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20)
2023(6199)
2022(4939)
2021(4400)
2020(3558)
2019(7653)
2018(7267)
2017(13730)
2016(7555)
2015(7926)
2014(7530)
2013(7373)
2012(6655)
2011(5890)
2010(5841)
2009(5113)
2008(4961)
2007(4125)
2006(3507)
2005(2900)
作者
(24125)
(20226)
(20034)
(18891)
(12910)
(10147)
(8989)
(7982)
(7703)
(7027)
(6808)
(6585)
(6571)
(6437)
(6286)
(6228)
(6105)
(6019)
(5923)
(5723)
(5265)
(4874)
(4739)
(4627)
(4556)
(4474)
(4426)
(4369)
(4210)
(4051)
学科
(28182)
经济(28149)
(22080)
管理(21957)
(17060)
企业(17060)
方法(13296)
数学(12123)
数学方法(12039)
(8990)
(8681)
(7274)
贸易(7274)
(7200)
中国(7148)
(7097)
业经(7088)
农业(6439)
(5660)
财务(5649)
财务管理(5644)
企业财务(5393)
技术(5158)
(5024)
环境(4982)
地方(4865)
产业(4656)
(4587)
银行(4554)
(4336)
机构
大学(107337)
学院(106561)
(43427)
经济(42797)
管理(40703)
研究(37765)
理学(36569)
理学院(36113)
管理学(35434)
管理学院(35252)
(27872)
中国(26900)
科学(26183)
农业(22597)
业大(22348)
(21185)
(20505)
研究所(19192)
(18373)
中心(16635)
财经(15402)
农业大学(15342)
(14602)
(14293)
(13743)
经济学(13582)
(13116)
北京(12617)
经济学院(12596)
科学院(12189)
基金
项目(81460)
科学(63236)
基金(60789)
(56931)
国家(56471)
研究(51267)
科学基金(47018)
社会(34441)
自然(32926)
社会科(32804)
社会科学(32795)
基金项目(32727)
自然科(32201)
自然科学(32184)
(31821)
自然科学基金(31658)
(27520)
资助(23753)
教育(22400)
重点(18755)
计划(17847)
编号(17770)
(17475)
(17294)
(17262)
科研(16713)
创新(16396)
(16223)
科技(15968)
国家社会(15140)
期刊
(40123)
经济(40123)
学报(26127)
研究(25258)
(23946)
科学(21262)
大学(18219)
学学(17774)
中国(17394)
农业(15713)
(13949)
管理(12803)
(8822)
(8248)
金融(8248)
业大(7653)
经济研究(7429)
财经(7329)
业经(7022)
(6872)
农业大学(6655)
(6252)
科技(6217)
技术(6000)
问题(5622)
商业(5279)
教育(5073)
资源(5010)
(4938)
林业(4719)
共检索到1428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向军  梁拥军  张升利  苏建通  尤宏争  姜志强  
采用饥饿不同时间后再恢复投喂相同时间的方法,在温度19±1℃、盐度32±1的条件下,对相同规格的星斑川鲽(26.02±0.30 g)鱼体和粪便的生化组成以及能值等相关指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饥饿后再投喂对星斑川鲽鱼体内水分、脂肪和灰分的含量影响显著,对鱼体内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对粪便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影响显著,对粪便中灰分无显著影响;对鱼体能值影响显著,对粪便的能值无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饥饿处理时间越长,各相关指标变化越显著;随着恢复投喂的进行各相关指标逐渐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饥饿处理时间越长,恢复到对照组水平所需要的时间越长。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柳敏海  彭志兰  施兆鸿  罗海忠  傅荣兵  毛志增  陈超  
以点带石斑鱼幼鱼为试验动物,进行短期饥饿和再投喂对其生长、生化组成及行为的影响试验。对照组(S0)持续投喂30 d,饥饿组S2、S4、S6、S8和S10分别饥饿2 d、4 d、6 d、8 d和10 d后再分别恢复投喂28 d、26 d、24 d、22 d和20 d,试验设3平行。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点带石斑鱼幼鱼全长、湿重、粗蛋白、粗脂肪、糖类的含量和能值均逐渐减少,粗蛋白、粗脂肪和糖类的相对损失率顺序为糖类>粗脂肪>粗蛋白。再投喂后,S2湿重超过S0(P>0.05);各试验组粗蛋白含量除S10外,均与S0差异不显著(P>0.05);S2粗脂肪含量超过S0组,且差异显著(P<0.05...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吕林兰  董学兴  陶春  朱宇  赵刚  
在(25±2)℃条件下,对体重(15.6±0.84)g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和再投喂的恢复生长实验。实验把异育银鲫分为4组,为Ⅰ组(持续投喂48 d)、Ⅱ组(饥饿8 d后再投喂40 d)、Ⅲ组(饥饿16 d后再投喂32 d)和Ⅳ组(饥饿24 d后再投喂24 d),每组20尾鱼,研究再投喂后体重和体成分(粗蛋白、粗脂肪、水分和灰分)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持续投喂组相比,饥饿8 d后异育银鲫体重下降了13.28%,饥饿16 d和24 d后体重分别下降了22.36%和33.03%。短期饥饿(Ⅱ)组,再恢复投喂8 d后能实现完全补偿生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龙章强  彭士明  陈立侨  刘超  张伟  王玥  叶金云  
在室内水温23~26℃的条件下,分别对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幼鱼进行不同时间的饥饿(0d、3d、5d、10d、15d、20d)处理和饥饿20d后的恢复投喂(3d、5d、10d、15d)实验,每个处理组各设3个重复,分别测定其体质量、肥满度、肝体指数、肌肉与血清主要生化组成以及肝脏消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饥饿过程中,黑鲷幼鱼体质量、肥满度、肝体指数均显著性下降(P0.05),而肌肉蛋白含量在饥饿5d以内...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成辉  蔡勋  刘霞  韩志忠  曲立  隋波  吕延玲  
将哲罗鱼(Hucho taimen)幼鱼进行7 d、14 d、21 d和28 d的饥饿处理后恢复投喂,研究饥饿和再投喂对其血液生理与生化指标的影响,各组实验期为56 d。结果显示:饥饿过程中哲罗鱼幼鱼血液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和白细胞数均在饥饿14 d后显著上升(P<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升利  梁拥军  孙向军  苏建通  姜志强  郭忠宝  马静  
在温度(19±1)℃、盐度32±1的条件下,对相同规格体质量为(26.02±0.30)g的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分别饥饿5、10、15 d(设为S5、S10、S15组),恢复投喂20 d。采用石蜡切片方法观察星斑川鲽消化器官形态结构,分析饥饿和再投喂对其组织学的影响。形态结构方面,S5组变化相对较小,而S10、S15组变化明显,表现在胃体积缩小,壁变薄;肠管壁变薄变透明,肠系膜因脂肪基本消失而萎缩;肝体积明显缩小,颜色由原来的粉红色变为深黄色。组织结构方面,S5组变化相对较小,而S10、S15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表现在胃上皮细胞高度减小,细胞界限变得不清晰,胃...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乔秋实  徐维娜  朱浩  刘兆普  刘文斌  
采用饥饿后再投喂的投喂方式在室外网箱中用含粗蛋白32%、粗脂肪4%的商品饲料饲喂(4.5±0.2)g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h)48 d,试验鱼分5组:对照组(每日投喂)、S1F1组(隔日投喂)、S2F2组(隔2 d投喂2 d)、S4F4组(隔4 d投喂4 d)和S8F8组(隔8 d投喂8 d),对各组团头鲂进行生长性能和相关生化指标测定分析。结果显示:S1F1、S2F2组试验鱼增重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现了完全补偿生长;S4F4、S8F8组在摄食期间的特定生长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但增重率最终低于对照组,实现了部分补偿生...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孙丽慧  王际英  丁立云  崔丽娇  帅继祥  孙永智  张利民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1次/d、2次/d(周日不投)、2次/d和3次/d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摄食率、饲料利用情况和全鱼及其组织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星斑川鲽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显著升高,2次/d(周日不投)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1次/d组(P0.05);2次/d(周日不投)组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稍高于2次/d和3次/d组,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全鱼水分和粗蛋白含量不受投喂频率的显著影响(P>0.05),全鱼粗脂肪含量2次/d(周日不投)组显著低于2次/d组(P<0.05),全鱼灰分含量1...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薛明  柯才焕  王德祥  魏永杰  
在(25.8±1.7)℃条件下,测定了方斑东风螺(5.25±0.53)g在不同时间(7、15、25和40d)饥饿处理后再投饵30d过程中的生长参数、基本营养成分及组织RNA/DNA比值的变化。饥饿状态下,螺体水分含量逐渐上升,第15天时显著高于对照组;脂肪与糖原含量均下降,并分别于饥饿15d、25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足肌与肝胰脏中RNA/DNA比值均随饥饿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恢复生长后,除饥饿40d组含水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外(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波  孙耀  唐启升  
在 2 0℃条件下 ,对真鲷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后再投饵的恢复生长实验。饥饿 1 5d的真鲷体重下降7.0 5 % ,鱼体水分含量略有上升 ,蛋白质含量和比能值略有下降 ,脂肪含量和灰分含量没有明显改变。这表明真鲷在饥饿过程中主要消耗蛋白质作为身体的能量来源。分别给饥饿处理 0 (对照 )、3、6、9、1 2和 1 5d的真鲷投饵 ,在饱足摄食的条件下生长 2周。各饥饿处理组的鱼体生化组成及比能值均接近 ,并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饥饿 3、6d处理组在恢复生长中的特殊生长率、摄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食物转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饥饿9、1 2和 1 5d处理组的特殊生长率和食物转化率均显著...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陈波  柳敏海  施兆鸿  陈超  罗海忠  彭志兰  傅荣兵  
在水温(29.2±0.2)℃条件下,研究了饥饿和再投饲对点带石斑鱼幼鱼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下降,但多不饱和脂肪酸上升(P<0.05),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饥饿胁迫后产生了饥饿效应;恢复投饲后,实验组鱼体内的脂肪和能量百分含量与对照组不再存在显著差异。各实验组的氨基酸总量和必需基酸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杜劲松  高攀  刘立志  牛建功  时春明  黄永平  
在水温22~26℃条件下,研究了在不同饥饿时间处理后再投喂对白斑狗鱼(Esox lucius)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设置饥饿14、21、28、35、42 d组和正常投喂对照组,各组饥饿结束后恢复正常投饵,在投喂后以7 d为一个生长阶段,比较各处理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饲料系数,试验周期为56 d。结果显示,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白斑狗鱼的总体重损失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各饥饿阶段体重损失率呈下降的趋势;各饥饿处理组恢复投喂后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周兴华  向枭  向桢  欧仁建  陈俊  冉龙虎  
在室内水温23~26℃的条件下,将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分装于6个饲养桶中,试验设计分为两组,每组3个平行,并依次编号为A、B、C、D、E、F,将两组同时饥饿20 d,分别在饥饿0、3、5、10、15、20 d对A、B、C取样。而D、E、F饥饿20 d后进行16 d的恢复投喂,并在再投喂3、7、12、16 d进行取样,分别测定其体质量、肥满度、肝脏指数以及肝胰脏、前后肠消化酶(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饥饿过程中,中华倒刺鲃幼鱼体质量、肥满度、肝脏指数均呈下降趋势;恢复投喂后,三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2)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在饥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霞  姜志强  谭晓珍  贾泽梅  
用石蜡切片方法观察和分析饥饿和再投喂对美国红鱼(Sciaenopsocellatus)消化器官形态结构和组织学的影响。鱼样体重(8.25±0.5)g,体长(8.84±0.27)cm。从形态结构看,饥饿与再投喂前后食道无明显变化,而饥饿10、15d的实验鱼胃壁变薄,幽门盲囊变小,肠管收缩,呈透明状,肝胰腺萎缩,呈姜黄色,胆管呈深绿色。从组织结构看,食道无明显变化;饥饿时间不同,各组织受损害和恢复程度不同。饥饿5d的实验鱼基本同对照组;而饥饿10、15d的实验鱼组织变化较明显:皱襞和上皮细胞高度均减少,分泌颗粒减少。胃腺细胞收缩,结构不完整;幽门盲囊长度和直径变小;肠直径变小,微绒毛退化;肝组织致...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樊启学  程鹏  刘文奎  
研究了饥饿和再投喂对翘嘴鲌(Culter alburnus Basilewsky)幼鱼前肠、后肠和肝胰脏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在20.3~24.8℃条件下将375尾翘嘴鲌幼鱼[体质量(4.22±0.29)g]分为5组,分别饥饿0d(对照组)、4d、8d、12d和16d,饥饿后恢复投喂16d。结果显示,饥饿4d、8d后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下降;饥饿12d后,脂肪酶活性仍显著下降;随着饥饿时间延长,消化酶活性变化趋于平缓。恢复投喂后,蛋白酶活性迅速升高,其中肝胰脏蛋白酶活性(除饥饿4d组)升至显著高于饥饿前水平,然后逐渐恢复正常;恢复投喂4d后,除饥饿4d组后肠、肝胰脏及饥饿12d组前肠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