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33)
2023(10403)
2022(8791)
2021(8045)
2020(6802)
2019(15224)
2018(15079)
2017(29082)
2016(15966)
2015(17514)
2014(17679)
2013(17181)
2012(16062)
2011(14651)
2010(14926)
2009(14088)
2008(14348)
2007(12938)
2006(11568)
2005(10530)
作者
(46661)
(39109)
(38863)
(37134)
(25205)
(18668)
(17757)
(15006)
(14837)
(14075)
(13703)
(13276)
(12787)
(12458)
(12257)
(12055)
(11438)
(11402)
(11393)
(11275)
(9675)
(9550)
(9481)
(9118)
(8903)
(8767)
(8625)
(8429)
(7888)
(7684)
学科
(62023)
经济(61841)
管理(50038)
(46153)
(38262)
企业(38262)
方法(26959)
中国(21951)
数学(21878)
数学方法(21583)
(19637)
(18612)
(15468)
业经(14696)
(14239)
(13405)
银行(13382)
(12717)
理论(12200)
(12169)
财务(12143)
(12130)
金融(12126)
财务管理(12111)
(11864)
企业财务(11613)
地方(11336)
(11333)
保险(11240)
(10473)
机构
大学(234505)
学院(230267)
(93705)
经济(91505)
管理(86483)
研究(80947)
理学(73759)
理学院(72787)
管理学(71440)
管理学院(70984)
中国(63606)
(49776)
(49752)
科学(49237)
(40915)
财经(38728)
(38060)
研究所(36921)
中心(36618)
(35531)
(35222)
业大(32919)
北京(31063)
(30153)
经济学(29958)
师范(29836)
农业(29818)
(29353)
财经大学(29174)
(27843)
基金
项目(154317)
科学(123288)
基金(116027)
研究(109556)
(101904)
国家(101124)
科学基金(87069)
社会(74136)
社会科(69270)
社会科学(69243)
基金项目(61309)
(57703)
自然(56742)
自然科(55511)
自然科学(55492)
自然科学基金(54537)
教育(50217)
(50185)
资助(46855)
编号(41487)
(35336)
成果(35198)
重点(35091)
(32893)
(31370)
(31191)
国家社会(31156)
教育部(30530)
课题(29674)
(29590)
期刊
(104178)
经济(104178)
研究(73620)
中国(47230)
(39670)
学报(37941)
科学(35908)
(34556)
管理(32436)
大学(29145)
学学(27778)
(26801)
金融(26801)
农业(22481)
教育(21594)
财经(20127)
(17144)
技术(16761)
经济研究(15912)
问题(15066)
业经(14589)
(12216)
(11370)
现代(10834)
理论(10471)
统计(10145)
(10106)
技术经济(10023)
(9981)
科技(9909)
共检索到3502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郁  
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居住功能与城市所具有的其他经济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化。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中,城市居住生活既存在着基本的生存安全问题,也存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等问题。大规模拆除式城市更新、住房开发的过度金融化、异化的住房租赁市场成为城市居住生活安全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制度性根源的分析,认为城市居住生活安全问题的改善和提高,必然取决于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基础性制度对居住权作为人的基本权利的充分尊重和保护,住房政策、开发规制、城市更新等城市政策对于居住这一基本民生问题的目标导向的回归。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郁  
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居住功能与城市所具有的其他经济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化。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中,城市居住生活既存在着基本的生存安全问题,也存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等问题。大规模拆除式城市更新、住房开发的过度金融化、异化的住房租赁市场成为城市居住生活安全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制度性根源的分析,认为城市居住生活安全问题的改善和提高,必然取决于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基础性制度对居住权作为人的基本权利的充分尊重和保护,住房政策、开发规制、城市更新等城市政策对于居住这一基本民生问题的目标导向的回归。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德成  
农民工群体的产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的产物,是农业人口流向非农产业的必然结果。农民工目前来看还是一个身份概念,是计划经济时期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遗留物,对他们的各项制度还不完善,特别是养老问题,十分复杂,还没有完全协调一致,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问题。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康之  
在工业社会低度复杂性和低度不确定性条件下,行动目标与目的间呈现出辩证关系。总的说来,目标是目的的具象化。一个目的可以通过多个目标来加以体现,而多个目标的实现也就意味着逼近了目的。目的是包含在目标之中的,也存在于朝着目标行动的过程中,而行动目标必须在合乎科学理性、技术理性的意义上具有合理性。组织是行动者,一切具有社会属性的目标都是通过以组织形式出现的行动而实现的。工业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官僚制组织,而在风险社会及其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适切的行动者是合作制组织。官僚制组织总是基于目标开展行动,除了组织的领导者,几乎没有人关注组织的目的。合作制组织不同,行动基本环境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意味着它无法确立目标,但它始终贯彻为了人的共生共在的目的,直接地基于目的而承担任务和开展行动。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康之  
在风险社会及其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条件下,社会行动所应具有的模式不同于工业社会的低度复杂性和低度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模式。在工业社会中,决策与行动的分离被认为是具有合理性的行动模式,它根源于社会大分工,实现了决策者与行动者职能的专业化,也使决策过程及其产品更具有理性特征。在组织过程中,决策与行动的分离受到了组织结构的原因决定。风险社会及其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意味着决策与行动相分离的行动模式不再适应,反而会因为脱离风险社会的现实而可能制造出更多的社会风险,从而使人类可能在风险社会中越陷越深。因此,风险社会及其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与行动应当是统一的。在面对行动事项时,尽管知识、信息等都非常重要,但行动者对现实的直接体验更能保证一切行动都从实际出发。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科翔  周雄飞  
在人情社会中,制度安排要适应文化环境。非正式制度安排的自发性、非强制性和广泛性特征体现了这种制度安排在自发形成过程中社会伦理文化的决定性作用。正式制度安排具有强制性,但是,也必须与文化环境兼容,否则这种制度安排就将是无效的,或者是不可持续的。本文基于行为互动的博弈方法,以监考制度为例,以说明人情与制度的冲突,以及如何设计制度以实现集体理性与个体理性兼容,制度与人情兼容问题。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肖希明  水亮  
探讨信息公平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意义,分析我国存在信息鸿沟的现状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消极影响,提出消除信息鸿沟、实现信息公平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闯  徐超  张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居民面临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多的社会风险。一直以来,我国应对农村居民在养老方面遇到的风险,主要采取的是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相结合的方式。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保障方式显示出在养老保障功能方面的不充分性,因而就需要一种新的风险防范机制,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构建一种与各地经济发展相适应,非均衡的,依靠个人、家庭、政府和市场多管齐下的风险防范机制来化解个人在养老方面所遇到的风险。
[期刊] 求索  [作者] 肖宗志  
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后,由于清政府屡次裁兵节饷和签订系列不平等条约,出现了诸多新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与旧有的人地矛盾相互叠加,高风险社会来临。长江水师正是应高风险社会之急需,由湘军水勇改制为经制军队的。为更好地保证履行安内攘外的社会职责,长江水师创设了一系列的专门制度。总体来看,在其近50年的存续期间,长江水师管控域内社会秩序,尽职尽责,不断变革,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由于自身保守和晚清社会严重失序以及清政府应对无能等原因,长江水师发挥的作用有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志晋  毛宝铭  
风险社会中的科学技术经历了由初级的科学化阶段到自反性科学化阶段的发展过程。正是自反性科学化的过程才使得科学理性与社会理性的截然区分不再可能。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应当建立在科学与社会多元理性共识的基础上。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汪早立  王蓉  陈迎春  张全红  
湖北省于2003年正式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试点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充分体现了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试点工作明确了政府的责任,树立了政府的良好形象;卫生服务公平性得到改善;卫生服务利用率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得到缓解。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昉  
文章在借鉴美国学者德怀特.希.帕金斯研究中国近代农村土地分配和租佃制度的方法的基础上,对传统中国社会中租佃制度对农业生产的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租佃率和租佃契约的内容以及性质进行分析,得出了在一定条件下租佃制度完全有可能对农业产出产生积极作用的结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啸  
道德教育功能的研究是关于道德教育作用的深层探讨与定位。"人在社会中生活"是考察道德教育功能的主线。道德教育有三大功能:正义功能、意义功能与幸福功能。道德教育的正义功能是从"社会"入手,侧重于好公民的培养;道德教育的意义功能是从"个人"入手,侧重于好人的培养;道德教育的幸福功能是从"生活"入手,侧重于创造幸福生活,由于"社会"与"个人"统一于人的"生活",所以,幸福功能是正义功能与意义功能的综合与提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蒋廉雄  卢泰宏  
转型社会中,中国文化如何影响公共管理的公平?我们发展了文化社会学关于文化的多层次意义结构的概念,并建构了"社会集体目标关联"和"个体目标关联"的理论框架,通过历史文献的实证分析,发现转型社会中的中国文化对公共管理公平的影响存在"偏向效应"。与目前认为的文化内部"一致性"的假定相反,我们的研究发现恰是文化的"内部不一致性"成为"偏向效应"发生的机制。最后还讨论了如何规避文化"偏向效应"对实现公共管理公平产生的策略困境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岩  杨丽  
农村社会政策弱势性有着深刻的制度根源,主要表现为,长久以来形成的自上而下的资源传递过程、政策选择中经济偏向、缺乏行之有效的利益表达制度。为破解农村社会政策弱势性,需加大对农村社会的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农村社会政策增权,畅通农民利益表达渠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