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63)
2023(13604)
2022(11842)
2021(11554)
2020(9950)
2019(23256)
2018(22991)
2017(43653)
2016(23924)
2015(27886)
2014(28011)
2013(27828)
2012(25973)
2011(23305)
2010(23393)
2009(22176)
2008(22633)
2007(20332)
2006(17621)
2005(15940)
作者
(69314)
(58026)
(58013)
(55442)
(36895)
(27950)
(26697)
(22671)
(22019)
(20881)
(20004)
(19477)
(18359)
(18193)
(18065)
(17962)
(17718)
(17114)
(16868)
(16858)
(14313)
(14214)
(14212)
(13366)
(13086)
(13038)
(13022)
(12936)
(11955)
(11591)
学科
(99442)
经济(99247)
管理(78518)
(71630)
(61359)
企业(61359)
方法(51566)
数学(44258)
数学方法(43622)
(30907)
(27229)
中国(25918)
业经(21347)
(20473)
(20262)
财务(20191)
财务管理(20133)
(20102)
企业财务(19075)
(18637)
贸易(18630)
(18102)
理论(17515)
地方(17439)
农业(17396)
(16757)
(16329)
银行(16295)
(15289)
(14935)
机构
大学(345163)
学院(342622)
(139827)
管理(136739)
经济(136718)
理学(116038)
理学院(114797)
管理学(112720)
管理学院(112054)
研究(111638)
中国(89468)
(73094)
(68826)
科学(67637)
(57479)
(56415)
中心(54457)
(53405)
财经(53300)
研究所(50442)
业大(50147)
(48281)
北京(46115)
农业(45038)
(43891)
师范(43432)
(42177)
经济学(41989)
(39626)
财经大学(39474)
基金
项目(221412)
科学(174027)
基金(161556)
研究(160326)
(139861)
国家(138665)
科学基金(119699)
社会(101818)
社会科(95649)
社会科学(95616)
(85890)
基金项目(84932)
自然(78577)
自然科(76774)
自然科学(76754)
教育(75502)
自然科学基金(75410)
(72431)
资助(68091)
编号(65550)
成果(54184)
(49951)
重点(49513)
(45589)
(45120)
课题(44671)
科研(43260)
教育部(43085)
大学(42390)
创新(42200)
期刊
(156180)
经济(156180)
研究(100157)
中国(70026)
(58622)
学报(53715)
管理(52886)
(51411)
科学(48964)
大学(41289)
学学(38552)
教育(36534)
农业(34527)
(34219)
金融(34219)
技术(32010)
财经(27341)
业经(24509)
经济研究(23998)
(23476)
问题(20427)
(19937)
图书(18167)
统计(18163)
技术经济(17750)
(17553)
(17442)
理论(17298)
财会(16483)
(15969)
共检索到526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钧  林怀明  
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公众的社会态度呈现出多项特征:高度关注事件,主要选择通过网络了解事件,购买食品时最关心质量和安全,食品安全感较差,认为事件的责任主体是多元的,对政府应对措施的评价较高,对问题企业的产品表现出购买倾向下降的特征。公众的社会信任度下降幅度较大,由此导致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信任危机。为此,我们提出政府树立风险意识、用好管制策略、用好公关策略、形成多元治理模式四项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范春梅  贾建民  李华强  
近年来频发的问题食品事件使食品安全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本文以2008年曝光的三聚氰胺问题奶粉事件为例,以风险感知为切入点,构建了问题奶粉事件中公众的风险感知与应对行为关系模型,揭示了问题奶粉事件中的风险信息对消费者风险感知和控制感的影响,剖析了风险感知、控制感等对人们的抵制和积极应对行为的作用机理,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管理实践方面的可资借鉴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红霞  安玉发  张文胜  
为了对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该研究从食品供应链视角出发,以我国2005—2012年间发生的3300个食品安全事件为研究样本,系统分析了每个环节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引入风险矩阵分析法对各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进行了综合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加工环节中使用不安全辅料是最为关键的风险因素,其次是加工环节中加工环境不卫生、生产环节中农药兽药残留和消费环节中餐饮场所不达标等。最后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淑欣  
食品安全历来是公众和政府关注的重点。近日来发生的问题奶粉事件使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财政视角分析了食品安全中存在的市场失灵及政府职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食品安全的财税对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倪国华  牛晓燕  刘祺  
本文首先提出"弹簧效应"假说,并基于2004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国内媒体报道的2896起食品安全事件,定量估算对食品安全事件"捂盖子"对于重要的食品子行业的影响。分析表明,如果从保护食品行业的目标出发,对食品安全事件"捂盖子",降低媒体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监督效率,对餐饮业、食品加工业、酒饮料制造业和食品制造业的发展均有负向影响,"弹簧效应"假说得到验证。相关研究结论对于合理定位媒体监督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的制度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建丽  叶树光  原磊  
"三鹿奶粉事件"的影响遍及社会各个方面,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该事件在消费环节所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的乳制品消费行为、消费结构、品牌选择和消费信心都因该事件的发生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文章指出,"三鹿奶粉事件"的爆发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理性,进而推动乳制品食品安全控制水平的提高。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志刚  李腾飞  黄圣男  
本文以"问题奶粉"事件为例,研究了北京、天津和石家庄三个城市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认知程度和消费信心恢复情况。结果表明,石家庄市的消费者因"问题奶粉"事件而遭受最大打击,其消费信心恢复明显慢于非事故地的北京和天津。研究还发现,消费者个体特征、对食品安全的认知程度以及风险偏好等因素对消费信心的恢复有显著影响,最后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任燕  安玉发  
由"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引发的中国奶制品质量安全危机,不仅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暴露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与保障机制的缺失和不完善。本文结合"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对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及政府实施监管的必要性进行理论阐述,比较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不同点,提出改善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煜  汪寿阳  
食品安全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食品供应链应以保障安全为首要目标。本文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结合食品供应链的特点,探讨了如何建立有效的质量安全管理模式,提出了包含追溯性、透明性、检测性、时效性和信任性五个要素在内的质量安全管理模型框架。其中,追溯性和透明性是对供应链信息流建设的要求,检测性和时效性是对物流建设的要求,信任性则是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关系的基础保障。最后,文章通过对"三鹿奶粉事件"案例的分析,说明了这五个要素在食品供应链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培堽  周应恒  殷志扬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考察了消费者对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的反应。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在三鹿奶粉事件发生一个月后,消费者对国内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心程度显著高于事件发生前的担心程度;国产奶粉消费水平相比于事件发生前下降了近一半。同时二元选择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不同特征的人群对事件的反应无显著差别;然而城镇消费者相对于农村消费者而言对事件的反应更强烈;对政府颁布的三聚氰胺临时限量标准和奶粉检测报告的信任程度、对偶而进食三聚氰胺奶粉所造成身体危害的担心程度是影响消费者事件发生后奶粉消费决策的重要变量。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陈雨生  乔娟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消费者认证蔬菜支付意愿的调查,依据消费行为模型,实证分析了"三鹿"认证奶粉事件对认证蔬菜支付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三鹿"认证奶粉事件降低了消费者对认证蔬菜的支付意愿。为了减弱"三鹿"认证奶粉事件对认证食品产业的影响,建议加大绿色消费文化宣传,重视食品质量安全大众教育,完善认证监管机制,加强对认证机构的追溯与监管,提高认证监管效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莫鸣  安玉发  何忠伟  
通过分析359个超市食品安全事件,发现化学性污染食品、物理性污染食品、假冒劣质食品和过期食品是我国超市食品安全的关键监管问题;验收和销售是超市食品安全的关键监管环节,验收环节上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中混有异物、腐败变质和掺假掺杂,而销售环节主要是销售过期食品;从整体上看,超市食品安全风险主要来源于上游的食品生产企业。因而,在超市食品安全风险的控制对策上,超市要严格地规范操作要求,建立食品安全供应链;政府在严厉打击问题食品生产企业,遏制食品风险的传递的同时,也要积极支持超市与企业对接,做好食品质量信息传递工作,防止超市食品"柠檬市场"的产生。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靳明  赵敏  杨波  张英  
本文通过借鉴人口迁徙推拉理论中的PPM模型,构建了食品安全事件影响下的消费替代意愿模型,并以著名的肯德基餐饮品牌和速生鸡肉类产品及其"速生鸡事件"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认为,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但造成消费者产生品牌转换意愿,而且会在品牌转换意愿的基础上产生溢出效应,进一步使消费者产生品类替代意愿。消费者产生消费替代意愿是推力、拉力、锚定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消费者对危机品牌的抛弃,往往不是由于受到替代品牌吸引产生的主动行为,而是一种回避安全风险的被逼行为。如果某类食品的安全事件频发,特别是连行业代表性品牌也牵涉其中时,那么,消费者就可能会转而选择替代品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红霞  安玉发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其风险来源是多方面的。从食品生产企业的角度出发,以2010~2012年间发生的628个涉及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事件为研究样本,识别影响食品安全的风险因素,并依据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系统分析了风险的主要来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企业食品安全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莫鸣  李亚婷  
基于208个超市食品安全事件的分析表明,能够依法获得全部赔偿或部分赔偿的食品安全事件中,物理性污染事件、过期食品事件和生物性污染事件所占比例最高,而化学性污染事件投诉相对较少。超市食品消费者诉求赔偿的制度缺陷主要表现在消费者身份的认定、赔偿的前提与计价依据、超市行为过错性认定等方面。因此,食品消费者赔偿制度应该从制度法规释义、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计价依据、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和追溯制度等方面予以改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