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46)
- 2023(6011)
- 2022(5037)
- 2021(4452)
- 2020(3690)
- 2019(8084)
- 2018(7664)
- 2017(14415)
- 2016(7919)
- 2015(8245)
- 2014(7800)
- 2013(7623)
- 2012(6844)
- 2011(6037)
- 2010(5849)
- 2009(5280)
- 2008(5191)
- 2007(4477)
- 2006(3777)
- 2005(3120)
- 学科
- 济(27578)
- 经济(27547)
- 业(23866)
- 管理(23750)
- 企(17123)
- 企业(17123)
- 方法(13486)
- 农(13264)
- 数学(12264)
- 数学方法(12188)
- 贸(10133)
- 贸易(10133)
- 易(9961)
- 财(7824)
- 农业(7064)
- 业经(6813)
- 中国(6721)
- 学(6560)
- 产品(5799)
- 出(5382)
- 技术(5308)
- 制(5077)
- 环境(5033)
- 务(4973)
- 财务(4972)
- 财务管理(4967)
- 企业财务(4714)
- 市场(4607)
- 划(4511)
- 产业(4477)
- 机构
- 学院(110168)
- 大学(109037)
- 济(45578)
- 经济(44853)
- 管理(43168)
- 理学(38580)
- 理学院(38185)
- 研究(37854)
- 管理学(37551)
- 管理学院(37387)
- 农(30338)
- 中国(27452)
- 科学(26195)
- 农业(24806)
- 业大(23691)
- 京(21764)
- 所(20336)
- 研究所(19108)
- 财(18095)
- 中心(17355)
- 农业大学(16318)
- 江(15505)
- 财经(15182)
- 经(13978)
- 院(13841)
- 经济学(13578)
- 经济管理(13324)
- 业(13200)
- 省(13005)
- 北京(12937)
- 基金
- 项目(83247)
- 科学(64541)
- 基金(61645)
- 家(57666)
- 国家(57196)
- 研究(52791)
- 科学基金(47652)
- 社会(34861)
- 自然(33527)
- 基金项目(33290)
- 社会科(33215)
- 社会科学(33203)
- 省(32876)
- 自然科(32804)
- 自然科学(32789)
- 自然科学基金(32257)
- 划(28501)
- 资助(24484)
- 教育(23079)
- 重点(19118)
- 编号(18919)
- 计划(18473)
- 创(17954)
- 发(17887)
- 部(17865)
- 业(17275)
- 科研(17174)
- 创新(16858)
- 科技(16309)
- 农(16006)
共检索到1480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龚洋洋 黄艳青 陆建学 夏永涛 高露姣 张涛 黄洪亮 庄平
本文通过营养成分分析、物理特性及感官评价等指标,综合分析不同形式的南极磷虾产品(磷虾粉、磷虾膏、磷虾肉糜)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鱼子酱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组之间以及处理组与对照组(无南极磷虾组)之间,鱼子酱主要营养成分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磷虾粉组的油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磷虾肉糜组的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总和及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其余两处理和对照组(P<0.05),而投喂磷虾产品显著降低了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P<0.05)。投喂南极磷虾粉,能显著提高鱼子酱的卵径大小、单颗卵重和...
关键词:
南极磷虾 施氏鲟 鱼子酱 品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玉玲 罗坤 孔杰 梁萌青 栾生 陈琼 曹宝祥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杨程 高权新 张晨捷 彭士明 施兆鸿
以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4组不同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水平(0%、10%、20%、40%,其中0%为对照组)的饲料,进行60 d的饲养实验,探讨饲料中添加南极磷虾粉对银鲳幼鱼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南极磷虾粉的处理组银鲳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SGR)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提高(P 0.05)。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及溶菌酶(LZM) 20%饲料组活性均为最高,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肝脏AKP活性、肾脏LZM活性10%饲料组均分别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 0.05);添加南极磷虾粉的饲料组血清和肌肉中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40%饲料组血清和肌肉CAT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结合银鲳幼鱼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及抗氧化能力的分析,南极磷虾粉替代饲料中鱼粉的适宜比例建议控制在10%~2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赵敏 梁萌青 郑珂珂 徐后国
饲料中添加0、10%、20%的南极磷虾粉,配制3组(对照组K-0、K-10、K-20)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进行为期90 d的养殖实验,探讨南极磷虾粉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雄鱼繁殖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南极磷虾粉对半滑舌鳎雄鱼肝体比、性体比、精液浓度、睾酮含量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K-10组与K-20组精巢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黄艳青 高露姣 陆建学 黄洪亮 陈雪忠
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0%、4.0%和6.0%的南极大磷虾粉,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南极大磷虾粉对点带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如下:(1)添加4.0%南极大磷虾粉试验组的点带石斑鱼幼鱼生长速度最快,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转化效率(PER)最大(P<0.05),饲料系数(FCR)最低;(2)南极大磷虾粉对点带石斑鱼幼鱼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4.0%组的幼鱼肌肉的粗蛋白含量最高,其次是6.0%组,2.0%组的肌肉粗蛋白含量与对照组间没有显著差异;4.0%组的幼鱼肌肉的粗脂肪含量也是4组中最高的,但6.0%添加组粗脂肪含量显...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梁萌青 王士稳 王家林 常青
以初始体重为5.27±0.20g的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饲料中添加0、0.5%、1.0%和2%的盐,配制成4种实验饲料,在盐度为1.5和30的水体中喂养50d,探讨饲料中添加盐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虾体成分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度为1.5时,饲料中添加盐的各组饲料其特殊增长率(SGR)比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P<0.05);饲料中添加盐组的饲料系数(FCR)均比对照组低(P<0.05),饲料中盐的添加量为2.0%时,饲料系数(FCR)达到最低(P<0.05);饲料中添加盐有助于提高对虾的成活率(P<0.05);随着饲料中盐添加量的增加,对虾体蛋白质含量有增加的趋势,而...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盐 生长 风味 碱性磷酸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立鹤 郑石轩 徐焕新 陈立侨 胡志祥
系统研究了饲料中添加0~5%不同水平的螺旋藻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与体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螺旋藻能促进对虾生长,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以0.8%1、.5%螺旋藻添加组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较好,试验中期、末期增重率分别达到926.10%、959.78%和4382%、4353.3%,与对照组相比,虾体增重率分别提高2.82%、6.56%和3.45%、2.77%。结合饲料利用、虾体生化组分分析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8%水平螺旋藻为最佳。凡纳滨对虾肝体指数(HSI)随螺旋藻添加量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2)在1%螺旋藻添加范围内,虾体EPA含量内(Y)与螺旋藻添加量(X)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Y...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立鹤 郑石轩 郑献昌 徐焕新 周歧存
两种等氮但不同鱼粉水平 (4 0 %和 35 % )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 0 2 %、 0 5 %甜菜碱、 0 2 %甜菜碱 +0 1%牛磺酸或一种市售添加剂配置成 8种实验饲料。饲料试验在循环系统的玻璃钢桶 (2 6 0L)中进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不同诱食剂 ,有利于对虾的摄食和生长 ,甜菜碱诱食效果最佳 ,牛磺酸和甜菜碱的协同诱食效果并不明显。南美白对虾对无机盐、粗蛋白质有较高的表观消化率 ,但是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较低只有 6 0 %左右。本研究表明甜菜碱是一种较好的诱食剂 ,其适宜添加量为 0 2 %。诱食剂在两种等氮等能但不同鱼粉水平 (4 0 %和 35 % )的饲料中作...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云波 周洪琪 华雪铭 黄旭雄 蔡生力
饲料中添加 0 1 %、0 2 %、0 4%的 β -葡聚糖A型 (简称 0 1 %A、0 2 %A、0 4%A ,下同 )和 0 2 %的β -葡聚糖B型 (简称 0 2 %B ,下同 ) ,投喂南美白对虾 30d。测定虾的体重、体长、存活率及饲料系数。结果表明 ,添加0 4%A极显著地提高南美白对虾的增重率以及降低饲料系数 (P 0 0 5) ,添加 0 2 %A、0 2 %B和 0 4%A ,虾的存活率有显著提高 (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夏传武 顾贫
鱼饲料中添加鱼油的作用夏传武(湖北省职工医学院,荆州市434000)顾贫(湖北农学院,434103)油脂是饲料中的能量和维生素及必须脂肪酸的重要来源。发达国家普遍在饲料中添加油脂特别是鱼油来提高饲料效率。鱼油的价格与棕榈油、豆油、牛油近似,但使用效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文秀 陈效儒 文华 吴凡 胡伟 郜卫华 田娟 袁汉文 徐树德
为探讨低鱼粉高植物蛋白饲料中蛋白酶的适宜添加范围,在克氏原螯虾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1、0.2、0.4、0.8、1.6 g/kg蛋白酶,制作成6组饲料。选择初始体质量为(8.18±0.11) g的克氏原螯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虾,在室内养殖桶中饲养8周。结果显示,随饲料蛋白酶添加量的增加:①各组间存活率、肝体比、腹部含肉率均无显著差异;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先升高后降低,且在蛋白酶添加量为0.2 g/kg时达到最大值。当蛋白酶添加量为0.4 g/kg时饲料系数最低;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分别在添加量为0.4和0.2 g/kg时达到最高值。经折线回归分析,增重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分别在蛋白酶添加量为0.16、0.24、0.23 g/kg时有最佳值。②腹部肌肉和全虾粗蛋白质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最终趋于平稳,均在0.2 g/kg组有最大值。③肠道及肝胰腺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均先增加后缓慢降低,均在0.2 g/kg组出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④血清总蛋白含量在0.4 g/kg组出现最大值;谷草转氨酶及谷丙转氨酶活性先降低后增加,均在0.4 g/kg时出现最小值;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则先增加后降低,分别在0.2和0.4 g/kg时达到最大值;当蛋白酶添加量为0.2 g/kg时,丙二醛含量有最小值。⑤肝胰腺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先增加后降低,当蛋白酶添加量为0.2 g/kg时有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本实验条件下克氏原螯虾饲料蛋白酶适宜添加量为0.16~0.40 g/kg。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亚文 成永旭 李晨露 王源源 侯受权 李京昊 奚业文 朱传忠 李嘉尧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草粉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消化酶、抗氧化酶活性及色泽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在饲料中分别添加15%的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金鱼藻和喜旱莲子草5种水草粉(分别标记为Diet 2~6组),对照组饲料无水草粉添加(标记为Diet 1组),对克氏原螯虾幼虾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水草组(Diet 2~6组)成活率(SR)与Diet 1组无显著差异,Diet 3~5组增重率(WGR)及特定生长率(SGR)均与Diet 1组无显著差异,而Diet 3组肝胰腺指数(HSI)显著高于Diet 1组。在肝胰腺中,Diet 2~6组脂肪酶(LPS)活性显著高于Diet 1组,且Diet 5组LPS和α-淀粉酶(α-AL)活性最高,而胃蛋白酶活性为Diet 2组最高,Diet 2~3及5组纤维素酶(CL)活性显著高于Diet 1组;在肠道中,Diet 2~6组4种消化酶活性均低于Diet 1组。Diet 3~6组头胸甲和肌肉总类胡萝卜素、头胸甲虾青素含量及卵巢中总类胡萝卜素、虾青素、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高于Diet 1组。Diet 2~6组头胸甲及卵巢的红度(a*值)和黄度(b*值)均显著高于Diet 1组,而亮度(L*值)却低于Diet 1组。在肝胰腺中,Diet 2~6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均显著高于Diet 1组且在Diet 5组最高,Diet 4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最高,Diet 2组丙二醛(MDA)含量最高;血清中,Diet 6组T-AOC活性最高,但各组间T-SOD活性和MDA含量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添加15%轮叶黑藻、苦草和金鱼藻水草粉到饲料中,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无负面影响,有利于体内类胡萝卜素、虾青素的积累,改善克氏原螯虾头胸甲和卵巢色泽的同时提升抗氧化能力。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雷 张学振 王力 刘琪 李建 张殿福 田大才
以酵母硒(总硒含量2 000 mg/kg)的形式分别向基础饲料(硒含量0.78 mg/kg)中添加0、2、4、6 mg/kg(饲料中硒总含量为0.78、2.42、4.26和6.73 mg/kg)的硒,研究饲料中添加酵母硒对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25.89±0.74) g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选取360尾体质健康的史氏鲟幼鱼,随机分配至12个养殖缸(30尾/缸),养殖周期为10周。结果显示:(1)饲料中添加酵母硒对史氏鲟幼鱼肌肉硒含量、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及饲料转化率(FCR)、内脏比(VSI)、肝重比(HIS)没有显著性影响,但肥满度(CF)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6.73 mg/kg添加组的史氏鲟幼鱼增重率(WGR)和特定增长率(SGR)显著升高,肌肉蒸煮损失、冻融损失和滴水损失均显著降低;(2)对史氏鲟幼鱼投喂添加2.42~6.73 mg/kg的酵母硒饲料,其肌纤维密度显著增加、肌纤维直径显著降低;(3)添加6.73 mg/kg的硒显著提升了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_X)活性。结果表明,饲料中以酵母硒的形式添加6.73 mg/kg的硒可以显著地促进史氏鲟幼鱼生长、改善肌肉品质、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冷向军 李小勤 韦友传 吴世林 陆地 麻艳群 苏小英
进行了3个试验以考察饲料添加叶黄素对本地胡子鲶体色的影响。试验A比较了野生、半人工养殖、全人工养殖胡子鲶体色的差异,其皮肤叶黄素含量分别为8.01、4.64和1.61mg·kg-1鲜组织,肌肉叶黄素分别为2.06、1.83、0.96mg·kg-1鲜组织;试验B采用平均体重为52g的本地胡子鲶成鱼,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0、150、200mg·kg-1叶黄素,饲养6周后,成鱼皮肤叶黄素含量分别为1.07、5.88、7.02、7.81mg·kg-1鲜组织,肌肉叶黄素含量分别为0.64、1.35、1.81、1.86mg·kg-1鲜组织;试验C采用平均体重为3.2g的本地胡子鲶鱼种,在基础饲料中...
关键词:
胡子鲶 饲料 叶黄素 体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