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52)
- 2023(16988)
- 2022(14445)
- 2021(13472)
- 2020(11867)
- 2019(26988)
- 2018(26975)
- 2017(52771)
- 2016(28308)
- 2015(31846)
- 2014(31377)
- 2013(31256)
- 2012(28774)
- 2011(25596)
- 2010(25869)
- 2009(24536)
- 2008(24893)
- 2007(22637)
- 2006(19742)
- 2005(17820)
- 学科
- 济(121002)
- 经济(120868)
- 业(110044)
- 管理(99642)
- 企(96925)
- 企业(96925)
- 方法(60104)
- 数学(50487)
- 数学方法(49969)
- 财(41629)
- 农(34897)
- 业经(33198)
- 中国(31472)
- 务(30128)
- 财务(30081)
- 财务管理(30021)
- 制(28827)
- 企业财务(28615)
- 农业(23781)
- 技术(23329)
- 银(23303)
- 银行(23265)
- 贸(22466)
- 贸易(22450)
- 行(22060)
- 易(21855)
- 融(20813)
- 金融(20810)
- 理论(20388)
- 和(19780)
- 机构
- 学院(407674)
- 大学(405200)
- 济(174127)
- 经济(170755)
- 管理(168097)
- 理学(143900)
- 理学院(142583)
- 管理学(140579)
- 管理学院(139821)
- 研究(124069)
- 中国(104086)
- 财(86916)
- 京(83922)
- 科学(71680)
- 财经(68605)
- 农(63536)
- 经(62259)
- 江(61712)
- 所(61001)
- 中心(60051)
- 业大(56679)
- 研究所(54329)
- 经济学(53142)
- 北京(52594)
- 财经大学(50918)
- 农业(50045)
- 州(48902)
- 经济学院(48263)
- 商学(46539)
- 商学院(46160)
- 基金
- 项目(261767)
- 科学(209094)
- 基金(193446)
- 研究(192019)
- 家(165972)
- 国家(164567)
- 科学基金(144635)
- 社会(124712)
- 社会科(118474)
- 社会科学(118446)
- 省(102643)
- 基金项目(102364)
- 自然(93781)
- 自然科(91740)
- 自然科学(91717)
- 自然科学基金(90174)
- 教育(88631)
- 划(84920)
- 资助(79758)
- 编号(76932)
- 成果(61393)
- 部(59370)
- 创(58715)
- 重点(57947)
- 发(54983)
- 创新(54217)
- 课题(51806)
- 教育部(51797)
- 国家社会(51564)
- 人文(50965)
- 期刊
- 济(190129)
- 经济(190129)
- 研究(119074)
- 中国(75394)
- 财(72749)
- 管理(66962)
- 农(57106)
- 学报(54894)
- 科学(53265)
- 融(46173)
- 金融(46173)
- 大学(43064)
- 学学(41020)
- 农业(38589)
- 技术(37657)
- 财经(34945)
- 教育(33658)
- 业经(32033)
- 经济研究(30184)
- 经(29869)
- 问题(25227)
- 业(23560)
- 技术经济(23259)
- 统计(21385)
- 财会(21381)
- 贸(20860)
- 策(20334)
- 理论(20300)
- 商业(19944)
- 现代(19403)
共检索到6082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晓慧 王爱国 刘西国
文章以2016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企业内部风险管控能力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以及高管激励对内部控制与创新效率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内部风险管控能力与创新效率显著负相关,验证了创新型企业存在"内部控制悖论"的现象;高管激励与创新效率显著正相关,但高管激励对于内部风险管控与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不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因此,创新型企业在进行内部风险管控时,应注重对高管创新积极性的保护;通过完善高管激励机制,弱化"内部控制悖论"现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磊
一、引言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建立和发展,体现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多层次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属性不同于主板上市公司,其中最大的区别是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主要依赖技术创新和人才资源,高管离职等问题的出现很可能会使公司资源流失,对公司发展不利。那么,如何对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进行激励,对其激励是否会促进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国军 吴价宝 董诗笑 张宏远
本文以我国15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2010—2011年的年报数据为样本,研究创业板上市公司高层管理团队(TMT)的内部人口特征与外部激励特征对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TMT专业背景异质性、年龄异质性及任期异质性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技术绩效;TMT教育程度、专业背景异质性、任期异质性显著促进企业创新财务绩效;TMT教育程度异质性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战略绩效;TMT年度薪酬对公司绩效影响极不显著;TMT股权比例对技术绩效及战略绩效显著抑制。
关键词:
创业板上市公司 高管团队 创新绩效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小青 王梦洁 王玉坤
董事会资本、高管激励契约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论文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的双重视角,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考察了董事会资本对研发投入的影响,以及高管薪酬激励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董事会资本宽度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董事会资本深度对企业的R&D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进一步分析发现,高管薪酬激励对董事会资本和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珊珊 邵颖红
高管创新意识是企业的高层管理团队对企业的"创新"相关活动的整体认知,它很可能影响着企业的创新投入和创新绩效。文章应用创新理论、高管认知理论以及高阶梯队理论,选取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2011-2014年的全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高管创新意识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高管创新意识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且,文章发现,企业创新投入具有影响高管创新意识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中介效应。因此,树立企业高管的创新意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珊珊 邵颖红
高管创新意识是企业的高层管理团队对企业的"创新"相关活动的整体认知,它很可能影响着企业的创新投入和创新绩效。文章应用创新理论、高管认知理论以及高阶梯队理论,选取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2011-2014年的全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高管创新意识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高管创新意识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且,文章发现,企业创新投入具有影响高管创新意识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中介效应。因此,树立企业高管的创新意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珊珊 邵颖红
高管创新意识是企业的高层管理团队对企业的"创新"相关活动的整体认知,它很可能影响着企业的创新投入和创新绩效。文章应用创新理论、高管认知理论以及高阶梯队理论,选取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2011-2014年的全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高管创新意识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高管创新意识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且,文章发现,企业创新投入具有影响高管创新意识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中介效应。因此,树立企业高管的创新意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俞若安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高管自身的素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绩效,尤其是对于我国新出现且发展不太成熟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其高管的激励问题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文章选取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并以他们的公开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来探究高管薪酬同企业绩效之间是否存在内在的关联。旨在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机制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改进其目前的薪酬激励,为如何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绩效及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创业板上市公司 高管薪酬 公司绩效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谷丰 张林 张凤元
本文以20092016年创业板公司为样本,从企业发展生命周期的动态层面研究高管激励中的货币薪酬激励、股权激励和在职消费三种薪酬激励模式与企业创新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创新投资水平普遍偏低,创业板企业高管薪酬激励对创新投资具有正向作用,而且不同生命周期下高管薪酬激励对创新投资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在企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阶段,主导的薪酬模式是货币薪酬激励和在职消费,且两者在促进创新投资方面具有互补效应;在成熟期阶段,三种薪酬激励模式对企业创新投资都有促进作用,三种薪酬激励模式两两间存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进 池趁芳
近年来我国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成就显著,根据高层梯队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内部控制的建设需要高管团队的执行,而高管的行为又会受到激励制度的影响,鉴于此本文以2010~2013年创业板173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团队特征及薪酬激励与内部控制质量之间的关系。高管特征方面,高管团队规模与内部控制质量成正相关。薪酬激励方面,高管的薪酬规模、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质量正相关。本文丰富了高管特征及薪酬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的研究成果,对于我国创业板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新红 石欣欣
本文以创业板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取来自2011-2014年的数据,对高管激励、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中介效应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高管激励与企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薪酬激励与研发投入也是正相关关系,而股权激励与研发投入相关但不显著。研发投入作为薪酬激励影响企业绩效的中介变量,起到良好的传递作用,而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未通过研发投入进行传递。
关键词:
高管激励 研发投入 企业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唐勇军 王昭阳 张鹭鹭 杨璐
为探索研发创新在股权激励与企业价值作用过程中的桥梁作用,将股权激励、研发创新、企业价值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构建了股权激励通过研发创新作用于企业价值的中介效应模型,并运用2011—2014年中国颁布并已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数据进行检验。研究发现:股权激励对企业价值具有正向影响,部分是通过研发创新的中介作用来传导实现的,且这一影响存在时滞性,滞后效应显著期为2年;国有企业研发创新对股权激励与企业价值关系的中介效应没有非国有企业显著,国有企业需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产权,降低国有比例,明晰资本的产权,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效率,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清民 孙雪
针对高管特质在企业中的创新激励问题,本文从高管特质(特征与异质性)、风险偏好方面入手,结合不同科技类和所有制样本资料,探索其对企业的创新激励作用。实证结果显示:高管特质中的年龄、任期和教育水平有显著创新激励作用,尤其是在高科技类或非国有类企业中更明显;与已有文献不同的是:专业异质性在非科技和非国企中创新激励作用显著,任期异质性导致公司风险加剧,年龄异质性则有利于分散创新风险。公司运营中,企业创新激励和高管风险偏好呈非线性关系,而且在适中的风险偏好区间内,创新激励有一定刚性。
关键词:
高管团队 高管特质 风险偏好 创新激励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于雪然 胡艳
受市场竞争的刺激,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和关键在于创新投入。基于2009—2012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薪酬激励与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以及这两种激励契约之间的交互关系,结果发现,短期薪酬和长期股权对公司的创新投入起着一定的激励作用,并且这两种激励契约之间的互补关系进一步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因此,创业板企业未来需要构建合理的高管激励契约整合体系,强化股权激励的同时需要稳定薪酬激励。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余渡 逯东 杨丹
本文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预期创新投入和创新能力,深入研究了原始股激励这一最具有激励力度的分配方案的动因及其后果。研究发现,首先,从动因看,企业上市后的预期创新投入力度越大,其在上市前就越重视向核心员工分配原始股,即会给核心员工分配更大比例的原始股;其次,从后果看,更大比例的原始股激励能够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且当公司本地人力资本市场发育程度较好或属于高新技术企业时,原始股激励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基于获得原始股激励的员工的职位差异发现,仅有向高管团队员工提供原始股激励才能有效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而向其他职位员工(如监事会成员、核心技术员工和中层管理者)分配原始股的激励效果则有限。在当前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资本市场大力推动科创板的背景下,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社会各方如何把握企业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原始股权激励这一新的观察视角。
关键词:
原始股激励 创新投入 创新能力 创业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