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75)
- 2023(7885)
- 2022(6809)
- 2021(5987)
- 2020(5307)
- 2019(12172)
- 2018(11935)
- 2017(23615)
- 2016(12648)
- 2015(14710)
- 2014(15090)
- 2013(15384)
- 2012(14735)
- 2011(13725)
- 2010(13935)
- 2009(13228)
- 2008(12943)
- 2007(11943)
- 2006(10496)
- 2005(9620)
- 学科
- 济(80308)
- 经济(80250)
- 管理(35363)
- 业(32034)
- 方法(31084)
- 数学(28034)
- 数学方法(27859)
- 企(24102)
- 企业(24102)
- 地方(18648)
- 农(17216)
- 中国(15907)
- 学(14787)
- 财(13945)
- 业经(13328)
- 地方经济(12952)
- 贸(11814)
- 贸易(11811)
- 农业(11526)
- 易(11335)
- 制(10684)
- 和(9911)
- 环境(9814)
- 融(9439)
- 金融(9437)
- 银(8999)
- 银行(8979)
- 行(8586)
- 经济学(8271)
- 体(7971)
- 机构
- 学院(201794)
- 大学(201541)
- 济(97812)
- 经济(96039)
- 管理(75332)
- 研究(72062)
- 理学(64542)
- 理学院(63831)
- 管理学(62874)
- 管理学院(62500)
- 中国(54398)
- 科学(42576)
- 京(41539)
- 财(41284)
- 所(37718)
- 农(35853)
- 研究所(34136)
- 财经(33216)
- 中心(32423)
- 经济学(31640)
- 江(30643)
- 经(29886)
- 业大(29447)
- 经济学院(28368)
- 农业(28314)
- 北京(26305)
- 范(25083)
- 师范(24855)
- 院(24652)
- 财经大学(24239)
- 基金
- 项目(126076)
- 科学(98582)
- 基金(91611)
- 研究(91120)
- 家(79287)
- 国家(78641)
- 科学基金(66530)
- 社会(59678)
- 社会科(56605)
- 社会科学(56587)
- 省(49004)
- 基金项目(48266)
- 自然(41457)
- 教育(40854)
- 划(40644)
- 自然科(40431)
- 自然科学(40416)
- 自然科学基金(39688)
- 资助(38144)
- 编号(36600)
- 成果(29432)
- 发(28672)
- 部(28507)
- 重点(28453)
- 创(25273)
- 国家社会(24966)
- 课题(24888)
- 教育部(24350)
- 科研(24204)
- 创新(23821)
- 期刊
- 济(115140)
- 经济(115140)
- 研究(61802)
- 中国(35362)
- 农(32274)
- 财(31971)
- 学报(30237)
- 科学(27703)
- 管理(26450)
- 大学(22472)
- 农业(21653)
- 学学(21513)
- 经济研究(20040)
- 融(17972)
- 金融(17972)
- 技术(17532)
- 业经(17402)
- 财经(17345)
- 经(15025)
- 问题(14957)
- 教育(13683)
- 技术经济(12619)
- 统计(11963)
- 商业(11662)
- 业(11582)
- 贸(11311)
- 世界(10787)
- 策(10165)
- 理论(9928)
- 经济问题(9814)
共检索到304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黄季焜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和以往各种研究方法的惯性作用的影响,大量的现有消费研究还处于趋势预测(根据过去和现在预测未来)的水平上,即以生产定消费(根据生产能力计划消费数量和结构)和以计划目标代需求(根据主观预定的计划目标来确定未来需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尹世久 吴林海
近年来,各国政府加大了对有机农业的推动,促进了有机食品生产和消费的快速增长。欧盟作为世界最大的有机食品消费市场,虽然起步早,但内部各国市场的发展并不均衡,呈现出不同类型和发展阶段市场并存的格局,其发展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欧盟有机食品市场的分析,建立欧盟有机食品市场需求决定模型,并运用模型以上海为例估计了我国大城市的有机食品市场容量。
关键词:
有机食品 销售额 人均GDP 欧盟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孟菲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的食品安全消费及行为变化,运用调查数据对影响安全食品购买以及支付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食品安全 绿色食品 有机食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常伟 顾海英
在中国,消费者对一些屡次曝出食品安全问题的知名企业,表现出相对容忍的态度,引起了学者关于中国消费者"记性差"的质疑。本文利用博弈模型,对中国消费者容忍食品安全问题企业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调查,初步检验了部分参数水平,得出如下结论:对问题企业的容忍并非缘于中国消费者的记性差,而是由于中国消费者具有对行业食品安全水平不信任的信念,同时,消费者缺乏统一的行动,不能给企业带来可置信的市场威胁。另外,中国目前不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较低的信息到达率以及消费者自身的风险偏好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消费者的容忍策略。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容忍策略 博弈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智 袁凌
近10年来,我国绿色食品事业发展迅速,但市场仍显相当狭小。为了解释这个现象,我们构建了绿色食品市场的生产与消费博弈模型,并对之加以扩展,进而发现国民收入、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程度和假冒绿色食品现象是约束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关键词:
绿色食品 市场 博弈 模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乔颖丽
厂商中间层理论的市场均衡观有别于新古典微观经济学,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存在着内生的价格决定机制,这就是厂商。本文从这一视角分析中国超市生鲜食品经营面临的市场竞争结构、比较分析不同类型超市的短期均衡,解释了不同类型超市生鲜食品经营现状。
关键词:
超市 生鲜食品 竞争结构 短期均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雨生 乔娟 成丽
食品生产者的有机食品投资行为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而且直接影响市场上有机食品的数量,进而影响市场中食品的总体质量安全水平。为此依据经济学理论,构建了食品生产者质量投资模型,并对有机食品投资行为进行了典型案例模拟。结果显示:影响食品生产者做出生产有机食品行为的因素依次为有机食品价格、生产力变动系数、生产者资本实力、质量投资、政府支持,有机食品相对于普通食品的高价可分解为技术变动效应与质量投资效应,而技术变动效应为主要因素。
关键词:
有机食品 农业生产环境 食品质量安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于丽艳 王殿华
在分析食品安全违法成本构成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视角,利用外部性理论分析了食品安全违法存在着外部不经济,即食品安全违法的边际社会成本高于其边际私人成本;食品安全违法具有信息不对称性,同时,利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对食品安全违法的监管问题;提出加强政府监管,完善政府立法,以及突出食品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等保障食品安全的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陶文静
食品安全治理是通过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确保社会获得安全食品的制度安排以及实施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多个主体,形成的法律关系错综复杂。在食品安全治理法律关系中,最直接发生作用的两大主体是食品企业和消费者。由于两大私法主体之间的交易费用不为零及合作的可能性为零,这就要求对私人权利实施司法救济以及政府实施行政监管,确立"三个主体":加大惩罚性赔偿力度,实施市场禁入,落实企业食品安全的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加强教育和消费者诉权保护,唤醒食品消费者的主体意识;推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的无缝衔接,落实政府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监管主体责任。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治理 法律制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海波 胡智
文章对我国《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做了经济学的解释。认为《食品安全法》在中国实施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经济增长方式需要由粗放向集约式转变的反映;是消费方式需要发生转变的客观需求。作者从成本收益理论和开放经济理论两方面进行了经济学分析。虽然从短期利益而言,造成企业的生产、销售成本提高;但从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而言,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是增加的。《食品安全法》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实行开放经济的一个重要体现。对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召回制度的规范是我国开放经济,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有效发展的重要法律制度保障。
关键词:
食品安全法 成本收益关系 开放经济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军 黄季焜 尚强 仇焕广
本文利用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月度数据分析了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形成机制及波动原因,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理论和基于向量自回归的误差修正模型研究CPI、非食品价格和食品价格之间的因果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因果分析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时期,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上涨都显著地导致CPI的上涨,但CPI对食品价格影响显著,而对非食品价格没有显著影响。所以,调控CPI的宏观政策(如货币等政策)、促进农产品生产和非食品供给都将对控制通货膨胀产生积极的影响。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程民选 刘嘉 何昀
当前人们对食品安全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研究,已经开始突破市场和政府的二元视角,逐渐引入民间组织在内的三元甚至多元的视角,开拓了食品安全治理的视野。但是,对于引入三元(或称多中心)治理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民间组织何以在与市场、政府的三元博弈中有能力改变博弈均衡等问题,迄今理论上的解释并不充分。通过从产权经济学视角对此进行分析和理论阐释,提出不仅要在食品安全监控问题中引入民间组织,更应该赋权于民,构建和完善制度体系,建立起企业-政府-社会三方的良性互动机制。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消费者权益 产权 赋权于民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宏杰
文章对1978—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以及煤、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对物价变动的影响进行了经验分析。结论表明,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对物价变动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从能源消费结构与物价变动的分析来看,煤、石油资源消费对物价上升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且石油资源消费量对物价变动的影响较大,而天然气资源消费量与物价变动之间则呈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物价 协整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凯 汤新云
文章利用生产函数模型,将能源消费量纳入生产函数,并考虑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讨论了资源的人均消费、人力资本存量在经济的长期增长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以及模型的稳态增长关系。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计量分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湘莲 李岩岩 陆敏
以空间地理视角,通过空间计量分析,探索了我国31个省市(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驱动作用,并建立包括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劳动力、资本存量与第二产业产值的空间滞后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大部分省市间具有正向相关性,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下降,能源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下降。此外,研究还发现空间误差模型弥补了普通回归分析可能存在的缺陷,更适合进行分析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空间关系。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空间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