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30)
2023(9028)
2022(7531)
2021(6779)
2020(5661)
2019(12362)
2018(12171)
2017(21830)
2016(12508)
2015(13727)
2014(13410)
2013(12865)
2012(12052)
2011(10765)
2010(10593)
2009(9628)
2008(9374)
2007(8277)
2006(7180)
2005(6324)
作者
(42553)
(35363)
(35354)
(33083)
(22426)
(17324)
(15735)
(14064)
(13713)
(12350)
(12184)
(11864)
(11736)
(11508)
(11263)
(11071)
(10897)
(10611)
(10316)
(10161)
(9398)
(8834)
(8633)
(8213)
(8128)
(8005)
(7904)
(7665)
(7461)
(7422)
学科
(41599)
经济(41533)
管理(33020)
(30095)
(23478)
企业(23478)
方法(18067)
数学(15814)
数学方法(15628)
(14665)
(13346)
(12191)
中国(12147)
(10150)
业经(9539)
(9143)
贸易(9142)
(8899)
农业(8802)
(8427)
(7576)
地方(7542)
银行(7500)
(7338)
金融(7331)
环境(7291)
技术(7283)
(7160)
理论(7014)
(6961)
机构
大学(177293)
学院(176137)
研究(69863)
(64089)
经济(62668)
管理(59683)
理学(52137)
理学院(51412)
(51077)
科学(50871)
管理学(50063)
管理学院(49799)
中国(49699)
农业(41408)
(39577)
业大(39044)
(38968)
研究所(36949)
中心(30312)
(28371)
(27364)
农业大学(27010)
(25760)
(25441)
(24285)
北京(23962)
技术(22896)
(22559)
财经(22556)
科学院(22503)
基金
项目(130216)
科学(98913)
基金(93453)
(89253)
国家(88545)
研究(81464)
科学基金(71590)
(52392)
自然(51388)
自然科(50232)
自然科学(50209)
社会(49753)
基金项目(49496)
自然科学基金(49338)
社会科(46963)
社会科学(46949)
(45742)
资助(37702)
教育(36859)
重点(30729)
计划(30258)
编号(29817)
科技(28179)
(27643)
(27185)
(26886)
科研(26561)
创新(25583)
(25179)
(23637)
期刊
(66818)
经济(66818)
学报(48860)
(45573)
研究(45523)
科学(37927)
中国(37685)
大学(34199)
学学(33087)
农业(30495)
(21527)
管理(21399)
教育(16744)
(16720)
业大(15254)
(13333)
金融(13333)
农业大学(12838)
技术(12675)
(12381)
经济研究(11912)
业经(11603)
财经(10996)
科技(10834)
林业(10565)
(9467)
中国农业(8967)
问题(8920)
自然(8301)
商业(7436)
共检索到2568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燕杰  文永辉  王卫民  曹小娟  高坚  
为研究泥鳅早期苗种阶段的饲料最适蛋白源,以鱼粉(FM)、大豆浓缩蛋白(SC)、菜籽粕(CM)及其1∶1∶1混合蛋白(MIX)作为蛋白源,探究其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llCaudatuS)稚鱼生长性能、体氨基酸组成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取孵化后20 d初始体质量为(35.0±0.1)Mg的泥鳅稚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尾鱼,投喂试验30 d。结果发现:FM和MIX组泥鳅稚鱼的增重率和摄食量显著高于SC和CM组。各组的摄食量关系为:FM组>MIX组>SC组>CM组(P<0.05),而各组间的饵料系数和蛋白转化率没有差异;CM组泥鳅稚鱼全鱼体赖氨酸、缬氨酸...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郭赛  陈效儒  袁汉文  罗凯  张付贤  陈燚  郜卫华  田娟  
为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和加工工艺饲料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性能、消化力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采用4个蛋白质水平(28%、30%、32%和36%)和2种加工工艺即膨化饲料(EF)和硬颗粒饲料(PF)的4×2双因素实验设计,进行为期13周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蛋白质水平和加工工艺对克氏原螯虾增重率和肝体比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主效应结果显示,28%蛋白质可显著提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EF组的末重和增重率显著高于PF组(P<0.05)。蛋白质水平和加工工艺对肝胰脏的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有交互作用(P<0.05)。主效应结果显示,肝胰脏的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肠道胰蛋白酶、淀粉酶均在28%蛋白质水平时最高,EF组肝胰脏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肠道胰蛋白酶活力高于PF组(P<0.05)。蛋白质水平和加工工艺对肝胰脏的丙二醛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主效应结果显示,肝胰脏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血清的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均在28%蛋白质水平时最低。PF组肝胰脏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EF组(P<0.05),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EF组(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晓蕊   马喜波   张南   李民   李科   焦思琦   王桂芹   孔祎頔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对泥鳅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无病无伤初始体重为(3.50±0.01) g的泥鳅,随机分为5组,在基础饲料投喂中分别添加0、200、400、600和800 mg/kg的绿原酸实验饲料,每组3个重复,饲养56 d。饲养实验结束后,测定泥鳅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生化指标、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较饲料中加入绿原酸可以显著增高泥鳅的终末体重(FBW)、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P <0.05);且显著提高肝脏和肠道中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以及肝脏与肠道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丙二醛(MDA)的生成被降低,肝脏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随绿原酸浓度增加而提高,分别在400和600 mg/kg时达到最大值。随着绿原酸浓度的升高,血清中AST、ALT活性均显著下降。随着绿原酸浓度的增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逐渐下降,在浓度400 mg/kg时达到最低值;血清补体3 (C3)和补体4 (C4)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分别在绿原酸浓度为400和600 mg/kg时达到峰值含量;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显著升高,在浓度为600 mg/kg时达到最大;血清中溶菌酶(LYS)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在浓度为400时含量为最大值。研究表明,在饲料当中添加400~600 mg/kg绿原酸可显著提高泥鳅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增强泥鳅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涛  曾东  倪学勤  王志全  辛金鸽  沈雪娇  
选用体重为(20±0.5)kg的"杜×长×大"杂交仔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饲喂普通全价饲料;BS10组饲喂0.1%植物乳杆菌BS10发酵饲料;JJB3组饲喂0.1%乳酸杆菌JJB3发酵饲料;H组饲喂1.0%乳酸杆菌H发酵饲料;BB组饲喂0.1%乳酸杆菌BB发酵饲料。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饲喂136 d后分析猪的生长性能、猪肉品质及血清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在生长期,各乳酸杆菌试验组猪的生长性能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肥育期,各乳酸杆菌试验组猪的生长性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JJB3组和BB组猪的肉色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各乳酸杆菌试验组猪...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阳洋  于海波  武文一  钟明智  邢君霞  周继术  吉红  薛敏  
为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匙吻鲟生长、体组成、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将鱼油与豆油等比例混合作为脂肪源,配制成脂肪水平分别为3.01%、5.12%、7.14%、9.35%和11.64%的5种等氮膨化实验饲料,将270尾匙吻鲟[初始体质量(81.38±0.14) g]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尾鱼,在室外养殖系统微流水养殖56 d。结果显示:(1)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实验鱼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PER)、肝体比(HSI)及肥满度(CF)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回归分析确定,当SGR达到最大值时,饲料脂肪水平为7.88%;当PER达到最大值时,饲料脂肪水平为9.47%;(2)实验鱼肌肉、肝脏粗脂肪含量随饲料脂肪水平上升而上升,11.64%组显著高于3.01%、5.12%和7.14%组,全鱼及肌肉粗蛋白含量随饲料脂肪水平增加呈上升趋势,3.01%组显著低于其他组,7.14%、9.35%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3)实验鱼肌肉和肝脏主要脂肪酸组成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相关,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肌肉和肝脏中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比例升高,n-3/n-6降低,肝脏中饱和脂肪酸(SFA,C16:0、C18:0)随着饲料脂肪水平上升而下降;单不饱和脂肪酸C18:1n-9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肌肉和肝脏脂肪酸组成中,组间n-3高不饱和脂肪酸(n-3 HUFA)、n-3 PUFA比例没有显著性差异;(4)7.14%组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9.35%组,肝脏淀粉酶活性在脂肪水平7.14%以上组趋于稳定,肝脏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在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5)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及球蛋白(GLOB)浓度随饲料脂肪水平升高呈上升趋势,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11.64%组显著高于3.01%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未受到饲料脂肪水平的影响;(6)饲料脂肪水平的上升可以显著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回归分析得出当SOD活性达到最大值时,饲料脂肪水平为9.69%;但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肝脏SOD活性11.64%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GSHPx活性9.35%组显著高于3.01%、5.12%、7.14%组,与11.64%组没有显著性差异,GSH、MDA含量在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对饲喂不同脂肪水平饲料实验鱼生长、饲料利用率、鱼体组成、消化酶活性及鱼体健康等方面指标综合分析,认为本实验条件下,匙吻鲟适宜脂肪水平为7.88%~9.69%。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武之绚  陈钟玲  于建华  胡宗福  牛化欣  常杰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不同脂肪和脂肪酶水平对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抗氧化性的影响。采用2×3双因素试验设计,配制2个脂肪水平(180和220 g/kg)和3个脂肪酶水平(0、2500和5000 U/kg)的6种试验饲料,即C-0、C-2500、C-5000和H-0、H-2500、H-5000。挑选270尾初重为(7.34±0.16) g的细鳞鲑,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各组实验鱼分别投喂6种不同的试验饲料,养殖63 d。结果显示,1)不同脂肪含量和脂肪酶水平对终末平均体重存在极显著交互作用(P<0.01),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脂肪与脂肪酶二者均对机体的生长性能产生影响,其中同一脂肪水平,鱼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以C-5000组最高。2)H-0、H-2500、H-5000组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ALT)分别低于C-0、C-2500、C-5000组,其中,H-0、H-5000与C-0、C-5000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H-0、H-2500、H-5000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高于C-0、C-2500、C-5000组,其中H-0、H-2500与C-0、C-2500组存在显著差异(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武之绚  陈钟玲  于建华  胡宗福  牛化欣  常杰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不同脂肪和脂肪酶水平对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抗氧化性的影响。采用2×3双因素试验设计,配制2个脂肪水平(180和220 g/kg)和3个脂肪酶水平(0、2500和5000 U/kg)的6种试验饲料,即C-0、C-2500、C-5000和H-0、H-2500、H-5000。挑选270尾初重为(7.34±0.16) g的细鳞鲑,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各组实验鱼分别投喂6种不同的试验饲料,养殖63 d。结果显示,1)不同脂肪含量和脂肪酶水平对终末平均体重存在极显著交互作用(P<0.01),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脂肪与脂肪酶二者均对机体的生长性能产生影响,其中同一脂肪水平,鱼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以C-5000组最高。2)H-0、H-2500、H-5000组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ALT)分别低于C-0、C-2500、C-5000组,其中,H-0、H-5000与C-0、C-5000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H-0、H-2500、H-5000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高于C-0、C-2500、C-5000组,其中H-0、H-2500与C-0、C-2500组存在显著差异(P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晨捷  彭士明  陈超  高权新  施兆鸿  
采用蛋白和脂肪水平双因素实验,通过检测云纹石斑鱼血清、肝脏和肌肉中免疫与抗氧化指标,为饲料蛋白和脂肪的适宜配比提供依据。以鱼粉和豆粕作蛋白源,鱼油和大豆油混合油作脂肪源,3个蛋白水平分别为:35%、40%、45%,每个蛋白水平分别设3个脂肪水平:9%、12%、15%,每组3个重复。LZM活力和IgM含量在蛋白水平40%~45%时较高,也呈现随脂肪水平增加而上升的趋势,且蛋白水平比脂肪水平和交互作用对LZM和IgM有更显著的影响。肝脏SOD活力在40%蛋白水平时较高,在低蛋白水平(35%)时SOD活力随脂肪水平上升而增强,而高蛋白水平(45%)时则相反。蛋白、脂肪水平和交互作用对CAT活力均有显...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朱婷婷  李琦  朱浩拥  王和伟  李二超  陈立侨  
以鱼油、豆油、亚麻籽油等比例混合,配成脂肪含量分别为5.45%(L1)、7.00%(L2)、10.44%(L3)、14.37%(L4)、16.34%(L5)、18.91%(L6)及20.15%(L7)的等氮饲料,饲喂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幼鱼[(6.20±0.02)g]8周。实验结果表明,L3组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最大,但与L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L3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且饲料系数最低。L6和L7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牛化欣  雷霁霖  常杰  周兴  贾玉东  高淳仁  
选用750尾初体质量为(114.2±6.5)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50尾鱼,分别投喂在高脂基础饲料中添加0(D-0)、120(D-120)、240(D-240)、480(D-480)和960 mg/kg(D-960)的DL-α-生育酚醋酸酯5种试验饲料养殖110 d,考察维生素E(VE)对高脂饲料养殖大菱鲆生长、脂类代谢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240组大菱鲆末均质量最高,且显著高于D-0组(对照组)(P0.05);D-120组和D-240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D-0组(P<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桂聪  邓琦琦  杨慧君  莫爱杰  沈志刚  李明波  袁勇超  
为研发优质的低蛋白饲料,以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46%(对照)、41%(LP1)和36%(LP2)3个饲料蛋白质梯度,在41%和36%蛋白饲料的基础上补充相应的晶体赖氨酸与蛋氨酸,使赖氨酸与蛋氨酸含量与对照组保持一致,分别记作LP1+AA组和LP2+AA组。进行周期为8周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后对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显示:LP1+AA组大口黑鲈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保留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其他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发生显著性变化。随着蛋白水平降低肌肉和全鱼中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但LP1+AA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性变化。低蛋白日粮组试验鱼的肝体比显著下降,但LP1+AA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相比于对照组,LP2组和LP2+AA组试验鱼的肝脏活性氧水平和总抗氧化能力均发生显著性变化;LP1组试验鱼肝脏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性降低,但补充赖氨酸和蛋氨酸有明显的提高。降低大口黑鲈饲料中的蛋白水平(5%或10%)对肝脏中转氨酶的活性未产生显著影响;LP2组试验鱼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发生显著变化,但在LP2试验组的基础上添加赖氨酸和蛋氨酸能起到改善作用,并且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饲料粗蛋白含量从46%降低至41%并补充适量赖氨酸、蛋氨酸,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饲料粗蛋白含量降低至36%并补充赖氨酸和蛋氨酸,不能有效缓解饲料粗蛋白水平过低对生长性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凯  阮栋俭  战歌  甘西  罗永巨  龚竹林  
通过饲喂不同过氧化值油脂的饲料,研究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O·aureus)的生长性能、肝胰腺抗氧化能力与氧化油脂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氧化油脂导致罗非鱼的增重率和饲料转化率显著下降(P0·05);相对于过氧化值较低的饲料,饲料过氧化值(POV)为73·44mmol/kg时,肝胰腺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明显增高(P0·05)。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田娟  高攀  蒋明  文华  吴凡  刘伟  杨长庚  喻丽娟  
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等比例混合油为脂肪源,采用4×4因子实验来确定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饲料中的合适蛋白能量比(p/e),其中饲料蛋白水平分别为20%、25%、30%、35%,能量水平为12.5、13.7、15、16.2 k J/g,饲料蛋白能量比的范围为12.1~27.3 mg/k J,共16组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连续投喂初体质量(16.85±0.29)g的草鱼幼鱼10周,研究饲料蛋白能量比对草鱼幼鱼生长性能、蛋白利用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最高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出现在p/e为18.3 mg/k J组,而p/e为16.0 mg/k...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建学  卫育良  徐后国  孙曙光  梁萌青  
为探求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饲料的最适蛋白质能量比,以鱼粉和豆粕作为主要蛋白源,鱼油、豆油作为主要脂肪源,配制粗蛋白含量为36%、42%、48%,粗脂肪含量为8%、12%、16%,蛋能比为17.06~24.20 mg/kJ的9组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14.95 g的红鳍东方鲀幼鱼56 d。结果显示:由双因素分析方法得出,饲料的蛋白水平、脂肪水平和蛋能比水平均可显著影响红鳍东方鲀的末重、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且在饲料蛋白为36%,显著低于蛋白为42%和48%组,但饲料蛋白为42%和48%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在脂肪为8%时,显著低于饲料脂肪为12%组,但饲料脂肪为12%组与16%之间无显著差异。此外,饲料的蛋白和脂肪水平对红鳍东方鲀生长和饲料利用的相关指标均无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由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终末体重、饲料效率、特定长率均是Diet8(48/12)蛋白水平48%、脂肪水平12%处理组最高,显著高于Diet1(36/8)蛋白水平36%、脂肪水平8%处理组、Diet2(36/12)蛋白水平36%、脂肪水平12%处理组、Diet3(36/16)蛋白水平36%、脂肪水平16%处理组(P0.05)。因此,根据实验结果综合考虑生长性能及蛋白质节约效应,红鳍东方鲀幼鱼的最适蛋白水平42%,脂肪水平12%,蛋能比为20.75 mg/kJ。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蒋明  黄凤  文华  王卫民  吴凡  刘伟  田娟  杨长庚  
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七水硫酸锌(Zn SO4·7H2O)为Zn源,分别配制成7种Zn含量(7.4 mg/kg、20.3 mg/kg、32.1 mg/kg、51.0 mg/kg、84.4 mg/kg、169.7 mg/kg、332.4 mg/kg)的半纯化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3.6±0.1)g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12周,考察Zn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确定团头鲂幼鱼对饲料Zn的需要量。结果表明,随着饲料Zn含量增加,团头鲂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全鱼Zn含量呈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全鱼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含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