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11)
2023(8216)
2022(7294)
2021(6807)
2020(6062)
2019(14055)
2018(14051)
2017(27143)
2016(14726)
2015(17160)
2014(17341)
2013(17275)
2012(16530)
2011(14835)
2010(15280)
2009(14297)
2008(14587)
2007(13607)
2006(11753)
2005(10658)
作者
(44821)
(37730)
(37481)
(35962)
(23903)
(18101)
(17332)
(14553)
(13960)
(13381)
(12796)
(12665)
(11899)
(11806)
(11796)
(11782)
(11641)
(11032)
(10925)
(10809)
(9319)
(9257)
(9253)
(8598)
(8591)
(8478)
(8471)
(8227)
(7633)
(7607)
学科
(60892)
经济(60804)
管理(43509)
(42561)
(34255)
企业(34255)
方法(30556)
数学(26747)
数学方法(26445)
(18129)
(17353)
中国(15760)
(14312)
(13423)
(12847)
贸易(12842)
(12466)
(12352)
银行(12324)
业经(12185)
(11794)
(11775)
金融(11773)
农业(11667)
(10476)
财务(10451)
财务管理(10408)
地方(10313)
企业财务(9854)
(9495)
机构
大学(221669)
学院(218939)
(89999)
经济(88028)
管理(83536)
研究(74352)
理学(71240)
理学院(70451)
管理学(69134)
管理学院(68739)
中国(58985)
(47270)
科学(46155)
(43036)
(41053)
(39064)
中心(35685)
研究所(35333)
财经(33999)
(33853)
业大(33777)
农业(32697)
(30797)
北京(29969)
(28622)
师范(28295)
经济学(27505)
(26690)
(25890)
财经大学(25207)
基金
项目(140513)
科学(109210)
基金(101934)
研究(100488)
(90064)
国家(88927)
科学基金(74672)
社会(62997)
社会科(59526)
社会科学(59504)
(53813)
基金项目(53808)
自然(48835)
自然科(47695)
自然科学(47678)
自然科学基金(46850)
教育(46459)
(45718)
资助(42787)
编号(41210)
成果(34269)
(31899)
重点(31495)
(29085)
(28042)
课题(27753)
科研(27495)
教育部(27021)
大学(26586)
创新(26261)
期刊
(101692)
经济(101692)
研究(62990)
中国(43660)
学报(37403)
(37016)
(34901)
科学(32794)
管理(30056)
大学(27873)
学学(26303)
农业(25067)
(22280)
金融(22280)
教育(21414)
技术(18269)
财经(17162)
业经(16430)
经济研究(16182)
(14679)
(14542)
问题(13271)
(11849)
技术经济(11195)
理论(11093)
统计(11081)
(11059)
商业(11031)
世界(10579)
图书(10532)
共检索到3316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灼寒  丁冰洁  李赫  
文章利用博弈论基本原理,分别分析商家出售食品的行为,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行为决策及食品商家与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过程,尤其将消费者与商家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拓展为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以更贴合实际。研究发现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下,食品商家如无约束或限制将出售劣质食品以达到自身效益最大化。为避免该行为发生,监管部门须引入惩罚机制使得当惩罚力度足够大时,出售优质食品将为商家的最优决策并达到博弈均衡。最后,针对博弈分析所得到的结果,提出完善食品市场安全的若干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左伟  
通过建立食品企业与监管部门间的动态博弈模型,并结合三鹿事件分析,认为食品企业出于短期利益考虑可能忽视产品质量,并对监管部门行贿;而监管部门出于自身利益,可能放松对企业的监管行为;对食品企业免检会导致企业忽视食品安全;作为社会利益的代表,政府必须承担起相应责任。提出,结合新的食品安全法加强法治的同时,还需要重视营造食品安全的软环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晁云霞  
食品卫生安全关乎每个消费者的利益,而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存在轻视食品安全、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动机。食品安全监督是政府部门应当提供的公共服务之一。文章通过运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两种分析方法,对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中经济主体之间的博弈进行分析,揭示了监督部门和企业围绕食品质量问题的行为动机和博弈的均衡结果,提出了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几点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早弘  
文章以我国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为背景,从博弈论角度,阐述了食品安全中的公众、企业与政府的行为动机。通过博弈模型分析表明:在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企业是否违规的策略选择与公众监督并举报的参与成本以及公众所受的损害有关,公众对企业监督并举报的策略选择依赖于企业所获得额外利润和政府惩罚力度,政府接受公众举报并展开调查的策略选择与公众的策略选择是一致的,但不完全信息下政府的策略选择还与公众的选择概率有关。食品安全问题实际上是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在不同行为动机下的战略选择,要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必要引入公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军鹏  傅贤治  
本文认为,政府对企业的惩罚系数及监督成本、企业生产不安全食品所获得的收益、声誉效应等是影响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并影响最后的博弈均衡,而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是博弈均衡的必然结果。文章提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办法,一是加强对食品产业链的监管,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和监督概率,推广包括良好生产规范、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与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在内的各种质量认证制度,加大对食品生产者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奖优罚劣;二是加强诚信社会建设,弘扬诚实、合法的经营理念,使政府监管行为法制化、透明化,对于滥用职权的行为进行曝光和追究责任,对于合法经营的企业提高其社会美誉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费威  佟烁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整理消费者视角下网售进口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关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提炼关键指标,构建oLogit模型,分析网售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满意度在政府部门、网售平台以及消费者方面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网售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满意度受到网售平台监管水平、政府部门监管水平以及消费者自我保护知识水平的显著正向影响等。据此,为保障我国网售进口食品安全提供启示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常伟  顾海英  
通过对上海等地消费者的调查,测度了其对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状况的感知、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信任度与满意度,并通过支付意愿了解其对食品安全的诉求强度。研究认为,消费者对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存在一定程度的担忧,对监管的满意度与信任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并且认为目前监管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监管者压力不足导致的执行乏力。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具有显著的诉求,诉求的强度与食品安全感知和政策信任度有关。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孙淑慧  朱立龙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公众健康、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一直是全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引入社会评价机制,将社会评价对博弈主体的影响机制参数化,构建了政府监管部门和食品生产企业两个行为主体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了两者之间策略选择的作用机理,对模型中的纯策略Nash均衡、占优策略Nash均衡、混合策略Nash均衡进行求解和分析,并运用Matlab 7.0软件重点对社会评价与两个行为主体策略选择间的关系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针对如何激励政府监管部门进行有效监管以及如何督促食品生产企业强化食品安全提出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喻玲  
食品具有入口特征,生命具有不可回复性,所以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与其他市场监管的最大不同就在于,食品安全监管要重在预防。食品安全监管存在一系列失灵,这也是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食品安全监管权配置的不科学"多头性",导致了监管过度、监管不足及监管不当现象同时存在。改进监管效果的最优手段不是设立新的监管部门,而是利用和整合现有监管资源。包括:信息披露、明确监管主体及其职责、加强再监管激励、完善对监管主体的财务及认识监管以及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颖廉  
现阶段我国各地区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力度存在巨大差异,不利于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以机构自主性为理论视角,选取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构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力度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引入符合国情的操作变量,运用OLS回归来验证假设,进而得出结论:监管者应全面且持久地关注食品安全,农村消费者诉求需得到更多回应,正确处理安全监管与产业发展的关系,中央政府应发挥更积极作用,监管执法效率亟待提高。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义  林恩惠  余建辉  
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了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当国产食品在事件前就处于竞争劣势时,事件后消费者会逐渐倾向于购买进口食品直至进口食品完全占领国内市场;当国产食品在事件后还具备竞争优势时,无论生产者是否解决潜在的质量安全问题,消费者都会倾向于购买国产食品,但监管者加强监管力度会增进消费者福利、减少生产者福利;当事件前后国产食品由竞争优势转为竞争劣势时,如果监管力度较弱,消费者会逐渐倾向于购买进口食品,如果监管力度较强,则取决于事件前的消费者群体的购买行为和生产者群体的质量投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晶妹  范瑾  
近两年来,我国甚至世界各地的食品企业造假与欺诈案件不断涌现,食品安全问题凸显,成为各国政府的心头大患。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食品造假等问题出现的背景,接着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同时构建了造假企业与不造假企业之间以及造假企业与相关监管部门间的两者博弈模型,以此对其期望收益进行比较,并根据对博弈模型的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遏制食品造假等行为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烨  
食品安全问题主要与四个利益主体相关:生产商、消费者、政府的监管部门、第三方机构。由于信息不对称,安全监管的实效与理想还存在较大差距。文章从食品安全监管优化这一目标出发,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研究了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下政府、食品企业、消费者三者间的博弈及失灵行为,以及多中心治理的第三方的行为对优化监管的可能性。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食品安全管理优化策略。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晓勇  李刚  张莉  
本研究表明 ,中国的消费者对食物安全非常担忧 ,特别是对蔬菜和奶制品 ,对转基因(GM)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识很有限 ,而对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 (PFF)相对比较熟悉。他们不愿为质量较高的食品支付过多的费用。此外 ,本研究还表明 ,年轻人和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是PFF的最早接受者。尽管GM食品最近才出现 ,但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和追求多样化的消费者将来购买GM食品的可能性非常大。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郑适  周海文  王志刚  
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发生之前非常关注食品安全,但在购买行为发生的过程中却忽视食品安全,主观认知和客观行为矛盾的现象突出,这主要源于对厂商调整安全食品供给概率的行为反应近乎迟钝,从而导致行为忽视。研究结果表明:农村消费者的价格重视程度、畅销重视程度、冲动性消费程度和食品安全水平与行为忽视程度正相关;而卖家信誉、老人与小孩数、安全食品的可获得性、固定的买卖关系则可以降低行为忽视的程度,缩小消费者行为集合的忽视区域。首先,政府应筹措专项资金,加大对农村食品销售网点建设的支持力度,努力提高安全食品的可获得性;其次,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