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61)
- 2023(10709)
- 2022(9212)
- 2021(8351)
- 2020(7295)
- 2019(16729)
- 2018(16603)
- 2017(31958)
- 2016(17959)
- 2015(20506)
- 2014(20813)
- 2013(20747)
- 2012(19552)
- 2011(17883)
- 2010(18072)
- 2009(17084)
- 2008(17377)
- 2007(15954)
- 2006(13927)
- 2005(12842)
- 学科
- 济(78882)
- 经济(78771)
- 管理(54784)
- 业(49220)
- 企(39986)
- 企业(39986)
- 方法(35307)
- 数学(31167)
- 数学方法(30862)
- 农(21920)
- 财(21714)
- 中国(18700)
- 制(18493)
- 地方(17316)
- 学(16859)
- 业经(15997)
- 贸(14215)
- 贸易(14213)
- 易(13760)
- 农业(13663)
- 务(12892)
- 财务(12862)
- 财务管理(12825)
- 银(12401)
- 体(12365)
- 银行(12365)
- 融(12342)
- 金融(12337)
- 环境(12199)
- 企业财务(12134)
- 机构
- 大学(272183)
- 学院(269816)
- 济(113047)
- 经济(110638)
- 管理(100654)
- 研究(94243)
- 理学(86679)
- 理学院(85614)
- 管理学(84125)
- 管理学院(83601)
- 中国(70873)
- 科学(58503)
- 京(57478)
- 财(54013)
- 农(49711)
- 所(49460)
- 研究所(44865)
- 中心(42994)
- 江(42748)
- 财经(42513)
- 业大(41281)
- 农业(39387)
- 经(38396)
- 北京(35831)
- 范(35822)
- 经济学(35632)
- 师范(35453)
- 院(33459)
- 州(32721)
- 经济学院(32285)
- 基金
- 项目(177826)
- 科学(140016)
- 基金(129804)
- 研究(128343)
- 家(113804)
- 国家(112927)
- 科学基金(95457)
- 社会(82018)
- 社会科(77704)
- 社会科学(77680)
- 省(69242)
- 基金项目(68834)
- 自然(61451)
- 自然科(59952)
- 自然科学(59928)
- 教育(59366)
- 划(58944)
- 自然科学基金(58891)
- 资助(53084)
- 编号(51814)
- 成果(43094)
- 重点(41028)
- 部(40530)
- 发(38693)
- 创(36503)
- 课题(36141)
- 制(35843)
- 科研(34506)
- 创新(34430)
- 教育部(34358)
共检索到4014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云峰
文章从城市化的视角研究了食品价格变动的具体机制及其区域差异。理论分析发现,城市化主要通过三种机制对食品价格变动产生影响:直接推高机制、间接推高机制和间接平抑机制。实证分析发现:对于土地丰裕度较低的农业主产区,其城市化的直接和间接推高机制最为明显,因此需谨慎推动城市化进程,而对于土地丰裕度较高的地区而言,无论其是否属于农业主产区,城市化的直接推高机制都不显著,并且对于土地丰裕度较高的非农业主产区,其间接推高机制也不显著,因此最适宜成为城市化的新增长点。
关键词:
城市化 食品价格 影响机制 区域差异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玉波
近期食品价格的波动对我国城乡居民生活产生了显著影响。本文利用2001年1月至2011年5月间我国城乡食品价格月度同比指数,研究了两者的联动机制。实证分析表明,城乡食品价格存在长期均衡,两者互为因果,但相互影响的大小和方式存在差异。
关键词:
食品价格指数 协整关系 因果检验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崔冶
本文对食品价格向非食品价格传导机制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提出了成本推动、结构性推动和通胀预期三种传导途径,并建立了一个以食品通胀率和非食品通胀率为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二者间的传导途径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食品价格与非食品价格的传递作用是存在的,食品价格的上涨会对非食品价格造成同向的冲击,并且这种冲击具有稳定的持续效应。另外,我国食品通胀率比非食品通胀率波动性强,如果二者之间传导机制通畅,食品领域的通胀会对非食品领域的通胀水平带来巨大冲击,引发全面通胀的风险。因此,货币政策的制定不应剔除食品价格因素,我国CPI指数中的食品权重应谨慎下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晓红
文章通过构造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31个省区和6大区域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和竞争优势进行分析,分析了各省和各区域绿色食品各指标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带动作用的差异,时间因素的变化影响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差异以及各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个体差异,从而得出各区域的绿色食品产业竞争优势的差异。提出通过调整发展营销战略和科技创新是提升区域竞争优势的关键,由此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晓刚 郭力
随着2000年以来"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战略的相继实施,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持续缩小,产业转移进程加快,劳动力回流态势明显,经济增长方式愈发依赖投资与出口。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就业变动机制表现出新的区域差异:在中西部,教育发展、资本形成、政府财政支出及第二产业比重的提高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就业增长;而在东部,科技进步、城镇化、消费、出口及第三产业比重的提升体现出更强的就业增进效果。因此",十二五"时期的就业促进战略应具有区域差异特色,重点是加快产业与劳动力的"双转移"、优化产业结构及区域布局、扩大内需、转变城镇化模式、协调政府与市场机制的就业功能等。
关键词:
就业 产业 劳动力 经济增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光明 杨滨嘉 吕百芳
本文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我国食品渠道和非食品渠道的价格传导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食品渠道和非食品渠道的价格传导分别在上游环节和中游环节存在问题;前一渠道的价格变动多由供给面因素引起,而后一渠道则多由需求面因素驱动。最后,本文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价格传导机制 食品渠道 非食品渠道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魏振香 陈媛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食品价格之间变动关系十分密切。在从理论方面研究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基础上,运用VAR模型、协整检验及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二者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食品价格和CPI相互之间有正向推动作用。针对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对控制食品价格和CPI提出相应的5个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姚成胜 朱伟华 黄琳
构建农业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2000—2016年我国及其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运用泰尔指数、探索性空间分析、面板回归模型等方法,揭示了我国省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6年中国及其东、中、西三大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大体都可以划分为2000—2011年的持续增长阶段和2012—2016年的基本稳定阶段,并呈现出由东向西明显递降的特征;2)2000—2016年区域间差异是驱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但在2007年以后区域内差异逐渐扩大,并于2015年开始成为农业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3)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其空间格局在2000—2008年变化较为复杂,而在2008—2016年基本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特征;4)经济增长是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首要驱动因素,其作用要明显大于工业化和降水量,而城镇化和复种指数则对区域农业经济有一定的负向影响,而且农业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和外溢,能够产生跨区域的极化效应。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军 黄季焜 尚强 仇焕广
本文利用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月度数据分析了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形成机制及波动原因,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理论和基于向量自回归的误差修正模型研究CPI、非食品价格和食品价格之间的因果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因果分析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时期,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上涨都显著地导致CPI的上涨,但CPI对食品价格影响显著,而对非食品价格没有显著影响。所以,调控CPI的宏观政策(如货币等政策)、促进农产品生产和非食品供给都将对控制通货膨胀产生积极的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嫣然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关系民生发展,但是我国的农村食品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影响因素错综复杂:食品安全保障机制不成熟、相关法律不完善、政府执法行为不规范、社会监督不到位以及消费者自身食品安全意识缺失等。为了切实保障农村食品安全,应着手建立健全农村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规范农村食品安全行政执法行为,加强公共监督和社会共治,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关键词:
农村食品安全 存在问题 法律保障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丽萍 杨江龙
在分析我国食品可追溯信息有效传递机制的现状及实践基础上,提出关于农业合作社、食品公司、政府及农户的两阶段四方博弈模型。首先,食品公司、政府、农户展开有关食品可追溯信息的三方博弈,接下来,食品公司与农业合作社展开博弈,并应用委托-代理模型予以分析。根据食品可追溯信息对食品公司自身价值的高低和对市场经济以及社会环境影响程度的大小,对食品可追溯信息进行分类,分析不同种类的食品可追溯信息主体的博弈过程,得出各主体的参与决策以及食品可追溯信息传递模式的选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彦丽
本文运用协同学基本原理提出了食品安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运行机制的基本框架,并结合中国食品安全治理的现状,提出食品安全协同治理建设的基本思路,以期为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水平寻找新的立足点。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协同学 协同治理 运行机制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林苏钦 王云龙
对食品物流信息可追溯机制进行了简要概述,并针对协同学在食品信息可追溯机制演化方面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说明。综合运用协同学理论与灰色系统数学建模方法构建了食品物流信息可追溯机制的演化模型,并以上海食品物流园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求解数学方程确定了机制演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序参量。最后,对食品物流信息可追溯机制演化的趋势进行了展望,期望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食品物流 信息可追溯 机制演化 协同学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晓暾 祝福云 黄天柱
本文在对2001-2012年我国的粮食价格变化特征进行概述之后,对影响我国粮食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机理进行分析,包括农业生产成本、农业生产要素供应、粮食需求规模和需求结构变化等六个方面,并提出了稳定我国粮食价格、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价格 城镇化 需求结构 粮食安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静
文章基于分位数Q-Reg估计对我国居民食品消费动态区域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研究显示我国东部地区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逐步减少,中西部地区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仍在逐步增加,特别是西部地区增加幅度较大,2014年开始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分位数分解表明因地区差异所造成的食品消费支出的差异非常明显,当分位数增加时,这种差异愈加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