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88)
- 2023(5617)
- 2022(4589)
- 2021(4279)
- 2020(3599)
- 2019(7833)
- 2018(7846)
- 2017(14491)
- 2016(8459)
- 2015(9280)
- 2014(9555)
- 2013(9117)
- 2012(8534)
- 2011(7704)
- 2010(7682)
- 2009(6953)
- 2008(6848)
- 2007(6295)
- 2006(5363)
- 2005(4926)
- 学科
- 济(25476)
- 经济(25429)
- 管理(21411)
- 业(19507)
- 企(15180)
- 企业(15180)
- 方法(10642)
- 学(10195)
- 数学(8980)
- 农(8890)
- 数学方法(8841)
- 制(8386)
- 财(8334)
- 中国(7893)
- 体(7219)
- 银(6178)
- 银行(6150)
- 行(5928)
- 融(5850)
- 金融(5843)
- 理论(5818)
- 业经(5538)
- 农业(5384)
- 地方(4962)
- 务(4941)
- 财务(4914)
- 财务管理(4901)
- 企业财务(4725)
- 体制(4720)
- 技术(4666)
- 机构
- 学院(117380)
- 大学(116881)
- 研究(47114)
- 济(40627)
- 经济(39551)
- 管理(37619)
- 农(34024)
- 中国(33950)
- 科学(33683)
- 理学(32129)
- 理学院(31618)
- 管理学(30772)
- 管理学院(30560)
- 农业(27374)
- 所(26726)
- 京(25783)
- 研究所(24725)
- 业大(24660)
- 中心(20706)
- 财(20698)
- 江(19359)
- 省(17887)
- 农业大学(17219)
- 院(17068)
- 技术(16315)
- 财经(15909)
- 室(15738)
- 北京(15563)
- 业(15203)
- 范(15116)
- 基金
- 项目(83364)
- 科学(62912)
- 基金(58712)
- 家(55243)
- 国家(54812)
- 研究(54550)
- 科学基金(44123)
- 省(34233)
- 社会(32075)
- 自然(30928)
- 基金项目(30677)
- 社会科(30280)
- 社会科学(30273)
- 自然科(30211)
- 自然科学(30185)
- 自然科学基金(29661)
- 划(29191)
- 教育(25230)
- 资助(24405)
- 编号(20955)
- 重点(19733)
- 计划(18648)
- 成果(17695)
- 科技(17590)
- 发(17532)
- 部(17438)
- 创(17181)
- 科研(16586)
- 创新(16220)
- 课题(16093)
共检索到1790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佳莹 曹林
[目的]本文旨在解决转录组技术研究食源性致病菌致病机制过程中核糖体RNA(rRNA)无法高效去除的问题。[方法]以9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201条rRNA序列为参考对象,设计每条rRNA编码基因的反向互补配对DNA探针,随后将探针与细菌总RNA进行杂交,在RNase H和DNaseⅠ的作用下去除rRNA。以大肠杆菌O157:H7 Sakai、单增李斯特菌EGD-e、肠道沙门氏菌CT18以及铜绿假单胞菌PAO1这4株菌的总RNA为模板,分别使用本研究设计的rRNA去除探针以及建立的rRNA去除体系与Ribo-Zero rRNA Removal Kit(Bacteria)进行rRNA去除,随后用相同方法进行转录组文库构建,并使用Illumina Hi Seq X测序平台进行相同数据量的测序,最后通过生物信息分析比较rRNA去除效果。[结果]共设计rRNA去除探针541条。当总RNA使用量范围为1~5μg,探针使用量为100 pmol,RNase H使用量为2 U,DNaseⅠ保持过量为10 U时,rRNA去除体系的性能达到最优,去除效率达95%以上。使用本研究构建的rRNA去除体系时,4株食源性致病菌残留rRNA平均占总数据量的1.67%,而相同条件下试剂盒残留的rRNA平均占7.61%。此外,本体系对食源性致病菌低表达丰度基因的检出数目是试剂盒的1.90倍。[结论]该体系可以有效去除9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核糖体RNA,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试验成本。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程晓艳 刘庆慧 黄倢
本研究建立一种同时特异性地检测5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方法。根据目前食品中常见病原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福氏志贺氏菌Shigella flexneri的相关毒力基因,选择具有特异性的副溶血弧菌不耐热溶血毒素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热核酸酶基因、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编码溶血素O基因、沙门氏菌侵袭蛋白A基因及志贺氏菌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设计5对特异性引物进行多重PCR...
关键词:
多重PCR 食源性病原菌 检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惠媛媛 彭海帅 王毕妮 张富新 刘玉芳 贾蓉 任荣
由于食品的多样性和食品基质的复杂性,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居全球食品安全问题之首。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是食源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关键环节。平板计数法被评为微生物检测的金标准,但在致病菌检测过程中信号的放大需要通过单个细胞生长成菌落来实现,因此检测周期较长(3—7 d)。此外,现有的准确检测致病菌的技术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等,但由于预处理时间长、操作复杂、检测结果存在假阳性等问题,不适合对致病菌进行现场快速有效的检测。核酸适配体是利用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从核酸分子文库中得到的寡核苷酸片段,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稳定性、易于修饰和亲和力高等特点,在毒素、抗生素、重金属和致病菌等其他小分子的检测中有很大的潜力。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开发了各种基于适配体的检测方法。本文综述了食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及其传统的检测方法和近十年来用于致病菌检测的光学和电化学适配传感器,涵盖每种方法的检测策略、检测时间、检测范围和检测限等信息,也提出了适配体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这些将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适配体 快速检测 食品安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慧 朱瑞良 谭燕玲 魏凯 王新建 孙振红 盛鹏程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奇异变形杆菌、沙门氏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杆菌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方法。【方法】根据奇异变形杆菌尿素酶合成的正向调节因子R基因(ureR)、沙门氏菌侵袭性抗原保守基因(invA)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杆菌编码溶血素O(LLO)的hlyA基因,分别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对单基因PCR和单管多重PCR扩增的特异性、敏感性分析以及建立L16(43)正交试验对单管多重PCR扩增条件,如引物浓度、Tm值、模板量等的优化,建立快速检测奇异变形杆菌、沙门氏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杆菌的稳定的单管多重PCR方法。【结果】针对奇异变形杆菌、沙门氏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杆菌3种食源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迪 杨银元 李凌飞
为建立对3种食源性致病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和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的快速、敏感、特异的多重PCR诊断检验方法,本研究设计了上述3种菌的特异性PCR引物,通过单一、双重及三重PCR反应检测,并对人工感染的饮料和面包2种食品进行验证。结果表明,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单一、双重和三重PCR均成功扩增出目的片断,没有非特异性扩增。人工感染食品的PCR检测也获得了目的菌的特异性片段,并且结果稳定。本研究所建立的多重PCR反应系统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为食品中常见致病菌的检测提供了一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来好 吴燕燕 李凤霞 杨贤庆 刁石强 周婉君
对广东省3个不同产区罗非鱼及其养殖环境中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构成进行了分析。采用选择性培养基、生物梅里埃微生物鉴定系统与B iolog微生物自动化鉴定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对罗非鱼和养殖环境中的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种类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罗非鱼鱼体及其养殖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种类,随季节的不同而有变化,其中以夏季致病菌种类最多,鱼体及其养殖环境分别为11和12种致病菌;而春季鱼体中致病菌较少,为6种。罗非鱼鱼体及其养殖环境中以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最为常见,四季均有,其中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以春夏季节检出率较高,环境中检出率达83%~89%,鱼体中达44%~67%;致泻大...
关键词:
罗非鱼 养殖环境 食源性致病菌 菌相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翠霞 徐金茹 习雨琳 白雪菲 温晓蕾 段会军
采用镰刀菌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ITS)通用引物,PCR扩增冬瓜枯萎病菌核糖体基因ITS区,并对产物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利用Mega 4.1软件对序列及GeneBank中以葫芦科为寄主的镰刀菌不同专化型ITS序列进行聚类。冬瓜枯萎病菌ITS全长1 063 bp,其中包括18S rDNA一部分序列,5.8S rDNA,ITS1和ITS2全部序列及28S rD-NA部分序列。聚类结果将15个菌株ITS序列划分为2个类群,类群I包括4个菌株,分别为2个西瓜枯萎病菌株和2个甜瓜枯萎病菌株;类群II包括11个菌株,其中冬瓜枯萎病菌株就在该类群中,其余为甜瓜枯萎病菌株5个、西瓜枯萎病菌株3个、黄瓜枯萎病菌...
关键词:
冬瓜 冬瓜枯萎病菌 ITS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源超 丁国云 马志超 李德葆
采用真菌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域 (ITS)通用引物 ,PCR扩增棉花疫病菌、辣椒疫病菌核糖体基因的ITS1和ITS2 ,并对PCR产物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比较。结果表明 :棉花疫病菌的ITS1和ITS2分别由 2 0 6和 45 3个碱基组成 ,而辣椒疫病菌则分别由 174和 432个碱基组成。棉花疫病菌两个菌株之间ITS1和ITS2的同源性均高达 10 0 % ,而棉花疫病菌和辣椒疫病菌ITS1同源性为 70 9% ,其中中间区域 5 2~ 178bp在两种间变异丰富 ,同源性只有 5 4 3% ;ITS2在两种疫霉菌间的同源性为 70 9% ,变异均匀分布于全长序列中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范程瑞 刘强 黎佳颖 王保哲 王雨雨 庄苏
研究了在体外状态下,不同粒度的低聚木糖(常规和超微下粉碎)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3种常见的猪源性致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粒度的低聚木糖均能抑制3种致病菌的生长.常规低聚木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0.0、17.5和25.0 mg·mL(-1);超微低聚木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MIC分别为20.0、20.0和30.0 mg·mL(-1).可见,不同粒度的低聚木糖对3种致病菌均有抑菌作用.
关键词:
低聚木糖 粒度 致病菌 最小抑菌浓度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槿年 沈守琼 余为一 祖国掌
1998 年4 - 6 月, 作者对安徽省六安地区某养殖场正常鱼体内条件致菌种类进行调查。结果共分离到83 株条件致病菌, 经初步鉴定归为8 个菌属, 其中气单胞菌数量最多, 占总菌株数的59-1 % , 且在各种鱼不同组织脏器中和不同水温条件下均能分离到。表明气单胞菌是该养殖场鱼体中存在的主要条件致病菌。其余各菌属所占比例依次为不动杆菌(13-3 % ) 、黄杆菌(10-8 % ) 、肠球菌(6-0 % ) 、假单胞菌(4-8 % ) 、爱德华氏菌(3-6% ) 、变形杆菌(1-2 % )和克雷伯氏菌(1-2 % )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治疗该养殖场鱼类气单胞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为环丙沙星、丁胺卡...
关键词:
正常鱼 条件致病菌 细菌菌属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旭镇 朱军莉 赵二科 梁新乐
为分析水产品源致病菌和腐败菌中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HLs的含量和种类,实验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同时检测细菌群体感应11种AHLs类信号分子的技术,并与生物报告菌法比较。结果显示,报告菌紫色杆菌CV026和根癌农杆菌A136检测发现嗜水气单胞菌和2株铜绿假单胞菌是AHLs产生菌。建立的LC-MS/MS能完全分离和检测11种AHLs,并发现假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产生的AHLs信号分子含量较高,其中ATCC 9027和ATCC 15692产生3-oxo-C12-HSL,嗜水气单胞菌A2产生C4-HSL,而腐败希瓦氏菌XH4分泌的C4-HSL信号分子含量较低,沙门氏菌ATCC 14...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宁 刘延琳
核糖体DNA在酵母分类鉴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核糖体的构成,核糖体RNA基因26S rDNAD1/D2区域、18S rDNA、ITS-5.8S rDNA和IGS rDNA片段作为分子标记的原理方法、在酵母菌种鉴定和分子系统发育中的应用,同时对rDNA各个序列片段在国内外酵母分类鉴定应用中的问题和前景进行探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小军 李桂芳 魏颖 庞茜丹 朱宏建 高必达
对湖南省常德、益阳两地的196个油菜菌核病菌株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离体叶片法测定它们的致病力,发现两地区油菜菌核病菌的致病力明显分化。运用纤维素吸附法提取19个弱致病力菌的ds RNA,其中3个菌株含有ds RNA,菌株CY019菌丝稀疏,菌核量少。进一步利用尖端脱毒获得不含ds RNA的菌株CY019VF,通过活体茎秆接种,发现其致病力得到恢复,表明CY019致病力下降可能与其所携带的ds RNA病毒有关。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菌 致病力 弱毒株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顾雪迎 施文骁 王洪凯 郭庆元
【目的】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苹果致病型是苹果上的重要致病菌,可以侵染苹果叶片和果实。论文旨在建立农杆菌介导的链格孢菌苹果致病型高效稳定的分子转化体系,为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链格孢苹果致病型病菌的致病机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质粒pKO1-HpH是以pCAMBiA1300骨架为基础构建的穿梭质粒,含有潮霉素抗性基因,并在其多克隆位点上插入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这个质粒在大肠杆菌和农杆菌细胞中都能够稳定地复制繁殖。将质粒pKO1-HpH采用冻融法转化到农杆菌菌株AGl1中,然后与链格孢苹果致病型菌株Xp-1的分生孢子在诱导培养基上共培养进行基因转化,转化子在含有潮霉素的马...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严海燕 宗成志 马国华 单世华
已知与编码核糖体蛋白L41(RPL41)的CD399094相似的基因序列在黄曲霉敏感品种发育中种皮中上调表达。从花生黄曲霉抗性品种J11中克隆了相似基因。通过分析比较来自开放数据库中黄曲霉抗性和敏感品种花生发育中种子表达的RPL41序列,并对黄曲霉抗性和敏感品种果实不同发育时期和部位及叶片用荧光定量PCR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在不同花生品种中核糖体蛋白L41与黄曲霉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发育中种子表达的RPL41在抗性品种中多于敏感品种,而且多出的EST序列与在敏感品种中表达的不同,可能是特异地在抗性品种中表达。RPL41在抗性品种中发育中果实的果荚和子叶以及叶片上调表达,可能与该特定类型的R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