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37)
- 2023(9409)
- 2022(8142)
- 2021(7267)
- 2020(6449)
- 2019(14623)
- 2018(14281)
- 2017(27524)
- 2016(14989)
- 2015(17357)
- 2014(17725)
- 2013(17826)
- 2012(17281)
- 2011(16084)
- 2010(16233)
- 2009(15457)
- 2008(15342)
- 2007(14077)
- 2006(12617)
- 2005(11647)
- 学科
- 济(84500)
- 经济(84433)
- 管理(40400)
- 业(35600)
- 方法(32567)
- 数学(28794)
- 数学方法(28565)
- 企(27481)
- 企业(27481)
- 学(20738)
- 地方(19647)
- 农(18722)
- 中国(18419)
- 财(15726)
- 业经(14667)
- 地方经济(13254)
- 制(12891)
- 贸(12482)
- 贸易(12475)
- 农业(12374)
- 易(12008)
- 和(11078)
- 融(11016)
- 金融(11014)
- 银(10747)
- 环境(10730)
- 银行(10701)
- 行(10237)
- 理论(10213)
- 体(9261)
- 机构
- 大学(237983)
- 学院(234986)
- 济(105298)
- 经济(103147)
- 研究(89631)
- 管理(83622)
- 理学(70730)
- 理学院(69806)
- 管理学(68515)
- 管理学院(68074)
- 中国(66819)
- 科学(56605)
- 京(51338)
- 农(48849)
- 所(48533)
- 财(45223)
- 研究所(44133)
- 中心(39849)
- 农业(38977)
- 业大(38257)
- 江(37563)
- 财经(35761)
- 经济学(33667)
- 北京(32609)
- 经(32269)
- 院(31120)
- 范(30884)
- 师范(30475)
- 经济学院(30115)
- 州(28840)
- 基金
- 项目(149428)
- 科学(114834)
- 基金(107100)
- 研究(104385)
- 家(95582)
- 国家(94814)
- 科学基金(78098)
- 社会(65929)
- 社会科(62351)
- 社会科学(62330)
- 省(58299)
- 基金项目(55805)
- 自然(50655)
- 划(49398)
- 自然科(49378)
- 自然科学(49351)
- 自然科学基金(48461)
- 教育(47506)
- 资助(45319)
- 编号(41143)
- 重点(34694)
- 成果(34533)
- 发(33684)
- 部(33209)
- 创(29624)
- 课题(29287)
- 科研(29064)
- 计划(28701)
- 创新(27960)
- 教育部(27603)
- 期刊
- 济(123604)
- 经济(123604)
- 研究(71760)
- 中国(46758)
- 农(43947)
- 学报(43874)
- 科学(37833)
- 财(35518)
- 大学(31738)
- 管理(30708)
- 学学(30068)
- 农业(29728)
- 融(21513)
- 金融(21513)
- 教育(20918)
- 经济研究(20510)
- 技术(20125)
- 财经(19017)
- 业经(17547)
- 经(16516)
- 问题(16287)
- 业(16225)
- 技术经济(13515)
- 贸(12804)
- 世界(12557)
- 统计(12531)
- 版(12381)
- 理论(11258)
- 国际(10915)
- 业大(10838)
共检索到3646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姜启军 苏勇
从食品安全要素的特性看,食品属于经验品和信用品,食品安全是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道德承诺,企业违背道德承诺与企业的效用函数有关系。从宏观层面看,食品安全问题不可能彻底解决,只能主动应对。从微观层面看,可以解决某一个具体的食品安全问题。当食品安全的监督、防治成本等于不安全食品的影响成本时,食品安全防治的效率最优。在食品安全防治中,要考虑道德因素的作用,把伦理决策纳入食品安全防治工作,降低食品安全伦理风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陶文静
食品安全治理是通过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确保社会获得安全食品的制度安排以及实施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多个主体,形成的法律关系错综复杂。在食品安全治理法律关系中,最直接发生作用的两大主体是食品企业和消费者。由于两大私法主体之间的交易费用不为零及合作的可能性为零,这就要求对私人权利实施司法救济以及政府实施行政监管,确立"三个主体":加大惩罚性赔偿力度,实施市场禁入,落实企业食品安全的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加强教育和消费者诉权保护,唤醒食品消费者的主体意识;推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的无缝衔接,落实政府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监管主体责任。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治理 法律制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于丽艳 王殿华
在分析食品安全违法成本构成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视角,利用外部性理论分析了食品安全违法存在着外部不经济,即食品安全违法的边际社会成本高于其边际私人成本;食品安全违法具有信息不对称性,同时,利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对食品安全违法的监管问题;提出加强政府监管,完善政府立法,以及突出食品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等保障食品安全的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海波 胡智
文章对我国《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做了经济学的解释。认为《食品安全法》在中国实施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经济增长方式需要由粗放向集约式转变的反映;是消费方式需要发生转变的客观需求。作者从成本收益理论和开放经济理论两方面进行了经济学分析。虽然从短期利益而言,造成企业的生产、销售成本提高;但从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而言,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是增加的。《食品安全法》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实行开放经济的一个重要体现。对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召回制度的规范是我国开放经济,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有效发展的重要法律制度保障。
关键词:
食品安全法 成本收益关系 开放经济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宁
近年来,由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各种恶性案件不断发生,令人触目惊心。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失灵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具体表现。本文从社会规制理论入手,用经济学方法分析了食品安全中的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问题,认为这是市场本身无力也不能解决的问题,为此政府必须进行规制。同时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食品安全 社会规制 外部性 信息不对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晗璐 曾宪瑛
管制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解决市场失灵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年来,由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各种恶性案件不断发生,令人触目惊心。这是经济市场失灵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具体表现。本文立足于政府管制理论,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解释食品安全的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问题,重申市场自身调节的局限性,并由此得出政府进行适当管制的必要性,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中显 齐援军
食品产业是以质量安全保障为基础的重要产业。食品安全防控,对于经济发展、民众健康、公共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普遍重视食品安全体系的建设,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我国吸取和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利刚 黄曦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全球性重大战略问题,食品伦理包含保障安全、增进健康与幸福、倡导生态整体主义。站在生态伦理的视角看待食品安全,就是要求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面利益主体强化各自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倡导一种全新的集生态和经济为一体的伦理观念,与人类经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一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姜启军 苏勇
在食品安全的决策与实践中,利益主体未受伦理的约束而使食品产生危害社会等伦理负效应,出现食品安全的伦理风险。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是风险分析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食品安全伦理风险评估具有明显的价值判断和综合性,如何进行伦理决策是预防和化解食品安全伦理风险的重要举措,食品安全伦理决策矩阵和决策方案筛选模式为人们提供了降低食品安全伦理风险的定性分析的输出机制。
关键词:
食品安全 伦理风险 伦理决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芳 彭迪云
本文从经济伦理学的角度阐释了信任危机的根源:制度变迁带来的迷惘,即制度变迁引致的利益失衡,非理性致富手段导致的制度化信任的缺失,传统的断层加剧了制度变迁的迷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信任危机的两点建议,即用博弈论的观点建立制度信任和复兴中华传统文化。
关键词:
信任危机 制度变迁 制度信任 博弈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瑞明 段雨玮 黄维乔
近年来,愈演愈烈的食品安全事故令人担忧。为什么在政府采取了多种手段进行治理后,食品行业的假冒伪劣产品仍然层出不穷?本文在更为贴近现实的行为法经济学分析框架下研究发现:企业的"短视认知偏差"会放大"造假冲动",使得企业生产更多的假冒伪劣产品,而且企业的造假行为具有"自我强化效应"和"互动传染效应",这些效应在不完善的制度环境中被进一步放大,形成"行业危机"。这更好地拟合了现实情况,有效弥补了新古典模型的分析缺陷。在行为法经济学视角下,即使不改变其他的制度,仅仅改变监管资源的分配,就可以取得更好的短期效果。针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瑞明 段雨玮 黄维乔
近年来,愈演愈烈的食品安全事故令人担忧。为什么在政府采取了多种手段进行治理后,食品行业的假冒伪劣产品仍然层出不穷?本文在更为贴近现实的行为法经济学分析框架下研究发现:企业的"短视认知偏差"会放大"造假冲动",使得企业生产更多的假冒伪劣产品,而且企业的造假行为具有"自我强化效应"和"互动传染效应",这些效应在不完善的制度环境中被进一步放大,形成"行业危机"。这更好地拟合了现实情况,有效弥补了新古典模型的分析缺陷。在行为法经济学视角下,即使不改变其他的制度,仅仅改变监管资源的分配,就可以取得更好的短期效果。针对企业的"短视认知偏差",通过设置"黑名单"和"累犯重罚"制度,重点监控"领队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差的企业以及造假成本较低的行业等措施可以有效"锁定"企业的造假动机。短期治理措施和长期的制度调整之间具有"交叉加强效应",可以通过"多管齐下"的方式起到更好的治理效果。因此,应当采取短期治理措施和长期治理战略搭配,"长短兼顾、协同治理"的手段。本文的研究修正和弥补了传统分析中的不足,对当前食品安全治理和未来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与完善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狄琳娜
本文用全新视角从信息不对称、外部成本内部化、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方面查找我国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产生的原因,认为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违法成本太低。文章通过考查我国食品安全违法成本的量化问题,认为我国食品安全违法成本除了包括传统的法定成本,还应该包括信用成本和机会成本。文章结合对食品安全违法成本进行量化分析,比较我国食品安全违法成本与违法收益。本文最后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提高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预期违法成本;建立信用等级制度;建立第三方评分机制;加强信息收集,完善可追溯体系;食品生产企业签署食品安全责任书等建议,为健全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和监管体制提出制度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和平
无视法律禁令、疯狂追逐利益导致了当前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给消费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在企业良知被拷问的同时,也充分暴露出某些政府职能部门监管的缺位和法治的薄弱。实现法律对经济利益的调整,维护社会正义,切实防范此类事件再次上演、保障民众的食品安全迫在眉睫。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法经济学 监管 法律出路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可山
食品安全问题的基本原因是经营者受经济利益驱动而实施的机会主义行为,这与食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被异化、食品的价值表现被扭曲、资本逐利的本性被放大密切关联。为此,必须完善市场体系,建立有利于食品安全评价的标准体系和认证体系;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有利于实现优质优价的政策环境;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建立有利于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安全责任链。
关键词:
食品安全 使用价值 价值 资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