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95)
- 2023(14587)
- 2022(12808)
- 2021(12142)
- 2020(10098)
- 2019(23032)
- 2018(22970)
- 2017(43869)
- 2016(24169)
- 2015(26990)
- 2014(26620)
- 2013(25806)
- 2012(23446)
- 2011(21106)
- 2010(21083)
- 2009(19448)
- 2008(18962)
- 2007(16574)
- 2006(14397)
- 2005(12453)
- 学科
- 济(87379)
- 经济(87190)
- 管理(66829)
- 业(65335)
- 企(54512)
- 企业(54512)
- 方法(42413)
- 数学(34906)
- 数学方法(34452)
- 中国(26187)
- 农(23791)
- 财(23738)
- 学(21270)
- 业经(21159)
- 理论(21153)
- 制(17515)
- 地方(16317)
- 和(16129)
- 务(15725)
- 财务(15654)
- 财务管理(15626)
- 银(15531)
- 农业(15512)
- 银行(15487)
- 贸(15214)
- 贸易(15207)
- 企业财务(14861)
- 易(14751)
- 行(14663)
- 教育(14654)
- 机构
- 大学(331770)
- 学院(330943)
- 管理(129727)
- 济(123819)
- 经济(120865)
- 理学(112407)
- 理学院(111122)
- 管理学(108995)
- 管理学院(108390)
- 研究(106897)
- 中国(80311)
- 京(70143)
- 科学(67814)
- 财(60129)
- 所(53224)
- 农(51655)
- 业大(49104)
- 研究所(48678)
- 中心(48471)
- 财经(48340)
- 江(47783)
- 范(45204)
- 师范(44789)
- 北京(44163)
- 经(43904)
- 农业(40519)
- 州(39386)
- 院(38818)
- 经济学(37055)
- 技术(36212)
- 基金
- 项目(227682)
- 科学(178294)
- 研究(168221)
- 基金(163281)
- 家(141611)
- 国家(140376)
- 科学基金(120695)
- 社会(104678)
- 社会科(98259)
- 社会科学(98232)
- 省(89942)
- 基金项目(86667)
- 教育(79322)
- 自然(78732)
- 自然科(76906)
- 自然科学(76888)
- 划(75736)
- 自然科学基金(75489)
- 编号(70193)
- 资助(67372)
- 成果(57438)
- 重点(50976)
- 部(49861)
- 课题(48567)
- 创(47482)
- 发(47254)
- 创新(44082)
- 科研(43636)
- 项目编号(43612)
- 教育部(43084)
- 期刊
- 济(134287)
- 经济(134287)
- 研究(98937)
- 中国(64137)
- 学报(53651)
- 科学(48492)
- 农(47088)
- 管理(46368)
- 教育(45899)
- 财(45676)
- 大学(40604)
- 学学(38010)
- 农业(32818)
- 融(29570)
- 金融(29570)
- 技术(28778)
- 财经(23392)
- 业经(22312)
- 经济研究(21518)
- 经(19897)
- 图书(17540)
- 问题(16754)
- 业(16575)
- 理论(16125)
- 版(15831)
- 科技(15738)
- 实践(14903)
- 践(14903)
- 技术经济(14740)
- 现代(14426)
共检索到4779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珺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第一次使用"风险社会"的概念来描述当今充满风险的后工业化社会,并就此提出风险社会理论后,风险社会理论成为了诸多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文以风险社会理论为背景,深入分析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风险社会中构建适合本科人才培养适应性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风险社会理论 本科教育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丹
本文分析了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现状,进而从"观念落后、培养目标单一""人才培养模式趋同、培养途径单一""产学研合作机制缺乏,经费投入不足"等三种因素探讨对人才培养社会适应性的影响,最终提出构建特色型人才培养社会适应性新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胡立峰 夏冬梅 程千
培养具有社会适应性的人才是高校的主要任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客观上规定了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程度。基于内容分析法,以开放教育的典型代表国家开放大学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作为研究对象,对培养目标的内容结构进行量化分析。研究表明,国家开放大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能保证人才培养遵循正确的方向,但存在专业特色及开放教育特殊性体现不充分,专、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区分度不明显等问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社会适应性层面仍有待提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宋亚平
学科专业是高校与社会联系的纽带,也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能否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结合国家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强人才的社会适应性,是高校实现以服务求支持,在贡献中发展的关键所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程艺 方明 黄泽秋 张庚家
学科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载体,是高等学校与社会结合的桥梁和纽带。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学科专业的结构合理与否。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是各级各类学校基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工作。特别是面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十一五”规划的实施,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教育结构和教育质量标准的多元化、教育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等形势,进一步调整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迫切任务,成为实施质量工程、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内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凌云志
社会适应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调整的过程。市场竞争和社会经济对现代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要把社会适应性能力培养作为必修课纳入各专业教学计划。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余晓钟 苑霞霞
目前,多数行业高校培养出的工商管理人才缺乏明显的特色,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没有相对优势,因而行业高校旧有的不合时宜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一定程度的改进。文章在分析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和各行业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基础上,从行业适用性的角度出发,研究并建立体现行业高校特色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行业适用性 工商管理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梁雪松 郑雅萍
当前,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使得高校毕业生存在比较严重的职业不适应问题,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根据协同教育理论的假说,高校和企业因"需求缺口"的存在,需要以"协同教育"缔结战略联盟来填补"需求缺口"。构建高等教育校企协同教育培养模式,是高校培养职业适应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协同教育 校企联盟 职业适应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倩 霍影
会计人才的培养对应用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培养质量低于社会期望,实践能力差,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由于会计根植于经济和社会活动中,因此会计人才的培养需要依靠学校内部资源和外部社会网络资源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屹 李晓娟 陆欣桐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关键窗口期。在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服务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的牵引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场域将以一个全新的形态呈现及运作,其人才适应性培养关乎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发展。场域视角下,资本竞争、场域适应、惯习重构成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适应性培养的动力来源、内在本质及重要基石。囿于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着培养之"道"偏颇、培养之"法"偏弱、培养之"术"偏离、培养之"器"偏废的现实困境而陷入适应性失守的困象。鉴于此,提出明确办学属性以澄明适应性培养之"道"、加强场域内外部联系以坚守适应性培养之"法"、重塑培养惯习以探索适应性培养之"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优化适应性培养之"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朱庆峰 孟克 顾坤华
社会适应性的内涵不仅指学生适应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包括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心智素养。地方高校已迎来转型发展的新机遇,着力于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从四方面入手:强化高校人才培养社会适应性的观念和目标;构建"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培养的学科和专业结构;修订应用人才教学方案和培养计划;完善高校社会适应性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如秒 任宗强
智能制造背景下职业教育面临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与学生能力结构的矛盾将更突出、学生职业发展诉求对职业教育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两方面挑战。对此,职业教育培养模式需要从供给侧进行三大转变:从以就业为导向转向以人为本的职业生涯发展导向,从以技能教学为核心转向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从面授教学方式转向人机协同的数字化学习方式。构建以职业适应性为导向的职业院校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包括确立以人为本、以职业适应性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突出智能制造特征、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构建开放式学习平台、以数字化情景方式强化创新能力。
关键词:
智能制造 职业教育 职业适应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卢晓中 吴结
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及其评价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并引导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内容。合理选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应性评价指标,用于全面监测、评价、反映职业教育在规模、结构、质量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是整个职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部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应性评价指标设计的最终目的旨在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春娥
为了增强高职教育适应酒店业发展的能力需求,广东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需以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出发点,结合行业的人才需求,构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广东省酒店业发展背景以及人才需求的调查显示,构建以"校企合作"为依托的人才培养模式会有效增强专业与产业发展的适应性。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亮 郑伟波 巴彦峰
伴随经济全球化与国际间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深入,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呈现出更加多样与丰富的特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与评估关乎到合作办学的效果,对未来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本文通过文献整理,创新性的提出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学生学习适应性的五维度测量:学习态度、知识获得、知识应用、学习环境、身心适应。以NVIVO质性研究软件为工具,分层、随机地对河北省开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的204名项目学生访谈,统计检验得到显著性效果。基于测评提出对策建议:重视知识获得与应用,顺畅学习过程;加强引导规范,优化外部环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健康心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