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58)
- 2023(8192)
- 2022(6738)
- 2021(6005)
- 2020(4961)
- 2019(10800)
- 2018(10616)
- 2017(18877)
- 2016(10729)
- 2015(11621)
- 2014(11367)
- 2013(10834)
- 2012(9936)
- 2011(8790)
- 2010(8572)
- 2009(7835)
- 2008(7461)
- 2007(6579)
- 2006(5505)
- 2005(4696)
- 学科
- 济(35597)
- 经济(35538)
- 管理(28385)
- 业(25700)
- 企(19765)
- 企业(19765)
- 方法(15082)
- 数学(13326)
- 数学方法(13203)
- 学(12396)
- 农(11577)
- 中国(10676)
- 财(10351)
- 制(8674)
- 业经(8400)
- 贸(7929)
- 贸易(7926)
- 易(7708)
- 农业(7703)
- 体(7266)
- 地方(6896)
- 银(6522)
- 银行(6464)
- 技术(6338)
- 融(6203)
- 金融(6196)
- 环境(6188)
- 行(6157)
- 务(5959)
- 财务(5939)
- 机构
- 大学(149343)
- 学院(148961)
- 研究(55921)
- 济(55101)
- 经济(53965)
- 管理(51713)
- 理学(45552)
- 理学院(44953)
- 管理学(43917)
- 管理学院(43684)
- 农(41237)
- 科学(40372)
- 中国(40101)
- 农业(33432)
- 业大(31866)
- 京(31169)
- 所(30849)
- 研究所(29004)
- 中心(24589)
- 财(24224)
- 江(22556)
- 农业大学(22013)
- 院(20889)
- 省(19650)
- 财经(19595)
- 室(19567)
- 技术(19054)
- 北京(18714)
- 范(18382)
- 经(17956)
- 基金
- 项目(111552)
- 科学(85251)
- 基金(80281)
- 家(75544)
- 国家(74927)
- 研究(71532)
- 科学基金(61228)
- 省(45147)
- 社会(44979)
- 基金项目(42817)
- 自然(42595)
- 社会科(42493)
- 社会科学(42483)
- 自然科(41652)
- 自然科学(41633)
- 自然科学基金(40892)
- 划(38981)
- 教育(32272)
- 资助(31594)
- 编号(26252)
- 重点(26094)
- 计划(25125)
- 发(23911)
- 创(23637)
- 科技(23038)
- 部(22980)
- 科研(22766)
- 创新(22228)
- 业(21595)
- 成果(20281)
共检索到2107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微微 徐维娜 王莹 刘文斌 鲁康乐 李向飞 杨维维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购自盱眙某龙虾养殖场,初始体质量为(7.60±0.01)g。以酪蛋白、明胶、小麦面筋粉和晶体氨基酸为蛋白源配制7组蛋白质水平为28.26%、能量为17.15 kJ.g 1的等氮等能半纯和饲料,各组赖氨酸质量分数分别为0.76%、1.00%、1.22%、1.47%、1.69%、1.89%和2.18%。实验虾分为7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尾虾,分别投喂以上7种饲料。养殖实验于室外网箱(规格为60 cm×60 cm×60 cm)中进行,饲养周期为60 d。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赖氨酸水平的升高,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升高(P<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天神 周鑫 赵朝阳
研究了相同的生长环境条件下,用3种不同的饲料喂养克氏原螯虾两个月后虾体内免疫指标、消化酶、氨基酸和虾体生长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生物饲料对克氏原螯虾血液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3种饲料对克氏原螯虾肌肉中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影响不大,必需氨基酸的组成、含量及与总氨基酸的比值也不因投喂了不同的饲料而发生明显的变化。此外,投喂生物饲料后克氏原螯虾的养殖效果与品牌饲料无明显差异,同时其体内的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高于投喂普通饲料,且胰蛋白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因此投喂生物饲料有增强克氏原螯虾的免疫力、提高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亚文 成永旭 李晨露 王源源 侯受权 李京昊 奚业文 朱传忠 李嘉尧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草粉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消化酶、抗氧化酶活性及色泽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在饲料中分别添加15%的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金鱼藻和喜旱莲子草5种水草粉(分别标记为Diet 2~6组),对照组饲料无水草粉添加(标记为Diet 1组),对克氏原螯虾幼虾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水草组(Diet 2~6组)成活率(SR)与Diet 1组无显著差异,Diet 3~5组增重率(WGR)及特定生长率(SGR)均与Diet 1组无显著差异,而Diet 3组肝胰腺指数(HSI)显著高于Diet 1组。在肝胰腺中,Diet 2~6组脂肪酶(LPS)活性显著高于Diet 1组,且Diet 5组LPS和α-淀粉酶(α-AL)活性最高,而胃蛋白酶活性为Diet 2组最高,Diet 2~3及5组纤维素酶(CL)活性显著高于Diet 1组;在肠道中,Diet 2~6组4种消化酶活性均低于Diet 1组。Diet 3~6组头胸甲和肌肉总类胡萝卜素、头胸甲虾青素含量及卵巢中总类胡萝卜素、虾青素、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高于Diet 1组。Diet 2~6组头胸甲及卵巢的红度(a*值)和黄度(b*值)均显著高于Diet 1组,而亮度(L*值)却低于Diet 1组。在肝胰腺中,Diet 2~6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均显著高于Diet 1组且在Diet 5组最高,Diet 4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最高,Diet 2组丙二醛(MDA)含量最高;血清中,Diet 6组T-AOC活性最高,但各组间T-SOD活性和MDA含量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添加15%轮叶黑藻、苦草和金鱼藻水草粉到饲料中,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无负面影响,有利于体内类胡萝卜素、虾青素的积累,改善克氏原螯虾头胸甲和卵巢色泽的同时提升抗氧化能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牛小天 左亚南 张家松 陈秀梅 李沐阳 田佳鑫 孔祎頔 王桂芹
为探讨赖氨酸对勃氏雅罗鱼生长、饲料利用、血液生化指标、赖氨酸代谢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配制6种等能(17 MJ/kg)、等氮(37%CP)且不同赖氨酸水平(1.82%、2.27%、2.72%、3.17%、3.62%和4.07%)的实验饲料,以初始体质量为(13.44±1.10) g的勃氏雅罗鱼为实验对象,分6组,每组3重复,每重复50尾,分别投喂6种实验饲料,养殖周期为8周。结果显示:饲料中赖氨酸水平达到3.17%时,该组的勃氏雅罗鱼平均增重率(WG)和特定生长率(SGR)与3.62%组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他各组。2.27%组、2.72%组、3.17%组、3.62%组和4.07%组的饲料效率(FE)和蛋白质效率(PER)均显著高于1.82%组。3.17%组的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总胆固醇(TC)、总氨基酸(TAA)、总蛋白(TP)、球蛋白(GLB)和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高于1.82%组;血清中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显著低于1.82%组。各实验组的肝胰脏赖氨酸酮戊二酸还原酶(LKR)活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随赖氨酸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2.72%组、3.17%组、3.62%组和4.07%组的肝胰脏氨基乙二酸半醛合成酶(AASS)活性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1.82%组和2.27%组。2.72%组、3.17%组、3.62%组的血清LKR活性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1.82%组和4.07%组;2.72%组和3.17%组的血清AASS活性显著高于1.82%组和2.27%组,显著低于3.62%组和4.07%组。肝胰脏中AASS基因表达量在2.72%组、3.17%组、3.62%组和4.07%组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1.82%组;肝胰脏中阳离子氨基酸转运蛋白-1(CAT1)基因表达量在3.17%组和3.62%组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1.82%组、2.27%组、2.72%组和4.07%组。在本实验条件下,饲料中赖氨酸水平为3.17%或赖蛋比为8.5%时,能够提高勃氏雅罗鱼的生长、饲料利用率、蛋白质代谢、赖氨酸代谢和转运能力。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琴 童万平 董兰芳 蒋艳 童潼
以初始体重为15.50±0.04mg的方格星虫稚虫为实验对象,分别饲喂脂肪水平为0.36%、3.32%、6.49%、9.31%、12.16%、15.14%和18.36%的7种等氮、等能饲料56d,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生长、体组成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饲料脂肪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的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提高,方格星虫稚虫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当饲料中脂肪水平为9.31%时,方格星虫稚虫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达到最大值。二次曲线回归分析确定当增重率达到极值时,饲料脂肪水平为8.70%;(2)饲料脂肪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体组成中...
关键词:
方格星虫 生长性能 体组成 消化酶活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于海瑞 张琴 姜燕 胡修贵 刘世武 李伟忠 张保仁 范晶晶 崔英
以初始体重7.30±0.12g的奥尼杂交罗非鱼幼鱼为对象,在池塘内浮式网箱中进行为期70d的养殖试验。试验配制5种等氮、等能、低鱼粉含量(2%)的实用饲料(D1~D5)。其中,D1为对照组,含有30%豆粕;在D2里用花生粕蛋白替代D1中50%的豆粕蛋白;D3~D5是在Diet2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25%晶体赖氨酸+0.05%晶体蛋氨酸、0.25%微囊赖氨酸+0.05%微囊蛋氨酸、0.50%微囊赖氨酸+0.10%微囊蛋氨酸。饲料中添加0.5%Cr2O3作为外源指示剂用于测定营养成分或能量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罗非鱼的成活率在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与D5组罗非鱼的特定生长率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文秀 陈效儒 文华 吴凡 胡伟 郜卫华 田娟 袁汉文 徐树德
为探讨低鱼粉高植物蛋白饲料中蛋白酶的适宜添加范围,在克氏原螯虾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1、0.2、0.4、0.8、1.6 g/kg蛋白酶,制作成6组饲料。选择初始体质量为(8.18±0.11) g的克氏原螯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虾,在室内养殖桶中饲养8周。结果显示,随饲料蛋白酶添加量的增加:①各组间存活率、肝体比、腹部含肉率均无显著差异;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先升高后降低,且在蛋白酶添加量为0.2 g/kg时达到最大值。当蛋白酶添加量为0.4 g/kg时饲料系数最低;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分别在添加量为0.4和0.2 g/kg时达到最高值。经折线回归分析,增重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分别在蛋白酶添加量为0.16、0.24、0.23 g/kg时有最佳值。②腹部肌肉和全虾粗蛋白质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最终趋于平稳,均在0.2 g/kg组有最大值。③肠道及肝胰腺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均先增加后缓慢降低,均在0.2 g/kg组出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④血清总蛋白含量在0.4 g/kg组出现最大值;谷草转氨酶及谷丙转氨酶活性先降低后增加,均在0.4 g/kg时出现最小值;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则先增加后降低,分别在0.2和0.4 g/kg时达到最大值;当蛋白酶添加量为0.2 g/kg时,丙二醛含量有最小值。⑤肝胰腺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先增加后降低,当蛋白酶添加量为0.2 g/kg时有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本实验条件下克氏原螯虾饲料蛋白酶适宜添加量为0.16~0.40 g/kg。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孙丽慧 张海琪 黄爱霞 李倩 蒋荣响 林锋
为探讨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蛹肽粉和蝇蛆粉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幼蟹生长性能、体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0%的蛹肽粉和蝇蛆粉,饲喂拟穴青蟹幼蟹45d。结果表明:蛹肽料组拟穴青蟹幼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基础料组和蝇蛆料组(P<0.05),蛹肽料组拟穴青蟹幼蟹成活率显著高于基础料组(P<0.05);基础料组拟穴青蟹幼蟹水分含量显著低于蛹肽料组和蝇蛆料组(P<0.05),粗蛋白含量则表现出相反的结果(P<0.05),拟穴青蟹幼蟹粗脂肪含量:基础料组>蝇蛆料组>蛹肽料组(P<0.05);拟穴青蟹幼蟹蛋白酶活性:基础料组<蝇蛆料组<蛹肽料组(P<0.05),淀粉酶活性表现出与蛋白酶活性相同的结果(P<0.05),脂肪酶活性则为蛹肽料组与蝇蛆料组显著高于基础料组(P<0.05)。综上所述,拟穴青蟹幼蟹饲料中添加蛹肽粉和蝇蛆粉促进幼蟹生长,提高其免疫力具有切实可行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孙丽慧 张海琪 黄爱霞 李倩 蒋荣响 林锋
为探讨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蛹肽粉和蝇蛆粉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幼蟹生长性能、体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0%的蛹肽粉和蝇蛆粉,饲喂拟穴青蟹幼蟹45 d。结果表明:蛹肽料组拟穴青蟹幼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基础料组和蝇蛆料组,蛹肽料组拟穴青蟹幼蟹成活率显著高于基础料组;基础料组拟穴青蟹幼蟹水分含量显著低于蛹肽料组和蝇蛆料组,粗蛋白含量则表现出相反的结果,拟穴青蟹幼蟹粗脂肪含量基础料组>蝇蛆料组>蛹肽料组,拟穴青蟹幼蟹蛋白酶活性基础料组<蝇蛆料组<蛹肽料组,淀粉酶活性表现出与蛋白酶活性相同的结果,脂肪酶活性则为蛹肽料组与蝇蛆料组显著高于基础料组。拟穴青蟹幼蟹饲料中添加蛹肽粉和蝇蛆粉对促进幼蟹生长、提高其免疫力具有切实可行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航 黄旭雄 王鑫磊 闫明磊 郑晓龙
为探究饲料中牛磺酸含量对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消化酶活性及抗胁迫能力的影响,在10%鱼粉的基础上设计牛磺酸添加量分别为0(A组)、0.15%(B组)、0.30%(C组)、0.45%(D组)和0.60%(E组)的等氮等能饲料(A、B、C、D和E饲料中实测牛磺酸含量依次为1.42、3.07、4.37、5.79和7.48 mg/g饲料),分别投喂初始体质量(0.160±0.002)g的幼虾56 d。养殖实验结束后,测定对虾的生长性能、肌肉常规组成、肝胰腺消化酶活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冬冬 叶金云 王友慧 陈建明 潘茜 沈斌乾 郭建林 张凌燕
以秘鲁鱼粉、豆粕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通过调节饲料中不同磷酸二氢钙水平形成7种不同磷水平(0.72%、0.85%、1.00%、1.16%、1.32%、1.47%和1.74%)的等氮等能饲料,并以此饲料投喂红螯螯虾幼虾(2.25±0.12)g8周。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不同磷水平对红螯螯虾幼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成活率都有一定的影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随着磷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当总磷含量为1.34%时获得最佳特定生长率,而过高(1.74%)或过低(0.72%)的磷水平会显著影响幼虾的生长;饲料系数随磷水平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在1.00%~1.74%的磷水平之间成活率均为100%;...
关键词:
红螯螯虾 幼虾 生长性能 磷 营养组成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磊 危起伟 张书环 颉江 褚志鹏 魏开建 文华 蒋明
为了解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幼鱼适宜的饲料蛋白质水平,试验选取平均初始体重为(400.68±8.55)g的健康达氏鲟幼鱼为试验对象,在室内流水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试验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30%、35%、40%、45%、50%的5种等脂等能饲料。试验期间,水流量为6 L/min,水温(24.0±1.0)℃,溶氧大于6.0 mg/L,氨氮小于0.02 mg/L。结果显示:增重率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饲料系数呈现相反的趋势。蛋白质效率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呈先平缓后下降的趋势。各试验组间肥满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阳洋 于海波 武文一 钟明智 邢君霞 周继术 吉红 薛敏
为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匙吻鲟生长、体组成、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将鱼油与豆油等比例混合作为脂肪源,配制成脂肪水平分别为3.01%、5.12%、7.14%、9.35%和11.64%的5种等氮膨化实验饲料,将270尾匙吻鲟[初始体质量(81.38±0.14) g]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尾鱼,在室外养殖系统微流水养殖56 d。结果显示:(1)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实验鱼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PER)、肝体比(HSI)及肥满度(CF)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回归分析确定,当SGR达到最大值时,饲料脂肪水平为7.88%;当PER达到最大值时,饲料脂肪水平为9.47%;(2)实验鱼肌肉、肝脏粗脂肪含量随饲料脂肪水平上升而上升,11.64%组显著高于3.01%、5.12%和7.14%组,全鱼及肌肉粗蛋白含量随饲料脂肪水平增加呈上升趋势,3.01%组显著低于其他组,7.14%、9.35%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3)实验鱼肌肉和肝脏主要脂肪酸组成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相关,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肌肉和肝脏中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比例升高,n-3/n-6降低,肝脏中饱和脂肪酸(SFA,C16:0、C18:0)随着饲料脂肪水平上升而下降;单不饱和脂肪酸C18:1n-9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肌肉和肝脏脂肪酸组成中,组间n-3高不饱和脂肪酸(n-3 HUFA)、n-3 PUFA比例没有显著性差异;(4)7.14%组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9.35%组,肝脏淀粉酶活性在脂肪水平7.14%以上组趋于稳定,肝脏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在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5)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及球蛋白(GLOB)浓度随饲料脂肪水平升高呈上升趋势,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11.64%组显著高于3.01%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未受到饲料脂肪水平的影响;(6)饲料脂肪水平的上升可以显著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回归分析得出当SOD活性达到最大值时,饲料脂肪水平为9.69%;但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肝脏SOD活性11.64%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GSHPx活性9.35%组显著高于3.01%、5.12%、7.14%组,与11.64%组没有显著性差异,GSH、MDA含量在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对饲喂不同脂肪水平饲料实验鱼生长、饲料利用率、鱼体组成、消化酶活性及鱼体健康等方面指标综合分析,认为本实验条件下,匙吻鲟适宜脂肪水平为7.88%~9.69%。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晨露 李京昊 成永旭 涂纹 吴乐 奚业文 朱传忠 李嘉尧
采用生物絮团、饲料和冰冻萼花臂尾轮虫 (Brachionuscalyciflorus)3种饵料,对由同一亲本孵化的(0.0179±0.0005) g克氏原螯虾仔虾进行42 d的养殖实验。比较各实验组的水体指标,以及实验结束后各组仔虾的生长性能、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结果显示:(1)在整个养殖期间,絮团组的总磷、氨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浓度最低,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P 0.05),絮团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饲料组(P < 0.05),与轮虫组差异不显著(P> 0.05)。(3)饲料组的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最高,絮团组最低。絮团组的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都显著高于饲料组(P < 0.05)。轮虫组的α-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与其他两组差异不显著(P> 0.05)。(4)絮团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高,丙二醛(MDA)含量最少,与饲料组和轮虫组有显著差异(P < 0.05)。综上,这3种饵料中生物絮团的养殖效果最好,对仔虾的存活、生长、消化酶和免疫抗氧化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晨露 李京昊 成永旭 涂纹 吴乐 奚业文 朱传忠 李嘉尧
采用生物絮团、饲料和冰冻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 3种饵料,对由同一亲本孵化的(0.017 9±0.000 5) g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仔虾进行42 d的养殖实验。比较各实验组的水体指标以及实验结束后各组仔虾的生长性能、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结果显示:在整个养殖期间,絮团组的总磷、氨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浓度最低,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3个实验组仔虾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无显著差异,絮团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饲料组,与轮虫组差异不显著;饲料组的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最高,絮团组最低,絮团组的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都显著高于饲料组,轮虫组的α-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与其他两组差异不显著;絮团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高,丙二醛(MDA)含量最少,与饲料组和轮虫组有显著差异。这3种饵料中生物絮团的养殖效果最好,对仔虾的存活、生长、消化酶和免疫抗氧化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