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85)
- 2023(12830)
- 2022(10953)
- 2021(10162)
- 2020(8802)
- 2019(20509)
- 2018(20217)
- 2017(39576)
- 2016(21172)
- 2015(24050)
- 2014(24048)
- 2013(23789)
- 2012(21860)
- 2011(19607)
- 2010(19262)
- 2009(17820)
- 2008(17502)
- 2007(15277)
- 2006(12972)
- 2005(11215)
- 学科
- 济(98050)
- 经济(97953)
- 管理(62038)
- 业(57477)
- 方法(49560)
- 企(46954)
- 企业(46954)
- 数学(45130)
- 数学方法(44669)
- 财(24782)
- 中国(23685)
- 农(22453)
- 贸(20961)
- 贸易(20960)
- 易(20452)
- 学(18214)
- 业经(17531)
- 地方(16935)
- 务(15754)
- 财务(15706)
- 财务管理(15666)
- 企业财务(14805)
- 制(14769)
- 农业(14627)
- 出(13192)
- 和(12760)
- 环境(12733)
- 理论(12363)
- 技术(12187)
- 融(12096)
- 机构
- 大学(303634)
- 学院(301569)
- 济(127778)
- 经济(125268)
- 管理(122773)
- 理学(106993)
- 理学院(105896)
- 管理学(104129)
- 管理学院(103581)
- 研究(94406)
- 中国(72618)
- 京(62506)
- 财(57801)
- 科学(57038)
- 财经(47733)
- 农(47310)
- 中心(46132)
- 所(45559)
- 业大(44676)
- 经(43673)
- 江(43473)
- 研究所(41513)
- 经济学(40985)
- 北京(38172)
- 经济学院(37553)
- 农业(37451)
- 范(37095)
- 师范(36735)
- 财经大学(35905)
- 院(34616)
- 基金
- 项目(209958)
- 科学(167293)
- 基金(156949)
- 研究(149689)
- 家(136200)
- 国家(135198)
- 科学基金(118105)
- 社会(97799)
- 社会科(93058)
- 社会科学(93033)
- 基金项目(83418)
- 省(79609)
- 自然(77917)
- 自然科(76205)
- 自然科学(76186)
- 自然科学基金(74831)
- 教育(69101)
- 划(67758)
- 资助(65002)
- 编号(59468)
- 部(47699)
- 重点(46518)
- 成果(46353)
- 发(43224)
- 创(43191)
- 国家社会(41432)
- 教育部(41413)
- 科研(41123)
- 创新(40540)
- 人文(40254)
- 期刊
- 济(126615)
- 经济(126615)
- 研究(81560)
- 中国(52907)
- 财(45488)
- 学报(44156)
- 科学(42241)
- 管理(40808)
- 农(40144)
- 大学(33895)
- 学学(32135)
- 农业(26959)
- 技术(25622)
- 融(25264)
- 金融(25264)
- 财经(23283)
- 教育(22397)
- 经济研究(21397)
- 业经(20869)
- 经(19917)
- 问题(19291)
- 统计(17190)
- 贸(15483)
- 策(15204)
- 技术经济(14925)
- 理论(14827)
- 业(14796)
- 商业(14468)
- 资源(14193)
- 决策(13978)
共检索到4237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邹琳华 钟春平
关于地方政府供地模式同时存在“饥饿供地”和“售地冲动”两种对立观点,造成一定的理论和现实困扰。从土地财政视角看,地方政府的最优供地模式取决于房价变动对土地供应变动的反应程度。通过构建2003—2016年地级以上城市土地出让的房价响应模型实证发现,房价对土地出让变动并不敏感。地方政府为增加售地收入,更倾向于扩大供地而非“饥饿供地”。区域异质性模型和城市等级异质性模型结果表明,无论东中西部还是一、二、三、四线城市,都更倾向于扩大售地。分位数回归和核密度估计显示,低房价及三、四线城市有更明显的扩大供地冲动。进一步的拓展分析表明,地方政府出于发展经济的目的,也倾向于扩大供地量。但现实中,由于土地指标受到严格宏观控制,结构性供地不足和普遍的售地冲动同时存在。因此,可通过挖掘供地潜力、增加用地灵活性来缓解结构性供求矛盾,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关键词:
饥饿供地 房价 地价 土地财政 售地冲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波 刘占洋 刘江涛
研究目的:确定住宅用地出让溢价率水平与宗地规模之间的关系,比较不同规模和区位城市中这一关系的差异。研究方法:理论分析,面板数据分析。研究结果:总体上宗地规模对土地溢价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变化关系,不同规模和区位城市中这一关系有差异。人口介于500万~1 000万之间的特大城市中土地溢价水平受宗地规模的影响较为强烈,东部和中部城市中宗地规模大小对土地溢价水平影响显著,西部城市不显著。研究结论:地方政府在总量既定条件下调整宗地投放规模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控土地溢价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英雄 郭文 李妙然
近年来,土地出让逐渐成为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工具,而土地出让结构与地区产业空间布局息息相关。鉴于此,文章基于215个地级市2009-2015年的面板数据,研究房地产价格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房地产价格对土地出让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而在不同财政状况下,房地产价格对不同类型土地出让的财富效应和替代效应不同,如在财政状况较好的情况下,房地产价格对住宅用地出让面积的财富效应较小。最后基于实证结论,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兰峰 徐辉英 达卉莉 黄歆
厘清房价、土地出让与公共服务之间的影响关系,能有效指引公共服务补短板、扩供给和提质量,助力解决民生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本文结合全国284个城市的数据,在测度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出让对公共服务供给结构的影响,并利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了公共服务对房价的资本化效应,最后探究了土地供给量对公共服务资本化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财政分权和官员晋升的双重激励下,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更偏向于经济性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对住房价格具有显著的资本化效应,在时序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波动趋势,说明公共服务水平与资本化效力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空间上则呈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进一步研究发现,土地供给量的增加能有效降低公共服务资本化效应;出让收入的偏向性支出影响公共服务供给结构与土地供给量变化致使资本化水平提升或降低是土地出让影响公共服务资本化的两条路径。应尽快建立“人地挂钩”的土地供应制度,积极探索土地价值二次捕获的财政工具,完善政绩考核制度,从源头上解决土地供需空间错配,摆脱地方政府财政困境。
关键词:
土地出让 公共服务 资本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路
本文研究了中国城市土地供应结构对商品房价格的影响。通过对全国270个地级市土地出让数据的计量分析发现,中国城市土地供应存在明显的"内部失衡"和"空间错配"。在城市内部,住宅用地、新增建设用地供应比例明显偏低。在空间分布上,一、二线城市的人均用地供应明显少于中小城市,东部地区的人均土地供应与其他地区相比受到更严格的限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人均"招拍挂"土地、人均住宅用地和商服用地的供应量对房价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供地总量对房价影响微弱;土地供应"空间错配"主要体现在不同层级的城市之间。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守坤 王菲
现有文献较多关注土地出让行为的价格决定和影响因素,而对其在环境质量层面的负面作用缺乏探讨。基于中国2002—2016年271个地级市社会经济特征数据、PM2.5卫星影像数据、中国土地市场网地块交易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等综合面板数据,关注地级市政府土地出让行为对于辖区雾霾污染的影响性质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土地出让增加了PM2.5雾霾污染,其促增程度保守估计达到4%;(2)考虑工业土地是否出让于污染行业时,发现地方政府越倾向于将工业用地配置到严重污染行业,则雾霾污染越严重;(3)土地出让虽然可以促进地区经济规模扩张和工业企业进入率,但是这种追求增长速度和企业数量的行为不利于雾霾治理。未来需要不断弱化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竞争强度,完善土地出让效果评估和动态纠偏机制,以最大程度降低土地出让所引起的环境损失。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况伟大 李涛
本文使用中国35个大中城市2003~2008年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数据,考察了土地出让方式对地价和房价的影响。描述性分析发现,地价房价比不高,均值为10.23%;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均值为62.49%,已成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协议出让面积占比最高,其次是挂牌出让和行政划拨,最小是拍卖和招标,土地出让存在明显的"双轨制"。实证发现,房价主要是由供求决定的,而非地价和土地出让方式决定的。因此,控制房价过快上涨,主要是调节房地产供求关系,而非一味地降低地价乃至否定土地的"招拍挂"制度。实证还发现,地价主要是由房价决定的,而非土地出让方式决定的。这表明,"招拍挂"制度并未导致地价的快速上...
关键词:
土地出让方式 地价 房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宝林
土地出让金是政府出让土地一次性收取未来几十年的土地收益,是国家作为土地所有者向土地使用者收取的土地价格。土地资源的希缺性使土地出让金成为影响房价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近年来相关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证明了该结论,并得出应该改变现行的土地出让金制度为土地年租制的结论。
关键词:
土地出让金 房价 土地年租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邓博文
近年来地方政府因财政收入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形成"土地财政",并影响了整个社会经济中企业的发展。本文将企业的发展分解为企业规模扩大、生产力提升的规模效应(数量效应与质量效应),以及处于技术前沿或跨越发展进入技术前沿引致企业生产力提升的技术效应。利用1999-2009年中国286个地级市土地出让与工业企业面板数据,本文发现土地财政收入有利于企业规模扩张中的数量效应,而没有质量效应;结果同时显示土地财政收入制约着企业技术效应的发挥。由此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性在一定程度上"驱逐"了那些对中国未来经济持续发展有积极影响的企业。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国斌 王军
选取2004年~2015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从经济增长质量视角出发,运用动态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实证研究房价对经济增长的质量效应。得出如下结论:在样本期内,房价会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显著影响,房价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并且已经逼近拐点。分地区和分城市规模来看,房价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且这种差异在一二线城市和三四五线城市之间比东部、中部、西部之间更加明显。此外,创新、FDI和产业结构调整是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因素。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淑云 曾龙
土地出让是地方政府引导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行为。从城市土地经营过程中的土地出让模式和土地出让结构两个层面,利用中国2003—2014年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空间相关性,土地低价竞争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显著的"倒U型"空间效应,当前阶段主要表现为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土地财政依赖显著地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土地出让结构则抑制了产业结构升级水平,且各自表现出时间段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冬梅 李昕 刘春晓 孙伟增
21世纪以来,房价的快速上涨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利用2002—2016年中国24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房价与犯罪率的关系,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房价上涨对城市犯罪率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的房价上涨将导致本城市刑事犯罪批捕率与起诉率分别上涨0.16%和0.099%,在使用工具变量后影响效果仍然存在且有所提升。第二,房价对犯罪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和时间异质性,在房价水平更高的东部和中部地区以及2008年以后,房价对犯罪率的影响更大;第三,房价上涨会显著加剧本地居民家庭的财富不平等,从而导致犯罪率水平的提升。第四,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施有助于降低房价上涨对城市犯罪率的刺激作用。本文研究结论对于全面理解房价上涨的社会影响以及相关住房市场政策的制定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勇刚 张鹏
土地供给政策在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房价和居民消费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1999-2011年全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本文运用面板联立方程模型研究了土地出让与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发现:土地出让与房价存在负向的互动关联,两者的相互作用抑制了房价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土地出让面积的增加通过房价的传导作用,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房地产财富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的房地产财富效应显著大于中西部地区。
关键词:
土地出让 房价 居民消费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魏国平
土地出让制度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在分析土地出让制度对房价影响的基础上,建立理论模型研究其影响机理,并利用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提出了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出让制度 房价 房地产市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占录
本文在介绍了现行"招拍挂"土地出让方式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梳理了为抑制高房价实行的综合评标、一次竞价、双向竞价、限房价、竞地价及限地价、竞政策性住房面积等出让方式的特点和作用,提出了一个能够保留现行各种土地出让方式优点,并摒弃其缺点,借助编制计算机专用软件和网络技术,实施全新的土地出让方式——多要素土地拍卖模式。同时,也对多要素土地拍卖模式的运行机制、优点和运用前景作了概括性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