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37)
- 2023(5797)
- 2022(4779)
- 2021(4191)
- 2020(3465)
- 2019(7582)
- 2018(7125)
- 2017(13110)
- 2016(7360)
- 2015(7667)
- 2014(7239)
- 2013(7124)
- 2012(6449)
- 2011(5666)
- 2010(5357)
- 2009(4886)
- 2008(4729)
- 2007(3952)
- 2006(3237)
- 2005(2658)
- 学科
- 济(26805)
- 经济(26766)
- 管理(20593)
- 业(20492)
- 企(15891)
- 企业(15891)
- 方法(13738)
- 数学(12511)
- 数学方法(12418)
- 农(8008)
- 财(7975)
- 学(7218)
- 贸(6846)
- 贸易(6844)
- 中国(6698)
- 易(6685)
- 业经(6318)
- 农业(5674)
- 务(5270)
- 财务(5269)
- 财务管理(5265)
- 企业财务(5044)
- 技术(4898)
- 环境(4774)
- 地方(4402)
- 制(4361)
- 产业(4154)
- 划(3912)
- 银(3802)
- 银行(3761)
- 机构
- 大学(104604)
- 学院(103607)
- 济(40588)
- 经济(39966)
- 管理(38526)
- 研究(37110)
- 理学(35018)
- 理学院(34584)
- 管理学(33826)
- 管理学院(33668)
- 农(30157)
- 科学(27749)
- 中国(26022)
- 农业(24564)
- 业大(24157)
- 京(20998)
- 所(20419)
- 研究所(19416)
- 农业大学(16812)
- 中心(16428)
- 财(16414)
- 江(14354)
- 财经(14005)
- 院(13552)
- 室(13461)
- 经(12919)
- 实验(12880)
- 省(12862)
- 业(12801)
- 经济学(12494)
- 基金
- 项目(81676)
- 科学(63085)
- 基金(60820)
- 家(57772)
- 国家(57318)
- 研究(49104)
- 科学基金(47428)
- 自然(33978)
- 自然科(33258)
- 自然科学(33244)
- 基金项目(33079)
- 自然科学基金(32693)
- 社会(32654)
- 省(32582)
- 社会科(31095)
- 社会科学(31087)
- 划(28161)
- 资助(23670)
- 教育(21676)
- 计划(19056)
- 重点(18981)
- 创(17513)
- 科技(17487)
- 发(17241)
- 科研(17010)
- 部(16996)
- 业(16657)
- 编号(16464)
- 创新(16457)
- 农(14936)
共检索到134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梁萌青 王家林 常青 柳旭东 麦康森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硒至0.0 mg.kg-1、0.2 mg.kg-1、0.4 mg.kg-1、0.6 mg.kg-1、0.8 mg.kg-1和1.0 mg.kg-1,分别饲喂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10周,观察其对鲈鱼生长性能、肝脏及血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肝脏谷胱甘肽还原酶(GR)、肝脏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的影响。实验鲈鱼初始体质量为(26.5±1.02)g,实验结束后饥饿24 h再进行测定。结果显示,SGR的最大值及FCR的最小值均出现在硒水平0.4 mg.kg-1饲料组,该组鱼体蛋白质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硒水平为0...
关键词:
鲈鱼 硒 生长性能 酶活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娇 刘崇万 朱晓华 杨志强 李潇轩 杨洪生 李昊泽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胰酶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生长性能、生化指标与肝肠组织结构的影响,选用初始体质量为(8.00±0.50)g的大口黑鲈 63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 3个重复,每个重复 35尾。对照组只投喂基础饲料,5个实验组添加不同浓度的胰酶(P250组、P500组、P750组、P1000组、P1250组),配制成 5 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实验周期为70d. 结果显示:(1)随胰酶添加量的增加,鱼体生长性能先升高后下降,其中P750组的终末均重、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且和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2)与对照组相比,血清总蛋白与白蛋白含量均有所上升,分别在P500组和P750组最高;P500组和P750组的血清甘油三酯与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随胰酶添加量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P750组谷草转氨酶活性最低、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3)与对照组相比,P500组和P750组肝脂空泡化面积显著降低、绒毛宽度显著上升;P500组绒毛数量显著提高。综上,饲料中添加胰酶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与肝肠组织结构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且胰酶呈现剂量效应。综合分析及以增重率为指标,建议大口黑鲈饲料中胰酶适宜添加量为679mg/kg。
关键词:
大口黑鲈 胰酶 生长性能 肝肠组织结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郑涛 潘庆 李桂峰 毕英佐
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幼鱼的初始体重约5.0 g,试验共设5组饲料,以全鱼粉饲料为对照组(D0),以豆粕和花生粕完全替代鱼粉为试验组,其中两组为不补充磷酸二氢钙的情况下不添加植酸酶(D1)和添加植酸酶(D2),另两组为在补充磷酸二氢钙的情况下不添加植酸酶(D3)和添加植酸酶(D4)。每一饲料组设3个重复,每箱养鱼30尾,在流水系统中饲养,表观饱食投喂,投喂率为5%~6%。饲养实验周期为8周。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磷组(D3、D4)和全鱼粉组(D0)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在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不添加磷组(D1、D2)(P<0....
关键词:
罗非鱼 磷 植酸酶 生长性能 体成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俊丽 于广丽 刘凯 关建义 聂国兴
以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为试验对象,初始平均体重为(106.16±16.77)g,小麦基础饲料为对照,小麦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木聚糖酶(0.05%,0.10%,0.15%),75 d后测定其增重率、内脏指数、肝胰脏指数、肠道指数、表观消化率及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对照组尼罗罗非鱼的增重率为258.24%,0.05%和0.10%组的增重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8.29%和17.45%(P<0.01)。对照组肠道指数和肝胰脏指数分别为1.90和2.82,0.05%组的肠道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10%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05%,0.1...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苟庚午 蒋明 文华 吴凡 刘伟 田娟 杨长庚
为评估饲料中添加水飞蓟素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肝脏脂肪代谢酶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分别在5组等氮等能的吉富罗非鱼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水飞蓟素[0(对照组)、100、200、400和800 mg/kg],饲喂初始体质量为(8.17±0.31)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9周,测定实验鱼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脏脂肪代谢酶活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显示,随饲料中水飞蓟素添加水平增加,吉富罗非鱼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各指标均在100mg/kg实验组达到最大,100mg/kg实验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饲料中添加水飞蓟素显著降低了实验鱼肝体比和脏体比。100mg/kg...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骋 熊晶 左永松 马幸容 刘迁 谭青松 杨瑞斌
本研究探讨了饲料中不同维生素E添加量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生长和免疫的影响。在以鱼粉、豆粕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mg/kg(对照组)、25mg/kg、75mg/kg、125mg/kg和175mg/kg的维生素E配成5种实验饲料。在水温(24.0±3.0)℃下,用上述实验饲料分别饲喂平均体质量约为5.1g的黄颡鱼幼鱼50d。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维生素E的添加量对黄颡鱼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而添加量为175mg/kg时,黄颡鱼摄食率显著降低(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高,黄颡鱼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关键词:
黄颡鱼 维生素E 生长 免疫功能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姜珊 王宝杰 刘梅 蒋克勇 宫魁 王雷
以吉富罗非鱼(genetically improved farmed tilapia,GIFT)幼鱼(体质量10.68 g±0.53 g)为研究对象,在实验饲料中分别添加0、5、10、20、50 mg/kg重组中国明对虾抗菌肽以及100 mg/kg氟苯尼考,并于实验结束时进行注射攻毒(嗜水气单胞菌)。通过8周的养殖实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抗菌肽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免疫指标以及攻毒实验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5~10 mg/kg抗菌肽可以显著提高罗非鱼的增重率、红细胞总数以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当添加量为5 mg/kg时,特定生长率最高;当添加量为50 mg/kg时,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邢思华 华雪铭 朱站英 沈彦萍 王军 于宁 沈文婧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溶菌酶制品0(对照)、100、200、300、400和500mg/kg,每组设置5个重复,饲喂草鱼(6.93±0.27g)60d,旨在根据草鱼的生长性能和抗感染能力评价溶菌酶的添加效果,并确定其适宜用量。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溶菌酶对草鱼生长性能和抗感染能力有显著影响。试验前45d,试验组的草鱼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0d时,100~300mg/kg组的草鱼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400mg/kg组和500mg/kg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各试验组草鱼的饲料系数随饲料中溶菌酶含量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200mg/kg组饲料系数最低。通过腹腔注射的方法对草鱼进行嗜水...
关键词:
溶菌酶 草鱼 生长性能 抗感染 内源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宗林 赵永志 Sergio Castillo
【目的】评价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对红姑鱼(sciAenops ocellAtus)幼鱼生长性能和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抗菌肽(0,0.1,0.3和0.5g/kg)作为试验饲料(即A0,A100,A300和A500组),饲喂平均体质量为(1.57±0.17)g/尾的红姑鱼8周,测定各组红姑鱼生长性能、血清激素(gH、t3、t4和igF-i)水平,A0和A300组红姑鱼停饲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激素水平及肌肉和肝脏中igF-i mrnA表达丰度。【结果】A300和A500组红姑鱼增重率、饲料效率和蛋白效率都显著高于A0组(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雷 张学振 王力 刘琪 李建 张殿福 田大才
以酵母硒(总硒含量2 000 mg/kg)的形式分别向基础饲料(硒含量0.78 mg/kg)中添加0、2、4、6 mg/kg(饲料中硒总含量为0.78、2.42、4.26和6.73 mg/kg)的硒,研究饲料中添加酵母硒对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25.89±0.74) g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选取360尾体质健康的史氏鲟幼鱼,随机分配至12个养殖缸(30尾/缸),养殖周期为10周。结果显示:(1)饲料中添加酵母硒对史氏鲟幼鱼肌肉硒含量、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及饲料转化率(FCR)、内脏比(VSI)、肝重比(HIS)没有显著性影响,但肥满度(CF)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6.73 mg/kg添加组的史氏鲟幼鱼增重率(WGR)和特定增长率(SGR)显著升高,肌肉蒸煮损失、冻融损失和滴水损失均显著降低;(2)对史氏鲟幼鱼投喂添加2.42~6.73 mg/kg的酵母硒饲料,其肌纤维密度显著增加、肌纤维直径显著降低;(3)添加6.73 mg/kg的硒显著提升了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_X)活性。结果表明,饲料中以酵母硒的形式添加6.73 mg/kg的硒可以显著地促进史氏鲟幼鱼生长、改善肌肉品质、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岩 李建 王学习 王琨 叶继丹
为了探讨饲料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对斜带石斑鱼的互作效应,实验采用3×3因子设计,配制蛋白质水平(P)为38%、45%和52%,淀粉水平(S)为10%、20%和30%的9种实验饲料,分别饲喂斜带石斑鱼56 d。结果显示,38%粗蛋白与10%淀粉饲料组(38P/10S饲料组)增重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52P/10S组增重率最高,但与45P/20S、45P/30S、52P/20S组差异不显著。增加饲料蛋白质或淀粉水平显著增加饲料效率、鱼体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及肝糖原肝脂含量,而降低摄食率和鱼体水分含量。增加饲料蛋白质水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牟玉超 柳茜 卫育良 梁萌青 郑珂珂 徐后国
本研究共配制了3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其中,对照组饲料使用15%鱼粉提供部分饲料蛋白,2个实验组饲料分别用鱼水解蛋白和鸡水解蛋白替代了饲料中10%的鱼粉蛋白。对初始体重为4.16 g左右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幼鱼进行了为期12周的投喂,研究了其对大菱鲆生长性能及肠道组织学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鱼水解蛋白组(PHf)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效率比和蛋白质沉积率较对照组(FM)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鸡水解蛋白组(PHc)(P0.05);PHf和PHc组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周胜强 游翠红 王树启 李远友
试验用黄斑蓝子鱼(Siganus canaliculatus)幼鱼捕自汕头大学南澳临海试验站附近海域,在海上网箱中暂养半个月后将其转入室内水族缸(容积200 L)中驯养2周,饵料为自制配合饲料。新鲜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从汕头市南澳县盐田采得,用水清洗后晒干,经小型粉碎机粉碎,过60目筛,制成海藻干粉。选取体质量约23 g黄斑蓝子鱼进行试验。在蛋白水平32%、脂肪水平8%的情况下,配制6种配合饲料,其中3种饲料分别添加5%、10%和15%的浒苔干粉,另2种添加10%、15%浒苔的饲料中还添加0.2%非淀粉多糖酶(NSP酶),对照组饲料不添加浒苔。养殖试验周期为8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侯廷龙 刘惠茹 凃彦芳 张佳颖 李春涛 迟庆生 吴家乐
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性能及血清酶活、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的影响,选用初始体质量为[ (23.78±0.68) g]的健康草鱼60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对照组(T0组)只投喂基础饲料,实验组(T1、T2、T3组)分别投喂添加1×10~(7)、1×10~(8)、1×10~(9 )cfu/g 丁酸梭菌的饲料,实验周期为56 d。结果表明:与T0组相比,T1、T2和T3组草鱼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增加,存活率(SR)无显著差异。与T0组相比,T1、T2和T3组草鱼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溶菌酶(LZM)活性显著增高,补体C3含量显著增高,但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降低。与T0组相比,T1、T2和T3组草鱼的免疫相关基因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免疫球蛋白M(IgM)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投喂益生菌56 d后,用嗜水气单胞菌对草鱼进行攻毒实验,与T0组相比,T1、T2和T3组草鱼的累积死亡率显著降低。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可以提高草鱼的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能力、机体免疫力以及抗病能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冀东 王璞 程卓 李小勤 冷向军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氯化钠对草鱼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10、20、30和40 g/kg氯化钠,配制成5组饲料,饲养平均体质量为(12.26±0.03) g的草鱼60 d。结果显示,添加10和20 g/kg氯化钠对草鱼增重率和饲料系数没有显著影响,但30和40 g/kg氯化钠添加组的增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饲料系数显著升高。各组肌肉水分、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肌肉灰分含量随氯化钠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各氯化钠添加组的肌肉蒸失水率、离心失水率和冷冻失水率(除10 g/kg氯化钠添加组外)显著增加,10和20 g/kg氯化钠添加组的肌肉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20、30和40 g/kg氯化钠添加组的肌肉游离谷氨酸、天冬氨酸含量显著降低;各氯化钠添加组的肌肉硬度及30、40 g/kg氯化钠添加组的肌肉咀嚼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肌肉弹性和回复性无显著差异;在肠道组织学方面,30和40 g/kg氯化钠添加组的绒毛高度和绒毛宽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各氯化钠添加组的肌层厚度显著增加。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10~40 g/kg氯化钠,对草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没有改善作用。
关键词:
草鱼 氯化钠 生长性能 肌肉品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饲料中添加丁酸钠对草鱼生长、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组织学的影响
饲料中脂肪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生长性能、体组成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饲料中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对黄河鲤幼鱼生长性能及生长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对黄颡鱼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对尼罗罗非鱼生长及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
饲料中绿原酸对泥鳅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膨化饲料及其添加抗应激剂对团头鲂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应激及生长与摄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对大菱鲆幼鱼生长、体组成及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饲料中添加有机硒对异育银鲫生长的影响
饲料中添加杜仲叶粉对青鱼生长和组织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