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59)
2023(7543)
2022(6503)
2021(5979)
2020(5067)
2019(11626)
2018(11558)
2017(23165)
2016(12617)
2015(13720)
2014(13821)
2013(13579)
2012(12734)
2011(11740)
2010(11924)
2009(11418)
2008(11627)
2007(10765)
2006(9571)
2005(8967)
作者
(36309)
(30397)
(30309)
(28896)
(19423)
(14359)
(13794)
(11559)
(11542)
(11174)
(10464)
(10429)
(9958)
(9957)
(9863)
(9234)
(8990)
(8870)
(8819)
(8753)
(7773)
(7536)
(7442)
(7251)
(6960)
(6804)
(6780)
(6602)
(6162)
(5964)
学科
(50782)
经济(50689)
管理(44737)
(37348)
(32079)
企业(32079)
方法(22011)
数学(19047)
数学方法(18874)
(18134)
(16308)
(13564)
中国(12978)
(11268)
业经(11167)
(10421)
(10383)
金融(10380)
(10139)
银行(10116)
(9711)
体制(9694)
(9659)
财务(9640)
财务管理(9609)
企业财务(9194)
(9144)
贸易(9138)
(8831)
(8328)
机构
大学(188441)
学院(185102)
(80644)
经济(79047)
管理(71550)
研究(64918)
理学(61141)
理学院(60475)
管理学(59569)
管理学院(59224)
中国(51324)
(43179)
(39461)
科学(36680)
财经(33137)
(33126)
(30820)
(30112)
研究所(29430)
中心(28973)
(28842)
经济学(25779)
业大(25570)
财经大学(24785)
北京(24730)
农业(24046)
经济学院(23073)
(23003)
(22533)
师范(22304)
基金
项目(118696)
科学(95104)
基金(89688)
研究(86461)
(78180)
国家(77575)
科学基金(66696)
社会(57664)
社会科(54702)
社会科学(54688)
基金项目(46896)
(43813)
自然(42527)
自然科(41567)
自然科学(41552)
自然科学基金(40880)
教育(39645)
(37647)
资助(36738)
编号(33234)
成果(28636)
(28091)
(28012)
重点(26849)
(24695)
国家社会(24647)
教育部(24500)
(24045)
课题(23342)
创新(23297)
期刊
(93265)
经济(93265)
研究(58568)
中国(38890)
(35343)
管理(28439)
(28217)
学报(28199)
科学(27391)
大学(22090)
(21526)
金融(21526)
学学(21030)
农业(18614)
财经(18016)
教育(15986)
(15395)
经济研究(14474)
技术(14040)
业经(13787)
问题(12326)
(10138)
理论(9726)
世界(9603)
(9458)
(9188)
国际(8962)
技术经济(8704)
现代(8504)
实践(8476)
共检索到2875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费威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诱发食品安全信任危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需求迫切,相比之下有效的食品安全供给却显著不足。从我国食品安全的有效供给不足与无效供给过剩的现状分析入手,结合国内与国外食品供求差异的比较分析,以"三聚氰胺"事件和海淘奶粉等实例,对我国食品安全的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互补性不足、食品安全的有效信息供给短缺、信任危机始终存在、供给主体的信誉无保证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市场与政府的双重互补作用角度,提出了以有效食品安全需求为前提,促进有效食品安全供给,实现食品安全供求均衡的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费威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诱发食品安全信任危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需求迫切,相比之下有效的食品安全供给却显著不足。从我国食品安全的有效供给不足与无效供给过剩的现状分析入手,结合国内与国外食品供求差异的比较分析,以"三聚氰胺"事件和海淘奶粉等实例,对我国食品安全的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互补性不足、食品安全的有效信息供给短缺、信任危机始终存在、供给主体的信誉无保证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市场与政府的双重互补作用角度,提出了以有效食品安全需求为前提,促进有效食品安全供给,实现食品安全供求均衡的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高原  王怀明  
我国食品行业目前所面临的严重市场失灵现象凸显了政府实施食品安全规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令人遗憾的是,现有的规制俘获、规制缺位与错位、规制制定标准滞后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政府规制部门在付出了巨大的政府规制成本后,却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本文将品牌食品加工企业的自律行为与政府食品安全规制的制定和实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建立起一个多层次的动态的食品安全规制嵌入机制框架,为政府未来食品安全规制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方向,有助于政府部门进行更为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开国  杨海生  伍颖华  
基于2004—2012年媒体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本文首次同时从媒体关注和资本市场反应两个视角出发,分短期和中长期定量分析了媒体、资本市场与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督的有效性,并研究了食品安全事件的行业溢出效应。结果显示:短期而言,大众媒体曝光食品安全事件给涉事公司带来显著为负的超常收益率,且媒体关注度越高,超常收益率绝对值越大,因此资本市场的激励机制成为监督食品安全的关键力量;长期而言,随着相关政府部门介入,官方权威媒体深入报道和追根溯源,与资本市场共同作用形成长期监督的力量。本文认为,建立媒体、资本市场与政府共同监督、协同治理的长效机制,是食品安全监督的有效模式,并且本文提出三方各自应该发挥的作用,...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孙淑慧  朱立龙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公众健康、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一直是全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引入社会评价机制,将社会评价对博弈主体的影响机制参数化,构建了政府监管部门和食品生产企业两个行为主体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了两者之间策略选择的作用机理,对模型中的纯策略Nash均衡、占优策略Nash均衡、混合策略Nash均衡进行求解和分析,并运用Matlab 7.0软件重点对社会评价与两个行为主体策略选择间的关系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针对如何激励政府监管部门进行有效监管以及如何督促食品生产企业强化食品安全提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吕亚荣  
本文认为食品链条的复杂性造成了食品安全控制的复杂性,因而重点分析了食品链源头、食品加工、食品流通、消费、监管等环节在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中的作用和可能造成食品不安全的原因,并结合食品链所涉及的利益主体,提出了在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中,要保障食品安全控制,必须要加强企业自制与政府管制的结合,同时还要进行消费者教育。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光德  
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卫生政府管制变迁的特征:(1)法律法规在管制变迁的动态博弈过程中走向均衡;(2)持续存在的负内部性是管制变迁的动力;(3)遵循直接互动与间接互动相结合的管制方式;(4)管制模式在基本目的清楚的基础上进行动态调整;(5)渐进管制路径遵循“帕累托改进”原则;(6)管制成本表现为政府承担与外部转移相结合。由于这些特征勾勒出了我国食品安全卫生管制变迁的总体模式,而该管制模式却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加以完善。完善的具体措施:一是尽可能消除信息的非对称性,实现产权的充分界定;二是建立有效的政府管制综合体系,提高管制效率;三是优化配置内部管制资源,合理安排管制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费威  
近年来我国品牌企业因其上游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食品安全事件频繁被曝光,加剧了我国食品安全信任危机。本文利用声誉机制和规制理论,分析了品牌企业基于自身声誉作出的食品安全相关的生产检测等控制决策及其相应的政府监管机制。研究表明:在对未来经营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具有乐观预期的"无限期"经营企业与持有谨慎态度的"有限期"经营企业对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水平,受到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正向影响、检测控制成本和食品价格的负向影响等。并且从供给推动与需求拉动两方面分析了对应的政府监管机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邵明波  胡志平  
目前,反思食品安全治理的文献发现单一的政府治理或发挥市场参与治理都有缺陷,需要合作治理。本文建构了食品安全的政府与市场合作治理理论拓展模型,发现无论是基于抽检和惩罚制度的政府治理机制,还是基于声誉机制的市场治理机制,单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两者必须有机配合,才能够达到食品安全治理效果。因而,食品安全治理不仅要不断完善政府的治理技巧和体制机制,更应该发挥市场参与的社会力量,形成多元的食品安全治理主体,走合作治理之道。政府要在治理的理念、机制和模式上进行重构,形成合作治理的框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鲍长生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在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上问题频频发生,令人堪忧。本文认为,造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市场结构不合理、市场失灵和规制失灵同时并存。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对食品安全管理的政府规制进行创新,利用激励性规制,解决市场结构不合理、市场失灵和规制失灵问题,形成和谐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涛  王怀明  
以2008—2010年沪深两市食品、饮料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食品生产者视角,在揭示政府安全规制下我国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的状况及变化的基础上,通过配对样本差异检验得到的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规制的推进显著提高了食品企业食品安全信息披露水平,进一步的多元回归结果显示,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公司最终控制人性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状态、高管的平均年龄和技术背景以及公司所处地区的法治化水平是与政府规制共同影响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的主要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陶善信  周应恒  
信息不对称已被认为是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本质原因,然而,问题不可能通过使信息变得对称来解决,因为现实中很难实现信息完全对称;同时,信息不对称也不是造成市场失灵的充分条件,一定条件下企业可以建立声誉机制,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可能引起的市场失灵问题。现有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博弈论的方法,只适用于集中度较高的市场,集中度很低的食品安全市场怎样才能建立起信任机制?本文对食品安全市场的信任机制的建立过程进行了研究,认为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食品安全市场就能形成信任机制,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广明  尤晓娜  
相对于食品经营者,消费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但是,消费者亦能成为食品安全治理的重要力量,一是在于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治理最具积极性;二是缘于消费者在特定信息的占有上有一定优势;三是因为消费者集体作用的发挥能量巨大。消费者有效参与食品安全治理,能够起到弥补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不足、推动社会监督以及制约食品经营者等重要作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治理的参与及其作用的发挥,需要系列制度予以保障。首先,需要强化消费者司法保护机制;其次,需要细化消费者举报监督机制;最后,需要健全消费者权益保障机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戎素云  
当前,构建有效的食品安全治理机制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本文在对食品安全治理, 机制——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构建了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有效性的复合治理机制,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红  何坪华  刘华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