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07)
- 2023(5646)
- 2022(4597)
- 2021(4100)
- 2020(3385)
- 2019(7358)
- 2018(6953)
- 2017(12767)
- 2016(7095)
- 2015(7475)
- 2014(7029)
- 2013(6878)
- 2012(6152)
- 2011(5414)
- 2010(5136)
- 2009(4568)
- 2008(4393)
- 2007(3697)
- 2006(3058)
- 2005(2467)
- 学科
- 济(24478)
- 经济(24447)
- 业(19672)
- 管理(19570)
- 企(14351)
- 企业(14351)
- 方法(12145)
- 数学(11103)
- 数学方法(11031)
- 农(8569)
- 学(7975)
- 贸(7214)
- 贸易(7214)
- 易(7053)
- 财(6812)
- 中国(6327)
- 农业(6159)
- 业经(5985)
- 技术(4833)
- 环境(4704)
- 务(4323)
- 财务(4321)
- 财务管理(4317)
- 企业财务(4106)
- 产业(4062)
- 制(3960)
- 划(3896)
- 出(3813)
- 地方(3557)
- 银(3504)
- 机构
- 大学(101101)
- 学院(100560)
- 济(39065)
- 经济(38470)
- 管理(37110)
- 研究(36708)
- 理学(33503)
- 理学院(33102)
- 管理学(32442)
- 管理学院(32297)
- 农(30274)
- 科学(27293)
- 中国(25467)
- 农业(24575)
- 业大(23759)
- 京(20686)
- 所(20348)
- 研究所(19366)
- 农业大学(16598)
- 中心(16263)
- 财(15108)
- 江(13964)
- 室(13137)
- 院(13086)
- 财经(13048)
- 业(12874)
- 省(12742)
- 实验(12575)
- 北京(12366)
- 科学院(12327)
- 基金
- 项目(79682)
- 科学(61081)
- 基金(58950)
- 家(56205)
- 国家(55753)
- 研究(47629)
- 科学基金(45952)
- 自然(33148)
- 自然科(32408)
- 自然科学(32392)
- 基金项目(32041)
- 自然科学基金(31849)
- 社会(31502)
- 省(31157)
- 社会科(29927)
- 社会科学(29919)
- 划(27231)
- 资助(23106)
- 教育(20858)
- 计划(18520)
- 重点(18497)
- 科技(17187)
- 创(17030)
- 发(16698)
- 部(16630)
- 科研(16545)
- 业(16219)
- 编号(16192)
- 创新(16003)
- 农(14993)
共检索到1304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从娇娇 韩昕苑 于立志 王红丽 吴旭干 王锡昌
为研究饲料中植物油替代鱼油对中华绒螯蟹滋味品质的影响,采用植物油(W﹝豆油﹞:W﹝菜籽油﹞=3:1)替代不同水平鱼油(0%、50%和100%)的3种等氮等脂饲料(F1、F2和F3,F1为对照组)喂养体质量(95 ± 10)g的成体雌蟹70 d后,分析3组蟹可食部位的基本营养成分、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的含量,并利用电子舌结合感官评价分析其整体滋味差异。结果显示,3组蟹的体肉、性腺和肝胰腺的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 > 0.05),而F2组肝胰腺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 < 0.05),F3组体肉的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 < 0.05)。与F1组相比,F2组可食部位的鲜味、甜味感官强度值以及呈味核苷酸总量,味精当量均最高,而F3组较低。F2组性腺和肝胰腺中呈鲜味、甜味氨基酸含量也均较高。由此可得,使用50%植物油替代鱼油饲料喂养雌性中华绒螯蟹可提高其营养品质,增强其滋味品质,这可为养殖中华绒螯蟹的滋味品质的改善和育肥饲料中鱼油替代源的开发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丽 姜晓东 吴旭干 邓登 成永旭
采用豆油和菜籽油混合(1∶1)替代鱼油,研究了育肥饲料中不同鱼油替代水平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简称河蟹)生殖性能、卵径、单卵质量和胚胎生化组成的影响。实验分为5组,饲料1#5#鱼油替代水平分别为0、25%、50%、75%和100%。每个饲料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入雌蟹和雄蟹各25只,养殖60 d后进行交配试验,比较其生殖性能和胚胎生化组成。结果表明:(1)饲料3#组雌蟹在交配后第10天开始抱卵,其余组均在第15天开始抱卵,饲料1#、3#和5#组的最终抱卵率均为100%,而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从娇娇 庾庭驰 于立志 王红丽 吴旭干 王锡昌
为研究饲料中植物油替代鱼油对中华绒螯蟹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植物油[W﹝豆油﹞:W﹝菜籽油﹞=3:1]替代不同水平(0%、50%和100%)的鱼油,制成3种等氮等脂饲料(F1、F2和F3)喂养3组成体雌蟹70 d。结果显示,3组蟹的体肉、性腺和肝胰腺的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 > 0.05)。各组饲料的脂肪酸组成有所不同,体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PUFA)占比约50%,其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性腺中n-6 PUFA含量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肝胰腺受饲料中植物油替代鱼油的影响最大,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 MUFA)及PUFA总含量都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与F1,F3组相比,F2组肝胰腺的n-3 PUFA含量最高(P < 0.05),3个可食部位的EPA+DHA含量均较高。综上所述,使用50%植物油替代鱼油饲料喂养雌性中华绒螯蟹对其可食部位的脂肪酸组成有正面作用。本研究为优化育肥饲料中鱼油替代源配比以及进一步改善中华绒螯蟹品质等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桑 陈春燕 黄旭雄 陈乃松 龚续
为了研究植物油部分替代饲料中鱼油对大黄鱼(Larmichthys crocea)幼鱼生长、肌肉和肝脏总脂肪及脂肪酸的影响,以鱼油含量6%组(A组)为对照组,菜籽油替代16.67%(B组)、33.33%(C组)、50.00%(D组)、66.67%(E组)及混合植物油(棕榈油∶紫苏油∶菜籽油=3.6∶2.5∶1)替代66.67%(F组)鱼油为实验组,共6种等氮等能饲料饲养大黄鱼幼鱼[初重(0.65±0.11)g]50 d。结果表明,植物油处理组(B、C、D、E和F组)的终末体重、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C组,D组和E组的存活率显著低于A组;各处理组间饲料系数无显著性差异。植物油替...
关键词:
大黄鱼 植物油替代 总脂 脂肪酸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仁福 龙晓文 侯文杰 潘桂平 董志国 成永旭 吴旭干
为研究饲料中植物油替代鱼油对三疣梭子蟹育肥性能、生理代谢和生化组成的影响,采用混合植物油(大豆油:菜籽油=1∶1)分别替代饲料中0%、25%、50%、75%和100%的鱼油,制成5种等氮等脂育肥饲料(分别记为饲料Diet 1~Diet 5)对生殖蜕壳后的三疣梭子蟹雌体[初始体质量为(150±25) g]进行45 d的育肥养殖。结果显示:(1)饲料中鱼油替代对雌体成活率(SR)、增重率(WGR)、性腺指数(GSI)、肝胰腺指数(HSI)、出肉率(MY)和总可食率(TEY)均无显著影响。(2)各组雌蟹肝胰腺中的甘油三酯(TG)含量,苹果酸脱氢酶(MDH)、脂肪酶(LPS)和脂蛋白酯酶(LPL)活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TG和LPS水平均在Diet 5最高,MDH活性在Diet 1组最高,而LPL活性在Diet 2组最高;血清中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分别在Diet 3和Diet 4组最高。(3)Diet 1组肝胰腺中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Diet 2和Diet 3组,而肝胰腺中碱性磷酸酶(ALP)和酸性磷酸酶(ACP)均在Diet 4组最高;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在Diet 1组最低,Diet 2组最高,而ALP活性在Diet 1组最高。(4)不同饲料组肌肉中粗蛋白和总碳水化合物含量差异显著,均以Diet 3组最高;Diet 3和Diet 4组肝胰腺中的粗脂肪和总碳水化合物均相对较高;此外,卵巢中的粗蛋白含量在Diet 3组最高。(5)饲料中鱼油替代水平对三疣梭子蟹肌肉、卵巢和肝胰腺的脂肪酸组成产生显著影响,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随鱼油替代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而n-3 PUFA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随饲料鱼油替代水平的升高而降低。研究表明,育肥饲料中植物油替代鱼油对三疣梭子蟹雌体成活和卵巢发育等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肝胰腺中甘油三酯、粗脂肪、n-6 PUFA含量、部分抗氧化和免疫指标;50%的鱼油替代水平可提高卵巢和肌肉中粗蛋白含量。因此,混合植物油可以替代三疣梭子蟹育肥中50%的鱼油。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冼才凝 范立成 郭学骞 尹明雨 王锡昌
比较渔光一体(PM)与普通池塘养殖模式(CM)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在基本营养成分、感官评价、滋味品质等方面的差异。测定了体肉中的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计算滋味活度值TAV及味精当量EUC,并与人工感官、智能感官的评测结果关联,对滋味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PM组雌蟹体肉中粗蛋白、粗脂肪显著高于CM组 (P<0.05),雄蟹则无差异;PM组雌蟹体肉具有较强的鲜味、甜味强度,CM组雄蟹体肉具有较强的咸味、鲜味强度;PM组的总游离氨基酸、甜味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CM组 (P<0.05);PM组中华绒螯蟹体肉中味精当量均大于CM组。渔光一体养殖模式能使中华绒螯蟹体肉具有更好的营养及鲜甜滋味。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养殖模式 滋味物质 感官评价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彦良 李二超 禹娜 田文静 江星 孙立梅 齐霁 陈立侨
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配制5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分别为全鱼油(F1)、25%(F2)、50%(F3)和75%(F4)豆油替代组和全豆油组(F5),每组4个重复,投喂初始体质量为(0.27±0.03)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6周,评价豆油替代鱼油的饲料对幼蟹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各组幼蟹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F4组幼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F1组(P0.05)。F4组幼蟹的血清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F5组最低。幼蟹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董小敬 谭朋 麦康森 蔡佐楠 徐瀚林 艾庆辉
以初始体质量分别为(11.24±0.07)、(18.60±0.36)和(8.93±0.21)g的虹鳟、花鲈和大黄鱼幼鱼为研究对象,用植物油(亚麻籽油∶豆油=1∶1)分别替代0%(FO,对照组)、50%(FV)和100%(VO)的鱼油来配制3种等氮(粗蛋白含量为41%)等脂(粗脂肪含量为12%)的实验饲料。通过投喂实验探讨不同植物油替代鱼油水平对虹鳟(淡水鱼)、花鲈(广盐性鱼类)和大黄鱼(海水鱼)肝脏和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差异。70 d投喂实验后发现,随着替代水平增加虹鳟、花鲈和大黄鱼的肝细胞中脂肪滴累积程度逐渐增高,相同替代水平下肝细胞中脂肪滴累积程度为大黄鱼>花鲈>虹鳟;肠道组织中杯状细胞随植...
关键词:
虹鳟 花鲈 大黄鱼 鱼油 植物油 营养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郭宏慧 杨方 高沛 余达威 许艳顺 姜启兴 夏文水
本研究分析不同水域中华绒螯蟹(又名大闸蟹,Eriocheir sinensis)可食率和滋味差异,以期为挖掘消费者不同偏好性的内在原因提供参考。选取阳澄湖、固城湖、太湖、兴化大闸蟹为研究对象,测定可食率、整体滋味轮廓、滋味相关指标。结果显示,太湖蟹可食率最高,雄蟹中为(33.08±0.31)%,雌蟹中为(37.65±1.09)%;整体滋味轮廓上,阳澄湖、固城湖蟹相似,甜味强度较高,而太湖、兴化蟹相似,鲜味强度更高,但苦涩味强度也较高;在游离氨基酸组成和含量上,阳澄湖蟹可食部位、雄蟹蟹肉、雌蟹蟹肉、蟹黄中的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为(676.65±1.30)、(899.00±2.88)、(950.34±4.78)和(309.86±0.73) mg/100 g,太湖蟹可食部位、雄蟹蟹肉的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为(98.06±4.07)和(123.76±6.72) mg/100 g,且太湖蟹可食部位、雄蟹蟹肉味精当量值(EUC)也最高(11.62±0.66)和(15.29±2.58) g MSG/100 g);总游离脂肪酸中,湖泊养殖阳澄湖蟹、固城湖蟹、太湖蟹要高于池塘养殖兴化蟹。研究表明,不同养殖水域的大闸蟹可食率和滋味存在一定差异,太湖蟹可食率最高;阳澄湖蟹整体甜味属性最强,而太湖蟹整体上更加鲜美却伴有一定的苦涩味;鲜味特征在阳澄湖和固城湖雌蟹的蟹肉和蟹黄、太湖蟹和兴化蟹雄蟹的蟹肉、蟹膏中强度也较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邵洋 余达威 杨方 高沛 许艳顺 姜启兴 夏文水
为了比较分析不同等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A级: 200 g; B级: 150 g; C级: 125 g)滋味物质的差异,利用电子舌比较分析其滋味轮廓,并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检测其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无机离子的含量,计算味道强度值(TAV)和味精当量值(EUC)。研究表明,在游离氨基酸(FAA)方面,A级蟹的呈甜味FAA含量最大,C级蟹的呈鲜味FAA含量最大;在呈味核苷酸方面,C级蟹的含量最高;在有机酸方面,只检测到乳酸和柠檬酸且A级蟹> B级蟹> C级蟹;在无机离子方面,C级蟹的含量最大,其PO_(4)~(3–)的含量显著(P<0.05)高于A级和B级蟹;在TAV方面,谷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K~(+)、Cl~(–)、PO_(4)~(3–)的TAV值均大于1,对蟹肉滋味有贡献作用;在EUC方面,C级蟹的EUC值最大。由鲜味FAA、鲜味核苷酸和无机离子的含量及EUC值可得,C级蟹鲜味更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阙有清 杨志刚 纪连元 何杰 邵路畅 王春 杨筱珍 成永旭 杨锦英
通过分别投喂配合饲料和天然杂鱼,研究配合饲料替代杂鱼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发育、体成分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池塘设在上海市崇明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特色水产养殖基地,每种饵料设3个平行。试验时间为2010年4月至11月,养殖结束后统计各试验组的存活率、体质量、产量,并随机取样测定各试验组雌雄蟹的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出肉率,同时测定肝胰腺、性腺和肌肉中水分、总脂、粗蛋白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杂鱼组和配合饲料组蟹的存活率、体质量、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出肉率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杂鱼组雌雄蟹肝胰腺及雄蟹肌肉中水分含量极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1);杂鱼组雌雄蟹肝胰腺、性腺及雌蟹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艺卓 刘武兵 高颖
近年来我国棕榈油进口量快速增长,全部依靠进口满足国内市场消费。棕榈油价格明显低于豆油、菜籽油和花生油,具有显著的价格优势,且与其他植物油的价格存在高度相关性,与豆油存在明显的替代效应。关税对棕榈油进口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因此,自贸区谈判中应高度重视棕榈油的进一步开放问题,避免棕榈油降税引发的联动效应。
关键词:
棕榈油 进口 替代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沈琼
文章在分析中国城镇居民植物油消费特征的基础上,利用线性几乎理想需求系统测算中国城镇居民植物油消费需求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我国油料、植物油的进口特征及品种间的替代性分析
饲料中菜籽油替代鱼油对大黄鱼生长、肌肉脂肪酸组成和体色的影响
辅酶渣替代鱼粉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大口黑鲈饲料中2种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替代鱼粉的研究
饲料中大豆油替代鱼油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血清溶菌酶活性及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低鱼粉饲料中补充蛋氨酸、胆汁酸、牛磺酸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饲料利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中华绒螯蟹幼蟹对饲料中维生素A的适宜需要量
高植物蛋白饲料中以低分子水解蛋白替代鱼粉对牙鲆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饲料中Pb和Cd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吸收与释放特性
饲料中磷脂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育成仔蟹的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