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28)
2023(7813)
2022(6559)
2021(5951)
2020(5093)
2019(11262)
2018(11028)
2017(20214)
2016(11675)
2015(12599)
2014(12068)
2013(11620)
2012(10712)
2011(9445)
2010(9277)
2009(8249)
2008(7931)
2007(6942)
2006(5933)
2005(4992)
作者
(35466)
(29586)
(29558)
(27809)
(18532)
(14482)
(13282)
(11737)
(11274)
(10286)
(10161)
(9849)
(9564)
(9375)
(9360)
(9212)
(9094)
(8798)
(8576)
(8404)
(7790)
(7306)
(7267)
(6715)
(6710)
(6529)
(6489)
(6413)
(6028)
(5924)
学科
(38711)
经济(38669)
管理(29498)
(29490)
(23301)
企业(23301)
方法(17529)
数学(15701)
数学方法(15555)
(11912)
(11532)
中国(11346)
(11005)
业经(8863)
(8839)
贸易(8837)
(8615)
(8554)
理论(8021)
农业(7899)
(7365)
地方(7362)
财务(7353)
财务管理(7343)
产业(7269)
(7047)
技术(7032)
企业财务(7021)
银行(6990)
(6654)
机构
学院(157229)
大学(156408)
(59866)
经济(58666)
研究(56331)
管理(55665)
理学(49052)
理学院(48420)
管理学(47378)
管理学院(47130)
中国(40213)
科学(39124)
(38418)
(33046)
业大(31333)
农业(30841)
(30148)
研究所(28213)
(25990)
中心(24944)
(23160)
财经(21339)
(20845)
农业大学(20639)
北京(20222)
(19817)
技术(19815)
(19500)
师范(19374)
经济学(18602)
基金
项目(115435)
科学(88695)
基金(82069)
研究(77368)
(76066)
国家(75418)
科学基金(62487)
社会(47996)
(46862)
社会科(45537)
社会科学(45525)
基金项目(44125)
自然(42863)
自然科(41868)
自然科学(41843)
自然科学基金(41166)
(40029)
教育(36747)
资助(32755)
编号(29948)
重点(27252)
(24878)
(24738)
(24573)
计划(24284)
创新(23307)
成果(23033)
科研(22895)
科技(22199)
课题(21983)
期刊
(58137)
经济(58137)
研究(40498)
学报(36517)
(33023)
中国(31114)
科学(29474)
大学(26125)
学学(25032)
农业(22307)
(19914)
教育(19085)
管理(18408)
(12838)
技术(12716)
(11998)
金融(11998)
业大(10667)
经济研究(10638)
财经(10381)
业经(10230)
(9487)
农业大学(8962)
(8959)
科技(8838)
问题(8074)
林业(7667)
商业(7310)
技术经济(6732)
资源(6631)
共检索到2201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怀霞  张莹莹  任昊  谢雯  陈倩  侯生珍  贾建磊  
【目的】探索全舍饲饲养方式取代传统饲养方式后对藏系绵羊粪便微生物菌群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高原型藏羊后备母羊12只(1~1.5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分别进行全舍饲饲养(RS)和自然放牧饲养(RF),试验期60 d。试验期第58~60天,采用全收粪法收集不同饲养方式下藏系绵羊粪便,进行16S rDNA测序。【结果】①不同饲养方式下的藏羊粪便微生物菌群结构差异显著(P<0.05),在自然放牧饲养方式下藏羊粪便微生物菌群多样性高于全舍饲饲养方式。②在门分类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是藏羊粪便微生物菌群中的优势菌门,全舍饲组样本中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螺旋体门(Spirochaetes)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自然放牧组(P<0.05)。③在科分类水平上,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和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为优势菌科,自然放牧组在克里斯滕森菌科(Christensenellaceae)和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的含量显著高于全舍饲组(P<0.05)。④KEGG功能注释表明,2组藏羊粪便微生物菌群功能主要都集中在新陈代谢、基因信息处理和环境信息处理。【结论】不同的饲养方式虽然对藏羊粪便微生物菌群结构影响差异显著,但对微生物功能的影响不明显,表明藏系绵羊能够适应全舍饲饲养模式,适合集约化规模化养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占月  吴森  
【目的】为探究补饲不同剂量双歧杆菌对欧拉羊生长性能及粪便微生物组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体况一致的6月龄欧拉羊母羊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G组)、低剂量补饲组(BIFlow组)和高剂量补饲组(BIFhigh组),每组10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BIFlow组和BIFhigh组分别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双歧杆菌5×10~(6)、5×10~(7 )cfu/g。补饲30 d后每组随机选择5只采集肠道粪便,进行16S rD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补饲双歧杆菌后,欧拉羊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下同),BIFhigh和BIFlow组的Chao1指数和Richness指数显著高于CG组。比较三组肠道微生物相对丰度差异显著OTUs发现,BIFlow组与CG组、BIFhigh组与CG组、BIFhigh组和BIFlow组之间丰度差异性OTUs分别为70、81和23种。对三组属水平肠道微生物中丰度差异显著的微生物进行数量统计发现,BIFhigh组与CG组之间Phocaeicola等7个属的细菌丰度显著上升,消化杆菌属(Peptacetobacter)等4个属的细菌丰度显著下降。BIFlow组与CG组之间冻丝菌属(Kineothrix)等6个属丰度显著上升;消化杆菌属等7个属的细菌丰度显著下降。BIFhigh和BIFlow两组肠道差异微生物主要表现为Mediterraneibacter、无杆菌属(Agathobacter)等2个属丰度显著上升。对照组与补饲组在细胞进程、细胞运动等功能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补饲双歧杆菌后提高欧拉羊的平均日增重,改变肠道菌群Beta多样性,各组肠道微生物属水平等细菌丰度有显著差异,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引起了微生物功能的变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维炯  倪永珍  
为了解决畜禽粪便因恶臭得不到很好利用而且严重影响城乡环境的问题,作者引进研究了日本EM有效做生物技术对畜禽粪便的除臭效果。表明:EM技术能有效地去除畜禽粪便的恶臭,总除氨率为42.12%~69.7%。经EM技术处理的饲料,营养成分显著提高,17种氨基酸总量提高28%;其兼有促进畜禽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产量的作用。应用微生态工程技术净化养殖场环境投资少、设备简单、无任何污染物产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邹邦兴   张宇靖   卿圣环   蒋亚明   张友洪   肖文福   周安莲  
【目的】为研究不同饲养模式下家蚕蚕沙细菌微生物群落结构,探讨不同饲料对家蚕蚕沙微生物组成的影响,为今后蚕沙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家蚕品种“9211·9215×川58·川62”为对象,采用全龄饲料育和全龄桑叶育2种饲养模式进行饲养,对其5龄蚕沙进行16S rDNA V3~V4区域扩增,利用Illumina NovaSeq二代测序平台对扩增片段进行高通量测序,最后通过细菌Alpha多样性、OTU聚类、稀疏曲线和物种注释分析,解析不同饲养模式下蚕沙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结果】与桑叶育对照组相比,饲料育处理组蚕沙细菌微生物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指标均较对照高,且呈显著差异(P<0.05)。在菌群结构方面,对照组主要优势菌门为蓝细菌(Cyanobacteria,55.38%)、厚壁菌门(Firmicutes, 32.50%)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11.55%),处理组主要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68.18%)、厚壁菌门(Firmicutes, 24.1%)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7.28%),其中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均为2组蚕沙的优势菌门。【结论】不同饲育模式下蚕沙微生物群落物种组成及相对丰度存在差异(P<0.05),饲料育组家蚕蚕沙细菌群落结构的物种数目和物种多样性显著高于桑叶育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韩枫 朱立志  
草食畜牧业是我国目前乃至今后发展的重点.伴随饲养比重的增加.畜禽粪便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为避免面源污染.维护良好的农业农村环境.提升我国生物质能源利用潜能.本文以牛羊粪便资源化利用为研究对象.选取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和全国作为研究区域.对牛羊粪便资源化利用作出梳理.分别对作为农家肥(肥料化利用)和沼气资源加以利用的潜能作出测算。以农业部发布的养殖业产排污系数和相关养分含量系数为基础.将我国2013年牛、羊粪便的COD折算成相应的折标煤.将TN(氮)和 TP(磷)折算成尿素、过磷酸钙、磷酸二按等常用肥料.对牛羊粪便资源化利用作了初步评估。2013年牛羊粪便可产生氮5 143 400 t.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帅  贾琦珍  陈根元  张玲  马春晖  
探讨小花棘豆黄酮对绵羊瘤胃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为小花棘豆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将12只和田羊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试验组分别按10,30,50 mg/kg的剂量饲喂小花棘豆黄酮,试验持续35 d。试验前及试验后每隔7 d取瘤胃液,检测瘤胃液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试验羊瘤胃液中总细菌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从第21天开始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瘤胃液总细菌数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所有试验羊瘤胃液中厌氧真菌数和瘤胃原虫数均无明显变化,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瘤胃液纤维素降解菌数量无明显变化,试验Ⅲ组可降低白...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宋淑珍   刘立山   周瑞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牛至精油对绵羊粪便代谢物的影响。选择体重接近[(20.00±1.27)kg]的萨福克与小尾寒羊杂交公羔12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羊。分别为对照组、牛至精油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牛至精油组饲喂基础饲粮+7 g·d~(-1)·只~(-1)牛至精油。预试期10 d,正式期72 d。试验期结束后,采集直肠粪便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筛选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1)两组试验羊的粪便中正、负离子模式共筛选出甲基-2,3-O-二烯丙基-4,6-O-亚苄基-alpha-D-吡喃甘露糖苷、二十二碳-4,7,10,13,16-五烯酸酯、甲基胍、腺嘌呤、18:1碳链溶血磷脂酰乙醇胺、N-乙酰-D-神经氨酸、环己烷羧酸、4-甲氧基苯乙酸、DL-多巴、胸腺嘧啶、去甲氧基姜黄素、5’-甲基硫代腺苷、间羟基苯甲酸等15种差异代谢物(∣LogFC∣>1,P<0.01,VIP>1),且与对照组相比,牛至精油组的差异代谢物全部上调。2)差异代谢物KEGG通路富集到萜类和类固醇的合成,微生物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合成,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芳香族化合物的降解等6条通路(Impact>0.1),分别归属于脂质代谢,消化道微生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这表明,牛至精油可能参与育肥羊脂质代谢、有机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通过调节代谢途径发挥其在羊养殖中的健康维护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德泳  朱伟云  毛胜勇  
【目的】探讨日粮中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比对山羊瘤胃发酵、瘤胃细菌与瘤胃产乳酸菌菌群结构组成,以及瘤胃产乳酸菌、总细菌与大肠杆菌数量的影响。【方法】试验选用4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健康阉割的长江珠三角白山羊,采用自身对照试验设计,共分3期进行,每期15 d,依次饲喂NFC/NDF比值分别为0.42(Ⅰ期)、1.04(Ⅱ期)、2.73(Ⅲ期)的3期日粮,分别于第13、14和15天采集瘤胃内容物。采用PCR/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分析瘤胃微生物区系结构,采用real-time PCR定量瘤胃内容物中总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天增  冯静  鲍宇红  王莉  曲广鹏  徐亚欧  
在不计饲养成本的条件下,研究了自由放牧、半舍饲、全舍饲3种饲养模式及半舍饲和舍饲的不同的精粗料对当阿旺母绵羊体重及初配年龄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期内,自由放牧的50只母羊,在6月龄、9月龄、周岁龄及1.5岁时体重较各实验组效果差,1.5岁时已体成熟但仍不发情;其它各实验组体成熟年龄为周岁龄,1.5岁时在营养水平较高时即可参与配种,参配母羊血清中E2、P4、FSH和LH的浓度接近发情成年母羊指标,且差异不显著;精料颗粒料补饲组的母羊6月龄、9月龄、周岁龄及1.5岁时体重较燕麦青干草补饲组增重慢,发情母羊较少,但受胎率较高;燕麦青干草+精料颗粒料舍饲组母羊不仅各年龄段体重增重较快,且发情率和受胎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金丽  侯先志  高爱武  
【目的】应用Real-time PCR(RT-PCR)对蒙古绵羊瘤胃内容物固、液相附着微生物的生态分布进行定量研究。【方法】采集3只蒙古绵羊瘤胃内容物,固液分离后对各相中所附着的微生物进行定量检测,包括总细菌、总厌氧真菌和3种主要纤维降解菌-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产琥珀酸拟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结果】固相中总细菌、总厌氧真菌和3种纤维降解菌的16S或18S rRNA基因考贝数显著高于液相,分别是液相附着微生物的7.22倍(P<0.05)、56.85倍(P<0.01)、2...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姚妙兰  罗国芝  谭洪新  孙大川  
为研究两种保存方法处理后的粪便对生物絮团形成过程及絮团组分的影响,分别利用直接4℃保存(新鲜组)和冷冻干燥后保存(冻干组)两种方法处理鳗鲡残饵粪便培养生物絮团。结果表明,在絮团培养过程中,氨氮、亚硝酸和硝酸盐的变化趋势相同,冻干组氨氮平均浓度为(0.86±0.22)mg/L,新鲜组氨氮平均浓度为(0.83±0.42)mg/L,在第6天后,两组亚硝态氮浓度均在0.03 mg/L以下,在第17天,两组硝态氮浓度降为0.04 mg/L以下。营养组分中,两组絮团的粗灰分含量在培养后期均有所降低,含量分别为冻干组6.80%±0.00%,新鲜组5.97%±0.01%,差异显著;粗蛋白含量为冻干组33.44%±7.80%,新鲜组33.65%±3.17%,差异不显著;游离氨基酸种类为冻干组16种,新鲜组23种,且新鲜组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冻干组(其中8种差异显著,2种差异不显著);冻干组和新鲜组的脂肪酸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分别为(0.15±0.10)mg/g和(0.07±0.13)mg/g,差异显著。综上,两种方法处理粪便均能较好地培养絮体,冻干处理原料对絮体脂肪酸有较好的保存作用,直接4℃处理原料则对必需氨基酸有较好的保存作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董春晓  吕佳颖  牛骁麟  马万浩  李飞  李发弟  
为评价日粮粗饲料来源对育肥湖羊瘤胃发酵、瘤胃菌群结构及肌肉脂肪酸的影响,选择2月龄健康湖羊公羔(22.9±1.2 kg)120只,根据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栏位,每个栏位6只羊,分别以玉米(Zea mays)秸秆(CS组)、玉米芯(CC组)、葵花籽壳(SH组)和油菜(Brassica napus)秸秆(RS组)作为粗饲料来源,添加比例均为20%,4组精料配比一致,预试期7 d,正试期70 d。正试期结束后每个栏位选择接近该栏平均体重的3只羊屠宰,测定瘤胃发酵、瘤胃菌群结构和肌肉脂肪酸的相关指标。结果显示,1) SH组和RS组湖羊瘤胃中戊酸和异戊酸的比例显著高于CS组和CC组(P 0.05)。研究得出,玉米芯日粮会改变羔羊瘤胃发酵模式,提高瘤胃中乙酸的比例,有利于纤维分解菌的增殖,适于作为湖羊粗饲料来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安启坤  唐文竹  
生物炭具有多孔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为许多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有利的条件。生物炭通过促进土壤功能微生物的生长及活性,从而间接提高作物产量,在农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研究秸秆生物炭对12种不同土壤功能微生物的影响,在培养基中添加0.6%的生物炭后,利用MTT法测定微生物生长曲线的变化,同时在一定浓度的菌悬液中加入0.6%的生物炭,室温振荡1h后,测定生物炭对微生物的吸附率。结果表明,秸秆生物炭对不同的细菌的生长影响不同,对于部分细菌存在明显生长促进作用,其中对胶质芽孢杆菌1.217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楼灿  邓凯东  姜成钢  马涛  纪守坤  陈丹丹  张乃锋  屠焰  刁其玉  
【目的】繁殖母羊不同生理时期的营养对其生产水平有极大的影响,配种期营养决定了受胎率,妊娠期营养决定了羔羊出生重、成活率和成长潜能,哺乳期营养决定了羔羊的生长率,而断奶后的营养补偿了妊娠期和哺乳前期所消耗的营养储备并为下一繁殖周期做准备。而能量代谢研究则是家畜营养研究的基础,肉羊上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幼畜和生长期,对哺乳期的研究甚少,严重制约了中国肉羊产业的健康发展。本试验用日粮饲喂量梯度方法,研究不同饲养水平下,杜泊×小尾寒羊杂交母羊空怀期和哺乳期能量的消化代谢和气体代谢特点。【方法】饲养试验需要控制非试验因素一致或凸显出单一因素,是营养需要量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结合消化代谢和气体代谢试验可系统...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魏欢  杨东林  陈勇  杨光  
本试验旨在在绵羊高精料饲粮(精粗比为65:35)中添加鞣花酸以观察其对瘤胃发酵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鞣花酸的应用提供参考。选取5只健康、平均体重为40 kg左右、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空怀小尾寒羊母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自身对照试验设计,试验分为两期,对照期饲喂基础饲粮,试验期每天每只在基础饲粮中添加鞣花酸10 g。每期适应12 d后连续采集瘤胃内容物3 d,用于分析瘤胃发酵参数;通过16S rDNA测序分析瘤胃细菌、产甲烷古菌和真菌的多样性和相对丰度。结果表明,添加鞣花酸对绵羊采食量以及瘤胃液pH、预测甲烷、NH_3-N、微生物蛋白和原虫数均无显著影响(P> 0.05)。添加鞣花酸后总挥发性脂肪酸显著下降(P 0.05),丙酸、异戊酸摩尔比显著下降,丁酸、戊酸的摩尔比和乙酸/丙酸显著升高(P 0.05),但细菌中小杆菌属、瘤胃球菌2属、互营球菌属和Solobacterium属的相对丰度增加(P 0.05)。由此可见,鞣花酸主要作用于瘤胃细菌厚壁菌门,使菌群结构发生变化,改变挥发性脂肪酸的比例关系,并减少总挥发性脂肪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