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44)
2023(9332)
2022(7946)
2021(7526)
2020(6209)
2019(13706)
2018(13495)
2017(26260)
2016(14182)
2015(15551)
2014(15231)
2013(14617)
2012(13326)
2011(12024)
2010(12272)
2009(11751)
2008(11490)
2007(10231)
2006(9192)
2005(8469)
作者
(36357)
(29931)
(29774)
(28661)
(19345)
(14259)
(13811)
(11496)
(11472)
(11009)
(10070)
(9992)
(9497)
(9419)
(9409)
(9342)
(8981)
(8889)
(8815)
(8679)
(7437)
(7215)
(7110)
(6950)
(6922)
(6736)
(6720)
(6660)
(5892)
(5797)
学科
(47988)
经济(47923)
管理(41262)
(40457)
(31842)
企业(31842)
方法(19187)
中国(17191)
数学(16608)
(16422)
数学方法(16346)
(16240)
(14069)
(13231)
银行(13227)
(13056)
贸易(13047)
(12789)
(12630)
业经(11911)
(11093)
金融(11092)
(11025)
(11022)
保险(10931)
(10056)
财务(10032)
财务管理(10004)
农业(9970)
企业财务(9422)
机构
学院(187560)
大学(183754)
(78914)
经济(77114)
管理(72387)
理学(60261)
理学院(59727)
研究(59248)
管理学(58811)
管理学院(58451)
中国(53126)
(43789)
(37032)
财经(33022)
科学(31311)
(30481)
中心(29916)
(29891)
(27939)
(24534)
财经大学(24461)
经济学(24428)
研究所(24385)
(24200)
(23682)
北京(23591)
师范(23515)
经济学院(22044)
(21627)
业大(21375)
基金
项目(115093)
科学(91684)
研究(91382)
基金(83233)
(69463)
国家(68815)
科学基金(60368)
社会(58373)
社会科(55282)
社会科学(55275)
(44555)
教育(42632)
基金项目(42204)
编号(39264)
(37310)
自然(36590)
自然科(35768)
自然科学(35759)
自然科学基金(35111)
资助(34957)
成果(33311)
课题(27142)
(25946)
重点(25557)
(24850)
(24562)
(24353)
项目编号(24319)
(23571)
国家社会(23541)
期刊
(92406)
经济(92406)
研究(64803)
中国(38692)
(33783)
(32518)
金融(32518)
管理(27408)
教育(23391)
(23366)
学报(20672)
科学(20609)
大学(16905)
业经(16198)
财经(16065)
技术(15651)
学学(15620)
经济研究(15288)
农业(15114)
(13746)
(11422)
问题(11278)
国际(10340)
理论(10137)
实践(9246)
(9246)
图书(9067)
现代(8935)
(8595)
论坛(8595)
共检索到3004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冯宗宪  李祥发  李悦  
本文运用TVFAVAR模型,研究了中美基准利率调整所引发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联动。研究发现,在繁荣时期,短期利率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之间的联动存在"离散效应",在不景气时期存在"复合效应",宏观经济条件的恶化放大了利率的不利冲击,且美国市场间存在的市场风险因子与信用风险核心变量间的联动性在样本内趋于增强,忽视风险间的动态相互作用会造成对整体风险估计的偏误。本文对认识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间复杂的相互依赖关系也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湘云  张佳雯  
经济及金融全球化条件下,量化宽松政策不仅影响美国国内经济及金融,其效应还溢出至其他国家,且日本、欧盟等也竞相采取宽松货币政策,这种恶性竞争将严重损害全球经济。本文首先基于改进的M-F模型探究了货币政策风险国际传染机理,然后从短期热钱资本、长期国际资本、国际贸易渠道三个角度分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溢出路径,并创新性地提出政府适应性学习行为也是重要的货币政策风险溢出路径之一,同时收集有关数据着重分析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通过上述路径对我国的溢出效应大小。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周彤  
近两年,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国内,财政赤字和国债兑付压力不断升高,外汇储备持续快速上升和局部经济过热仍未有效抑制;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美元兑欧元、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持续下降,但美国经济增长依然强劲,中美、中欧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这些都会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和效果产生影响甚至冲击。本文拟通过对世界主要工业国不同货币政策目标的比较和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环境的考察,对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取向进行探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曾宪久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的是货币政策经由何种渠道影响真实经济社会的过程。它既是货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各国货币当局无法回避的重大实践问题。本文在对被西方理论界誉为经典的凯恩斯货币政策传导理论进行考察的基础上 ,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利率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旨在为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取向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雪峰  
中国是经济大国,需要货币政策独立性。中国人民银行依据扩展的三角理论框架,构建了货币政策独立、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和一定程度资本管制的制度架构。文章借助中美货币政策周期的比较,理论解释和事实检验了中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操作空间,结论是现阶段中国自主利率调控空间或受到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水平高低的影响,保持一定的中美利差或是最优选择,中国人民银行基础货币供应完全具备了自主与独立选择的空间,中美利差和人民币汇率预期变化下的资本流动不对基础货币供应产生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崔百胜   陈良昊   张毅  
美国为应对高通胀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中国为帮助经济从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复苏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两国货币政策呈分化特征。基于该视角,本文构建一个具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SV)和中国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情况下,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的溢出效应更加突出;资产组合再平衡渠道是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重要途径;资产组合再平衡渠道即中间厂商部门对于复合资本品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实现厂商成本最小化的同时,完成了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当中间厂商部门使用外资的占比较小时,美国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较大;当中间厂商部门使用外资的占比较大时,美国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较小。在区域冲突加剧、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背景下,本文对于深入理解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变量影响的理论机制具有重要作用,对深化金融市场开放具有启发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雄  蒋中其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认为,固定汇率制下,一国货币政策不影响产出,只影响储备水平的变化;浮动汇率制下,一国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地影响产出。克鲁格曼则提出了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完全稳定与资本自由流动三者不可兼得的“三元冲突”。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论述了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客观基础,分析了货币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殷波  
本文运用DAG方法、VAR模型和马尔科夫转换模型考察了货币政策对股市价格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短期内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价格水平存在影响显著,并表现出较强的非对称效应。股市低迷期的紧缩性货币政策会进一步降低股市收益率,减小股市从熊市转入牛市的概率;相反,股市繁荣期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将增加股市从牛市转入熊市的概率。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项后军  项伟康  陈昕鹏  
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可能会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金融稳定等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结果表明:(1)我国存在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且从利率市场化间接度量的维度来看,在考虑以直接效应来衡量的贷款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的实际风险承担水平上升;但是在考虑以价格约束效应来衡量的存款利率市场化之后,其效果并不明显。(2)从利率市场化直接度量的方法来看,直接引入虚拟变量的研究发现贷款利率市场化会使得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变得明显;进一步从利率市场化综合度量的维度,引入整体的利率市场化指数的方法则发现,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深入,银行的实际风险承担水平...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曹源芳  殷一笑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关键在于宏观货币政策与微观银行体系。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基于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以及17家银行的非平衡动态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在岸离岸人民币利率联动在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传导机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宽松的货币政策提高了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利率联动在宽松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中发挥了完全中介效应,但在期限、渠道与微观特质三维度上呈现显著异质性。研究结论对于全面考察货币政策通过利率联动效应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核心逻辑、实时监测预警利率联动冲击下的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妥善解决“大而不能倒”风险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林朝颖  黄志刚  杨广青  
货币政策风险传导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货币政策对银行的风险传导效应,而银行只是风险传导的中介,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的风险传导更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从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理论出发,选取非金融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分析货币政策的风险传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存在风险传导效应,即宽松货币政策会促进企业风险承担,紧缩货币政策对企业风险承担具有抑制作用;货币政策对不同规模、不同所有权性质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存在差异,对小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强于对大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对非国有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强于对国有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因此,货币当局在制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货币政策的风险传导效应,避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牟怡楠  
本文选取风险联动这个视角,对美国次贷危机中各种风险的引发和传导进行了探讨,剖析了现代金融风险相互关联、交互作用的特征,现代金融风险的这种特征凸显了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由于当前全面风险管理实施中存在若干问题,使得它没有在危机来临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恰恰说明了完善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汲取次贷危机的经验和教训,中国银行业应以推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为契机夯实全面风险管理。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秦池江  
“通货原理”从货币数量本身去寻找影响价格的原因,是肤浅的;如果以此来控制货币,无法真正克服经济危机。综观20年中国经济波动及其治理过程,完全归结于货币因素未必符合事实。货币数量说难以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的深层次原因。我国金融业除了普遍存在一般性的风险以外,还具有其突出的制度性特征。目前化解金融风险的思路,偏重于债权债务的财务处理,对经济金融制度创新不足,病根未除,有可能重蹈覆辙。在化解国内金融风险中,央行和财政部都有责任充当最终贷款人,而且财政的作用优于央行,财政政策优于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应展宇  
随着金融环境的变化 ,为了提高宏观货币调控的有效性 ,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在过去的 2 0年里发生了巨大的调整。本文在简单介绍中间目标选择一般理论之后 ,通过对西方国家中间目标演变的实践描述和理论分析 ,认为在中间目标的指标选择中 ,货币供给量指标将逐渐退化为监控指标 ,而利率、汇率指标的作用将可能再次凸现。此外 ,本文还探讨了西方国家其他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比如信用总量 (扩展含义 )指标、通货膨胀目标以及资产价格在理论和实践中的现状与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勇  姚驰  
本文基于有限责任制下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双支柱框架下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调控效应。理论分析表明:货币政策的放松刺激了银行的风险偏好,导致银行部门总体风险水平的上升;相反,以资本约束和杠杆率监管为代表的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有效抑制银行的过度风险承担。并且,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存在相互作用,一方面,宏观审慎监管能够部分抵消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另一方面,货币政策的放松恶化了宏观审慎监管所面临的权衡。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我国69家商业银行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的结论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首先,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得到了经验数据的支持,并且这一影响存在显著的关于银行资本水平的门槛效应。其次,宽松货币政策下,银行资本水平的门槛值有所上升;而较为严格的宏观审慎监管则降低了门槛值。并且,宏观审慎监管不仅直接降低了银行风险,而且有效抑制了银行在宽松货币政策下的过度风险承担。最后,货币政策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门槛效应在不同性质的银行中存在差异,相比于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和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对货币政策更为敏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