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60)
2023(18875)
2022(16476)
2021(15053)
2020(13009)
2019(29960)
2018(29401)
2017(56339)
2016(31161)
2015(34993)
2014(34948)
2013(34621)
2012(31788)
2011(28599)
2010(28284)
2009(26282)
2008(25877)
2007(22920)
2006(19670)
2005(16946)
作者
(94152)
(78782)
(78365)
(74363)
(49735)
(38194)
(35647)
(31140)
(29743)
(27962)
(26692)
(26391)
(24906)
(24628)
(24529)
(24326)
(24298)
(23406)
(22652)
(22489)
(19955)
(19365)
(19092)
(17753)
(17695)
(17513)
(17380)
(17254)
(16008)
(15943)
学科
(124026)
经济(123892)
管理(89609)
(85802)
(71086)
企业(71086)
方法(61961)
数学(54677)
数学方法(53980)
(33508)
(32630)
中国(29475)
(28605)
业经(26941)
地方(25251)
(23622)
贸易(23617)
(22883)
农业(22491)
(21554)
财务(21469)
财务管理(21422)
(20630)
企业财务(20308)
理论(19703)
技术(19478)
环境(19362)
(18854)
(17081)
(16839)
机构
大学(449838)
学院(448529)
管理(175235)
(174139)
经济(170396)
理学(153544)
理学院(151771)
研究(149343)
管理学(148817)
管理学院(148035)
中国(107815)
科学(98768)
(94895)
(85404)
(77161)
(77156)
业大(76052)
研究所(71230)
中心(68412)
农业(68040)
(64323)
财经(63402)
北京(58803)
(57834)
(57750)
师范(57093)
(54029)
(52093)
经济学(52040)
技术(48536)
基金
项目(317191)
科学(246704)
基金(229049)
研究(220628)
(203860)
国家(202241)
科学基金(171689)
社会(137257)
社会科(130079)
社会科学(130041)
(125437)
基金项目(122121)
自然(116493)
自然科(113790)
自然科学(113753)
自然科学基金(111703)
(106370)
教育(102289)
资助(95338)
编号(88551)
重点(71812)
成果(69967)
(68933)
(66897)
(65315)
科研(62088)
课题(61353)
计划(61252)
创新(61070)
大学(58118)
期刊
(179187)
经济(179187)
研究(119865)
学报(82813)
中国(77522)
(75805)
科学(71428)
大学(60743)
管理(59891)
(59293)
学学(57788)
农业(52238)
教育(43867)
技术(38317)
(32399)
金融(32399)
业经(30548)
财经(30120)
经济研究(28769)
(27558)
(25727)
问题(23908)
(23350)
科技(22707)
业大(22016)
统计(21988)
技术经济(21980)
图书(21380)
资源(20654)
(20396)
共检索到6255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薛莹  吕杰  韩晓燕  陈迪  
食品加工业是农产品加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2004—2016年东北三省的面板数据,利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东北食品加工业经济绩效,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东北食品加工业绩效整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辽宁省食品加工业绩效波动幅度最大,黑龙江省次之,吉林省较小。人均GDP总量、地区农林牧渔总产值和地区劳动力资源与食品加工业经济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影响,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和进出口总额对食品加工业呈显著负相关影响。研究表明,区域经济形势和农业经济发展可以推动东北食品加工业的发展,而由于食品加工业本身在产品竞争力等方面的不足,本区域消费水平和进出口的发展却带来了相反的作用。因此,应该提高食品加工企业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相关部门需制定相应政策引导东北地区转变食品加工业发展方式,提高食品加工业科技支撑能力,增强其产品竞争力,从而保障食品加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姜长云  
最近几年来,我国粮食加工业发展迅速,对粮食作为加工原料的需求高速增长;许多粮食主产区在发展粮食加工业方面,更是雄心勃勃。粮食加工业对粮食需求快速增长的现象,在玉米加工业上表现得尤其突出。2001年,我国玉米加工业加工转化的玉米仅为1250万吨,2005年增加到2300万吨以上,增长了84%;而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贾占华  谷国锋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宜居性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基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生活、安全6个方面构建了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Arc GIS空间分析法和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法,对2007-2014年东北地区37个城市的宜居性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城市宜居水平整体偏低,提高速度较慢,但城市间的差异在缩小。(2)城市宜居水平在空间上形成以沈阳、大连为核心的"双核"分布模式,以及以长春、哈尔滨和大庆为核心"扇叶"分布格局。(3)各城市间宜居水平存在较弱的空间相关性,但这种相关性逐年增强。(4)各单项指标的地域分异与综合水平的地域分异存在差异,不同城市在不同指标下有其优势与不足。(5)在研究社会经济的影响时,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发现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市政设施建设投资、人均住宅房地产开发投资、社区服务设施、人口密度与城市宜居性呈正相关,而SO2排放量则呈负相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贾占华  谷国锋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宜居性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基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生活、安全6个方面构建了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Arc GIS空间分析法和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法,对2007-2014年东北地区37个城市的宜居性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城市宜居水平整体偏低,提高速度较慢,但城市间的差异在缩小。(2)城市宜居水平在空间上形成以沈阳、大连为核心的"双核"分布模式,以及以长春、哈尔滨和大庆为核心"扇叶"分布格局。(3)各城市间宜居水平存在较弱的空间相关性,但这种相关性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有鸿  费威  
以农副食品加工业出厂价格为例,通过价格分解将其分为最高历史价格、下降期价格和恢复期价格,利用计量分析方法研究农副食品加工业生产规模和经济增长对这三类价格分解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副食品加工业出厂的最高历史价格和下降期价格受其自身行业生产规模扩大的影响显著,且远高于经济增长对其的影响弹性。而其恢复期的价格变量不能由经济增长变量和行业生产规模变量解释,但其自身一阶差分序列遵循一阶自回归平稳过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何秀丽  张平宇  刘文新  
东北地区是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商品粮基地,粮食单产变化的研究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1978-2004年数据为基础,分别从阶段性、趋势性、稳定性与不同作物等4个角度,对东北地区粮食单产时序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从农业生产条件的角度,对影响东北地区粮食单产变化的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揭示了不同阶段各因素对粮食单产影响程度的变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罗国亮  
本文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方法,测定、分析了东部、中部、西部各地区食品加工业增长的影响因素,探索了专业化、区位商、效益与各地区食品加工业增长的关系。本研究发现,从各地区食品加工业的总要素生产率及其区位优势的比较来看,虽然东部地区比不上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但由于东部地区食品加工业在产销组织和营销管理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东部地区在我国食品加工业发展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并仍将成为该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兴龙  张越杰  王琳  
本文运用2006—2010年吉林省食品加工业及内部8个子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方法,对吉林省食品加工业发展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0年吉林省食品加工业的生产率增长较快,其TFP年均增长率为17.5%,但其各子行业TFP增长速度、技术进步程度和技术效率变化差异较大;吉林省食品加工业技术效率增长缓慢,技术进步成为推进食品加工业TFP增长的主要因素,而食品加工业技术效率的增长主要依靠规模效率的增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韩洁平  王霞  闫晶  
基于东三省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生态效率指标体系,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该地区的生态效率进行评价,采用Malmquist指数计算其效率变动值,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该地区生态效率整体呈良好发展趋势,且发展主要受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的推动,利用Tobit模型分析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除研发强度和利用外资外,其他因素对生态效率均呈负面影响,最后针对提高区域的生态效率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罗国亮  
价格对食品加工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供求两个方面: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影响到食品加工品的供给,食品加工品价格的变化影响到食品加工品的需求,从而影响到食品加工业的发展。以下就这两方面进行分析。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周慧秋  
本文主要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通过对影响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六个主要因素与粮食实际产量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及定性分析,实证考察了各个因子不同时期对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丁孟春  姜会明  
饲料产业是联系着种植业、养殖业、畜产品加工业和消费的综合性产业体系,发展饲料产业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饲料加工业是饲料产业的主体,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东北地区的饲料加工业从无到有,尤其是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已经初步建成了完整的饲料生产、销售、研发体系,从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加工生产的综合情况和产能状况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该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小规模分散经营、检测和监督体系不健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品质量存在隐患等问题。因此,如何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对症下药是促进东北地区饲料加工业发展的关键。文章通过对东北地区饲料产业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了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加强生产过程监管...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晓鹏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培育越来越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首要因素。本文以产业国际竞争力定位指标的分类为切入点 ,分别从资源利用效率、生产效率、劳动力优势和生产规模四个方面考察了中国食品加工业的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总体上看 ,中国食品加工业在上述四个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食品加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处于明显劣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诗靓  文浩楠  杨艳涛  
[目的]结合当前国内玉米供需新形势,通过研究影响玉米供给的主要因素,探究农户种植行为改变动因,从而为保证玉米稳定供给提出建议。[方法]选取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4个地区1999—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基于Nerlove模型对东北地区玉米供给反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玉米市场价格对农户玉米生产决策的影响显著,玉米供给短期价格弹性较低,长期价格弹性较高,玉米生产具有较强的惯性,大豆市场价格、自然风险对玉米生产具有负向影响,由于收储细节不够完善、收购企业单方面标准使得临时收储制度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对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发挥作用有限。[结论]在临储取消后政府应积极搭建玉米产销协作平台,加强市场价格信息平台建设,保持"价补分离"政策的稳定性,进一步完善生产者补贴机制,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少凡  王向阳  
东北地区工业基础比较雄厚,但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存在绩效偏低、创新水平较弱等问题。本文基于2020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服务业企业调研数据,对东北地区服务业的顾客导向、IT能力和环境不确定性等相关特征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顾客导向、IT能力、环境的不确定性是对服务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顾客导向通过IT能力间接对创新绩效产生影响,环境不确定性在IT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提升东北地区服务业创新绩效,应增强企业网络关系的密切程度及IT资源的异质性;形成开放式的关系管理模式并获取多种服务创新要素;着重培养信息技术获取和吸收的能力;积极面对环境的不确定性,形成企业内生的服务创新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