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37)
- 2023(14225)
- 2022(12231)
- 2021(11281)
- 2020(9424)
- 2019(21281)
- 2018(20958)
- 2017(39588)
- 2016(22018)
- 2015(24286)
- 2014(23972)
- 2013(23376)
- 2012(21428)
- 2011(19253)
- 2010(19258)
- 2009(17815)
- 2008(17586)
- 2007(15857)
- 2006(13606)
- 2005(11955)
- 学科
- 济(82401)
- 经济(82310)
- 管理(61855)
- 业(58417)
- 企(47202)
- 企业(47202)
- 方法(37827)
- 数学(32976)
- 数学方法(32638)
- 农(25375)
- 财(23790)
- 中国(21808)
- 学(19826)
- 业经(18941)
- 贸(18545)
- 贸易(18538)
- 易(18032)
- 制(16905)
- 农业(16556)
- 地方(15842)
- 务(15392)
- 财务(15357)
- 财务管理(15313)
- 企业财务(14461)
- 银(13426)
- 理论(13383)
- 银行(13359)
- 和(12794)
- 环境(12690)
- 融(12688)
- 机构
- 学院(310756)
- 大学(307710)
- 济(121767)
- 经济(119235)
- 管理(114211)
- 研究(104305)
- 理学(99015)
- 理学院(97851)
- 管理学(95941)
- 管理学院(95385)
- 中国(77853)
- 科学(68466)
- 京(64179)
- 农(63547)
- 财(55462)
- 所(54729)
- 业大(52857)
- 农业(50695)
- 研究所(50066)
- 中心(48417)
- 江(47590)
- 财经(44744)
- 经(40636)
- 范(39811)
- 北京(39440)
- 师范(39208)
- 经济学(37620)
- 院(37448)
- 州(37429)
- 技术(34898)
- 基金
- 项目(211337)
- 科学(163724)
- 基金(151322)
- 研究(148337)
- 家(135245)
- 国家(134095)
- 科学基金(112786)
- 社会(92754)
- 社会科(87826)
- 社会科学(87800)
- 省(84450)
- 基金项目(80628)
- 自然(75100)
- 自然科(73356)
- 自然科学(73328)
- 自然科学基金(72028)
- 划(71319)
- 教育(68897)
- 资助(61238)
- 编号(60180)
- 重点(48715)
- 成果(47644)
- 发(45690)
- 部(45638)
- 创(44395)
- 课题(41713)
- 科研(41531)
- 创新(41504)
- 计划(40879)
- 大学(38994)
- 期刊
- 济(131718)
- 经济(131718)
- 研究(83320)
- 学报(58109)
- 农(57194)
- 中国(56913)
- 科学(49313)
- 财(44572)
- 大学(42177)
- 学学(40207)
- 管理(39215)
- 农业(38477)
- 教育(31606)
- 技术(25873)
- 融(25530)
- 金融(25530)
- 业经(24025)
- 财经(21720)
- 经济研究(21689)
- 业(20895)
- 经(18685)
- 问题(17779)
- 版(17389)
- 商业(15347)
- 科技(15006)
- 业大(14947)
- 贸(14850)
- 技术经济(14755)
- 图书(13828)
- 理论(13534)
共检索到445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翟天昶
鉴于非洲居民独特的饮食结构,在考察俄乌冲突对非洲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时,有必要结合各类食物给居民提供能量的情况来做讨论。以非洲各国居民食物能量供应的对外依存度作为基础考察俄乌冲突对非洲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发现:接近半数的非洲国家,其居民食物中能量供应的对外依存度较低,在其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下,俄乌冲突不会对其粮食安全造成显著的影响。实际上,非洲地区粮食安全受俄乌冲突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埃及等食物能量供能对外依存度较高且粮食购买力较差的国家。基于此,中国可尽快对居民饮食能量供给对外依存度较高且购买力不足的非洲友好国家予以一定的粮食和资金援助。进一步地,加强对非洲友好国家的农业技术援助,分享农业发展经验,并扩大在非洲的贸易合作伙伴范围,为保障非洲国家的粮食安全更有效地贡献中国力量,从而为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做出新贡献。
关键词:
俄乌冲突 非洲粮食安全 食物能量供应比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董林 李春顶
俄乌冲突导致俄乌两大“粮仓”的粮食生产和出口遭受重创,国际市场粮食供应趋紧,粮食期现货价格全面上涨,粮食恐慌波及全球。因粮食安全问题中东和非洲地区长期具有脆弱性、持续性、敏感性、诱发性和政治关联性等突出特征,导致其粮食安全在此次俄乌冲突局势下遭受严重冲击并带动恐慌情绪向全球蔓延扩散,引发区域内粮食面临断供、社会动荡加剧和政治风险上升等一系列潜在不稳定因素,外溢形成全球性的粮食恐慌,促使粮食通胀压力剧增、国际力量分化、贸易保护主义扩散、粮食外交抬头等不确定性增加,中东和非洲的粮食危机已经演化成全球性的粮食安全公共事件。中国作为粮食进口大国,应高度重视中东和非洲粮食危机和全球性粮食恐慌,树立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强化国内生产供给能力,加强内循环和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筑牢粮食安全的“护城河”;加强粮食供应链各环节的监管和监测,释放坚持对外开放的积极讯息,调控国内外舆论导向,稳定国内市场和国际合作伙伴的整体预期;加强粮食贸易治理,开展粮食供应链的补链和强链工作,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为国内粮食安全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关键词:
俄乌冲突 粮食危机 中东和非洲 中国思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董林 李娟 李春顶
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持续紧张的俄乌冲突导致全球粮食供给趋紧、需求和价格双升,粮食安全恐慌席卷全球,全球经济发展出现新的不确定性和变局。虽然短期内中国粮食市场受俄乌冲突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从长期来看,粮食进口成本攀升、市场结构性矛盾、贸易格局失衡和生物质能抢粮等,给中国粮食市场安全和农业强国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风险。由于粮食生产具有周期性,供给和价格冲击容易诱发粮食市场系统性风险,导致政策调控失效和市场失灵。面对严峻的粮食安全局势,应统筹协调内外部关系,发挥宏观调控能力,防范和化解外部冲击的风险和威胁;以科技创新和法制保障,促进农业资源禀赋优势转化,全面增强粮食安全自主掌控力和粮食安全治理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顾善松 赵将
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全球农产品市场的地位举足轻重。俄乌冲突短期对全球粮食市场造成较大扰动,全球粮食安全受到影响,但2022年7月、8月全球粮食价格已回到俄乌冲突以前的水平,全球农产品市场完成了自我修复。本文对俄乌冲突与全球粮食安全进行复盘,发现全球农产品市场冲击与修复机制不同,从冲击机制来看,俄乌冲突直接冲击乌克兰旧作物季的出口和新作物季的生产,并通过影响出口国出口政策、冲击能源等基础物资供给等方式间接影响市场;从修复机制来看,全球农产品贸易在市场准入、贸易便利化等多边贸易体制下保持了应有的韧性,价格上涨产生贸易转移、刺激生产效应,并抑制部分需求,从而达到供求新均衡,这是全球农产品供应链富有韧性的内在作用机制。俄乌冲突对中国粮油市场也产生影响,但影响在不同品种间有所分化,对玉米、油脂油料等国内外联动性较高的品种影响较大,对小麦、稻谷等联动性较低的品种供应影响较小。本文认为应对危机,短期靠储备、中期靠进口、长期靠生产,建立必要的储备、进口和生产调节能力,未雨绸缪应对短期的供给冲击,坚定国际农产品贸易信心,持续深化农业贸易和投资国际合作,推动构建多元流通格局,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词:
俄乌冲突 粮食安全 贸易转移效应 多元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明利 鄢朝辉
在俄乌冲突影响下,国际农产品出口下滑,乌克兰农作物产量面临下降、农产品出口减少,俄罗斯化肥和能源等产品出口受限,国际食品和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急剧上涨,能源价格上涨可能传导至全球食品价格上涨,全球食物供应紧张局势加剧。受国际市场影响,我国化肥、农用柴油、饲料粮和食用植物油价格普遍上涨,种养业的生产成本显著增加。为防范地缘冲突和国际食物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应确保口粮绝对安全,树立大食物观,着力破解饲料粮短缺问题,全面提升我国油料生产能力。为此,我国应加大粮食生产支持力度,大力推进饲料粮减量替代,加强油料政策支持和科技创新,构建农业新发展格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科学引导食物消费。
关键词:
俄乌冲突 食物安全 饲料粮 大食物观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芦千文
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和底线要求。俄罗斯、乌克兰是全球重要的粮食、能源、矿物、化肥等大宗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影响着全球重要的初级产品供应通道。自2022年2月24日起,俄罗斯对乌克兰进行特别军事行动,俄乌关系演变为俄乌军事冲突(以下简称俄乌冲突)。俄乌冲突在影响两国农业生产的同时,对全球农产品贸易、农业合作也会产生深远影响。俄乌两国都是中国农产品进口来源国和潜在的农业合作对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小平 廖亚君 毛雨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大食物观下,粮食安全已不仅局限于稻谷、小麦、玉米等谷物的供给保障,而应包括肉、禽、蛋、奶、水产品、蔬菜、油、糖、水果及饮料(如酒类)等各类食物。我国饲料粮消费已于2015年开始超过口粮消费,本文分析了我国粮食消费结构发生的历史性转变,指出我国口粮供给非常安全,粮食安全保障的重点应转移到饲料粮供给保障上,并提出合理利用耕地资源、调整种植业及养殖业结构、改进饲料配方等措施来保障饲料粮供给。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荣志杰 姜启军 牛亮 周然
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对保障粮食和各类食物有效供给、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大食物观”为引领,构建粮食安全评价体系,结合主客观赋权方法,在区划食物主产区、非主产区的基础上,对2009-2020年中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粮食安全水平进行科学测算,探索制约不同区域粮食安全水平继续提高的相对短板。结果表明:当前各省级行政区已全部迈入粮食安全的“安全”及以上行列,保障食物供应数量是最关键目标。对食物主产区而言,农业固定资产投入、地方支农投入还需进一步提高,农药化肥施用量较大等传统问题依然存在,耕地流失和脂肪生产能力逐步成为新短板;对非主产区而言,食物加工与储备能力、仓储从业人员数量和农药化肥施用量较大是主要障碍。基于此,建议从多元开发食物来源、精准农业补贴导向、优化耕地补偿、调整食物储加布局等方面继续提高粮食安全水平。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郧文聚
国家粮食安全,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维持国家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政治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对非洲国家来说,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则是一国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政治安定的起跑线。非洲粮食安全,不仅是非洲人民的福祉所在,是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基石,也是全球粮食安全乃至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实现绿色发展的研究前沿。我在20世纪的最后一个5年,有幸全过程地参加了中国几内亚科巴水稻示范农场的建设,后又组织国内一流非洲研究力量,系统研究了中非农业合作40年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土地资源承载力 土地改革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永宏 胡立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欧相继制定了粮食援助政策,其根本目的主要有:一是为了解决余粮问题以及其他农产品剩余问题;二是为了拓展海外第二市场;三是为冷战及全球霸权战略服务。这样的政策取向,加剧了非洲粮食安全问题的严峻性,其长久的负面影响至今犹存。非洲国家要构建自主的粮食安全体系,首先应摆脱对关欧粮食援助的依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高铁生
在对外开放的情况下,受粮食危机的影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新的形势,粮食的生产和消费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生产更加集中,产销加剧分化,国内外市场的联系更密切,既要有效利用国外粮源,又要避免对国外市场的过分依赖,同时,在宏观调控中粮食加工企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粮食的储备结构、布局和轮换方式亟待调整,粮食物流的基础设施薄弱,资源分布分散。为此,在粮食物流方面应加大国家投资力度,提供更多的粮食物流公共产品;整合物流资源,培育现代物流集团;提升粮食物流的科技水平,培养高素质物流人才;加强宏观调控,坚持市场导向;坚持对外开放,开展国际合作。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物流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月华
在极端性灾害天气频发的情况下,粮食安全问题被推向了风头浪尖。本文探讨了大粮食安全观下的粮食物流问题。首先介绍了树立大粮食安全观的必要性,接着分析了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各种形势,最后总结出如何通过现代粮食物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词:
大粮食安全观 粮食物流 粮食安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吴志华 胡学君
国内外对中国粮食安全与产业结构调整均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但对相互之间长期协调所需要的条件与对策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本文主要是就中国粮食安全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冲突与协调进行从实际到理论的探讨。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结构调整 协调发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建仿 黄世成
采用熵权法测度数字技术,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对粮食单产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以考察数字技术何以影响粮食单产。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数字技术可以有效提升粮食单产水平,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显著。从异质性来看,数字技术在粮食非主产区对粮食单产的促进作用更强。从作用机制来看,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田间管理水平与农业机械化水平是数字技术提高粮食单产的重要渠道,农业经营规模在数字技术赋能粮食单产的过程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从门槛效应来看,数字技术作用于粮食单产的过程中存在农村教育水平门槛。拓展分析表明,农业现代化政策有助于数字技术提高粮食单产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晶 王容博 徐亮 刘星宇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的粮食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以低于世界人均的水土资源实现了高于世界人均的食物消费水平。中国粮食安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方面归功于国内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中国全球领先的贸易开放程度和外部粮源的有效利用,农产品贸易已全面融入中国粮食安全。然而,随着收入增长、国内食物需求的不断转型升级,以及国际市场风险波动的持续加剧等都对粮食安全保障提出更高要求。中国农产品贸易进口种类高度集中、重点品种进口来源地依赖度偏高等特点会使中国在全球粮食市场动荡加剧背景下出现外部粮源的利用风险明显上升的情况。大食物观的提出是对传统粮食安全保障思路的拓展。保障“大食物安全”,既需要依赖于国内全方位、多途径的食物资源开发,也需要进一步提高贸易开放水平,促进食物进口结构多元化发展,加快形成更加稳定、更具韧性的农产品贸易格局,降低外部粮源利用的不确定性风险,提高国内粮食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国内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同时,大食物观下多元化农产品进口格局的构建也对相应的制度支持和条件支撑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后需要不断提高动物疫病输入防控与进口产品质量管控能力,逐步完善冷链物流设施条件与进口全产业链监管体系,进一步优化调整边境措施,从而更加高效地利用外部农产品市场,实现更高水平的粮食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