般也不容易看见,...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卓钦 刘文斌 田红艳 徐超 蒋广震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饲料料型及投喂频率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生长及肌肉品质的影响。研究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以饲料料型(膨化饲料,EF;颗粒饲料,PF)和投喂频率(2次/日,F2;3次/日,F3)为影响因素,共4个组,分别命名为EFF2、PFF2、EFF3和PFF3,每组3个平行,投喂8周,每天定时投喂两次(7:30和16:30)或3次(7:30, 12:00, 16:30)。结果显示,斑点叉尾鮰的末重和增重率受到投喂频率的影响,F2组显著高于F3组(P0.05)。颗粒饲料组的肌肉粗脂肪含量和内聚性、回复性显著低于膨化饲料组(P<0.05),而硬度显著高于膨化饲料组(P<0.05)。F3组的肌肉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则显著高于F2组(P<0.05)。F3组肌肉中MSTN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F2组,而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基因相对表达量则呈现相反趋势。综上,投喂同种配方的膨化饲料和颗粒饲料对斑点叉尾鮰的生长效果相似,但是投喂颗粒饲料的斑点叉尾鮰硬度更大,而投喂膨化饲料则肌肉脂肪含量更高;斑点叉尾鮰的最佳投喂频率是每天2次。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周庆 徐晓莹 郭赛 许巧情 罗凯 郜卫华 田娟 陈效儒
为探究不同粒径硬颗粒饲料投饲策略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免疫的影响,本实验采用两种粒径饲料(2 mm和3 mm),进行4种不同组合,分别为FS1组(3 mm粒径饲料投喂60 d)、FS2组(2 mm粒径饲料投喂10 d和3 mm粒径饲料投喂50 d)、FS3组(2 mm粒径饲料投喂20 d和3 mm粒径饲料投喂40 d)和FS4组(2 mm粒径饲料投喂30 d和3 mm粒径饲料投喂30 d),对克氏原螯虾幼虾(7.73±0.05) g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各组间存活率、肝体比、肥满度和腹部含肉率均无显著差异。克氏原螯虾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且在FS2组达到最大值。FS2组和FS3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各组间肝胰腺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而胰蛋白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且在FS2组达到最高水平。不同粒径硬颗粒饲料投饲策略对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以及丙二醛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与单一粒径组(FS1组)相比,FS3组克氏原螯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FS2组和FS4组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综上所述,单一粒径饲料(3 mm)投喂无法满足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需求,适宜饲料粒径组合投喂提高了克氏原螯虾的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促进了生长,降低了饲料系数,其中以2 mm粒径饲料投喂10 d和3 mm粒径饲料投喂50 d的组合投饲策略最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苏 赵玉华 王卫民
用配方相同的膨化、硬颗粒和粉状配合饲料分别饲喂斑点叉尾鮰,通过测定养殖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有机物耗氧量(COD)、氨氮(NH3-N)和饲料中总氮与总磷溶失率的变化来说明不同形态饲料对养殖水体中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时间内,粉料养殖水体中的COD、TP、TN、NH3-N含量均要高于颗粒料和膨化料养殖水体中的COD、TP、TN、NH3-N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粉料>颗粒料>膨化料。饲料中总氮和总磷的溶失率因不同的饲料加工工艺而有较大的差异,粉料组与颗粒料组的总氮和总磷溶失率差异不显著,而此2组与膨化料组的总氮和总磷溶失率差异都极显著,并且粉料的最高,颗粒料的其次,而膨化料的...
关键词:
饲料形态 养殖水体 氮磷含量 溶失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