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67)
- 2023(8998)
- 2022(7568)
- 2021(6853)
- 2020(5813)
- 2019(13044)
- 2018(12469)
- 2017(23096)
- 2016(13069)
- 2015(14582)
- 2014(13957)
- 2013(13595)
- 2012(12650)
- 2011(11495)
- 2010(11382)
- 2009(10311)
- 2008(10211)
- 2007(8985)
- 2006(7936)
- 2005(7077)
- 学科
- 济(48124)
- 经济(48015)
- 管理(38494)
- 业(36873)
- 企(28846)
- 企业(28846)
- 方法(22334)
- 数学(19862)
- 数学方法(19639)
- 农(15162)
- 财(14090)
- 中国(12749)
- 学(12316)
- 制(11338)
- 业经(11011)
- 贸(10551)
- 贸易(10549)
- 易(10310)
- 农业(10047)
- 理论(8660)
- 技术(8319)
- 务(8288)
- 财务(8276)
- 财务管理(8256)
- 企业财务(7913)
- 体(7856)
- 银(7673)
- 银行(7622)
- 环境(7492)
- 融(7453)
- 机构
- 大学(189181)
- 学院(186902)
- 济(75354)
- 经济(73910)
- 管理(68008)
- 研究(67964)
- 理学(59564)
- 理学院(58851)
- 管理学(57655)
- 管理学院(57345)
- 中国(49544)
- 农(45163)
- 科学(44819)
- 京(40405)
- 所(36298)
- 业大(36238)
- 农业(36205)
- 财(33655)
- 研究所(33377)
- 中心(30066)
- 江(28195)
- 财经(26838)
- 北京(24969)
- 院(24743)
- 经(24621)
- 农业大学(24096)
- 经济学(23370)
- 范(22859)
- 师范(22390)
- 省(22363)
- 基金
- 项目(132774)
- 科学(102833)
- 基金(96861)
- 家(89500)
- 国家(88756)
- 研究(88341)
- 科学基金(73793)
- 社会(56325)
- 社会科(53304)
- 社会科学(53290)
- 省(51690)
- 基金项目(51153)
- 自然(50901)
- 自然科(49755)
- 自然科学(49734)
- 自然科学基金(48927)
- 划(44924)
- 教育(41524)
- 资助(39501)
- 编号(33222)
- 重点(30839)
- 部(29310)
- 创(28307)
- 发(27673)
- 计划(27286)
- 创新(26571)
- 科研(26346)
- 成果(25720)
- 业(25017)
- 教育部(24283)
共检索到272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秦鑫 卢营杰 苗志强 袁建敏 武玉钦 张雪 张可可 杨玉 田文霞 施寿荣 李建慧
为探讨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对爱拔益加肉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本研究设置2种饲养方式(网上平养和笼养)和2个饲养密度(14和10只/m2),采用2×2因子设计,共分4个处理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饲养密度和饲养方式对肉鸡耗料增重比有极显著的互作效应,网上平养低密度组耗料增重比极显著高于笼养高、低密度组,网上平养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笼养,日增重和平均体重显著高于笼养;2)网上平养肉鸡胸肌率、腿肌率显著高于笼养,胸肌和腿肌剪切力极显著高于笼养,胸肌滴水损失显著高于笼养。低密度组肉鸡腿肌pH24极显著高于高密度组;3)笼养肉鸡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显著高于网上平养,高密度组T-AOC显著低于低密度。网上平养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显著高于笼养。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对肉鸡血浆肌酸激酶(CK)的互作效应显著。笼养高、低密度组CK显著低于网上平养高密度组。综上,14只/m2饲养密度虽然对肉鸡生产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增加了肉鸡氧化应激反应;网上平养肉鸡在生长性能和产肉性能方面优于笼养,但在肉品质、耗料增重比、免疫应激和抗氧化方面较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蒋守群 蒋宗勇 郑春田 林映才 洪平 陈芳 阮栋
【目的】研究43-63日龄阶段饲粮代谢能(ME)和粗蛋白质(CP)水平对快大型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及其生化机制。【方法】试验采用两因子完全随机设计(ME:11.93和12.98 MJ·kg-1)×3(CP:14.6%、15.8%和17.0%),选用43日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鸡公鸡840只,以体重一致原则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4重复,每个重复35只鸡,试验期21 d。各处理组饲粮赖氨酸和蛋氨酸水平与CP水平的比例保持一致,其它营养水平各处理组均一致。试验期间试验鸡地面平养,自由采食颗粒料和自由饮水。【结果】①与饲粮11.93 MJ·kg-1ME组比较,12.98 MJ·kg-1组试验鸡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一冰 王薇薇 苟钟勇 李龙 林厦菁 范秋丽 叶金玲 崔小燕 蒋守群
为探究饲粮中微量元素不同用量组合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胴体指标与肉品质的影响,选用1日龄岭南黄鸡为试验鸡,共设3个处理:组1饲粮微量元素水平参照NRC(1994)[14]的营养需要量;组2参照广东典型市售鸡矿产品的微量元素水平;组3参考本课题组前期的微量元素需要量的研究结果。饲喂周期63d。结果表明:1~21日龄阶段,与组1试鸡相比,组3和组2试鸡的平均日增重与平均日采食量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22~42日龄阶段,与组1试鸡相比,组3的末重显著增加(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43~63日龄阶段,组3试鸡的末重较组1、组2试鸡均显著提高(P<0.05)。组3试鸡的半净膛率相较于组1显著增加(P<0.05)。63日龄胸肌肉品质分析表明,与组1试鸡相比,组2与组3试鸡的肉色红度值显著提高(P<0.05)、滴水损失显著降低(P<0.05),且组2试鸡剪切力、组3试鸡的肉色黄度值显著降低(P<0.05)。综上,饲粮微量元素不同组合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胴体指标与肉品质影响显著,组2和组3均可提高肉鸡生长性能、改善肉品质,其中组3对生长性能的促进作用优于组2。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菊花 刘琦 董静 王佳明 刘丹丹 周杰 薛秀恒
为探究稀土壳糖胺螯合盐(Rare earth-chitosan chelate,RECC)对热应激黄羽肉鸡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选用1日龄的黄羽肉鸡(90只),按照饲养标准饲养至29日龄时开始热应激,试验持续2周。试验分为3组:即对照组(饲养温度约25℃+基础日粮)、热应激组(饲养温度约37℃+基础日粮)以及稀土组(饲养温度约37℃+基础日粮+0.03%RECC)。在热应激1和2周后,分别计算肉鸡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并分析肉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热应激1周后,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平均日增重的变化是对照组显著高于热应激组(P<0.05)和稀土组(P0.05);对照组腿肌pH显著高于稀土组(P<0.05);对照组腿肌剪切力与热应激组和稀土组差异均极显著(P<0.01)。热应激2周后,对照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热应激组(P<0.05)和稀土组(P0.05);热应激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稀土组(P0.05);各组间腿肌pH和剪切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热应激组腿肌持水力显著低于与对照组和稀土组(P<0.01)。热应激1和2周后,对照组胸肌pH、持水力均显著高于热应激组和稀土组(P<0.05);而剪切力均显著低于热应激组和稀土组(P<0.05)。研究发现,随着热应激时间的延长,RECC可改善热应激对肉鸡日增重的影响,提高饲料利用率,缓解热应激对肌肉持水力损害,改善肉品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岩 黄继超 孙皓 徐幸莲 王晓明 周光宏
将180只AA肉鸡随机分配到9个处理组中,设定运输时间(0.5、3和5 h)、静养时间(0、1和2 h)2因素3水平,每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5只鸡,研究不同运输时间和静养时间对肉鸡应激程度及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血液应激指标中血糖(GLU)含量随运输时间延长而降低;5 h运输后不静养组鸡血液中乳酸(LD)含量最高;3 h运输后2 h静养组肉鸡血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最高;3 h运输后静养各组肉鸡血液中肌酸激酶(CK)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处理组(P
关键词:
运输 静养 应激 鸡肉品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屠民航 蔡根谭 闫乐艳 韩国峰 施振旦 马龙飞 陈顺 王恬 陈哲 王超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密度对肉鸭生长性能、免疫力、肠屏障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1日龄雄性樱桃谷鸭200只,随机分为4个不同饲养密度的试验组,分别为SD1(11只·m-2)、SD2(12只·m-2)、SD3(13只·m-2)、SD4(14只·m-2),每组3个重复,试验期为42 d。[结果] 肉鸭42 d体重和1 ~ 42 d平均日增重在SD1与SD2组间无显著差异(P > 0.05),与SD1、SD2组相比,SD3、SD4组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最终体重显著降低(P < 0.05)。血清和空肠黏膜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在SD1和SD2组间无显著差异;与SD1、SD2组相比,SD3、SD4组血清中GSH-Px、T-AOC显著降低(P < 0.05),且SD4组T-SOD活性极显著降低(P < 0.01),MDA含量显著升高(P < 0.05)。与SD1、SD2组相比,SD3、SD4组空肠黏膜中T-AOC和T-SOD活性显著降低(P < 0.05),且SD4组GSH-Px活性显著降低(P < 0.05),MDA含量极显著升高(P < 0.01);各组间血清和空肠黏膜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显著差异(P > 0.05)。与SD1、SD2组相比,SD4组血清中D-乳酸(D-LA)、脂多糖(LPS)含量和二胺氧化酶(DAO)活性显著升高(P < 0.05)。与SD1、SD2组相比,SD3、SD4组空肠黏膜中闭锁蛋白(OCLN)、闭合小环蛋白-1(ZO-1)、血红素加氧酶-1(HO-1)、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lgA)mRNA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 < 0.05),核因子-κB(NF-κB)和白细胞介素-2(IL-2)mRNA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 < 0.05),且SD4组紧密连接蛋白2(CLDN2)、GSH-Px、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 < 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 < 0.05)。[结论]综上,高饲养密度(13 ~ 14只·m-2)可导致肠屏障受损并抑制肉鸭生长、免疫及抗氧化功能,这可能与高密度可抑制Nrf2信号通路及激活NF-κB信号通路密切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肉鸭饲养密度为11 ~ 12只·m-2较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永波 栾素军 王亚 萨仁娜 张宏福
【目的】研究舍内相对湿度(RH)对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为标准化养殖环境控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将270只1日龄健康AA肉公鸡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60%RH)、低湿组(30%RH)和高湿组(90%RH)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试验在人工气候实验舱内进行,试验期为42d。在肉鸡21和42日龄时,测定不同RH下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指标。【结果】121日龄阶段,与对照组相比,低湿组肉鸡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降低(P0.05)。在2242日龄阶段,与对照组相比,低湿组肉鸡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骁飞 魏凤仙 呙于明
为确证免疫刺激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肌肉品质的影响,取108只1周龄肉仔鸡,均分为2个组,对照组(CK)和脂多糖(LPS)组。LPS组每周1、3、5按500μg/kg BW腹腔注射LPS,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8~21日龄连续2周。21日龄时,测定生产性能及血液皮质酮及IL-1β水平。42日龄时,测生产性能,胸肌率、腿肌(带骨)率、腹脂率;胸肌及腿肌pH,滴水损失率和肌肉剪切力;胸肌中的蛋白质、脂肪含量、蛋白脂肪比及胸肌纤维面积。结果表明,LPS刺激对肉仔鸡血液皮质酮及IL-1β含量,前期及全期生产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LPS组肉仔鸡腹脂率及胸肌蛋白脂肪比分别比对照组高17.81%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晨萱 李品 郭时惠 赵茹茜 马文强
[目的]研究添加不同类型油脂的饲粮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选取432羽1日龄快大型黄羽肉鸡(青脚麻鸡),雌雄各半,根据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羽,分别为对照组组(Control group,采用大豆油)、棕榈油组(Palm oil group)、棉籽油组(Cottonseed oil group)和猪油组(Lard group)。试验周期为52天,分为3个饲养阶段,分别为1-20日龄、21-40日龄、41-52日龄,其中第一阶段油脂添加量为1.8%;第二阶段油脂添加量为3.2%;第三阶段油脂添加量为4.2%。记录试验起始(1日龄)、20日龄、40日龄及试验结束(52日龄)时肉鸡体重,每周各笼肉鸡饲料消耗量;检测肉品质和脂肪酸组成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生产性能方面,棕榈油或棉籽油添加在饲养前期(1-40日龄),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在饲养后期(41-52日龄),显著降低了采食量(P<0.05)和肉鸡重(P<0.01)。在肉品质方面,棉籽油添加显著升高了肌肉45 min pH值(P<0.05)。在脂肪酸组成方面,棕榈油、棉籽油、猪油添加显著降低了黄羽肉鸡胸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P<0.01),显著增加了腿肌饱和脂肪酸(SFA)含量(P<0.01)。[结论]不同油脂添加(大豆油、棕榈油、棉籽油或猪油)对黄羽肉鸡前期(1-40日龄)生产性能和肉品质无明显影响,但可显著影响黄羽肉鸡胸肌和腿肌脂肪酸组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吕林 计成 罗绪刚 刘彬 余顺祥
【目的】用336只1日龄AA肉公鸡进行试验,研究饲粮添加不同锰源对肉鸡胴体性能、肌肉品质、腹脂和肌肉中相关酶活性及肌肉中MnSOD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3×3两因子安排的完全随机设计,将试鸡按体重随机分为7个处理组,分别饲喂不添加锰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和在基础饲粮中以无机硫酸锰、氨基酸锰A(MnAAA)和氨基酸锰B(MnAAB)形式分别添加100和200mg·kg-1锰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42d。【结果】添加锰对肌肉pH、滴水损失、剪切力、肌间脂肪、L*值、a*值等均无显著影响(P﹥0.10);各添加锰组鸡腹脂率、腹脂脂蛋白脂酶(LPL)和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及腿肌丙二醛(M...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雨薇 任春环 赵梦宇 唐俊 张子军 黄桠锋
随着我国对羊肉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放牧饲养方式不足以满足生产需求,而全舍饲饲养方式片面追求羊肉产量,易导致羊肉品质劣化问题。研究表明:肉羊生长性能、瘤胃发育和肉品质等指标受饲养方式的影响较大,因此饲养方式在指导肉羊生产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舍饲、放牧及其两者结合方式对肉羊生长性能,瘤胃组织发育、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区系,背最长肌的食用品质、常规营养物质和脂肪酸的影响,以期为我国肉羊生长性能提高和肉品质改善提供实践技术与理论指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桂荣 康相涛 李国喜 韩瑞丽 王彦彬 李明 贾海芳
将固始鸡饲养至4周后,分别笼养和放养至18周,测量其体尺、屠体性能,到42周龄测量蛋品质。结果表明,笼养和放养的活重差异显著(P>0.05),其余屠宰指标差异不显著;蛋品质除了蛋重和蛋壳厚度差异显著(P<0.05)外,其余指标差异均不显著;放养条件下,纤维素酶高于笼养,而对总蛋白水解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固始鸡 屠体性状 体尺 消化酶 蛋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洪龙 杨杰 徐小波 潘孝青 秦枫 李健 徐业飞 周晓云 顾洪如
【目的】在两种饲养方式下,对猪运输前后唾液皮质醇水平、待宰栏行为和宰时血液福利指标作对比分析,以期说明发酵床饲养可降低猪对宰前应激的生理反应,最后对胴体性质和肉品质进行评估。【方法】按照密度一致原则(0.85 m~2/头),将144头日龄相近(70.47±1.60 d)体重为(27.08±1.06)kg的杜长大三元仔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两组,即水泥地面饲养组(concrete floor house,cfh)和发酵床饲养组(deep-litter house,dlh),每组6次重复,cfh和dlh中每个重复分别为10和14头,自由采食和饮水。饲养期间记录猪日采食量,分别于试验第64和106天...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柳岩 张正河
怎样控制好生产成本,怎样有效获得较大利润,对肉鸡户养殖和肉鸡产业链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此,本文从不同饲养规模的肉鸡养殖生产成本构成要素角度出发,利用成本影响因素分析方法,计算出不同饲养规模的生产成本构成要素对生产成本影响程度和影响结果。本研究主要结论为:肉鸡养殖的生产成本要素用量对生产成本的影响程度大于要素价格影响程度;肉鸡养殖的生产成本构成要素中,3种规模的精饲料费对肉鸡养殖的生产成本影响程度与结果最大,其次是仔畜进价和人工作价。
关键词:
肉鸡养殖 成本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