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70)
2023(6971)
2022(5802)
2021(5176)
2020(4286)
2019(9397)
2018(8966)
2017(16641)
2016(9312)
2015(10017)
2014(9463)
2013(9375)
2012(8694)
2011(7837)
2010(7584)
2009(6889)
2008(6620)
2007(5864)
2006(5127)
2005(4414)
作者
(31649)
(26392)
(26221)
(24471)
(16769)
(13091)
(11686)
(10342)
(10163)
(9152)
(9008)
(8783)
(8741)
(8525)
(8441)
(8236)
(8133)
(7806)
(7762)
(7562)
(7028)
(6612)
(6274)
(6097)
(6077)
(5871)
(5777)
(5725)
(5462)
(5409)
学科
(34286)
经济(34151)
管理(24700)
(23890)
(18326)
企业(18326)
方法(15720)
数学(14118)
数学方法(13969)
(10666)
(10286)
中国(9402)
(9255)
(8118)
贸易(8117)
(7919)
业经(7511)
农业(6996)
(6230)
地方(5982)
环境(5897)
技术(5815)
(5395)
财务(5357)
财务管理(5342)
企业财务(5096)
(4895)
银行(4848)
(4831)
金融(4830)
机构
大学(135329)
学院(133410)
(51545)
研究(51445)
经济(50565)
管理(47203)
理学(42049)
理学院(41429)
管理学(40440)
管理学院(40254)
(38473)
科学(37208)
中国(35784)
农业(31328)
业大(29851)
(28703)
(28691)
研究所(26872)
中心(22274)
(21497)
农业大学(20907)
(19415)
(18619)
(17917)
财经(17589)
(17463)
北京(17353)
科学院(16742)
(16715)
(16202)
基金
项目(100719)
科学(77535)
基金(74303)
(70320)
国家(69761)
研究(61389)
科学基金(57542)
自然(41415)
自然科(40495)
自然科学(40469)
社会(39834)
自然科学基金(39802)
基金项目(39795)
(39758)
社会科(37672)
社会科学(37660)
(34672)
资助(29826)
教育(27616)
重点(23456)
计划(23066)
(21298)
编号(21248)
(21240)
(21206)
科技(21044)
科研(20696)
创新(19997)
(19718)
(18278)
期刊
(50655)
经济(50655)
学报(36287)
(33918)
研究(33252)
科学(28830)
中国(25766)
大学(25485)
学学(24758)
农业(22992)
管理(16187)
(15368)
(12411)
业大(11473)
农业大学(9967)
(9534)
金融(9534)
经济研究(9348)
教育(9309)
(9187)
业经(8542)
财经(8527)
技术(8479)
科技(7941)
(7289)
问题(7099)
林业(6969)
中国农业(6677)
自然(6574)
商业(5896)
共检索到1865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欣平  董文静  黄汉  廖瑞生  陈拥军  谭北平  林仕梅  
为了评价淀粉结构对大口黑鲈肠道健康的影响,实验用10%的普通玉米淀粉(直/支链比例为3:7,CS)和高直链玉米淀粉(直/支链比例为7∶3,HACS)分别配制成CS和HACS两组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在室内循环系统中饲养初始体重为(8.53±0.06)g的大口黑鲈8周。结果显示,HACS组大口黑鲈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 显著高于CS组。同CS组相比,HACS组肠道过氧化氢酶(CAT)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性显著升高,且抗氧化基因nrf2、cat的表达量显著上调。同时,HACS组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8)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而抗炎细胞因子(tgf-β)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此外,HACS组在门水平中显著提高放线菌门的丰度,在属水平中显著提高有益菌乳酸菌属的丰度,降低部分潜在有害菌(不动杆菌属、考克氏菌属)的丰度。进一步表型预测发现相较于普通玉米淀粉,饲喂高直链玉米淀粉能显著降低革兰氏阴性菌比例,增加革兰氏阳性菌比例,显著降低潜在致病菌丰度。研究表明,高直链淀粉能提高大口黑鲈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水平,改善肠道形态结构和肠道菌群。因此,高直链淀粉能改善大口黑鲈的肠道健康状况。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冯转东  廖瑞生  孙皓  刘欣平  陈拥军  向枭  谭北平  林仕梅  
为评价酶解鸡浆在大口黑鲈健康养殖方面的功效,本实验用3.5%的鱼溶浆(SW)和酶解鸡浆(EC)分别等量替代基础饲料中的鱼粉,配制成3种等脂(EE 11.3%)实验饲料,在室内循环系统饲喂初始体质量为(9.25±0.13) g的大口黑鲈8周。结果显示,各处理组大口黑鲈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摄食率(FR)均无显著差异。EC组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抗炎细胞因子(TGF-β)和促炎细胞因子(IL-8)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基础饲料)和SW组。同其他处理组相比,添加酶解鸡浆后,肠道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和claudin-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而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活性、D-乳酸(D-Lac)和脂多糖(LPS)含量显著降低。同时观察到酶解鸡浆会影响大口黑鲈肠道菌群的丰度(OTUs和Chao1),在属水平上增加潜在益生菌芽孢杆菌丰度,降低部分潜在有害菌如志贺氏菌属、不动杆菌属、弧菌属和支原体的丰度。进一步表型预测发现,添加酶解鸡浆会显著降低革兰氏阴性菌比例,增加革兰氏阳性菌比例。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酶解鸡浆不影响大口黑鲈的生长,还会增强肝脏的抗氧化能力和肠道物理屏障,改善肠道菌群。酶解鸡浆可作为大口黑鲈饲料的优质蛋白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楠楠  丁斐斐  张乐  乔芳  杜震宇  张美玲  
为了评估脱氧胆酸钠作为大口黑鲈饲料添加剂的作用效果,实验配制了脱氧胆酸钠添加量分别为0 (对照组)和300 mg/kg的2种实验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10.80±0.12) g的大口黑鲈8周后,分析了脱氧胆酸钠对大口黑鲈生长、代谢以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显示,脱氧胆酸钠显著增加了大口黑鲈的终末体质量、体长和肥满度(CF),而对脏体比(VSI)、肝体比(HSI)、全鱼的总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脱氧胆酸钠显著增加了肝脏和肌肉中糖异生相关基因的表达,同时脱氧胆酸钠通过增加肌肉中糖原合成酶(GCS)的活性显著增加了肌肉中糖原的含量,而对肝脏中的糖原含量则无显著影响。此外,脱氧胆酸钠显著增加了胆囊中胆汁酸的含量,结果发现,脱氧胆酸钠主要通过下调肝脏中胆汁酸受体基因(fxr)的表达,以及上调胆固醇合成酶7α-羟化酶基因(cyp7a1)的表达,促进胆汁酸的合成。大口黑鲈摄食含脱氧胆酸钠的饲料后,肠道中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微生物丰度下降,放线菌门的丰度升高。研究表明,脱氧胆酸钠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促进大口黑鲈的生长、肌糖原的积累以及胆汁酸合成的增加,并会对肠道菌群组成产生影响。因此,脱氧胆酸钠可以作为大口黑鲈的一种饲料添加剂,研究成果将为进一步扩展胆汁酸盐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嘉   冉旭东   刘欣平   胡伟   唐仁军   郑娟   陈拥军   何远法   林仕梅  
为探明胆汁酸与牛磺酸在大口黑鲈饲料中的互作效应,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3%胆汁酸(BA)、0.5%牛磺酸(Tau)和0.03%胆汁酸+0.5%的牛磺酸(BA+Tau),配制成4种等氮(粗蛋白46%)等脂(粗脂肪10%)的实验饲料,在室内循环系统饲养大口黑鲈(15.33±0.23 g) 8周。结果显示,饲料中单独或联合添加胆汁酸、牛磺酸均显著改善大口黑鲈生长性能,降低血糖(GLU)、血清中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与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肝脏抗氧化酶(SOD、CAT、GSH-Px)活性显著增加,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同时调节肝脏糖代谢基因(gck、pklr、pygl、pck1)以及脂代谢基因(cpt1、 acaca)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肝脂和肝糖原含量,明显改善肝脏的组织形态结构。此外,饲料中单独或组合添加胆汁酸、牛磺酸均显著提高肠道抗氧化酶(SOD、CAT、GSH-Px)活性;下调肠道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8和tnf-α)的相对表达水平,而二者组合还上调抗炎细胞因子(il-10、tgf-β)的相对表达水平。同时提高肠道紧密连接蛋白基因zo-1的相对表达水平,二者配伍还显著提高基因claudin-1、occludin-1的相对表达水平。而胆汁酸组血清D-乳酸(D-lac)含量和二胺氧化酶(DAO)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饲料中胆汁酸、牛磺酸单独或组合添加均能提高肝肠抗氧化能力、调节糖脂代谢和增强免疫功能,改善肝脏和肠道健康,进而促进大口黑鲈生长,且二者还表现出协同效应。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佳瑄  廖瑞生  况文明  孙皓  陈拥军  谭北平  林仕梅  
为评价鸡肉粉替代鱼粉的可行性,用不同水平国产鸡肉粉等蛋白替代基础饲料中的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对照组、PBM 12.5、PBM 25、PBM 37.5及PBM 50),在室内循环系统饲喂初始体质量为(9.25± 0.13)g的大口黑鲈8周。结果显示,各处理组大口黑鲈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摄食率(FR)均无显著差异。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增加,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随鸡肉粉替代水平的增加,肝脏抗炎细胞因子基因(IL-10、TGF-β)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而促炎细胞因子基因(IL-8、TNF-α)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但肝脏的组织结构无显著临床症状变化。此外,随替代水平的增加,肠道抗氧化基因(SOD、CAT)和肠道紧密连接蛋白基因(Occludin、ZO-1 和Claudin-1)相对表达量也显著上调,而血清D-乳酸(D-lac)和脂多糖(LPS)含量显著降低。研究表明,鸡肉粉替代基础饲料(40%鱼粉)50%的鱼粉不会抑制大口黑鲈的生长,同时还会增强鱼体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进而改善大口黑鲈的肝脏和肠道健康。因此,鸡肉粉可作为大口黑鲈饲料的优质蛋白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马兴宇   唐忠林   陈树桥   周国勤   徐钢春  
转食配合饲料是大口黑鲈(Micropterussalmoides)幼鱼培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找到大口黑鲈幼鱼适宜转食的规格以及转食对幼鱼生理生化的影响,本研究探讨了摄食丰年虫(Artemia salina)幼鱼转食饲料后,其存活率、组织抗氧化酶和消化酶活性及肠道菌群的变化。实验选取了平均体长分别为(1.06±0.02)cm、(2.04±0.03)cm、(3.02±0.04) cm、(4.05±0.04) cm、(5.01±0.04) cm共5种规格幼鱼,设为体长1 cm、2 cm、3 cm、4 cm、5 cm组进行转食实验,统计了幼鱼自然死亡率、存活率和残食率。通过酶活测定方法对比分析了转食前后幼鱼肝脏与肌肉组织的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及胃、肠道和幽门盲囊组织的消化酶活性变化。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比分析了转食前后幼鱼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显示:(1)体长1cm幼鱼转食死亡率、残食率最高,存活率最低,分别为60.31%、30.85%和8.84%;体长4cm、5cm幼鱼死亡率和残食率为0,存活率为100%,表明规格越大死亡率和残食率越低,存活率越高。(2)转食后肝脏与肌肉的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升高了86.97%和16.62%(P<0.05),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了58.60%(P<0.05)。(3)转食对肠道中消化酶活性影响最为显著,转食后肠道中胰蛋白酶、脂肪酶及淀粉酶活性均显著下降,分别为50.11%、40.71%和42.79%(P<0.05);胃中胰蛋白酶活性下降了18.33%(P<0.05),幽门盲囊中消化酶活性无显著性变化。(4)转食后肠道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显著下降(40.91%vs13.33%),厚壁菌门(Firmicutes)显著上升(14.03%vs64.60%);属水平上转食前优势菌为分支杆菌属(Mycobacterium, 24.73%)、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10.25%)和副球菌属(Paracoccus, 10.05%),转食后优势菌为乳球菌属(Lactococcus, 14.96%)、支原体属(Mycoplasma, 13.55%)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 9.32%);转食前后共有不同水平的51个细菌类群发生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幼鱼最佳转食规格为体长3~4 cm,转食产生的应激反应引起了组织氧化损伤,降低了消化酶的活性,肠道优势菌群发生显著的转变。本研究可为提高大口黑鲈幼鱼转食存活率及添加外源辅助消化物质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徐祥泰  陈乃松  刘子科  苟仕潘  尹佳  
为了评估饲料中不同淀粉源及水平对大口黑鲈肝脏组织学的影响,采用4种淀粉(蜡质玉米淀粉、高直链玉米淀粉、小麦淀粉和木薯淀粉)各按两水平(5%和10%)配制成8种等氮和等能的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为(23.45±0.08)g的大口黑鲈,经45 d的饲养后,采集肝脏样本进行肝脏组织的生化测定和切片观察。结果显示,摄食全部5%淀粉饲料和10%高直链玉米淀粉饲料的实验鱼的肝脏颜色呈正常的鲜红色;而摄食其他10%淀粉饲料的实验鱼肝脏均显现出发白现象,同时,肝细胞体积、肝体指数和肝糖原含量均显著高于5%淀粉饲料组和10%高直链玉米淀粉饲料组,肝细胞的细胞核移至细胞边位,出现空泡化现象。在5%和10%的淀粉水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子科  陈乃松  王孟乐  连雪原  闫春为  尹佳  
以4种淀粉,蜡质玉米淀粉(L)、高直链玉米淀粉(Z)、小麦淀粉(X)和木薯淀粉(M),分别以5%和10%的添加量配制了8种等氮和等能(CP 48%,GE 18.5 MJ/kg)的饲料(L5、L10、Z5、Z10、X5、X10、M5和M10)。用上述饲料饲养初始体重为(23.46±0.19)g的大口黑鲈45 d,以评定大口黑鲈饲料的适宜淀粉源及添加水平。结果显示,饲料中淀粉的添加水平和淀粉源对大口黑鲈的生长、饲料利用、体组成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均有显著影响。随着同一种淀粉的添加量从5%升至10%,L10、X1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梦华  李国立  黄文庆  周萌  王国霞  黄燕华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由桑叶黄酮、栗木单宁和桑叶多糖组成的复合植物提取物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肠道健康的影响,实验设计3个处理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投喂添加0、0.1%、0.2%复合植物提取物的等氮等脂饲料(J0、J1、J2),养殖周期为56 d。结果显示,与J0组相比,J2组大口黑鲈的末均重、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分别显著提高8.34%、11.24%和5.88%;3组大口黑鲈机体粗脂肪、水分、粗灰分、钙和总磷,肥满度、脏体比均无显著差异,粗蛋白含量随着复合植物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与J0组相比,J2组显著提高5.61%;J1和J2组肝体比显著降低9.10%~10.28%,血清白蛋白含量和白蛋白/球蛋白值显著提高8.28%~12.62%和13.56%~23.73%,J2组血清球蛋白含量显著降低9.47%,J1和J2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和血糖含量分别显著降低31.25%~46.88%、7.69%~12.54%和20.90%~22.40%;J1和J2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含量呈降低趋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升高趋势;J1和J2组肝脂空泡化程度显著降低22.89%~36.22%,肠道绒毛高度显著降低10.84%。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能显著提高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和改善其肝脏健康。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苟仕潘  陈乃松  徐祥泰  刘子科  尹佳  
配制6种可消化淀粉水平(5.93%、8.71%、11.96%、15.11%、18.16%和21.74%)的等氮和等脂饲料,以实验鱼的生长、体组成、血糖及非特异免疫等作指标,评定大口黑鲈饲料中可消化淀粉的适宜水平。用上述6种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28.36±0.10)g的大口黑鲈48 d,每种饲料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鱼。采用表观饱食投喂,每天饲喂2次。结果显示,饲料中可消化淀粉为21.74%时,实验鱼的成活率最低(P<0.05)。可消化淀粉超过8.71%时,实验鱼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显著下降(P<0.05)。可消化淀粉为11.96%时,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达到最高(P<0.05)。...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江坤生  陈芳  张关荣  黄泽葵  关俊锋  麻永财  陈宇航  谢帝芝  李远友  
目前,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配合饲料对鱼粉的依赖性大,而鱼粉价格不断上涨,导致其饲料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其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降低饲料成本,本研究以鱼粉、鸡肉粉和猪肉粉为饲料动物蛋白源,制作7种配合饲料(D1~D7),其鱼粉/鸡肉粉/猪肉粉的添加百分比分别为45.0/22.6/0、37.1/22.6/8.0、28.8/22.6/16.0、45.0/14.5/8.0、45.0/5.3/16.0、41.6/18.0/8.0和37.0/13.8/16.0。采用上述饲料投喂大口黑鲈幼鱼(初始体重约为55 g) 60 d,评估饲料动物蛋白源组合对鱼生长性能、组织生化指标、肌肉质构特性以及肝脏蛋白质代谢和肠道炎性因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于其他饲料投喂组,D3组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D3组全鱼粗蛋白质显著高于D5组,其粗脂肪水平显著低于D4和D6组(P<0.05)。在组织生理生化指标方面,D3组鱼血清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D1和D4组(P<0.05),而其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D5组(P<0.05);D3组鱼肝脏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D7组(P<0.05)。在肌肉品质方面,D3组肌肉硬度和胶着性以及咀嚼性分别显著低于D4组和D6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28.8%鱼粉、16.0%猪肉粉和22.6%鸡肉粉对大口黑鲈的促生长效果最优,且有利于提高肝脏蛋白质合成,维护肠道健康。研究结果可为降低大口黑鲈配合饲料对鱼粉的依赖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彦军  牛骁麟  张千  王国秀  李发弟  李飞  李冲  庞鑫  贾莉  樊海苗  
【背景】代乳粉的合理利用对于提高羔羊健康和成活率具有重要意义,但代乳粉饲喂水平对羔羊免疫功能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仍不清楚,羔羊免疫功能发育和肠道健康发育所需的最佳代乳粉饲喂水平仍无定论。【目的】从羔羊血液学指标动态变化规律、回肠和结肠组织形态、抗氧化指标、免疫指标以及肠道屏障功能相关基因表达量的角度分析代乳粉饲喂水平对羔羊免疫功能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16只初生重接近的初生湖羊公羔,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CON,代乳粉每日饲喂量为羔羊体重的2%)和高饲喂水平组(H,代乳粉每日饲喂量为羔羊体重的4%)。所有羔羊从7日龄开始断母乳饲喂代乳粉,49日龄时屠宰。【结果】代乳粉饲喂水平对羔羊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21—49d羔羊淋巴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随日龄逐渐增加,49日龄时显著较高(P<0.05),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49日龄时显著较低(P<0.05)。H组羔羊回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CON组(P<0.05),回肠和结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CON组(P<0.05)。回肠和结肠丙二醛(MDA)含量和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结肠Claudin4表达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回肠和结肠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量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结论】高代乳粉饲喂水平可以降低肠道组织氧化损伤,促进肠绒毛发育,降低肠道物理屏障损伤进而减少肠道免疫反应。生产中可以通过提高早期羔羊代乳粉饲喂水平促进羔羊肠道健康发育。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世贵  闫法军  张明磊  冒树泉  朱永安  付朝松  宋理平  刘峰  
选取热带芽孢杆菌(Bacillus tropicus)和传染病研究所副芽孢杆菌(Metabacillus idriensis)为潜在益生菌,探讨它们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消化、免疫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将初始体重为(92.95±2.36) g的大口黑鲈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分别饲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和4种试验饲料[于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0~4和10~6CFU/g的B.tropicus(标记为BT4、BT6)或M.idriensis(MI4、MI6)],饲喂期为60d。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各菌处理组大口黑鲈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饲料系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随菌株添加浓度增加呈显著降低变化(P<0.05)。消化方面结果显示,各菌处理组的肠道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BT6和MI6对肠道消化性能具有显著提高效果(P<0.05)。免疫实验结果表明,各菌处理组的血清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及溶菌酶以及肠道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得到显著提升(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郁二蒙  张振男  夏耘  谢骏  王广军  余德光  
为了探究投喂冰鲜杂鱼和人工配合饲料对大口黑鲈肠道菌群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PCR-DGGE)对摄食不同饵料的2组鲈鱼肠道内容物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冰鲜组与饲料组的大口黑鲈肠道菌群组成相似性较低(相似性24%),且冰鲜组肠道菌群多样性高于饲料组。对2组大口黑鲈中共有条带和特异性条带进一步测序分析显示,2组大口黑鲈肠道共有菌有红螺菌、梭菌、保科爱德华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蓝细菌。冰鲜组大口黑鲈肠道中的特异性菌归属为拟杆菌、肉食杆菌、魏斯氏菌和邻单胞菌;饲料组大口黑鲈肠道中的特异性菌归属为黄杆菌、鲸杆菌、柠檬明串珠菌、缺陷短波单胞菌。研究表明,与投喂冰鲜杂鱼的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娇   刘崇万   朱晓华   杨志强   李潇轩   杨洪生   李昊泽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胰酶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生长性能、生化指标与肝肠组织结构的影响,选用初始体质量为(8.00±0.50)g的大口黑鲈 63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 3个重复,每个重复 35尾。对照组只投喂基础饲料,5个实验组添加不同浓度的胰酶(P250组、P500组、P750组、P1000组、P1250组),配制成 5 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实验周期为70d. 结果显示:(1)随胰酶添加量的增加,鱼体生长性能先升高后下降,其中P750组的终末均重、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且和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2)与对照组相比,血清总蛋白与白蛋白含量均有所上升,分别在P500组和P750组最高;P500组和P750组的血清甘油三酯与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随胰酶添加量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P750组谷草转氨酶活性最低、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3)与对照组相比,P500组和P750组肝脂空泡化面积显著降低、绒毛宽度显著上升;P500组绒毛数量显著提高。综上,饲料中添加胰酶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与肝肠组织结构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且胰酶呈现剂量效应。综合分析及以增重率为指标,建议大口黑鲈饲料中胰酶适宜添加量为679mg/kg。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