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0)
- 2023(896)
- 2022(820)
- 2021(768)
- 2020(635)
- 2019(1343)
- 2018(1325)
- 2017(2137)
- 2016(1453)
- 2015(1595)
- 2014(1483)
- 2013(1446)
- 2012(1441)
- 2011(1341)
- 2010(1222)
- 2009(1230)
- 2008(1178)
- 2007(969)
- 2006(808)
- 2005(692)
- 学科
- 学(3807)
- 壤(3655)
- 土壤(3642)
- 济(2202)
- 经济(2198)
- 管理(2113)
- 森(1863)
- 森林(1863)
- 林(1829)
- 业(1697)
- 企(1452)
- 企业(1452)
- 方法(1312)
- 生物(1215)
- 及其(1122)
- 数学(1104)
- 数学方法(1087)
- 防(1051)
- 森林土壤(1041)
- 防治(1015)
- 治(1011)
- 松(973)
- 虫(884)
- 水产(867)
- 理论(840)
- 生物学(824)
- 环境(821)
- 动物(811)
- 物(767)
- 生态(755)
- 机构
- 大学(21621)
- 学院(21351)
- 农(11312)
- 研究(11031)
- 科学(10919)
- 农业(9065)
- 业大(8888)
- 所(7602)
- 研究所(7405)
- 中国(6948)
- 实验(6577)
- 室(6555)
- 实验室(6294)
- 农业大学(6087)
- 重点(5975)
- 省(5778)
- 京(5388)
- 林业(5315)
- 业(4958)
- 环境(4575)
- 资源(4552)
- 科学院(4477)
- 院(4448)
- 林(4404)
- 管理(4111)
- 中心(3932)
- 研究院(3779)
- 技术(3757)
- 济(3754)
- 经济(3650)
共检索到28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蓓 刘勇 李国雷 甘敬 徐扬
In 2000, the effect of thinning intensities with five different treatments of 0%(CK), 30%(slight thinning), 48.75%(middle thinning),53.75%(intense thinning) and 65.6%(super intense thinning) on the soil enzyme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9-year-old aerial seeding Pinus tabulaeformis stands with initial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雷 刘勇 甘敬 郭蓓 徐扬
飞播造林是我国偏远山区重要的植被恢复模式之一,探讨林地质量和调控措施对飞播林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该文于2000年在北京市延庆县王家堡飞播基地,对飞播造林密度为8 000株/hm2的9年生油松林设置30%(弱度)、48.75%(中度)、53.75%(强度)、77.13%(超强度)4个间伐强度及0%(对照)共5个处理。5年后,通过比较不同季节0~20 cm土壤的酶活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探讨土壤酶作为筛选间伐强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①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峰值出现在6月份,而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峰值出现在10月份,转化酶出现在4月份;②5种土壤酶活性对间伐强度响应不同,弱度间伐的土壤...
关键词:
油松 飞播林 间伐强度 土壤酶 土壤养分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国富 叶斯华 吴持平 徐善佳 厉明富
对飞播马尾松林抚育间伐的试验研究表明:间伐与不间代相比,其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均有增加。间伐后立木保存密度为3300株/hm~2,4050株/hm~2,4800株/hm~2和5550株/hm~2的4a胸径增长率分别为3.43%,2.85%,2.64%和2.56%,分别为不间伐的249.00%,207.00%,191.00%和180.00%;4a树高增长率分别为2.24%,1.90%,1.75%和1.75%,分别为不间伐的149.00%,127.00%,117.00%和117.00%。经抚育间伐的马尾松林分,林木生长中等以上的株数平均占65.00%以上;不间伐的林分,林木生长中等以上的株数仅占30....
关键词:
马尾松 间伐 效应 技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曾馥平 王克林 李文祥 苏以荣 蒙冠禧 韦政社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 ,尤以飞播造林分布广面积大。从飞播马尾松林的间伐试验中优选出 4种间伐强度的间伐方法 ,分析和评价了各种间伐模式对保留木生长、林木自然稀疏以及林地土壤的影响 ,为类似地区提出了飞播马尾松林合理的间伐强度和间伐方法。
关键词:
马尾松 间伐强度 自然稀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齐梦娟 石朔蓉 姜春前 王书韧 王辉 王景弟
[目的 ]探索不同间伐强度对青冈栎次生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响应。[方法 ]以湖南省天心阁林场青冈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设置4种间伐强度(对照:0%;弱度间伐:15%;中度间伐:30%;强度间伐:50%),探讨不同间伐强度下4种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变化及其在总有机碳中的分配比例。[结果 ](1)与对照样地相比,中度间伐和强度间伐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弱度间伐降低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2)间伐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降低了可溶性有机碳的含量,土壤颗粒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在不同间伐处理下的变化趋势与总有机碳一致;(3)不同间伐强度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分配比例分别为:0.23%~0.54%、0.40%~0.78%、16.54%~47.30%和6.46%~14.29%,强度间伐显著提高了微生物量碳、颗粒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分配比例,降低了可溶性有机碳的分配比例,表明间伐提高了不稳定碳的比例,且颗粒有机碳对间伐处理更敏感;(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总有机碳与各活性有机碳组分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且活性有机碳与土壤含水量和总氮含量呈正相关;土壤活性组分碳间转化依赖于总有机碳量的变化,且在一定的水分和氮素条件下易发生分解转变。[结论 ]不同间伐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含量有显著影响,强度间伐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含量,加快土壤中的碳素循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齐梦娟 石朔蓉 姜春前 王书韧 王辉 王景弟
[目的 ]探索不同间伐强度对青冈栎次生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响应。[方法 ]以湖南省天心阁林场青冈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设置4种间伐强度(对照:0%;弱度间伐:15%;中度间伐:30%;强度间伐:50%),探讨不同间伐强度下4种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变化及其在总有机碳中的分配比例。[结果 ](1)与对照样地相比,中度间伐和强度间伐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弱度间伐降低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2)间伐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降低了可溶性有机碳的含量,土壤颗粒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在不同间伐处理下的变化趋势与总有机碳一致;(3)不同间伐强度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分配比例分别为:0.23%~0.54%、0.40%~0.78%、16.54%~47.30%和6.46%~14.29%,强度间伐显著提高了微生物量碳、颗粒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分配比例,降低了可溶性有机碳的分配比例,表明间伐提高了不稳定碳的比例,且颗粒有机碳对间伐处理更敏感;(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总有机碳与各活性有机碳组分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且活性有机碳与土壤含水量和总氮含量呈正相关;土壤活性组分碳间转化依赖于总有机碳量的变化,且在一定的水分和氮素条件下易发生分解转变。[结论 ]不同间伐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含量有显著影响,强度间伐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含量,加快土壤中的碳素循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姜雨希 申方圆 周思雨 刘月 陈晨 周冠军 强铁艳 杨立学
【目的】研究不同间伐强度下红松阔叶林土壤胞外酶活性和化学计量比的变化,探讨间伐强度对土壤养分循环的影响,有利于红松阔叶林的可持续经营和生态功能的稳定。【方法】以吉林省长白山林区内的天然红松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选择4个间伐强度(CK,0%;LT,14%;MT,27%;HT,41%),测定并分析土壤养分、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通过胞外酶矢量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DA)揭示间伐强度对红松阔叶林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养分限制的影响。【结果】间伐显著降低了磷(P)获取酶活性(ACP),显著提高了碳(C)、氮(N)获取酶活性(CBH、BG、NAG、LAP),且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C、N获取酶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中度间伐达到最大。土壤E_(C∶P)(0.99)和矢量长度(0.92)在重度间伐处较高,E_(C∶N)(1.15)和矢量角度(57.21°)在未间伐处较高,表明土壤微生物在重度间伐和未间伐下分别具有较强的碳和磷限制。土壤铵态氮与C获取酶(CBH、BG)活性、E_(C∶N)、E_(C∶P)、矢量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与P获取酶(ACP)活性显著负相关(P<0.01)。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有机质是调控土壤胞外酶活性随间伐强度变化的重要因子。【结论】适宜的间伐强度可以提高土壤胞外酶活性,改善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促进土壤生物化学循环过程,研究结果可以为深入探讨间伐对天然次生林的养分循环和资源限制等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为红松阔叶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启越 谭红岩 迟明峰 吴丹妮 张晓文 贾茜 张龙玉 贾忠奎
【目的】探讨油松人工林皆伐后天然更新成林的过程中对土壤肥力和酶活性的影响,分析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土壤质量的变化规律,为油松林的地力维护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演替时序法,在河北平泉地区选择立地条件一致的中龄林(32年)、近熟林(40年)、成熟林(53年),皆伐后不同时间(5年、10年、24年)的天然更新林及皆伐后8年撂荒地作为对照,分0~10 cm、10~20 cm土层测定土壤肥力和酶活性,并对2组指标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1)从中龄林到成熟林土壤质量持续提升,其中在0~1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全氮含量和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61.5%、379.1%和181.3%,各指标在10~20 cm土层也有显著提升(P 0.05),到伐后24年土壤肥力和酶活性逐渐下降,与伐后5年相比,土壤毛管持水量、全氮含量和蔗糖酶活性在0~10 cm土层分别下降了24.4%、61.0%和28.8%,在10~20 cm土层各指标也均有明显下降(P 伐后5年>伐后10年>伐后24年>近熟林>撂荒地>中龄林。【结论】油松人工林成熟林阶段土壤质量明显改善,随着时间推移皆伐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土壤肥力和酶活性下降,但在皆伐迹地上及时实现植被恢复会显著减轻下降的程度,且土壤质量明显好于同一发育阶段的人工林。皆伐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可以有效地缓解地力衰退的问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颖 秦涛 郭银花 张欢 周志勇
【目的】森林火灾发生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既依赖于林火发生的时间,也取决于林火的类型和强度。在林火干扰后较短时间内研究不同类型火烧迹地的土壤生化特性,对理解地上群落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方法】在火灾发生1个月后,分别在林冠火和地表火迹地,按0~5 cm和5~10 cm钻取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基础呼吸、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以及理化性状等指标,并估算了土壤微生物的代谢熵。【结果】森林火灾对0~5 cm的土壤性状具有较大影响。林冠火相比于地表火导致土壤养分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并提高了土壤基础呼吸(3.85%)及土壤呼吸速率(47.67%),同时也增加了胞外酶的活性;但显著降低了含水量(21.95%)及微生物生物量碳(27.98%)、氮(9.65%)。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森林火灾通过改变土壤养分含量调控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结论】在林火发生后的较短时间内,土壤的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和胞外酶的活性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尤其在0~5 cm土层,林冠火的激发作用更强一些;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预示着随火灾发生时间的延长、土壤的理化性状都会得到明显改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谭芳林 林捷 张水松 薛建辉
Slash Pine(Pinus elliottii) is an introduced tree species that can adapt different site types. Since 1970s, in order to enrich the tree species resource, Slash Pine was planted on the cut_over area of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protection forest in Chishan Protection Forest Farm of Dongshan County, Fuj...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毛文韬 吴雪莲 辜夕容 姚永红
在重庆市缙云山马尾松林地里按海拔及坡向设置了6个样地,检测分析了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和纤维素酶活性。结果表明:海拔高低显著影响马尾松林地的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及纤维素酶活性。海拔越低纤维素分解菌数量越高,低海拔下的土壤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是高、中两个海拔下的38和8.6倍,坡向对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无显著影响;而Cx酶活性与滤纸酶活性则是在中海拔时最高,且3种海拔下都是阴坡高于阳坡;6个样地的滤纸酶活性均在6天时最高,但Cx酶活性最高的培养时间因海拔和坡向而异。
关键词:
纤维素酶 纤维素分解菌 马尾松 缙云山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褚欣 潘萍 郭丽玲 宁金魁 欧阳勋志 吴自荣
根据飞播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的林木密度,将林分分为Ⅰ组(9001 500株·hm(-2)),Ⅱ组(1 5002 100株·hm(-2)),Ⅲ组(2 1002 700株·hm(-2)),Ⅳ组(2 7003 300株·hm(-2))等4个密度组,并分别各密度组设立标准地调查和样品测定,分析比较其凋落物和土壤的持水性能。结果表明:(1)各密度组凋落物储存量都表现为半分解层大于未分解层,凋落物总储存量、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均为密度组Ⅱ>密度组Ⅲ>密度组Ⅰ>密度组Ⅳ,最大值分别为4.26,11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雷 刘勇 李瑞生 徐扬 郭蓓
研究密度对叶凋落物基质物质及分解速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2002年在北京市延庆县营盘村附近中山,对造林密度为3130株/hm2的18年生油松人工林设置0、35.7%、49.2%6、4.2%4个间伐强度的处理,3年后,应用分解网袋法比较叶凋落物分解速率、养分归还及初始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①样地Ⅰ~Ⅳ油松叶凋落物年分解速率分别为25.81%、26.25%、27.68%和25.96%,周转期为10.04、9.84、9.24和9.97年,用分解速率来评价间伐效果可行。②在分解的前2个月,N、P、K、Mg等迅速释放;在观测的14个月内,叶片N、Mg归还呈释放-固定交替规律,P、K呈释放-固定-稳定趋势...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润柳 刘欣艺 徐其静 侯磊 王克勤
【目的】通过分析等高反坡阶整地对退化坡林地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揭示该措施生态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区迤者小流域的退化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坡林地为对象,设置等高反坡阶整地1 a样地(1 a)和10 a样地(10 a),以原状坡面(ck)为对照,比较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和酶活性在反坡阶的阶上和阶下及不同土层深度(0~10、10~20、20~30和30~40 cm)的分布差异。【结果】(1)等高反坡阶整地显著提高土壤养分质量分数(P<0.05),碳、氮、磷等养分提升达15.3%~236.2%,阶下高于阶上,表层土壤(0~10 cm)增加最明显。(2)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表现为10 a样地显著高于ck (P<0.05),4种酶活性提升范围在3.7%~587.5%,阶下仍高于阶上,表层土壤酶活性提升显著(P<0.05)。(3)冗余分析显示:等高反坡阶整地后土壤养分对酶活性的累积解释贡献率升高,ck、1和10 a样地分别为68.0%、88.0%和92.7%;反坡阶整地后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正相关关系提高,相关系数范围和达极显著性组数(P<0.01)由ck的0.26~0.99和1组,增至10 a样地的0.78~1.00和15组。【结论】退化坡林地实施等高反坡阶整地后,可促进土壤养分蓄积,激发土壤酶活性,增加两者在土壤生理生化反应过程中的配合度,最终改善土壤质量。图4表1参35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海静 张曼 崔丽红 黄选瑞
通过研究择伐面积以及人工更新不同树种对华北落叶松低效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的影响,为低效林的改造提供参考。2007年在华北落叶松低效林内进行3种不同面积的择伐,即0.02、0.03和0.05 hm2,并在择伐孔内人工更新白桦和华北落叶松2种树种,2012年测其土壤有机含碳量和碳密度。结果表明:同一择伐面积下,人工更新华北落叶松的土壤含碳量和碳密度均比白桦高,即异龄纯林比针阔混交林高;人工更新白桦的各择伐孔内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表现为0.02 hm2>0.03 hm2>0.05 hm2,栽植华北落叶松时表现为0.05hm2>0.02 hm2>0.03 hm2;同一择伐孔内,土壤含碳量和碳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