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04)
- 2023(13773)
- 2022(11511)
- 2021(10783)
- 2020(9324)
- 2019(20882)
- 2018(20289)
- 2017(39657)
- 2016(20639)
- 2015(22536)
- 2014(21815)
- 2013(21129)
- 2012(18939)
- 2011(16581)
- 2010(16204)
- 2009(14785)
- 2008(14359)
- 2007(12301)
- 2006(10151)
- 2005(8548)
- 学科
- 济(85128)
- 经济(85061)
- 业(65937)
- 管理(64840)
- 企(55249)
- 企业(55249)
- 方法(41782)
- 数学(37299)
- 数学方法(36891)
- 财(24015)
- 中国(23712)
- 农(19208)
- 技术(18578)
- 地方(18195)
- 业经(17884)
- 务(16648)
- 财务(16616)
- 财务管理(16587)
- 银(16119)
- 银行(16102)
- 制(16059)
- 企业财务(15898)
- 融(15399)
- 金融(15397)
- 行(15254)
- 贸(13764)
- 贸易(13753)
- 理论(13410)
- 农业(13319)
- 易(13294)
- 机构
- 大学(274328)
- 学院(273906)
- 济(118065)
- 经济(116002)
- 管理(115602)
- 理学(101139)
- 理学院(100133)
- 管理学(98487)
- 管理学院(97951)
- 研究(82496)
- 中国(67554)
- 财(55666)
- 京(54213)
- 科学(47074)
- 财经(45236)
- 经(41468)
- 中心(39979)
- 江(38457)
- 所(37439)
- 经济学(37406)
- 业大(35643)
- 财经大学(34297)
- 研究所(34095)
- 农(34027)
- 经济学院(33986)
- 范(33158)
- 北京(33049)
- 师范(32876)
- 商学(31966)
- 商学院(31673)
- 基金
- 项目(195241)
- 科学(158873)
- 基金(146783)
- 研究(143828)
- 家(125999)
- 国家(124981)
- 科学基金(111507)
- 社会(96680)
- 社会科(91950)
- 社会科学(91929)
- 基金项目(78441)
- 省(75574)
- 自然(71689)
- 自然科(70186)
- 自然科学(70172)
- 自然科学基金(68948)
- 教育(66826)
- 划(63262)
- 资助(58361)
- 编号(56209)
- 创(45897)
- 部(44085)
- 重点(43389)
- 成果(43038)
- 创新(42077)
- 发(41242)
- 国家社会(41046)
- 教育部(39237)
- 人文(38967)
- 科研(37806)
- 期刊
- 济(118024)
- 经济(118024)
- 研究(78597)
- 中国(48777)
- 财(43421)
- 管理(43274)
- 科学(35689)
- 学报(34584)
- 融(30349)
- 金融(30349)
- 农(28443)
- 大学(28312)
- 学学(27015)
- 技术(25118)
- 教育(24836)
- 财经(22009)
- 经济研究(19925)
- 农业(19400)
- 经(18880)
- 业经(18848)
- 问题(15017)
- 技术经济(14440)
- 策(14005)
- 统计(13741)
- 科技(13554)
- 商业(12773)
- 理论(12722)
- 财会(12429)
- 贸(12336)
- 现代(12069)
共检索到3879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玉荣 邓智 张皓博
利用2006—2010年我国44个省市的880项投资事件的数据,研究了风险资本集聚、投资行业分布与区域创新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国内各地区的风险资本集聚可能通过影响地区的投资行业分布进而影响区域创新绩效,即一个地区吸引的风险资本越多,这些风险资本集中于某几个特定行业的可能性越大,该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越高。最后提出:我国地方政府监管机构应积极引导风险资本进驻当地的优势产业,集中发展特色经济,以有效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闫沛慈 芮雪琴
应用门槛回归模型,分别以人力资本集聚水平与集聚结构为门槛变量,对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区域创新系统内各因素的调节下,人力资本集聚水平对区域科技创新呈现双门槛效应;人力资本集聚结构对区域科技创新存在单门槛效应。各区域应重视提高人力资本集聚水平与优化人力资本集聚结构的协同发展,以促进科技创新。
关键词:
人力资本集聚 区域科技创新 门槛回归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倪进峰 李华
利用我国2004—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产业集聚—人力资本—区域创新能力的链式关系,探讨产业集聚与人力资本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会与当地人力资本形成有效互动,并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并没有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也不能通过与人力资本的互动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影响;协同集聚创新效应的发挥更加依赖当地人力资本状况,在人力资本的对数值超过0.0886后,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整体影响为正,如果低于0.0886,协同集聚会抑制区域创新。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高晓清 杨洋
研究生人力资本集聚水平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我国高层次人才的流动规律。基于2004—2019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研究生人力资本集聚水平及时空演变特征进行探讨。分析发现:我国研究生人力资本分布呈现出“东高西低”的非均衡特征,且形成了“京津”、“江浙沪”两个核心聚集区;各省份之间研究生集聚现象明显,已经形成稳定的高–高集聚区和低–低集聚区,其中位于低–低集聚区的省份占比超70%;各省份研究生集聚指数的差异随时间而缩减,但我国区域研究生集聚的时空演进并不活跃,仅有不足17%的省份存在时空跃迁。基于此,应推动各省份落实“育人”与“留人”两手抓,并通过培育研究生引力增长极,以点带面构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研究生人力资本布局,以推进研究生人力资本的均衡化分布。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可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考察了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双向影响机制及产业异质性影响。采用2006—2015年中国31个省域高技术产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验证了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双向影响机制和产业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存在显著的双向促进作用。产业集聚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促进了区域创新,区域创新通过增长极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促进了产业集聚。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双向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产业异质性,不同高技术产业的集聚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呈现出差异,同时区域创新对不同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反向影响亦呈现出差异。东部地区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双向影响程度相对中西部地区更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帅邦
文章以制造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为研究内容,考虑行业异质性,探讨了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集聚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制造业集聚会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其中,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的促进作用最大。制造业集聚影响区域创新能力具有单一门槛效应,即当制造业集聚超过一定水平并且集聚度继续提高时,制造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较弱。根据以上结论,政府应对制造业集聚进行引导以提升集聚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帅邦
文章以制造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为研究内容,考虑行业异质性,探讨了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集聚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制造业集聚会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其中,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的促进作用最大。制造业集聚影响区域创新能力具有单一门槛效应,即当制造业集聚超过一定水平并且集聚度继续提高时,制造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较弱。根据以上结论,政府应对制造业集聚进行引导以提升集聚效应。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宇斌 王森
基于数字金融驱动创新的契机,着眼于空间异质性视角,考察了数字金融集聚空间分布模式之单中心化、多中心化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集聚单中心化空间分布模式多集中于中西部省份,多中心化空间分布模式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省份;(2)数字金融集聚单中心化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抑制作用,揭示了资源过度集聚的负外部效应,而多中心化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提升作用,并且随着城市空间分布模式多中心化强度的增加,这种提升作用更为明显;(3)数字金融集聚单中心化空间分布模式使消费支出和教育投入过度的地理集中化,进而抑制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多中心化驱动下消费支出和教育投入的空间合理配置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晔 邵同尧
本文采用面板的Granger因果检验,对1997-2008年间我国24个省市自治区风险投资与创新之间因果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和专利授权均是一阶单整变量;且Kao检验、Johansen Fisher检验和Pedroni检验的协整检验结果也十分显著。这不仅说明了风险投资和专利授权变量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且还验证了"风险投资先于创新"假说的成立。但却没有发现"创新先于风险投资"的显著证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葛雅青
基于2006—2015年中国30个省份国际人才和区域创新的数据,利用区位商、探索性空间分析法和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分析区域国际人才集聚的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其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国际人才集聚度总体较低,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且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高-高"集聚省份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低-低"集聚省份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地区,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趋势不断强化;国际人才数量每增加1%,区域专利数增长0.23%,国际人才集聚显著提升了区域创新能力。根据研究发现,提出中国进一步吸引国际人才、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人才集聚 空间格局演化 区域创新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熊璞 李超民
与大多数分析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空间差异的研究视角不同,文章基于高等教育集聚的视角,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差异提出了一个新解释,认为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存在空间差异的原因与区域高等教育集聚有关。文章利用2000——2018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借助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检验高等教育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高等教育集聚水平与区域创新能力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特征明显;(2)高等教育集聚整体上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有助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3)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研发投入、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市场化水平、对外开放度均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区域创新 空间差异 高等教育集聚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知桂 陈家敏
为了发挥我国人口对创新体系构建的协助作用和增强人才对科技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需要厘清人口集聚、人才集聚与区域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2010—2018年我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人口集聚、人才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人口集聚抑制本地技术创新,且不具有空间外溢效应,人才集聚促进区域技术创新,该结果具有稳健性;(2)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区域技术创新,而融资环境、财政分权程度和教育水平对区域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并不显著;(3)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人才集聚对周边地区的技术创新产生显著的"倒U型"影响,其最优的影响范围为75~200千米。最后,本文从建设教育强国、改善融资环境、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施晓丽 蒋林林
加快创新要素流动是释放要素优化配置红利和增强供给侧增长动力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2008至2019年我国30个省级单元的数据样本,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创新要素流动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以及创新要素集聚在此过程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创新要素流动显著促进区域创新发展。与创新人员要素流动相比,创新资本要素流动的影响更明显,且创新资本要素的空间集聚有助于强化创新资本要素流动的创新驱动效果。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向丽
通过构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空间基尼系数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实证分析了2009—2013年中国30个省(市、区)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集聚水平的协调发展度及其空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产业集聚水平明显滞后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但二者均具有"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的空间分异特征;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集聚水平的协调性整体较差,表现为濒临失调、轻度失调、严重失调和极度失调等4种协调发展状态,且呈现平稳变化的时序特征和明显的"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