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53)
2023(13649)
2022(12117)
2021(11454)
2020(9560)
2019(21899)
2018(21819)
2017(42482)
2016(23213)
2015(26040)
2014(25773)
2013(25144)
2012(23240)
2011(20987)
2010(21072)
2009(19445)
2008(18939)
2007(16716)
2006(14992)
2005(13359)
作者
(65930)
(54471)
(54073)
(51731)
(34785)
(26020)
(24741)
(21311)
(20640)
(19743)
(18658)
(18190)
(17437)
(17194)
(16981)
(16800)
(16278)
(16093)
(15615)
(15499)
(13486)
(13432)
(13187)
(12398)
(12180)
(12128)
(12074)
(12067)
(10927)
(10692)
学科
(88615)
经济(88512)
管理(74396)
(67825)
(57840)
企业(57840)
方法(40499)
数学(34406)
数学方法(33960)
(26873)
(25540)
中国(23191)
业经(21209)
(19297)
地方(18449)
(17412)
(16653)
财务(16578)
财务管理(16543)
农业(16538)
理论(15816)
企业财务(15753)
(15631)
贸易(15624)
(15522)
(15185)
技术(15158)
(15010)
环境(14808)
(14623)
机构
大学(327829)
学院(326057)
管理(135215)
(128629)
经济(125723)
理学(116740)
理学院(115531)
管理学(113768)
管理学院(113144)
研究(108006)
中国(80782)
(70061)
科学(65775)
(61737)
(53023)
(50319)
中心(49620)
财经(48810)
研究所(48091)
(47631)
业大(47477)
(44419)
北京(44354)
(42724)
师范(42373)
(39579)
农业(39161)
(38931)
经济学(36871)
财经大学(36259)
基金
项目(222208)
科学(175084)
研究(165418)
基金(161363)
(139428)
国家(138261)
科学基金(119317)
社会(103186)
社会科(97749)
社会科学(97723)
(85743)
基金项目(85563)
自然(77538)
自然科(75662)
自然科学(75648)
教育(75403)
自然科学基金(74315)
(72193)
编号(68747)
资助(66304)
成果(56707)
(49256)
重点(49058)
课题(46587)
(46577)
(45792)
项目编号(42975)
创新(42661)
教育部(42364)
科研(41855)
期刊
(141591)
经济(141591)
研究(95989)
中国(59744)
管理(49809)
学报(49061)
(47109)
科学(45497)
(45377)
大学(37240)
教育(35872)
学学(34620)
农业(32021)
技术(28548)
(28169)
金融(28169)
业经(23412)
财经(23124)
经济研究(21829)
图书(21282)
(19575)
问题(18136)
理论(17327)
(16055)
实践(16046)
(16046)
技术经济(15721)
科技(15715)
现代(15371)
情报(14991)
共检索到4775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施晟  周德翼  汪普庆  
本文在对浙江、广东、湖北等地食品安全可追踪系统的调查研究和实践开发系统的基础上,从供应链角度归纳了可追踪系统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问题,包括可追踪系统缺乏追踪所需的身份信息、农户上传信息的真实性难以测量、企业没有提供跟踪信息的积极性、信息单元的分裂与集合使得追踪变得非常复杂、消费者选取和理解信息困难等。通过对政府建立食品安全追踪制度现状的分析,提出应从完善追踪技术、提供"优质优价"制度环境、建立信誉机制、发展供应链等方面改善可追踪系统的信息传递效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樊孝凤  周德翼  
农产品安全质量属性具有信用品性质,这是发生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本文在回顾发达国家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发生农产品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机理,并提出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在农产品食品供应链中实施可追踪,消除农产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缓解食品安全问题;最后,针对我国农产品实施信息可追踪的现状,就如何利用市场机制来实施可追踪提出了三点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应恒  耿献辉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给受害国家和地区消费者造成了生理上的损害、心理上的恐慌以及经济上的损失。本文分析了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经济、科技等原因 ,介绍了食品信息可追踪系统在欧洲、日本、美国的应用 ,从而为构建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系统提供了经验上的借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林凌  周德翼  
近年来,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频频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食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构筑一个食品质量安全追踪系统,可从生产、加工、流通的各个环节实施节点控制。但是,食品质量安全可追踪系统的建立不仅是一个技术层面问题,还是一个社会、体制问题,因此,需要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的共同努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吕志轩  
文章通过对泰国Swift公司实施的基于社区的可追踪系统的描述和分析得出了两个主要的结论:(1)这种可追踪系统带来的信息显示机制和对既有合同中的产权安排的强化,将公司与种植户之间的不完全合同变成了完全合同,能够有效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2)基于适度规模的种植社区的可追踪系统通过充分利用、维护和发展社区信任度及社区知识,能够实现低成本运行。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曹裕  王显博  万光羽  
针对"互联网+食品"新兴业态产生的更为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本文研究政府对网络食品安全实施直接监管下的最优监管策略,以及在网络平台参与监管时政府的最优间接监管策略,并考虑了网络平台与食品企业合谋对监管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食品安全问题被发现的概率越大或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对政府影响较大时,选择直接监管策略会更优;但监管成本的增加会降低政府直接监管的动因,促使政府选择间接监管策略;比较两种策略可知,间接监管模式更能抑制平台与企业的合谋行为。此外,研究还表明在直接监管策略下,由于提高食品企业的惩罚力度会降低政府的监管强度,因此加大惩罚并不总能提高政府的效益;而在间接监管策略下,加大对网络平台的惩罚会使网络平台加大监管力度,从而提高政府的效益。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梁杰  陈雨生  尹世久  
本文运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考察影响信息传递者(农户或企业)传递可追溯信息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人类具有社会偏好,信息传递者在无监管环境下仍会传递一定量的可追溯信息;专业机构对信息传递者进行监管,可以约束信息传递者的道德风险行为,提高其传递可追溯信息的积极性,且监管力度越大,信息传递者传递可追溯信息的数量越多;对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认知程度显著影响信息传递者的可追溯信息传递行为;可追溯信息从长远来看具有公共物品属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可山  
确保从"田间到餐桌"实现食品的安全供给和消费,需要完善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尽管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但在监管上依然面临小规模分散经营与现代农业及食品安全间的矛盾、食品加工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强、批发零售市场建设仍显滞后、食品冷链物流还相对落后等问题带来的监管困境,必须围绕这些问题,通过一系列体制和机制创新,加强对生产源头、食品加工企业、批发零售市场和流通过程的监管,以形成抓好源头控制、坚持共同治理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唐润  王海燕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公众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对社会的和谐以及人民群众的消费信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指出供应链和监管链的链网破碎性特征是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层出不尽的根源;从供应链内部协同、监管链内部协同、供应链和监管链之间相互协同三个层面讨论食品安全管理的策略选择;最后,设计了食品质量安全双链协同的驱动机制,提出通过利益驱动、绩效驱动和契约驱动来保障食品安全双链协同的顺利实施,为企业和政府制定相关的管理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晓莉  李清光  冯蔚蔚  吴林海  
构建四级三阶段食品供应链模型,设定农户、生产商、销售商和消费者等多主体为理性经济主体,基于我国主要易逝食品——蔬菜和肉类供应链的物理空间结构和政府监管中抽检样品的现实情况,采用Netlogo仿真设计,分析政府对供应链各主体分别采用固定式和非固定式监管策略时,各主体的行为是否体现全景敞视主义的规训效应。研究发现,虽然监管成本较高,非固定式政府监管策略对农户采取安全生产行为影响更大,且规训效应在农户、生产商的主体行为中体现明显,可显著降低消费者对不安全食品投诉数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红  
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制度是改善食品安全行为、提高食品安全质量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分析我国政府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检视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的障碍,提出加强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的对策,对于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邵明波  胡志平  
目前,反思食品安全治理的文献发现单一的政府治理或发挥市场参与治理都有缺陷,需要合作治理。本文建构了食品安全的政府与市场合作治理理论拓展模型,发现无论是基于抽检和惩罚制度的政府治理机制,还是基于声誉机制的市场治理机制,单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两者必须有机配合,才能够达到食品安全治理效果。因而,食品安全治理不仅要不断完善政府的治理技巧和体制机制,更应该发挥市场参与的社会力量,形成多元的食品安全治理主体,走合作治理之道。政府要在治理的理念、机制和模式上进行重构,形成合作治理的框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博   刘强  
为提升公众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参与意愿,基于扩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和态度-情境-行为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借助微观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法和分层回归法对公众食品安全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感知风险和过去经历对公众食品安全治理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2)行为态度在感知风险、过去经历与参与意愿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3)政策规制在行为态度与参与意愿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因此,应从提高公众食品安全风险认知、优化公众食品安全治理参与体验、改善公众食品安全治理参与态度、营造促进公众参与的政策环境等方面提升公众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参与意愿,推进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涛  王怀明  
以2008—2010年沪深两市食品、饮料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食品生产者视角,在揭示政府安全规制下我国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的状况及变化的基础上,通过配对样本差异检验得到的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规制的推进显著提高了食品企业食品安全信息披露水平,进一步的多元回归结果显示,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公司最终控制人性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状态、高管的平均年龄和技术背景以及公司所处地区的法治化水平是与政府规制共同影响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的主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