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87)
2023(9039)
2022(7650)
2021(6805)
2020(5711)
2019(12561)
2018(12049)
2017(23009)
2016(12669)
2015(13602)
2014(13238)
2013(13105)
2012(12168)
2011(10831)
2010(10623)
2009(9512)
2008(9585)
2007(8515)
2006(7288)
2005(6484)
作者
(40984)
(34076)
(34071)
(32108)
(21828)
(16758)
(15259)
(13409)
(13028)
(11921)
(11829)
(11323)
(11154)
(10981)
(10844)
(10676)
(10578)
(10174)
(9919)
(9862)
(8956)
(8503)
(8155)
(7864)
(7831)
(7657)
(7411)
(7383)
(7065)
(6963)
学科
(48031)
经济(47966)
管理(35950)
(35865)
(28727)
企业(28727)
方法(24193)
数学(21624)
数学方法(21393)
(14652)
(13337)
(13102)
中国(12381)
(10415)
贸易(10409)
业经(10298)
(10180)
(10170)
(9529)
财务(9516)
财务管理(9492)
企业财务(9163)
农业(8994)
(8623)
银行(8574)
技术(8535)
(8099)
(7862)
金融(7862)
环境(7328)
机构
大学(182830)
学院(179764)
(72290)
经济(70913)
研究(67185)
管理(65271)
理学(57423)
理学院(56692)
管理学(55451)
管理学院(55157)
中国(49702)
科学(45995)
(44237)
(38670)
(36474)
农业(35524)
业大(35039)
研究所(33877)
(32605)
中心(30305)
(26922)
财经(26575)
(24554)
(24375)
北京(23812)
农业大学(23152)
经济学(23007)
(22503)
(21457)
科学院(21097)
基金
项目(131244)
科学(102627)
基金(98383)
(92069)
国家(91363)
研究(83275)
科学基金(76011)
社会(54509)
自然(53803)
自然科(52653)
自然科学(52629)
基金项目(52084)
社会科(51780)
自然科学基金(51768)
社会科学(51759)
(49936)
(44339)
资助(40220)
教育(37671)
重点(30683)
编号(28939)
(28710)
计划(28530)
(27529)
(27410)
科研(26725)
创新(25903)
科技(24989)
(24591)
国家社会(23792)
期刊
(72175)
经济(72175)
研究(48327)
学报(43302)
(38276)
科学(35525)
中国(34074)
大学(31067)
学学(30029)
(25629)
农业(25530)
管理(23047)
(16757)
金融(16757)
(14082)
教育(13844)
财经(13629)
经济研究(13141)
业大(12542)
技术(12396)
(11704)
(11539)
业经(11211)
农业大学(10486)
科技(9773)
问题(9747)
林业(8589)
技术经济(8533)
资源(8198)
(8182)
共检索到2583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鸿磊  陈菊  沈春颖  张科  姚新梅  冉启华  
黄土高原的大规模退耕还林极大改变了浅层土壤物理性质,在减水减蚀的同时,也影响了山坡-河谷坡体稳定性的水文过程。为阐明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背景下土壤饱和导水率纵向异质性对降雨诱发型浅层滑坡的影响,该文采用耦合综合水文模型(integrated hydrology model,InHM)和无限边坡稳定分析(infinite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ISA)模型的方法,探讨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背景下,土壤饱和导水率纵向异质性对降雨引发的浅层滑坡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植被恢复条件下的土壤饱和导水率纵向异质性特征,对黄土高原佘家沟小流域进行基于物理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草地、灌木覆盖的坡体失稳风险比无植被恢复的坡体更大,且植被恢复期越长,失稳风险越大,水分累积层最先失稳,深度与土壤纵向异质性有关;林地覆盖的坡体因高饱和导水率,表层土壤失稳持续时间较短,稳定性恢复较快,较草地和灌木覆盖的坡体更稳定;由连续暴雨和入渗造成的前期高含水率可显著增大坡体失稳的风险,而林地会放大这种影响,增加入渗深度并增大下一次降雨引发滑坡的风险;饱和导水率层间纵向异质性越大,越有利于层间水分积累,从而增加坡体失稳的风险。该研究结果揭示了植被恢复对浅层坡面稳定的影响,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鹏   张建军   李阳   魏广阔   胡亚伟   赵炯昌  
【目的】探究极端降雨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浅层滑坡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的影响。【方法】以山西吉县蔡家川农地、次生林、人工林3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小流域为对象,在2021年10月3日至6日的极端暴雨后采用无人机摄影测量调查浅层滑坡的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结果】(1)极端降雨在3个小流域内共诱发425处浅层滑坡,总体积为82 000 m~3。其中农地小流域179处,体积为43 138 m~3,人工林小流域196处,体积为33 489 m~3,次生林小流域50处,体积为5 373 m~3。(2)核密度分析表明农地小流域浅层滑坡密集程度最高,核密度峰值达到714处/km~2,且多位于侵蚀沟坡和农地间的斜坡上,次生林小流域的浅层滑坡多沿沟谷分布,人工林小流域浅层滑坡整体沿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脊线呈带状分布。(3)农地小流域浅层滑坡主要集中在20°~50°坡度范围和以正东、东南为主的阳坡;次生林小流域滑坡主要分布在40°~50°坡度范围,且受到坡向的影响较小;人工林小流域滑坡集中分布在50°~60°坡度和以正东、正西为主的坡向。【结论】本次调查发现在小流域尺度上植被能够有效减少极端暴雨造成的浅层滑坡,尤其次生林防治浅层滑坡的效果更佳。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黄土高原大力营造仿拟自然植被,对提高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华  落合博贵  
该文对在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的滑坡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根据当地黄土滑坡的主要类型:滑坡与滑塌,分析了当地这两种不同类型滑坡产生的具体条件,并提出了减缓坡度、增加拦挡、改善水分条件等综合防治措施.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雪  宋娅丽  王克勤  赵洋毅  张华渝  
以滇中昆明市北郊松华坝迤者小流域为研究区,研究等高反坡阶对坡耕地不同土层土壤饱和导水率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土层(0~10、10~20、20~40、40~60、60~80和80~100 cm)土壤饱和导水率及其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相较于原状坡耕地,布设等高反坡阶使各土层粉粒含量分别增加了5.76%、16.52%、22.66%、19.64%、12.90%和1.73%.(2)布设等高反坡阶后土壤容重逐渐降低,除表层土壤外,其余各土层土壤容重分别降低了5.65%、12.12%、5.80%、4.11%和6.67%;土壤水分含量逐渐增加,各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分别增加了17.34%、14.63%、29.41%、18.64%、29.90%和31.72%.(3)等高反坡阶措施使土壤饱和导水率显著提高,平均饱和导水率约是原状坡耕地的4倍;土壤饱和导水率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4)土壤饱和导水率与土壤容重、粉粒含量、砂粒含量和毛管孔隙度的关系显著,其中土壤容重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371,对土壤饱和导水率产生的直接负效应最强;粉粒含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398,对土壤饱和导水率产生的直接正效应最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超波  陈丽华  冀晓东  周朔  甘敬  王小平  李金海  
造林土质边坡容易发生浅层平面滑坡。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综合考虑土质边坡上林木根系的力学加固土壤作用和水文增加基质吸力效应,以及林木附加自重对边坡稳定的负面效应,建立了一个用来评价造林土质边坡浅层平面滑坡的分析模型。所有模型参数中土壤内摩擦角和边坡坡度的微弱变化能引起边坡安全系数较大浮动,而林木附加自重的变化对安全系数的影响较小。造林土质边坡浅层滑坡分析模型中林木根系对土壤的力学加固作用采用了修正的植物根系提高土壤抗剪强度的简单力学增强模型,相比以往类似边坡稳定性模型,分析模型显著提高了预测边坡稳定的准确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及金楠  吴智阳  
为研究黄土高原土质边坡林木根系表观黏聚力的空间异质性,以刺槐坡和侧柏坡为研究对象,通过表征参数根截面积比,描述了刺槐和侧柏根系分布在坡面尺度上的各向异性;并通过单根拉伸试验测定根的抗拉强度,进而分析了根系表观黏聚力的空间分布异质性。结果表明:刺槐根的生物力学特性显著优于侧柏根。根截面积比与根系表观黏聚力类似,均随树种差异,随坡位、深度的变化呈显著差异。刺槐和侧柏2树种根系表观黏聚力的空间异质性研究揭示了黄土高原地区植物根系固坡效果的不均匀性。该研究成果可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造林模式的空间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迟春明  王志春  
选择3组典型苏打碱土剖面,对0~60 cm土层原状土和表层0~10 cm扰动土的饱和导水率进行了测定,分析了苏打碱土饱和导水率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苏打碱土饱和导水率极低,原状土仅为0.02~0.19 mm/d;在1.08~1.50 g/cm3容重范围内,表层扰动土饱和导水率变化区间为:0.05~0.80 mm/d。如此低的透水性能必然不利于土壤盐分的淋洗。但是,苏打碱土饱和浸提液电导率已超过盐土阈值(4 dS/m),因此,改良利用苏打碱土时必须进行盐分淋洗。所以,苏打碱土饱和导水率与盐分淋洗的相互关系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效民  茆泽圣  徐中祥  
采用结壳法对三种滨海盐渍土的非饱和导水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饱和导水率与负压水头呈指数曲线关系,当负压水头达10kPa时,三种滨海盐渍土的非饱和导水率渐趋一致;在质地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土壤盐分、容重、孔隙度以及有机质含量均对非他和导水率有很大的影响;结壳层的组成不同对测定非饱和导水率也有一定的影响,但结壳法完全能运用于滨海盐渍土非饱和导水率的研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朱牛   刘桦   王金牛   宿星   石凝   罗栋梁   盖艾鸿  
我国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滑坡是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陇中黄土丘陵区地处黄土高原西段的黄河流域上游,一直以来是滑坡事件的高发区,因其突发性造成的次生灾害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较大隐患。近年来随着社会防治力度与投入加大,该区域有关滑坡的理论研究和技术修复手段有了较为全面的提升,特别在生态修复研究与实践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该区域现有的针对性研究方法与灾损土地的修复手段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不足。因此,本文就陇中黄土丘陵区滑坡的影响因素和现有修复模式进行综述,首先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手段图示研究区域的环境概况,进而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系统概括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内容,并就目前滑坡灾损土地修复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关解决办法,以期能够全面阐述滑坡灾损治理的必要性,为未来滑坡治理梳理潜在的研究方向,促进滑坡治理更好地发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履一  翟明普  王勇  
导水率K(hydraulicconductivity)是表示孔隙介质透水性能的综合比例系数,即单位水力势梯度下水的通量密度或渗透流速。K值是土壤颗粒大小分布、固体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土壤紧实度的函数。因此,对于不同的土壤或同一土壤的不同层次K值亦可能有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效民  茆泽圣  刘兆普  徐中祥  
大丰王港试验站滨海盐渍土饱和导水率的初步研究陈效民,茆泽圣,刘兆普,徐中祥(南京农业大学自然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南京210095;大丰王港试验站,大丰224145)PRELIMINARYSTUDYONSATURATEDHYDRAULICCONDUCTI...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骆亚生  谢定义  邵生俊  张爱军  
 以陕西杨凌原状黄土和人工结构性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非饱和黄土的压缩试验获取的基本资料,求取非饱和黄土在不同结构状态下的综合结构势参数,研究了黄土在压缩试验状态下的结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对于原状结构黄土,含水率对结构性参数影响明显,含水率愈低同一压力下对应的结构性参数愈大,尤其在低含水率区域,含水率变化强烈影响黄土的结构性;对于人工结构性黄土,黄土的结构性受密度、含水率和水泥含量的耦合因素影响,总体表现为干密度愈低、含水率愈小、水泥含量愈高,黄土的结构性愈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彩霞  王斌瑞  
该文研究了不同集流措施对黄土高原坡面生长的林木组织水势、光合色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以及对刺槐幼树高、径和树冠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拍光林地坡面及在拍光坡面喷涂有机硅防止雨水下渗的集水措施对改善林地土壤及林木水分状况、促进林木代谢活动、加速林木的生长是有效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文标  郭绮雯  陈立新  冯静  王丽霞  杜珊  
【目的】探究不同大小林隙地表温度和浅层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特征,为阔叶红松混交林苗木更新、生物多样性维持及生态环境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中林隙和小林隙为研究对象,采用网格法和十字样线法分别布设地表温度表和土壤温度表观测样点,在植物生长季测定了两个林隙的地表温度、地表最低和地表最高温度以及浅层(5、10、15和20 cm)土壤温度,采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对地表温度和土壤温度进行测量及时空异质性的分析。【结果】(1)地表温度和地表最高温度在生长季内(6—9月)的月变化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单峰型曲线分布,且7月达到最大值。地表温度的升温速率高于降温速率,升温幅度大,降温幅度小。(2)不同样地间地面最高温度与地面温度的变化相同,生长季内(6—9月)地面温度变化为:中林隙>小林隙>郁闭林分,最低温度变化为:中林隙<小林隙<郁闭林分。(3)各月份林隙土壤温度空间变异程度不同,6月和9月变异程度较7月和8月有所增加;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温度的变异减小。(4)林隙日均地表温度和日均土壤温度均较郁闭林分高,且林隙土壤温度的最大值区域随时间出现动态变化。林隙中心地表温度和土壤温度极其日较差均高于郁闭林分。中、小林隙各土层温度差并无明显差异。(5)7月和8月土壤温度均呈较弱变异,6月和9月部分呈中等变异。【结论】地表温度和浅层土壤温度在不同月份均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生长季(6—9月)的地表温度与土壤温度恰恰是苗木更新及种子萌发的关键条件之一,本文旨在对群落演替和种群动态研究提供基础性数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图门其其格  
浅析蒙古的教育滑坡问题图门其其格一向以识字率占98%,受教育人数占88.2%为骄傲的蒙古,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的今天,其教育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局面和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教育滑坡已成为蒙古的一大社会问题,受到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1921年革命胜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