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59)
- 2023(4227)
- 2022(3567)
- 2021(3257)
- 2020(2917)
- 2019(6734)
- 2018(6282)
- 2017(12054)
- 2016(6135)
- 2015(6560)
- 2014(6308)
- 2013(6196)
- 2012(5585)
- 2011(5131)
- 2010(5254)
- 2009(5053)
- 2008(5162)
- 2007(4589)
- 2006(4100)
- 2005(3934)
- 学科
- 济(24575)
- 经济(24552)
- 业(18458)
- 管理(16168)
- 企(14089)
- 企业(14089)
- 方法(10983)
- 险(10771)
- 保险(10680)
- 数学(9678)
- 数学方法(9475)
- 中国(9122)
- 财(7261)
- 银(7066)
- 银行(7054)
- 制(6703)
- 行(6680)
- 融(5954)
- 金融(5953)
- 农(5477)
- 务(5129)
- 业经(5117)
- 财务(5109)
- 财务管理(5095)
- 企业财务(4876)
- 理论(4859)
- 学(4764)
- 各种(4589)
- 地方(4423)
- 类型(4342)
- 机构
- 大学(84859)
- 学院(83307)
- 济(34103)
- 经济(33348)
- 管理(31736)
- 研究(28726)
- 中国(26560)
- 理学(26408)
- 理学院(26131)
- 管理学(25451)
- 管理学院(25286)
- 财(19588)
- 京(18373)
- 科学(17204)
- 财经(14860)
- 所(14697)
- 农(13966)
- 中心(13579)
- 经(13568)
- 研究所(13181)
- 江(13001)
- 北京(12041)
- 业大(11958)
- 财经大学(11302)
- 农业(10876)
- 院(10845)
- 经济学(10803)
- 州(10519)
- 融(9909)
- 金融(9743)
- 基金
- 项目(54987)
- 科学(42911)
- 基金(40619)
- 研究(38474)
- 家(36060)
- 国家(35776)
- 科学基金(30590)
- 社会(24752)
- 社会科(23403)
- 社会科学(23393)
- 省(20803)
- 基金项目(20660)
- 自然(20333)
- 自然科(19927)
- 自然科学(19920)
- 自然科学基金(19563)
- 资助(18033)
- 划(17615)
- 教育(17581)
- 编号(14444)
- 重点(12417)
- 部(12080)
- 成果(12057)
- 创(10971)
- 科研(10963)
- 发(10769)
- 课题(10596)
- 国家社会(10523)
- 教育部(10395)
- 大学(10348)
共检索到1348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马本江 蒋学海 占金刚
在保险实践中,投保人往往期望在发生保险事故之后能够获得保险公司的充分赔偿,从而确保他们的实际经济损失被严格控制在预先设定的、可接受的阈值之内。为了满足这类保险需求,本文考虑当投保人损失不大于某个非负特定值时,在Arrow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投保人的净损失约束以研究投保人的最优保险问题。具体的,本文在投保人的低损失区间而非全损失、高损失区间引入净损失约束,既考虑了投保人效用的帕累托改进,同时又使最优保单含有对投保人合理避险的激励。研究表明:投保人效用最优时,如果低损失区间上的净损失约束不起作用,则Arrow模型解就是本模型的解;反之如果起到作用,则给出了本模型的一个特殊解,并且指出该特殊解存在两个免赔额。此外,投保人的期望效用会随着净损失上限的增大和小损分界点的减小而有所提高,但当净损失上限增大或小损分界点减小到一定程度使得投保人低损失区间上的净损失约束不起作用时,投保人效用达到最大而不再进一步提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宏涛
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生产者与销售者承担着产品责任风险,因此,其可以作为投保人购买产品责任保险。在签订产品责任保险合同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投保产品的属性、产品数量与价格、产品使用主体与使用时间、承保区域范围、产品出险记录、出险频率以及造成损害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保险费率。
关键词:
产品责任 保险合同 投保人 保险费率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彩萍 杨平 要志林
保险合同一经依法生效 ,保险费的所有权即转归保险公司所有 ,法院不能以强制执行的行为将投保人交给保险人的保险费用以清偿投保人之债务。行使合同撤销权须有准确的法律依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科 姜劲峰
从投保人的经济行为看我国保险市场模式选择张科,姜劲峰一般说来,市场结构的不同会影响消费者的行为。本文试图通过对风险回避的投保人(消费者)在不同的保险市场模式下经济行为的分析,来看我国的保险市场应采取何种模式?一、保险市场模式根据进入市场的经营者的数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程永生
1994年6月,某县农业银行为提高职工福利,向所在地保险公司投保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险金额每人为10000元,指定受益人为单位与本人各半。1995年1月,该单位刘某因交通事故造成右腿残废并截肢。刘某住院期间开支医疗费5000余元。1995年4月,刘某向保险公司申请给付保险金,保险公司按保险金额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卫平 陆凤顺
目前我国不少保险公司把企业的短期边际利润作为唯一经营目标,保险人与投保人的利益冲突问题不容忽视。由博弈结果分析可知,投保人作为保险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其利益的保护和保险企业的长期发展息息相关。如果投保人利益长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投保人会选择退出保险市场,这将影响到保险业的市场占有率、信誉和形象等等,给保险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带来威胁。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 投保人利益 博弈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晓全 孙祁祥
本文研究了在信息对称但不完全竞争的保险市场上,投保人对长期保险合同缺乏承诺能力对保险市场的影响。本文证明了在投保风险随时间发生改变时,保险人和投保人对长期保险合同承诺能力的不对称,将会导致保险市场在信息完全对称时出现逆向选择,从而使得投保人的再分类风险不可保,由此降低了保险市场的效率和社会净福利水平。本文同时还证明了,即使没有由信息不对称或承诺缺失所要求的激励约束,均衡保费也会出现前端附加。
关键词:
单边承诺 再分类风险 前端附加保费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亚宁 孙曰瑶
通过引入保险商的品牌信用建立了保险投保人对保险商的选择模型,模型分析了保险商品牌信用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投保人购买保险时如何选择保险商,在进一步考虑保险周期性购买情况下,投保人对签约保险商品牌信用预期的调整在投保人做出续保决策时起到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标的风险分布和投保人财富总量的外生变化对续保决策的影响。
关键词:
保险商品牌信用 保险购买 续保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赵昕 薛岳梅 丁黎黎
兼具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免疫性和即刻赔付双重优势的指数保险逐渐成为巨灾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但目前多处于试点阶段,市场均衡演化规律仍不明确。本文构建了指数保险市场中保险公司、投保人和政府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同时,考虑投保人面对损失与收益的不同风险态度,引入异质性风险偏好设计了投保人决策函数,进而分析指数保险市场均衡演化路径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指数保险市场均衡随其生命周期的演进而变化,政府在指数保险市场中的职能将从管理者走向退出;政府对保险公司进行补贴更有效,但补贴力度需在适度范围内。影响因素方面,投保人的异质性风险偏好对市场均衡演化有重要影响,其损失敏感性将加快市场向均衡状态的收敛速度;提前赔付优势能够促进市场向均衡状态收敛,但溢出效应会延缓均衡的达成。基于此提出了政府对指数保险市场引导与鼓励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炜 高作峰 于健 马颖
本文针对保险市场中的道德风险问题,使用委托代理模型分析最优保险合约中的风险分担与激励机制的特征。证明信息对称时,最有保险契约是完全保险并且达到Pareto最优风险分担,而且此时最优保费等于意外事件造成损失的期望值。但是存在道德风险情况下,最优保险合同不能达到Pareto最优风险分担。出于激励目的,最优合同要求部分保险、保险费小于意外事件造成的期望损失且保险人的实际损失值会随损失的增大而增大。
关键词:
委托—代理 保险契约 道德风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曹平 王一流
基于人身保险合同的特殊性,在投保人缺位(死亡或者破产)的情形下,保险合同因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利益而继续有效,而此时保险合同的解除权如何行使在我国《保险法》中未作明确规定,这就难免滋生纠纷并影响权益救济。根据各方当事人利益平衡原则,有必要从理论层面上探讨在投保人缺位情形下人身保险合同解除权行使规则,并从投保人和保险人两个角度对如何完善人身保险合同解除具体制度进行设计,提出立法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投保人缺位 人身保险合同 解除权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刘丽娜
财产保险中,保险合同要保障的是被保险人的利益,保险合同的有效性也是从考量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是否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开始的。大陆法系区分投保人和被保险人,认同保险合同是涉他利益合同,但是,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应考虑投保人的投保意图,从更深层次考虑保险合同所要维护的"利益",投保人除了缔结合同和支付保费的义务之外,应考虑其在保险合同中也具有利益。本文以数个案例为例,从"第三者"是否包括投保人,否定向投保人追偿不是对保险代位求偿权制度的背离,投保目的以及最大诚信原则等四个方面进行法律分析,并着重从财产保险利益的具体内容和保险合同的模式考量投保人的经济利益,得出保险人不应对投保人行使代位求偿权的结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群 杨月斌
一、投保人故意致害时保险人责任问题保险合同的设立,学理上有为自己的利益而设立;有为他人的利益而设立;也有既为自己的利益,也为他人的利益设立之别。故,有学者提出该问题不可一概而论,应视情况区别对待的主张,即:在投保人为第三人利益投保而故意杀害被保险人时,保险人应当向第三人给付保险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