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92)
- 2023(5350)
- 2022(4407)
- 2021(3889)
- 2020(3187)
- 2019(6963)
- 2018(6563)
- 2017(11961)
- 2016(6685)
- 2015(7017)
- 2014(6617)
- 2013(6374)
- 2012(5762)
- 2011(5113)
- 2010(4760)
- 2009(4376)
- 2008(4166)
- 2007(3480)
- 2006(2944)
- 2005(2318)
- 学科
- 济(23245)
- 经济(23216)
- 业(18502)
- 管理(18437)
- 企(13984)
- 企业(13984)
- 方法(11636)
- 数学(10645)
- 数学方法(10586)
- 农(7700)
- 学(6693)
- 财(6689)
- 贸(6537)
- 贸易(6537)
- 易(6400)
- 中国(5941)
- 业经(5665)
- 农业(5345)
- 技术(4650)
- 环境(4457)
- 务(4221)
- 财务(4220)
- 财务管理(4216)
- 企业财务(4015)
- 产业(3878)
- 制(3846)
- 划(3612)
- 地方(3508)
- 出(3442)
- 银(3429)
- 机构
- 大学(95473)
- 学院(95181)
- 济(36845)
- 经济(36292)
- 管理(34959)
- 研究(34195)
- 理学(31768)
- 理学院(31373)
- 管理学(30733)
- 管理学院(30591)
- 农(29084)
- 科学(25534)
- 农业(23817)
- 中国(23581)
- 业大(22698)
- 京(19304)
- 所(18921)
- 研究所(17988)
- 农业大学(16199)
- 中心(15111)
- 财(14490)
- 江(13012)
- 业(12591)
- 财经(12390)
- 室(12304)
- 省(12016)
- 院(11972)
- 实验(11723)
- 科学院(11699)
- 经(11488)
- 基金
- 项目(74797)
- 科学(57684)
- 基金(55502)
- 家(52843)
- 国家(52424)
- 研究(45023)
- 科学基金(43345)
- 自然(31158)
- 自然科(30476)
- 自然科学(30461)
- 基金项目(30146)
- 自然科学基金(29957)
- 社会(29806)
- 省(29676)
- 社会科(28354)
- 社会科学(28346)
- 划(25834)
- 资助(21367)
- 教育(20030)
- 计划(17418)
- 重点(17212)
- 创(16249)
- 科技(16039)
- 发(15724)
- 部(15562)
- 业(15548)
- 科研(15481)
- 编号(15387)
- 创新(15258)
- 农(14097)
共检索到1229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曹俊明 林鼎 劳彩玲 薛华 潘庆 田丽霞
采用一种对照饲料和三种分别含4%、6%和8%大豆磷脂的试验饲料饲养初始体重约15g的草鱼,经52天饲养后,运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草鱼肝胰脏脂质的脂肪酸组成。与摄食对照饲料的草鱼比较,三组添加大豆磷脂的草鱼肝胰脏脂质具有较高水平的18∶2n-6和较低的20∶4n-6/18∶2n-6比值。与此相反,18∶3n-3的含量下降30%~69%,而n-3系列长链(C≥20)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HUFA,包括20∶5n-3、22∶5n-3和22∶6n-3)的含量升高,使n-3HUFA/18∶3n-3的比值显著增大
关键词:
脂肪酸组成,大豆磷脂,肝胰脏,草鱼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枝 孔祥浩 朱晓萍 王润莲 郭宝林 贾志海
为研究添加大豆油对绵羊瘤胃内容物的脂肪酸尤其是cis9,trans11CLA和C18:1trans11的影响,选用4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杂交一代羯羊,进行4×4拉丁方试验,大豆油添加水平分别为0%、2%、4%和6%(质量分数)。结果表明:1)随大豆油添加水平增加,瘤胃内容物(DM)中cis9,trans11CLA、C18:1trans11、C18:0、C18:1cis9、C18:2cis9,12、总18C脂肪酸、SFA、UFA、MUFA和PUFA的含量(mg/g)极显著提高(P
关键词:
大豆油 瘤胃 脂肪酸 绵羊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毕清竹 梁萌青 廖章斌 卫育良 孙博 贾琳琳 徐后国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红鳍东方鲀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鱼油为主要脂肪源,配制5种等氮饲料,以初始体质量为14g的红鳍东方鲀进行为期56d的投喂养殖实验。设置适宜脂肪含量(8%)的对照组,并在对照组添加0.02%及0.10%的胆汁酸,分别获得低胆汁酸添加组(BA组)和高胆汁酸组(HBA组)。另设一高脂组(脂肪含量12.5%,HL组)及高脂+0.02%胆汁酸组(HLBA组)。结果表明,添加胆汁酸的处理组肌肉和肝脏MUFA均低于对照组,其中HBA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肌肉中n-6PUFA含量在HLBA组和HL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在适宜脂肪含量的3个处理组间,肝脏中的C20:0、C16:1n-7、C18:1n-9、C18:2n-6、C20:4n-6、C18:3n-3、C18:4n-3、C20:5n-3和C22:6n-3都呈现随着胆汁酸添加量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都有随着胆汁酸添加而升高的趋势,且在高脂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谷胱甘肽还原酶则呈现相反的趋势。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对照组显著高于其他组,而BA组氧化还原酶1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在高脂组添加胆汁酸显著升高了过氧化氢酶的基因表达量。综上所述,饲料中胆汁酸的添加降低了饲料及鱼体组织中一系列长链脂肪酸的含量;胆汁酸对血清抗氧化蛋白活性的影响与其对肝脏抗氧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不一致。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胆汁酸 脂肪酸 抗氧化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罗兴 毕清竹 孟晓雪 刘晋士 卫育良 段美 徐后国 梁萌青
为了探究高脂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半胱氨酸及牛磺酸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脂肪代谢的影响,在高脂(16%)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1.5%的蛋氨酸、半胱氨酸和牛磺酸制成4种等氮等脂饲料。试验选用平均初始体质量为(7.98±0.02)g的大菱鲆幼鱼为研究对象,每组饲料投喂3个重复桶,每桶30尾鱼;在室内流水系统中进行为期56d的摄食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在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肝脏粗脂肪含量在牛磺酸组最低,显著低于半胱氨酸组(P<0.05)。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在牛磺酸组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饲料中含硫氨基酸的添加降低了鱼体EPA含量,牛磺酸升高了鱼体C18:2n-6和C18:3n-3含量。饲料中含硫氨基酸的添加显著影响了大菱鲆肝脏脂代谢基因表达,蛋氨酸升高了脂肪酸从头合成相关基因(FAS)的表达;半胱氨酸升高了甘油酯生成相关基因DGAT1的表达,而牛磺酸降低了脂肪合成相关基因(ACACβ、FAS、SREBP1、PPARα1、PPARγ和LXRα)的表达。生长方面,终末体重在牛磺酸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但各处理组间成活率、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在大菱鲆高脂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半胱氨酸及牛磺酸对大菱鲆脂代谢具有调节作用,牛磺酸具有降低肝脏脂肪含量的作用,而半胱氨酸具有升高肝脏脂肪含量的趋势。
关键词:
大菱鲆 蛋氨酸 半胱氨酸 牛磺酸 脂代谢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罗兴 毕清竹 孟晓雪 刘晋士 卫育良 段美 徐后国 梁萌青
为了探究高脂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半胱氨酸及牛磺酸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脂肪代谢的影响,在高脂(16%)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1.5%的蛋氨酸、半胱氨酸和牛磺酸制成4种等氮等脂饲料。试验选用平均初始体质量为(7.98±0.02)g的大菱鲆幼鱼为研究对象,每组饲料投喂3个重复桶,每桶30尾鱼,在室内流水系统中进行为期56 d的摄食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在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肝脏粗脂肪含量在牛磺酸组最低,显著低于半胱氨酸组。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在牛磺酸组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饲料中含硫氨基酸的添加降低了鱼体EPA含量,牛磺酸升高了鱼体C18∶2n-6和C18∶3n-3含量。饲料中含硫氨基酸的添加显著影响了大菱鲆肝脏脂肪代谢基因表达,蛋氨酸升高了脂肪酸从头合成相关基因(FAS)的表达;半胱氨酸升高了甘油酯生成相关基因DGAT1的表达,而牛磺酸降低了脂肪合成相关基因(ACACβ、FAS、SREBP1、PPARα1、PPARγ和LXRα)的表达。生长方面,终末体质量在牛磺酸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但各处理组间成活率、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均无显著差异。在大菱鲆高脂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半胱氨酸及牛磺酸对大菱鲆脂肪代谢具有调节作用,牛磺酸具有降低肝脏脂肪含量的作用,而半胱氨酸具有升高肝脏脂肪含量的作用。
关键词:
大菱鲆 蛋氨酸 半胱氨酸 牛磺酸 脂代谢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朱瑞俊 李小勤 谢骏 冷向军 田娟 史少奕
选用初始体质量为(314.7±9.9)g的草鱼(Ctenophary ngodon idella)24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20尾鱼,分别饲喂氯化胆碱添加量为0%(对照组)、0.2%、0.4%和0.6%(占饲料的质量分数)的4组饲料(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8.01%和4.54%),胆碱实测含量分别为1010mg/kg、2516mg/kg、4184mg/kg、5852mg/kg,养殖77d后,考察氯化胆碱对草鱼成鱼生长性能、脂肪沉积及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添加0.4%和0.6%氯化胆碱可显著提高鱼体增重率(P<0.05)、特定生长率(P<0.05)...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唐丹 苏胜彦 朱文彬 王兰梅 宋飞彪 董娟娟 张丹 董在杰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竹炭对红罗非鱼幼鱼肌肉营养成分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实验选取平均体质量为(7.07±0.01) g的健康红罗非鱼幼鱼,随机分为5组,进行网箱养殖实验,每组3个重复,饲养60 d。饲料中竹炭添加量依次为0%、0.5%、1%、2%、4%。结果显示,0.5%、1%竹炭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比对照组显著降低;碱性磷酸酶(ALP)和血清总蛋白(TP)活性在1%组显著升高;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和血清总胆固醇(TC)实验组比对照组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随着竹炭浓度的增加显著升高。1%竹炭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肌肉粗蛋白含量1%、2%和4%处理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1%与4%的组中粗脂肪和肌肉灰分含量显著增加。饲料添加竹炭能提高鱼体肌肉中总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但只有4%组的总不饱和脂脂蛋白脂肪酶(LPL)基因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升高,但是只有1%组的MDH基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饲料添加适当浓度的竹炭能提高鱼肉中粗脂肪、总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以及LPL基因和MDH基因的表达,这将为提高红罗非鱼肉质提供新的途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黄凯 杨鸿昆 甘晖 龚竹林 甘西 罗永巨
采用胆碱添加量分别为0.0%、0.1%、0.2%、0.3%和0.4%的饲料进行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养殖实验,实验周期为50 d。结果表明,当胆碱添加量为0.3%时,罗非鱼的肥满度[(4.00±0.20)%]和增重率[(699.51±31.32)%]达到峰值,饲料系数最低(2.00±0.12),血浆中胆固醇[(2.59±0.03)mmol/L]、甘油三酯[(2.24±0.99)mmol/L]、高密度脂蛋白[(0.94±0.17)mmol/L]和低密度脂蛋白[(0.32±0.01)mmol/L]含量较高;当胆碱添加量为0.2%时,肝体比[(2...
关键词:
胆碱 奥尼罗非鱼 脂肪肝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韩光明 王爱民 徐跑 吕富 封功能 於叶兵 杨文平
研究了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Genetic Improvement of Farmed Tilapia,GIFT)的部分形体指标、肌肉肝脏及腹腔脂肪组织的脂肪沉积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同时探讨了鱼体对饲料脂肪酸的吸收利用能力。实验设置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1.73%、3.71%、5.69%、7.67%、9.64%、16.55%共6个梯度组,每组3个重复,饲养90d。结果显示:5.69%、7.67%及9.64%脂肪组吉富罗非鱼肥满度较高;1.73%和16.55%脂肪组的肝体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除了1.73%脂肪组,其他各组中饲料脂肪水平越高,鱼体的脏体指数越高。7.67%脂肪组...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付兵 郁二蒙 王广军 谢骏 李志斐 张凯 龚望宝 田晶晶
为了研究摄食蚕豆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肝脏脂肪蓄积情况以及形成原因,采集了摄食蚕豆的草鱼(试验组)和摄食配合饲料的草鱼(对照组)的肝脏样本后,通过H&E染色、油红O染色和透射电镜分别对两组草鱼肝脏进行病理学特征、脂质蓄积情况和肝细胞的超显微结构观察,同时检测与脂肪代谢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并分析与脂肪酸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发现:与对照组草鱼相比,试验组草鱼肝脏发生明显的脂肪变性,线粒体形态异常且数量减少;试验组草鱼血清中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草鱼肝脏中TG、TC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显著增加,但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GSH)显著降低(P<0.01);试验组草鱼肝脏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acc和fas)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表明,长期摄食蚕豆的草鱼肝脏会发生脂肪变性,其可能与脂肪酸从头合成(DNL)增加、氧化应激增强及线粒体结构破坏等有关。研究结果将为脆肉鲩营养调控和预防鱼类肝脏脂肪变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丹 郝燕青 陈渠 邬晓婷 倪迎冬
[目的]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胆汁酸(Bile acids, BAs)对皮质酮(Corticosterone, CORT)诱导的肉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缓解作用。[方法] 试验选取了120只 1日龄雄性AA肉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含BAs日粮。BAs添加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剂量依次递增。28日龄时,从基础日粮组中选取肉鸡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 CON),皮质酮处理组(Corticosterone, CORT);从胆汁添加组中随机选取10只设为皮质酮加胆汁酸组(CORT+BAs)。CON组颈部皮下注射酒精PBS溶液(15%酒精),CORT和CORT+BAs组注射4 mg/kg皮质酮,连续注射7天。于第40日龄屠宰采样,记录器官与组织重量,采集血清和肝脏组织以测定生化指标、脂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饲料中添加BAs可显著缓解由CORT处理引起的腹脂率的升高及腿肌重的降低 (P < 0.05)。生化分析结果表明,CORT处理显著降低了40日龄肉鸡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增加血液游离脂肪酸(NEFA)水平,而BAs处理显著升高血清HDLC水平(P < 0.05)。与对照组相比,CORT处理组肉鸡肝脏内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升高 (P < 0.01),肝细胞内脂滴显著富集且出现空泡化现象,而BAs处理可显著缓解肝脏内的TG沉积(P < 0.01)。CORT处理显著上调肝脏脂中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1)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表达水平(P < 0.05),并显著上调ACC和脂肪酸合成酶(FASN)的蛋白表达水平(P < 0.05),但下调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PPARα)的蛋白表达水平(P < 0.05);BAs处理可显著逆转皮质酮引起的以上基因和蛋白表达变化,并显著增加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A(Cpt1a)的基因表达水平并显著降低脂肪酸转位酶(CD36)的蛋白表达水平(P < 0.05)。[结论] 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可通过减少肝脏内TG合成、促进其分解、抑制肝细胞对脂肪酸的摄取,从而缓解注射皮质酮诱导的肉鸡脂肪肝综合征。
关键词:
胆汁酸 皮质酮 脂肪肝综合征 肉鸡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桑 陈春燕 黄旭雄 陈乃松 龚续
为了研究植物油部分替代饲料中鱼油对大黄鱼(Larmichthys crocea)幼鱼生长、肌肉和肝脏总脂肪及脂肪酸的影响,以鱼油含量6%组(A组)为对照组,菜籽油替代16.67%(B组)、33.33%(C组)、50.00%(D组)、66.67%(E组)及混合植物油(棕榈油∶紫苏油∶菜籽油=3.6∶2.5∶1)替代66.67%(F组)鱼油为实验组,共6种等氮等能饲料饲养大黄鱼幼鱼[初重(0.65±0.11)g]50 d。结果表明,植物油处理组(B、C、D、E和F组)的终末体重、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C组,D组和E组的存活率显著低于A组;各处理组间饲料系数无显著性差异。植物油替...
关键词:
大黄鱼 植物油替代 总脂 脂肪酸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宋凌元 程亚美 赵金良
为探讨盐度胁迫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肝脂肪酸代谢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在盐度8和盐度16的水体中对尼罗罗非鱼进行两周的胁迫实验,比较盐度胁迫过程中肝脂肪酸组成变化,以及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 LPL)、苹果酸酶(malic enzyme, ME)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亚基(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PPAR-α) mRNA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胁迫12 h,盐度组血浆渗透压升至最高,16盐度组血浆渗透压显著高于8盐度组(P<0.05),而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DHA、EPA和ARA为主)含量显著高于淡水组(P<0.05)。盐度组脂蛋白脂肪酶酶(LPL)、苹果酸酶(ME)、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亚基(PPAR-α)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淡水组(P<0.05)。结果表明,盐度胁迫影响了肝脂肪酸组成和脂代谢过程。本研究旨在为鱼类渗透调节中脂类能量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脂肪酸 脂代谢 盐度胁迫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从娇娇 庾庭驰 于立志 王红丽 吴旭干 王锡昌
为研究饲料中植物油替代鱼油对中华绒螯蟹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植物油[W﹝豆油﹞:W﹝菜籽油﹞=3:1]替代不同水平(0%、50%和100%)的鱼油,制成3种等氮等脂饲料(F1、F2和F3)喂养3组成体雌蟹70 d。结果显示,3组蟹的体肉、性腺和肝胰腺的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 > 0.05)。各组饲料的脂肪酸组成有所不同,体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PUFA)占比约50%,其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性腺中n-6 PUFA含量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肝胰腺受饲料中植物油替代鱼油的影响最大,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 MUFA)及PUFA总含量都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与F1,F3组相比,F2组肝胰腺的n-3 PUFA含量最高(P < 0.05),3个可食部位的EPA+DHA含量均较高。综上所述,使用50%植物油替代鱼油饲料喂养雌性中华绒螯蟹对其可食部位的脂肪酸组成有正面作用。本研究为优化育肥饲料中鱼油替代源配比以及进一步改善中华绒螯蟹品质等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玉玲 罗坤 孔杰 梁萌青 栾生 陈琼 曹宝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草鱼生长、体组成及各组织磷含量的影响
饲料中添加氯化胆碱、甜菜碱和溶血卵磷脂对异育银鲫生长、脂肪代谢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饲料中磷脂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育成仔蟹的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
饲料中添加大蒜素精养草鱼种试验
不同脂肪源饲料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消化酶活力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河蟹的脂肪酸组成及配合饲料的改进
饲料组成对银鲳幼鱼生长率及肌肉氨基酸、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日粮添加不同脂肪酸混合物对奶牛血液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饲料中添加L-肉碱对吉富罗非鱼生长、肝脏脂肪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饲料中添加水飞蓟素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肝脏脂肪代谢酶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