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63)
- 2023(2076)
- 2022(1643)
- 2021(1480)
- 2020(1239)
- 2019(2512)
- 2018(2514)
- 2017(4358)
- 2016(2436)
- 2015(2917)
- 2014(2799)
- 2013(2906)
- 2012(2714)
- 2011(2464)
- 2010(2410)
- 2009(2099)
- 2008(2080)
- 2007(1965)
- 2006(1673)
- 2005(1555)
- 学科
- 业(11553)
- 管理(10379)
- 技术(10053)
- 企(9373)
- 企业(9373)
- 济(9241)
- 经济(9238)
- 技术管理(5563)
- 方法(4641)
- 数学(4097)
- 数学方法(4070)
- 农(3745)
- 学(3365)
- 农业(2581)
- 新技术(2497)
- 高新(2491)
- 高新技术(2491)
- 贸(2164)
- 贸易(2164)
- 易(2136)
- 业经(2084)
- 中国(1841)
- 害(1681)
- 环境(1674)
- 生物(1536)
- 虫(1495)
- 出(1471)
- 产业(1427)
- 理论(1392)
- 及其(1350)
- 机构
- 学院(41218)
- 大学(40272)
- 研究(16574)
- 济(16367)
- 经济(16067)
- 农(14946)
- 管理(14765)
- 理学(12969)
- 理学院(12790)
- 科学(12651)
- 管理学(12551)
- 管理学院(12486)
- 农业(12183)
- 中国(10963)
- 业大(10839)
- 所(9874)
- 研究所(9225)
- 京(8754)
- 技术(7724)
- 农业大学(7685)
- 中心(7271)
- 江(6759)
- 业(6685)
- 省(6503)
- 科学院(5851)
- 室(5589)
- 院(5527)
- 科技(5158)
- 实验(5122)
- 北京(5042)
共检索到59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云阳 岳田利 张丽 高振鹏
论述了杀菌技术在食品工程中的意义 ,介绍了 14种杀菌新技术的特点、研究现状及其应用领域 ,指出了当代食品杀菌技术的发展趋势及中国食品杀菌技术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食品工程 杀菌技术 发展趋势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辉 王丽多
运用杀菌技术可以延长食品的货架期,保持食品安全。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关注及科学技术的发展,食品杀菌的同时能够保持营养成分和食品天然特性成为衡量杀菌新技术优劣的重要表征。文章概述了国内外食品冷杀菌新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应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方婷 魏奇 陈锦权
针对高压脉冲电场处理室内电场分布不均匀,供液体流过的截面面积小的问题,对高压脉冲电场处理室进行改进。采用Laplace方程数值模拟方法,模拟改进前后处理室中的电位分布和电场强度分布;研究高压脉冲电场对啤酒酵母菌、青霉菌和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结果表明:当流量为30mL/min,脉冲电场频率128 Hz,脉冲宽度17μs,脉冲处理时间3.92ms,电场强度为2.50、5.00、7.50、10.00、12.50和15.00kV/cm时,改进后处理室中啤酒酵母菌、青霉菌和大肠杆菌的致死效果明显优于改进前处理室;当电场强度为15.00kV/cm时,啤酒酵母菌、大肠杆菌和青霉菌在改进后处理室中的相对存活率...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卓思 程裕东 杨晓敏 郭媛菁
为了描述微波处理下微生物致死动力学的变化规律,以含柑橘果粒的含糖液体作为对象,并分别接种了单增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选用800W微波功率对样品进行杀菌处理,考察其杀菌效果。分别应用一级动力学模型、Weibull模型、Log-Logistics模型和Dose-Response模型对微波处理条件下两种微生物的失活曲线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微波加热40 s过程中,大肠杆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的活菌数迅速下降,分别下降了2.5和3.5个对数值数量级,两者的热敏感性不同,杀菌过程中致死速率存在差异,两者失活曲线形状较为相似,加热初始活菌数下降缓慢,当温度达到60℃时迅速下降,当温度超过100℃时,致死速率逐...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汪立鑫 袁小音 邹静姝
食品在其效用方面具有一些可能导致市场失灵的特殊性质:负效用信息暴露的延滞性、负效用的不可逆性、消费者对食品未来正效用与负效用的贴现率的非对称性以及食品效用信息的客观隐藏性。据此可分析得出:食品新技术可能的潜在负效用越大、该负效用产生的概率越大、负效用信息暴露越滞后、确认负效用信息所需试验成本越低、新技术所带来的显性福利增量越小,则该新技术的完全自由放任式市场推广方案就越有可能劣于政府依据试验结果审批后再市场推广的方案。本文结果支持对食品新技术推广给予更严格的政府规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令狐阳春
近年来,我国进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期:劣质奶粉、粉丝掺假、毒罐头、假酒、毒青菜、瘦肉精、苏丹红、抛光大米……令餐桌失去了安全感!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文
蒙古的食品蒙古人的食品以乳品、茶和肉为主。一年中,在风和日丽的季节,食品几乎全是乳品,其中酸马奶是蒙古人最喜爱的饮料,常用来招待客人。这种饮料也是欢庆节日的必备品。在严寒的冬季,大都食用肉类。蒙古人一般食量较大,有的人一餐可以将整只羊吃得干干净净,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录民 侯军岐 董银果
长期以来,我国以食品安全标准代替着食品技术法规。这种状况与WTO以及市场经济相关规则相悖,无法覆盖对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降低了食品安全监管效率,也妨碍了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按照WTO/TBT协定,参照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遵循市场经济竞争原则,迫切需要改革食品标准体系,将强制性标准转化为技术法规,建立起食品安全法律、食品安全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协调一致的制度体系,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水平提供依据。
关键词:
食品标准 技术法规 体系构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汴生 黄雅婷 阮征
本文综述了传统生食水产品加工方法的生物性危害,和7种非热杀菌技术对水产品的杀菌作用和对其品质的影响,为非热杀菌技术在即生食水产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其中超高压杀菌技术、辐照杀菌技术、高密度CO_(2)杀菌技术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但其对水产品品质的影响因水产品种类、工艺参数等条件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超高压杀菌技术和高密度CO_(2)杀菌技术在高处理强度下会使鱼类、虾类等出现肉质透明度降低、硬度增加的现象,辐照杀菌技术在高处理强度下则会使水产品产生异味。而稳定态二氧化氯、臭氧杀菌技术、酸性电解水和生物保鲜剂具有良好的减菌、抑菌效果,对水产品品质的影响较小,可用于延长水产品货架期,维持品质。
关键词:
非热杀菌 生食水产品 安全 感官品质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冉冉
食品消费新趋势──自然食品与功能食品王冉冉当今世界食品消费,呈现出一种新的趋势,那就是自然食品与功能食品越来越受欢迎。这也是世界经济发展与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保护环境、保护动物与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自然食...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多年来,课题组一直从事益生菌资源保护及在食品和人体肠道中的作用机理研究,经过课题组所有成员多年来的共同努力和工作,取得的创新成果为:(1)利用传统纯培养结合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宏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方法,从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等省区103个不同地区,采集的563份自然发酵的酸菜、豆酱、辣白菜、锦州小菜、玉米发酵面团、酸马奶、酱腌菜中,分离、鉴定并保藏了1128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关键词:
发酵食品 益生菌 人体肠道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丁声俊 黄秉信
从FAO上世纪60年代中叶首次敲响世界“食物安全”(我国一直称“粮食安全”)警钟以来,其内涵不断发展、延伸,迄今,形成了由食物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可持续安全构成的丰富内涵。本文着重阐述食品营养强化技术对促进以“粮食安全”为重点的食物安全的重大意义。食品的核心价值是内在营养功能。人体消费食品的唯一目的是身体生理的需要,以保证发育成长,体魄强健,精力充沛,延年益寿。至于食品的色泽、味觉、造型等,都是从属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江洁 陈兴才
探讨了淡干海带加工成即食海带过程中海带脱腥、杀菌温度和杀菌时间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醋酸对海带有良好的脱腥效果,海带经体积分数为1.0%醋酸溶液脱腥20 min后,在100℃下杀菌22 min,所得产品无腥臭味、色泽翠绿、口感脆嫩,达到商业无菌要求.
关键词:
即食海带 脱腥 杀菌 工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袁毅 姜启兴 高沛 杨方 余达威 许艳顺 夏文水
为了改进鱼胶的热杀菌工艺,减少鱼胶杀菌后品质的劣化,实验以美国红鱼鱼胶为对象,确定了在F(杀菌强度)=4.5 min时不同杀菌温度下的杀菌工艺,通过物性分析、低场核磁分析和红外色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杀菌温度对鱼胶质构、色泽、胶原蛋白含量、水分分布以及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为达到F值=4.5 min,在110、115、121和125℃下,鱼胶产品分别需要杀菌56.44、15.85、3.46和0.92 min,杀菌后的鱼胶产品均能达到商业无菌状态。在110~125℃,杀菌后的鱼胶能保持一定的蛋白结构。随着杀菌温度的升高,鱼胶的亮度L*值和b~(*)值分别由59.78和17.80逐渐下降至49.65和11.25,a~(*)值无显著变化(P>0.05);鱼胶的硬度和剪切力显著上升、黏性下降(P<0.05),经125℃杀菌后分别为37.02 g和34.2 g·s,黏性为-2.82 g;样品的胶原蛋白含量上升、析出减少,110℃和125℃杀菌后鱼胶中胶原蛋白的含量分别为7.62%和14.92%,溶液中胶原蛋白浓度分别为3.33 mg/mL和0.15 mg/mL。110℃杀菌后鱼胶内水分的自由度最高,鱼胶内自由水的比例随杀菌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因此即食鱼胶在较高的温度下杀菌后亮度降低,但维持了更好的质构以及更高的胶原蛋白含量,保持了较好的品质。本研究对于促进鱼胶的加工利用,提高杀菌即食水产品的品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