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36)
- 2023(14542)
- 2022(12640)
- 2021(11892)
- 2020(9964)
- 2019(22914)
- 2018(22954)
- 2017(43347)
- 2016(24530)
- 2015(27893)
- 2014(28018)
- 2013(27044)
- 2012(24925)
- 2011(22599)
- 2010(22704)
- 2009(20791)
- 2008(20398)
- 2007(18044)
- 2006(15937)
- 2005(14137)
- 学科
- 济(86692)
- 经济(86556)
- 管理(71081)
- 业(64256)
- 企(54196)
- 企业(54196)
- 方法(38512)
- 数学(32553)
- 数学方法(32088)
- 农(25041)
- 财(24709)
- 中国(23675)
- 学(23100)
- 制(21062)
- 业经(20568)
- 理论(18467)
- 地方(16961)
- 农业(15982)
- 务(15432)
- 财务(15355)
- 财务管理(15320)
- 体(15303)
- 贸(14940)
- 和(14939)
- 贸易(14933)
- 银(14793)
- 银行(14727)
- 企业财务(14515)
- 环境(14500)
- 易(14469)
- 机构
- 大学(346547)
- 学院(344508)
- 管理(130586)
- 济(127099)
- 经济(124017)
- 研究(118469)
- 理学(112790)
- 理学院(111393)
- 管理学(109264)
- 管理学院(108652)
- 中国(85977)
- 科学(76771)
- 京(74788)
- 农(63758)
- 财(61548)
- 所(61409)
- 研究所(56161)
- 业大(55858)
- 中心(52582)
- 江(52393)
- 农业(50442)
- 财经(48608)
- 范(47299)
- 北京(46894)
- 师范(46729)
- 经(44010)
- 院(42915)
- 州(41739)
- 技术(39846)
- 师范大学(37595)
- 基金
- 项目(237095)
- 科学(184250)
- 研究(172406)
- 基金(168901)
- 家(148953)
- 国家(147713)
- 科学基金(124829)
- 社会(104533)
- 社会科(98710)
- 社会科学(98684)
- 省(94394)
- 基金项目(89897)
- 自然(82634)
- 教育(80745)
- 自然科(80628)
- 自然科学(80601)
- 划(79977)
- 自然科学基金(79130)
- 编号(71296)
- 资助(69299)
- 成果(59711)
- 重点(53893)
- 部(51888)
- 课题(50602)
- 发(49837)
- 创(49422)
- 创新(46140)
- 科研(45422)
- 制(44274)
- 计划(43886)
- 期刊
- 济(142037)
- 经济(142037)
- 研究(100195)
- 中国(72275)
- 学报(62485)
- 农(58723)
- 科学(54216)
- 管理(48233)
- 财(47430)
- 教育(47390)
- 大学(46382)
- 学学(43571)
- 农业(40797)
- 技术(30262)
- 融(27469)
- 金融(27469)
- 财经(23568)
- 业经(23172)
- 经济研究(21137)
- 业(20658)
- 经(20013)
- 图书(18443)
- 版(18329)
- 问题(18287)
- 科技(17163)
- 业大(17139)
- 理论(16587)
- 实践(15264)
- 践(15264)
- 技术经济(15043)
共检索到5080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协光 李嘉翔 黄学
采用深层培养方法培养猴头菇、金针菇和灵芝菌菌丝体,并以此为主料,辅以食药兼用的天然植物提取物精制而成“猴头玉灵晶”、“金菇豆妈”、“速溶录芝茶”等保健疗效食品,为食用菌深加工开辟了新的途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勇 叶小金 甘炳成 彭卫红
食用菌菌丝在不同条件下培养,生长状态不同,其菌丝生长速度、长势、色泽等菌落形态特征存在一定差别,同时菌丝显微结构也会发生一些细微变化。通过对凤尾菇、姬菇和灵芝3个菌株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光照条件下培养,观察菌丝的菌落形态特征及菌丝显微结构形态的特征并分析其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当外界条件适宜菌丝生长时,菌丝表现为生长速度快、长势好,其显微形态结构表现为菌丝间横隔长,锁状联合有但不密集,且液泡和细胞核不易明显观察到。当外界条件不适宜菌丝生长时,菌丝表现为生长速度慢、长势差,其显微形态结构表现为菌丝间横隔短,锁状联合多且密集,且液泡和细胞核容易明显观察到。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蓉蓉 罗智捷 黄宇晴 覃丽谦 胡林 宋圆圆 曾任森 王杰
以十字花科植物芥菜为供体,6种食用菌(金针菇、凤尾菇、香菇、杏鲍菇、黑木耳、银耳)为受体,通过共培法,研究了芥菜及其化感物质黑芥子苷对食用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芥菜对杏鲍菇、黑木耳和银耳菌丝生长无明显促生作用,但可以显著促进金针菇、凤尾菇和香菇菌丝的生长,从而有利于缩短菌株生长周期.进一步的试验发现不是因为芥菜幼苗产生的挥发物,而是其根系分泌物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将十字花科芥菜根系分泌的主要化感物质黑芥子苷加入培养基用来培养食用菌,当浓度等于1 mg·mL~(-1)时对金针菇、凤尾菇和香菇菌丝生长促生效果最佳.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卢敏 李玉
通过对比中国和日本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的特点的研究,指出日本的食用菌"培养中心"模式产生的背景及其对产业发展的作用,并对日本食用菌"培养中心"模式的运行过程及其对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推行食用菌"培养中心"模式的途径及建议,以期能够为中国食用菌产业从做大走向做强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日本 食用菌 培养中心 产业发展模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苏珏 贺新生 郑林用
柏树火焰层孔菌是柏树的病原菌物,是中国和亚洲的新记录属中的新记录种。本文采用液体发酵的方法对菌丝体生长的营养条件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柏树火焰层孔菌菌丝体生长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麸皮,P、K、Mg对其菌丝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Fe、Zn对其菌丝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通过生长曲线试验得到Logistic方程:y=0.22/(1+1.019 e-0.013x),菌丝体干质量为0.22 g.100 mL-1。
关键词:
柏树火焰层孔菌 液体培养 菌丝体产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三梅 王永飞 亦如瀚
对食用菌育种目标及单孢分离、组织分离、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理化诱变、空间诱变、分子生物学等育种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随着生物学的发展,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及分子生物学方法仍然是食用菌育种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食用菌 育种目标 育种方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建民 周志春
香菇等食用菌在我国具有近千年的栽培历史 ,是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食用菌原料林的培育对于以阔叶树为原料的食用菌产业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重点对食用菌原料林树种的优选、人促更新定向培育、主要原料林树种的丰产栽培以及其采种基地建设等进行述评。根据食用菌原料林培育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提出进一步发展的技术对策和今后的研究重点 ,包括主要原料林树种的良种选育和扩繁技术、育苗技术、松杉林冠下造林技术和多种食用菌原料林树种混植技术、二代食用菌原料林的萌芽更新技术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国育 高峻 武卫 段学良 黄伟 邵宛芳 李荣春 李丹桐 彭子芸 陈蕊
根据茶园的生态环境,结合食用菌覆土栽培的技术要求,开展了"茶树与食用菌复合栽培模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和食用菌复合栽培模式具有增加茶园产出与收入;提高茶叶品质与产量;培肥茶园土壤;节省劳力减少支出等优点。为改变茶园种植管理模式单一、总体效益低,改善茶园环境,提高茶园综合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茶树 食用菌 茶园 复合栽培 效益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何剑为 娄虹 回晶 郑方亮 刘剑利
近年来食用菌生产企业对栽培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我们通过教学实践,在分析传统食用菌栽培学教学模式弊端的同时,对其进行改革创新,引入新的授课方式,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与优化,针对当下大学生普遍缺乏劳动锻炼,动手能力较差,被动接受知识的特点,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完成食用菌栽培学实验,使学生能够改变被动学习的习惯,从而提高他们顺利完成科学研究任务的效率和能力。同时结合市场需求,通过与企业合作等方式使科研工作更贴近市场需求,培养出既能迎合市场以及企业需求,也可投入科研创新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
食用菌栽培学 课堂教学模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阳 乔鑫 张俊青 胡磊 姜兰兰 王星 边银丙
为探求抑制香菇镉富集的方法,开发镉污染防控技术,设置实验室菌丝培养和大棚袋式栽培2个阶段试验,分析培养条件及外源添加物对香菇菌丝及子实体中镉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温度10~30℃范围内随着培养温度升高,菌丝镉含量呈现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在pH 4~8范围内随着培养基pH值升高,菌丝镉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含镉的液体培养基中分别添加5 mmol/L Ca(NO_3)_2、KNO_3和Mg(NO_3)_2,发现Mg~(2+)能明显抑制菌丝对镉的富集;随着香菇子实体发育成熟,镉含量逐渐降低,不同部位镉含量呈现菌褶>菌盖>菌柄;在培养料中分别添加硫酸镁、硫酸锌、活性炭和沸石,发现添加50 mg/kg硫酸镁、60 mg/kg硝酸锌和2.5%活性炭,能使子实体镉含量下降42.8%、46.9%和50.3%。上述研究表明,培养条件和外源添加物对香菇菌丝体和子实体镉含量具有一定的影响,可通过外源添加物抑制香菇对镉的富集作用。
关键词:
香菇 镉 温度 金属阳离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敏 闫伟
以褐环乳牛肝菌为试验材料,从酶学的角度,通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酸性磷酸酶(ACP)活性、脯氨酸(Pro)与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的变化,研究了菌丝体培养过程中菌丝体活力与这几项测试指标的相关性,为对供试菌株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的菌丝体活力进行评价探索可行方法。结果表明,菌丝体的酸性磷酸酶活性与菌丝体生物量变化趋势有较好的一致性;菌丝体相对电导率在菌丝体生长最旺盛时,其值最低。这两项指标可作为反映菌丝体活力的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脯氨酸与丙二醛含量也可作为反映菌丝体活力的参考指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永标 林新坚 谢宝贵 陈济琛
观察了赖氨酸结构类似物S-(2-氨基乙基)-2’半胱氨酸(AEC)对杏鲍菇、金针菇单核菌丝、虎奶菇、榆黄蘑、姬松茸和白色茶树菇6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将这6种食用菌丝接种在基础培养基的固体斜面上,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4.7,9.4,18.8,37.5,75,150,300,600和1 200 mg/L的AEC,第10天测定其菌丝生长速度。结果是AEC对杏鲍菇、金针菇单核菌丝、虎奶菇、榆黄蘑、姬松茸和白色茶树菇菌丝生长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158.8 mg/L,24.8 mg/L,21.7 mg/L,159.4 mg/L,361.8 mg/L和5 754.1 mg/L,且其差异显著。...
关键词:
菌丝生长 AEC 食用菌 抑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肖琪 张俊飚
近几年,韩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在生产方面采用工厂化模式,产量得到大幅提高,但产值没有明显的增速。在贸易方面,韩国尽管存在着出口市场相对集中,出口企业内部竞争激烈等问题,但对外联系却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强。在与中国的食用菌贸易往来中,虽然整体上中国一直处于优势地位,但少数食用菌品种如金针菇等,韩国对中国的冲击不可小视。据此,中国应加快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进度,用科技武装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才能继续保持中国食用菌在国际市场上的领先水平。
关键词:
食用菌 生产 贸易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夏志兰 江巨鳌 何长征
为探讨食用菌增产剂Ⅰ号在香菇栽培中的应用效果 ,研究了食用菌增产剂Ⅰ号对香菇发菌、出菇以及后期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栽培料中添加食用菌增产剂Ⅰ号可以促进菌丝生长健壮 ,减少病菌感染 ,提早出菇和增加产量 ,降低病 (畸 )菇率 ,提高品质 ,添加量以 0 .2 %最好 .在香菇出菇后期通过在食用菌增产剂Ⅰ号中浸泡菌筒也可增加出菇数量 ,极显著提高产量 ,并缩短采菇期 ,浸泡时食用菌增产剂Ⅰ号的添加量以 1∶80 0 (质量比 )为宜 .
关键词:
食用菌增产剂Ⅰ号 香菇 栽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