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99)
2023(7540)
2022(6290)
2021(5749)
2020(4875)
2019(10845)
2018(10735)
2017(20693)
2016(11291)
2015(12437)
2014(12442)
2013(12178)
2012(11199)
2011(10118)
2010(10149)
2009(9492)
2008(9606)
2007(8648)
2006(7490)
2005(7070)
作者
(32778)
(27647)
(27334)
(26092)
(17498)
(13112)
(12394)
(10365)
(10298)
(9852)
(9482)
(9250)
(8954)
(8931)
(8814)
(8456)
(8052)
(8004)
(7982)
(7819)
(6874)
(6786)
(6670)
(6295)
(6258)
(6115)
(6103)
(5957)
(5579)
(5401)
学科
(39279)
管理(39199)
经济(39197)
(34190)
(29049)
企业(29049)
方法(16829)
(16490)
(15363)
数学(14488)
数学方法(14294)
(11342)
(11228)
(11205)
银行(11192)
中国(10938)
(10740)
(10357)
金融(10355)
体制(10039)
业经(9844)
(9563)
财务(9540)
财务管理(9507)
(9177)
企业财务(9124)
(7423)
贸易(7420)
(7276)
技术(7196)
机构
大学(160657)
学院(159323)
(66324)
经济(64925)
管理(59912)
研究(55853)
理学(51187)
理学院(50612)
管理学(49791)
管理学院(49483)
中国(44583)
(35590)
(33547)
科学(33263)
(28904)
(28514)
财经(27382)
中心(26033)
研究所(25584)
(24927)
(24822)
业大(24010)
农业(22771)
经济学(21080)
北京(20658)
财经大学(20643)
(20389)
(19104)
经济学院(18856)
(18766)
基金
项目(107828)
科学(85702)
基金(80709)
研究(76840)
(71537)
国家(71014)
科学基金(60635)
社会(50613)
社会科(48117)
社会科学(48107)
基金项目(42319)
(40815)
自然(39460)
自然科(38552)
自然科学(38540)
自然科学基金(37897)
教育(35192)
(34919)
资助(32574)
编号(29047)
(25583)
(24924)
重点(24833)
成果(24424)
(22477)
(21979)
国家社会(21965)
(21808)
教育部(21344)
创新(21251)
期刊
(73085)
经济(73085)
研究(47510)
中国(34807)
(29676)
学报(27066)
(26496)
科学(24473)
管理(23811)
大学(20817)
学学(19992)
(19482)
金融(19482)
农业(17639)
财经(14528)
教育(14319)
技术(12405)
(12395)
经济研究(11406)
业经(11023)
问题(9597)
(9440)
(8443)
理论(7698)
(7477)
财会(7453)
科技(7325)
世界(7154)
现代(6999)
业大(6867)
共检索到243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谢康  赖金天  肖静华  乌家培  
现有研究主要将食品安全监管政策的总体方向定位为强化监管,隐含了增加监管力度就会减少市场违规行为的假设。本文基于理性与有限理性假设的违规决策分析,在理论上发现并通过仿真验证:加大监管力度对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违规行为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在某些情形下,随着监管力度的增强,食品安全违规行为反而逐渐增多("监管困境")。同时,生产经营者的平均收益水平和行业总体收益水平也会相应降低("违规困境")。据此,作者提出食品安全治理的"监管有界性"假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应从单纯增加监管总量的制度安排转变为结构动态优化的"监管平衡"制度安排,即监管者面对监管资源不足的严峻现实,应联动地看待生产经营者、...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尹向东  刘敏  
2011年12月29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2012年消费主题为"消费与安全",并将围绕这一年主题开展消费教育、消费咨询等一系列活动。而食品安全应该是"消费与安全"主题的重中之重,所谓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民众的身体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宋怡林  
由于中国食品监管法律和制度的缺陷,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危害和不良影响。要杜绝这种危害性极大的食品安全事故,中国就要下决心不断完善和创新食品监管法律制度。因此,本文通过对比较完善的美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研究,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提供借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叶苗  靳晓华  
近年来,中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成为危害民众生命安全、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梳理欧盟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法律监管制度,分析中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现状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巫修社  王丹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更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近年来,中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其中根本原因在于法律监管制度不健全。通过对国内外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法律监管制度的认知和把握,完善相关制度建设,成为从根本上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关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邓青  易虹  
近些年来,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食品安全案件屡屡发生,形势不容乐观。保障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国际形象,关系中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平稳发展和社会稳定。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度不高、食品监管多头进行、效果不佳、企业违规成本低、食品安全标准立法不完善、相关职能部门惩处力度不够等问题,应通过借鉴美国食品安全法制度创新经验,从制度上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孙娜  孙绍荣  曹卫  
食品安全事关民生与公共安全。我国对食品安全监管制度高度重视,进行了多次改革,总体效果较好。但是,从完善制度的要求来看,仍存在许多需要加强的方面。本文以制度工程学作为新的视角,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实际操作情况,发现观测器失明与抑制器失灵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主要问题。作为应对措施,本文提出:建立食品安全情报制度、重视应用检测技术设备、实行资源开拓制度及消除观测空白是解决观测器失明的有效方法;同时,建立分类惩罚制度、不法行为记录制度与惩罚执行保证制度,可治理抑制器失灵问题。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耀忠  
本文从外部诱因的角度研究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制度变迁,在系统地比较分析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变革的基础上,解释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变迁的内在原因和机制,揭示在多样的制度安排背后的食品安全监管变革的趋同性;并在系统分析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食品安全监管系统性改革的建议,这对于我国未来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改革将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汪鸿昌  肖静华  谢康  乌家培  
中国频繁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现有质量抽检、安全监管等措施均出现失灵现象。基于此,本文从不完全契约理论和信息技术视角探讨如何选择更好的制度安排以更有效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研究发现,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传统信号发送和信息甄别制度对食品中的经验品和信任品失灵,但通过信息技术带来的信息透明和信息可追溯,可以部分解决不完全契约导致的问题。进一步,由信息技术与契约构成的混合治理机制,比任何单一方式都能更有效地确保食品安全。由此提出全供应链信息披露制度,并证明该制度是一个可以促成食品市场从混同均衡变成分离均衡的抵消性机制,是提高市场效率且改进社会福利的可行技术手段和制度安排。在此基础上,提出食品安全信息立法、...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清杰  
2008年9月爆发的三鹿奶粉事件向人们昭示,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通过梳理我国当前多部门共同负责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包括法律制度建设滞后,监管职责不固定,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定位不清,分段监管体制弊端明显,食用农产品初级生产阶段监管失控等。尽快出台构造科学的食品安全法是解决当前制度困境的一个重要条件。另外,强化问责制,理顺监管体制,强化食品链源头和终端的监管等也是完善监管体制的有效措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应恒  王二朋  
监管缺位、监管失范和监管低效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三个基本问题,阻碍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绩效的改善。本文在对食品安全管理理论分析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存在监管缺位、监管失范和监管低效三个问题,最后从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创新视角,提出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优化重点,构建了一个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框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琛  
科学的真正内涵在于通过公开、沟通、共识达致普遍接受的真理共识,所以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化,绝不宜简单地理解为使用高科技的评估、检测或者监测技术,或者是引入高科技的专家学者,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化应指以有利于科学理性独立自主地参与、分享政治权威理性为原则来型塑现有监管制度。以专家参与食品安全治理为契机,从改革食品安全监管的方式、渠道以及监管工具入手,扩大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中的科学理性因子,才是推动我国混合型的行政监管模式向科学的法理型监管模式尽快转型的必然之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倪楠  
自2009年《食品安全法》颁布至今,我国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事件依旧频发,《食品安全法》在农村地区的实施效果远不如城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村居民自身生活习惯等问题外,更主要的是《食品安全法》作为一部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的法律,其明显缺乏专门针对农村食品经营主体的监管配套制度,从而使该法在广大农村地区实施的过程中监管能力明显不足。据此,提出构建食品安全监管在农村地区的配套制度,加强技术监管和信息化管理以及充分发挥社会共治等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毋晓蕾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政府、社会及公众共同参与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公众参与是食品安全监管的一项重要手段,能够弥补单纯政府监管模式的不足。本文基于美国和日本两国食品安全监管公众参与制度的立法及实施特点的分析,剖析了两国在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发展中的经验。中国食品安全中没有公众参与制度,但其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也体现了公众参与的要义,通过吸收美国和日本两国公众参与制度的经验,来完善中国的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发挥中国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积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