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66)
- 2023(9590)
- 2022(7893)
- 2021(6983)
- 2020(5741)
- 2019(12660)
- 2018(12358)
- 2017(22413)
- 2016(12571)
- 2015(13735)
- 2014(13462)
- 2013(12921)
- 2012(12055)
- 2011(10755)
- 2010(10641)
- 2009(9742)
- 2008(9326)
- 2007(8345)
- 2006(7350)
- 2005(6477)
- 学科
- 济(45207)
- 经济(45139)
- 管理(35873)
- 业(31753)
- 企(24893)
- 企业(24893)
- 方法(19077)
- 数学(16689)
- 数学方法(16466)
- 农(14183)
- 学(14104)
- 中国(13409)
- 财(12613)
- 制(10803)
- 业经(10384)
- 环境(9709)
- 贸(9544)
- 贸易(9543)
- 农业(9362)
- 易(9279)
- 体(8761)
- 地方(8503)
- 银(8459)
- 银行(8404)
- 融(8242)
- 金融(8235)
- 行(8040)
- 技术(7901)
- 划(7539)
- 理论(7406)
- 机构
- 大学(178322)
- 学院(177025)
- 济(68232)
- 研究(67990)
- 经济(66782)
- 管理(63116)
- 理学(54831)
- 理学院(54123)
- 管理学(52808)
- 管理学院(52526)
- 中国(49718)
- 科学(46751)
- 农(45752)
- 京(38733)
- 所(36968)
- 农业(36860)
- 业大(35884)
- 研究所(34287)
- 财(30423)
- 中心(30162)
- 江(27559)
- 院(25409)
- 财经(24063)
- 北京(23950)
- 农业大学(23949)
- 省(23668)
- 经(21998)
- 范(21820)
- 技术(21510)
- 师范(21291)
- 基金
- 项目(128314)
- 科学(98759)
- 基金(92722)
- 家(86792)
- 国家(86079)
- 研究(83638)
- 科学基金(70903)
- 社会(52693)
- 省(51261)
- 社会科(49836)
- 社会科学(49820)
- 自然(49316)
- 基金项目(48947)
- 自然科(48199)
- 自然科学(48176)
- 自然科学基金(47321)
- 划(44156)
- 教育(37527)
- 资助(37333)
- 编号(30803)
- 重点(29814)
- 计划(27923)
- 发(27538)
- 创(27051)
- 部(26870)
- 科研(25811)
- 创新(25414)
- 科技(25360)
- 业(24178)
- 成果(23931)
共检索到2630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恒 贺国龙 刘立鹤 王辅臣 张侃 舒友松
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0.33%、0.67%、1.33%和2.67%的二苯乙烯苷(THSG)制成5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饲喂(15±0.5)g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42 d,研究THSG对其生长和体色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THSG对斑点叉尾鮰增重率和存活率均无显著影响,仅在添加量为2.67%时,试验组的饵料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文良印 李义 杨加琼 杨娟 汤承荣
饲料中添加喹乙醇对建鲤生长的影响文良印,李义,杨加琼,杨娟,汤承荣(四川畜牧兽医学院水产系)喹乙醇,化学名称是2—甲基—3—羟乙酰胺基—喹哑啉—1,4—二氧化物。早已在畜禽业上应用,是一种低毒、高效、用量少的抗菌促长剂。将喹乙醇应用于国内水产业上的研...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周丽颖 钟立强 张世勇 陈校辉 刘洪岩 王明华
本研究对斑点叉尾鮰 (Ictalurus punctatus)的发酵饲料进行了合理饲喂,并确定了其对斑点叉尾鮰生长、肠道菌群和代谢组学的影响。实验设置3组:持续投喂组(A),间隔投喂组即向膨化饲料中按周间隔添加发酵饲料(B),对照组仅投喂膨化饲料(C)。实验共持续6个月。实验结束后,对斑点叉尾鮰进行称重,并用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和基于液相色谱的代谢组学技术分别检测斑点叉尾鮰肠道菌群组成以及代谢组学。结果显示,间隔投喂组斑点叉尾鮰终末体重(FBW)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持续投喂组(P0.05)。厚壁杆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蓝藻门(Cya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ot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异常球菌门(Deinococcota)是优势细菌门。优势肠道菌属包括未命名的叶绿体科中的一个属(norank_f_norank_o_Chloroplast)、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罗姆布茨菌属(Romboutsia)、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和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代谢组学分析表明,持续投喂组主要通过N-乙酰-D-半乳糖胺显著上调影响肠道菌群半乳糖和磷酸转移酶系统代谢通路(P<0.05),进而影响鱼体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而间隔投喂组差异代谢产物L-丝氨酸和L-苯丙氨酸显著上调(P<0.05),影响斑点叉尾鮰肠道菌群硫代谢、氨基酸代谢等,继而影响斑点叉尾鮰能量吸收、抗炎症、免疫等能力。本研究为斑点叉尾鮰发酵饲料投喂方式的探索和健康绿色养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发酵饲料 肠道菌群 代谢组学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卓钦 刘文斌 田红艳 徐超 蒋广震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饲料料型及投喂频率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生长及肌肉品质的影响。研究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以饲料料型(膨化饲料,EF;颗粒饲料,PF)和投喂频率(2次/日,F2;3次/日,F3)为影响因素,共4个组,分别命名为EFF2、PFF2、EFF3和PFF3,每组3个平行,投喂8周,每天定时投喂两次(7:30和16:30)或3次(7:30, 12:00, 16:30)。结果显示,斑点叉尾鮰的末重和增重率受到投喂频率的影响,F2组显著高于F3组(P0.05)。颗粒饲料组的肌肉粗脂肪含量和内聚性、回复性显著低于膨化饲料组(P<0.05),而硬度显著高于膨化饲料组(P<0.05)。F3组的肌肉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则显著高于F2组(P<0.05)。F3组肌肉中MSTN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F2组,而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基因相对表达量则呈现相反趋势。综上,投喂同种配方的膨化饲料和颗粒饲料对斑点叉尾鮰的生长效果相似,但是投喂颗粒饲料的斑点叉尾鮰硬度更大,而投喂膨化饲料则肌肉脂肪含量更高;斑点叉尾鮰的最佳投喂频率是每天2次。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崔立娇 张利民 王际英 马晶晶 丁立云
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以七水硫酸锌为锌源,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锌0、50、100、150、200、400mg/kg,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精制饲料,饱食投喂初始体重为62.89±0.51g的星斑川鲽幼鱼66d,探讨饲料锌水平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机体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50~400mg/kg饲料锌显著提高了星斑川鲽幼鱼的增重率(WGR)(P
关键词:
星斑川鲽 锌 生长 生理生化指标 抗氧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于海罗 肖调义 骆艺文 王红权 任为 叶利海 章燕铃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胍基乙酸(GAA)对斑点叉尾鮰生长、肝脏抗氧化以及肌肉能量代谢的影响。本实验共设计4个实验组,分别投喂含0(对照组)、300、600和900 mg/kg GAA(GAA0、GAA300、GAA600和GAA900)的等能等氮饲料。实验鱼初始体质量为(36.67±0.00)g,实验周期8周。结果显示,各添加GAA组末均重(FBW)和增重率(WGR)较对照组均有提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添加GAA显著影响脏体比(VSI)和腹脂率(IPF),在GAA300组VSI和IPF最低;以IPF和VSI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函数分析获得GAA最适量分别为275和150 mg/kg。添加GAA对全鱼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均无显著影响,对肌肉中游离氨基酸和脂肪酸均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提高肌肉中羟脯氨酸(HYP)含量,改善肌肉品质。添加GAA可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其中GAA300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添加GAA可改善肌肉能量代谢,其中GAA300组的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丙酮酸激酶(PK)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GAA对斑点叉尾鮰生长及饲料利用无显著促进作用,但添加150~300 mg/kg GAA能降低斑点叉尾鮰腹部脂肪含量和脏体比,并能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和肌肉能量代谢。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蒋广震 刘文斌 梁丹妮 姜雪娇 庄苏
为了探讨高脂肪条件下不同的蛋白和能量水平对斑点叉尾生长及体组成的影响,试验设2个蛋白水平(22%,28%),2个脂肪水平(10.0%,14.0%),2个消化能水平(12.56 kJ/g,14.23 kJ/g),共8组,分别为P28L10E14.23,P28L14E14.23,P22L10E14.23,P22L14E14.23,P28L10E12.56,P28L14E12.56,P22L10E12.56和P22L14E12.56。试验饲料配方使用鱼粉和豆粕调节蛋白含量,混合油脂(鱼油∶玉米油=1∶1)调节脂肪含量,α-淀粉、次粉和麸皮调节消化能含量,并以微晶纤维素为填充物,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
关键词:
斑点叉尾 饲料营养组成 生长 体组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蒋广震 刘文斌 王煜衡 李向飞 庄苏
探讨了不同的蛋白和脂肪水平对斑点叉尾生长与品质等的影响,试验设计以豆粕调节蛋白含量,混合油脂(鱼油∶豆油=1∶1)调节脂肪含量,并以α-淀粉和次粉为填充物,共配制3个蛋白(P)水平(28%,32%,36%),每一蛋白水平设3个脂肪(L)水平(5.0%,7.5%,10.0%),共9种饲料,分别为P28L10,P32L10,P36L10,P28L7.5,P32L7.5,P36L7.5,P28L5,P32L5和P36L5,每组4重复,每重复80尾鱼[(1.5±0.02)g]。饲养60d后,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并采集肌肉等组织样本,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脂肪比对斑点叉尾幼鱼生长有显著影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耀强 李道友 赵思明 熊善柏
分别以蚕豆(Vicia faba Linn.)和配合饲料饲喂平均体质量为250g的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100d,考察蚕豆对斑点叉尾鮰生长和肌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蚕豆组和配合饲料组增重率分别为104.85%和276.97%,饵料系数分别为4.32和2.11,蛋白质效率分别为80.52%和145.16%,肥满度分别为14.72和23.83;在肌肉成分方面,二者除粗灰分无显著差异(P>0.1)外,蚕豆组斑点叉尾鮰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和总糖含量较配合饲料组极显著降低(P<0.01),水分含量明显提高(P<0.01),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低于配合...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冠 冷向军 李小勤 胡斌 王文龙
分别进行了两个试验考察包膜氨基酸的作用效果。试验一以硬化油脂、明胶包膜赖氨酸、蛋氨酸,测定了其水中溶失率。结果表明,晶体赖氨酸、硬化油脂、明胶包膜赖氨酸的水中溶失率分别为57.0%、14.3%、21.3%;晶体蛋氨酸、硬化油脂、明胶包膜蛋氨酸的水中溶失率分别为87.7%、19.0%、28.0%,晶体氨基酸经硬化油脂、明胶包膜后,其水中溶失率极显著降低(P
关键词:
异育银鲫 包膜氨基酸 溶失率 利用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冷向军 李小勤 韦友传 吴世林 陆地 麻艳群 苏小英
进行了3个试验以考察饲料添加叶黄素对本地胡子鲶体色的影响。试验A比较了野生、半人工养殖、全人工养殖胡子鲶体色的差异,其皮肤叶黄素含量分别为8.01、4.64和1.61mg·kg-1鲜组织,肌肉叶黄素分别为2.06、1.83、0.96mg·kg-1鲜组织;试验B采用平均体重为52g的本地胡子鲶成鱼,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0、150、200mg·kg-1叶黄素,饲养6周后,成鱼皮肤叶黄素含量分别为1.07、5.88、7.02、7.81mg·kg-1鲜组织,肌肉叶黄素含量分别为0.64、1.35、1.81、1.86mg·kg-1鲜组织;试验C采用平均体重为3.2g的本地胡子鲶鱼种,在基础饲料中...
关键词:
胡子鲶 饲料 叶黄素 体色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晓 张娟 陈加平 熊善柏
采用灌喂方法,研究不同剂量磺胺二甲氧嘧啶钠(SMS)100、200、400mg/kg对斑点叉尾鮰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肌酐(CRE)、尿素(UREA)等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肝脏和肾脏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灌药5d后,对照组与给药组斑点叉尾鮰血清中的AST、ALT、ALP、LDH和UREA均无显著性变化,按400mg/kg体质量给药组的肌酐存在显著性变化(P<0.05)。连续灌药10d后,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AST、ALT、ALP、LDH、CRE、UREA均有显著性变化。SMS可导致肝细胞核溶解或细胞溶解,肾脏肾小管...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然 韩松 王启立 吴祝武 江海深 倪中海 赵云
异构体是化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其结构与性质关系的研究对功能材料的发展具有显著推动作用。基于教师前期科研成果,设计了一个创新实验,将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融入应用化学创新实践课程。该实验制备合成了对位和间位连接的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的四苯乙烯-咪唑异构体,又通过材料结构表征、光物理化学性能、电化学性质、理论计算等多种研究手段探究了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该创新实验的开展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索能力,提升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为学生今后在该领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惠 黄峰 胡兵 周艳萍 张丽
以发酵豆粕25%、50%、75%和100%的比例分别等量替代基础日粮中的鱼粉,研究了发酵豆粕对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生长和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以25%~75%的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时,斑点叉尾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干物质和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比对照组稍高(P>0.05),饲料系数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以发酵豆粕100%的比例替代鱼粉时,上述5种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斑点叉尾日粮中发酵豆粕可以100%替代鱼粉,其中以25%的比例替代效果更佳。
[期刊] 预测
[作者]
徐文
聚苯乙烯市场分析及预测徐文(南京市化工轻工总公司210018)聚苯乙烯(PS)是德国I.G法本公司(BASF公司前身)于1930年实现工业化生产的,由于它具有质硬、透明、刚性、高绝缘性、低吸温性、价格低廉、容易染色等待点已成为当今四大通用塑料之一。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