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94)
2023(7828)
2022(6613)
2021(6226)
2020(5098)
2019(11183)
2018(10814)
2017(20982)
2016(10723)
2015(11675)
2014(11005)
2013(10270)
2012(9106)
2011(7995)
2010(8034)
2009(7791)
2008(7484)
2007(6575)
2006(5721)
2005(5217)
作者
(26734)
(22095)
(21895)
(20789)
(14187)
(10536)
(10169)
(8544)
(8279)
(7783)
(7524)
(7450)
(6904)
(6887)
(6766)
(6680)
(6593)
(6430)
(6330)
(6285)
(5384)
(5099)
(5066)
(5055)
(5052)
(4994)
(4843)
(4804)
(4314)
(4306)
学科
(34090)
经济(34032)
(31570)
管理(29154)
(25474)
企业(25474)
(19338)
银行(19193)
(17881)
(16594)
方法(14709)
中国(13473)
数学(12461)
(12433)
金融(12432)
数学方法(12339)
(11222)
(10885)
保险(10794)
(10369)
制度(10368)
业务(10349)
(10260)
业经(9003)
银行制(8628)
(8178)
贸易(8169)
(8018)
(7503)
财务(7493)
机构
学院(136357)
大学(135377)
(57333)
经济(56150)
管理(54117)
理学(45403)
理学院(44988)
管理学(44328)
管理学院(44068)
中国(42588)
研究(41118)
(31601)
(27033)
财经(24842)
(22675)
(22087)
中心(21652)
科学(21524)
银行(21145)
(20409)
(19672)
财经大学(18905)
经济学(18818)
(18791)
(18573)
(17647)
金融(17377)
经济学院(17092)
(16987)
北京(16736)
基金
项目(89603)
科学(71859)
研究(69234)
基金(66711)
(57246)
国家(56330)
科学基金(49316)
社会(45916)
社会科(43452)
社会科学(43440)
基金项目(34442)
(33947)
教育(31616)
自然(30213)
自然科(29541)
自然科学(29533)
自然科学基金(29001)
编号(28431)
(28425)
资助(26968)
成果(22885)
(20151)
重点(19845)
(19622)
国家社会(19322)
(18874)
课题(18734)
(18662)
(18489)
教育部(18263)
期刊
(62471)
经济(62471)
研究(47061)
(33231)
金融(33231)
中国(26501)
(24640)
管理(19796)
(17794)
科学(16470)
学报(16405)
大学(13316)
教育(12788)
学学(12684)
财经(12486)
业经(10892)
(10568)
经济研究(10468)
农业(10295)
技术(9797)
理论(7650)
问题(7481)
国际(7191)
(7031)
实践(7000)
(7000)
财会(6693)
现代(6370)
商业(6148)
(6047)
共检索到2144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栋  
1997年以前,商业银行向体制内企业提供的信贷资金可以被视为财政注资,同时银行业也积聚了金融风险。然而,国有银行产权并非必然导致金融风险,国有产权与私有产权在银行业并不存在先验性优劣之分。国有银行产权存在的原因是居民部门缺乏信用,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必然需要。现阶段我国银行上市是改革方向,但国家要有充分的准备应对金融风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冀  
国有保险产权并非必然导致金融风险,国有产权与私有产权在保险业并不存在先验性优劣之分。现阶段的国有产权扩张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家效用函数动态优化路径之一,有利于强化保险业的社会稳定器作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顺利转变,同时引导保险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化解潜在风险。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孟晓星  陈正荣  彭兰岚  
人民币升值是中长期的趋势,对从事国际信贷业务的国家开发银行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探讨人民币升值给国家开发银行国际信贷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规避国际信贷外币风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殷树荣  李新颜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业潜藏着不容忽视的金融风险,这种迅速成长扩散的风险根植于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的不可分性、非排他性和不可转让性,产权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潜在的金融风险之间具有内在联系。要以国家控股的资本结构多元化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的切入点,并逐渐使国有股份全部退出国有商业银行,方能彻底避免出现“公有地悲剧”式的金融风险。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胡冰星  
风险管理是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利润极大、风险最小是银行经营管理者孜孜追求的目标。如何在不影响银行收益的前提下,把经营风险降到最低限度,这是风险管理研究的最根本问题。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邓艾兵  武剑  
作为银行风险之一的国家风险,是指一个主权国家或其居民不愿或无力偿还外国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给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商业银行的国家风险管理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对各个国家的国家风险进行监测和评级,第二层次是根据评级结果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国家给予不同的交易信用额度,并拟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方案。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伍伟烨  
当今世界,贸易与金融日趋活跃,国际上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国际银行信贷的规模有了很大的增长。国际银行信贷(International Bank Credit)是指一国借款人在国际金融市场(International Finncial Mar-ket)上向外国贷款银行(Lending Bank)借入的货币资金。从事这样的国际金融活动会面临种种的风险,国家风险就是其中之一,如:东欧巨变、海湾战争、拉美债务危机等等,不胜枚举。因此,近年来许多国际银行都注重对国家风险的研究与防范,以便在国际银行信贷中做出正确的决策。本文试在对国际银行信贷中存在的国家风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防范国家风险的对策...
[期刊] 改革  [作者] 蔺子荣  胡金焱  
主办行制与国家银行两个根本转变蔺子荣胡金焱目前,全国一些省市根据《贷款通则》以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在本地区一些国有企业中推出了“贷款主办银行制度”的试点。推行主办行制,是在当前银企之间债权债务问题严重、矛盾突出的背景下,政府为调整银企关系而采取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陆岷峰  季子钊  
商业银行净利差既可以反映银行自身的经营效率,同时也反映社会间接融资主体的交易成本和效率。近年来,随着银行业期限错配程度的加深和收入结构的转变,期限错配和中间业务规模因素的影响力将不断提高。通过对银行利差决定因素的研究,基于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国银行业的现状,创新引入新的控制变量:同业业务规模和风险控制水平。从理论模型的角度得到两组推论,即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以及期限错配对银行利差都存在一组相反作用:"创新成本效应"与"创新风险效应";"成本效应"与"风险效应"。最后,选取2003—2015年间中国国内80家商业银行财报数据,采用系统GMM的计量方法对银行利差决定因素和两组推论进行实证检验,综合全文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陆磊  
本文从国家金融安全的现实定义出发,论证当前外资参股中资商业银行对银行治理的现实和潜在影响,并由此分析我国国家金融安全在今后一段时间面临的主要发展态势。文章的主要结论是:第一,外资参股的直接制度效应是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本质改善;第二,反垄断将是外资参股后银行业整体治理所面临的根本问题;第三,国家金融安全随着外资参股而呈现新变化,体制性风险的对外转移和传染性风险流入是需要关注的根本问题;第四,出于盈利性和安全性的考虑,外资引进有可能造成地区间、产业间金融资源配置失衡,因此,至少在短期,必须保留某种形式的国有独资银行,以平衡金融资源配置,并平准货币、信贷和外汇市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韩素莹  
近年来,随着一些金融大案要案的发生,人们开始关注操作风险。但是,关于操作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操作风险的度量模型及管理框架,涉及会计内控方面较少。本文拟从这方面入手,通过正确理解操作风险,对会计内控和操作风险的关系、当前银行会计内控的缺陷以及银行操作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找出完善会计内控、防范操作风险的建议和对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聂桂平  
近年以来,服务收费问题令商业银行面临严峻的声誉风险考验。随着银行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转型和强化,实施服务收费已是大势所趋。应加强有关法律与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之间的衔接,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有偿金融服务理念。增强服务定价机制的科学性与收费行为的公信力,有效保证客户的事前知情权和交易选择权,促进服务收费过程的透明化和合理化。站在公共利益角度切实加强对银行服务收费的外部监督管理,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同时,将服务收费标准的提高建立在服务增值的基础之上,通过效率的改进实现银行与客户的互惠共赢。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聂桂平  
近年以来,服务收费问题令商业银行面临严峻的声誉风险考验。随着银行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转型和强化,实施服务收费已是大势所趋。因此,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有关法律与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之间的衔接,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有偿金融服务理念;增强服务定价机制的科学性与收费行为的公信力,有效保证客户的事前知情权和交易选择权,促进服务收费过程的透明化和合理化;站在公共利益角度切实加强对银行服务收费的外部监督管理,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将服务收费标准的提高建立在服务增值的基础之上,通过效率的改进实现银行与客户的互惠共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