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47)
2023(7455)
2022(5528)
2021(5263)
2020(4387)
2019(9317)
2018(9171)
2017(17767)
2016(9819)
2015(11064)
2014(11362)
2013(11084)
2012(10033)
2011(8702)
2010(9388)
2009(9403)
2008(8761)
2007(7705)
2006(6922)
2005(6329)
作者
(26874)
(22223)
(22103)
(21478)
(14216)
(10515)
(10312)
(8668)
(8481)
(7952)
(7733)
(7426)
(7163)
(7127)
(7064)
(6867)
(6610)
(6407)
(6388)
(6279)
(5628)
(5455)
(5304)
(5183)
(5181)
(5040)
(4903)
(4856)
(4507)
(4416)
学科
(38743)
经济(38596)
(30124)
管理(29672)
(24455)
企业(24455)
(24350)
中国(17294)
方法(15386)
财政(12204)
(12047)
(12040)
数学(11297)
数学方法(11221)
(11216)
财务(11201)
财务管理(11155)
(11001)
保险(10910)
业经(10843)
企业财务(10699)
(10619)
(9884)
银行(9871)
(9855)
理论(9563)
(9218)
(8745)
金融(8744)
地方(8108)
机构
大学(137653)
学院(135758)
(56206)
经济(55062)
管理(49446)
研究(45675)
理学(41063)
理学院(40670)
管理学(39953)
中国(39717)
管理学院(39713)
(38905)
(28602)
财经(26470)
科学(26213)
(23907)
(22985)
(21539)
中心(20889)
研究所(20130)
(19891)
财经大学(19449)
经济学(18859)
北京(18303)
(17308)
师范(17154)
经济学院(16819)
(16662)
业大(16634)
(15777)
基金
项目(82928)
科学(64950)
研究(62616)
基金(60573)
(51462)
国家(50993)
科学基金(43949)
社会(42776)
社会科(39257)
社会科学(39242)
(31278)
基金项目(30957)
教育(28708)
自然(26199)
(25858)
编号(25612)
自然科(25611)
自然科学(25602)
自然科学基金(25164)
资助(24769)
成果(22839)
(18714)
重点(18578)
国家社会(17640)
课题(17622)
(17522)
教育部(16579)
(16569)
(16249)
项目编号(16226)
期刊
(66414)
经济(66414)
研究(49259)
(35439)
中国(30822)
学报(21361)
(19786)
金融(19786)
(19392)
科学(18165)
管理(18106)
大学(16994)
学学(15834)
教育(14569)
财经(14323)
农业(12605)
(12119)
经济研究(11356)
技术(9535)
业经(8881)
会计(8605)
财会(8522)
问题(8513)
(7646)
财政(7646)
(7391)
图书(6686)
(6382)
理论(6343)
(6120)
共检索到2217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武靖国  
财政赤字政策长期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普遍特征。但人们对财政赤字形成原因的认知,主要集中在政府预算约束及扩张型财政政策方面,忽视了其背后更加深刻的社会结构性因素。在人类社会形态由前工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进而又转向后工业社会或风险社会的进程中,曾经作为风险承担主体的传统共同体和核心家庭先后被解构。与此同时,人类个体行为选择约束的弱化,与其行为负外部性扩散之间形成紧张关系,这构成了风险社会的主要矛盾。失去了传统风险承担主体的缓冲,政府不得不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由私人风险转化而成的公共风险。财政赤字政策正是私人风险向公共风险大量转化背景下的临时性应对方案。要彻底化解财政赤字以及相应风险,需要政府职能的深刻转变,以为公共事务的自主治理创造更好条件,从而使大量私人风险不必转化为公共风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孔宪遂  陈华  
本文在介绍美国、欧洲、日本等国财政危机发展的基础上,研究了当前各国开展财政整顿面临的障碍性因素,并提出促进全球财政问题走向均衡的建议,如切实提高财政透明度,财政调整政策应纳入外部冲击应对机制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金洪飞  
一、引言 当1971年Richard Cooper在普林斯顿发表纪念Graham的演讲时,各国的货币危机都遵从相同的模式。当时,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危机基本上是由中央银行为巨额的财政赤字融资引起的,这种模式一直持续到90年代初。在名义汇率同定时,国内信贷的扩张会导致外汇储备的逐渐减少和不可避免的货币贬值。Krugman(1979)用“第一代”投机攻击模型在理论上解释了这种类型的货币危机。Kamin(1988)、Edwards(1989)以及Edwards和Santaella(1993)详细研究了1950—1985年间的货币危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奇才  韩文龙  
小布什执政期间由于"减税"以及军费和社保支出增加等原因导致政府赤字不断膨胀。本文从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分析小布什执政时期政府赤字膨胀的原因。在开放经济大国情况下的IS-LM模型中债务融资、货币融资、汇率融资等方式对利率波动有影响;实际利率模型实证分析的结果也表明了货币供应量、政府赤字、实际汇率和通货膨胀对实际利率的影响是显著的。在此基础上,应用Taylor规则的分析结果表明利率的不稳定变化可能引发"次债危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段海英  
财政赤字风险将引起收入分配不公 ,降低资本的效率和减少储蓄 ,危害物价稳定 ,引起各经济主体对赤字的路径依赖并损害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但财政赤字也会带来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风险收益。评价和选择财政赤字政策时 ,必须比较赤字的风险收益和风险损失 ,以获取财政赤字风险净收益最大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童本立  王美涵  
一国政府的财政赤字风险,往往是同过度用债相通的。财政赤字是一段时期内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的超支额,是一个“流量”概念。而债务则是以往支出超过以往收入的累计超支额,即某个时点上的债务,是以往所有财政赤字的总和,是一个“存量”概念。《马约》规定欧元的两大门槛,就是把一国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一国GDP的一定比例来评价一国政府的财政基础的稳固和实力状况。因此,我们在上述作了对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带来的债务风险后,这里将单独对财政赤字问题进行评估。 我国政府的财政赤字不是始于1998年实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侯荣华  沈小平  
目前,对我国财政赤字风险进行评估较为常用的指标是财政赤字率(即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和债务依存度(即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一般认为,如果财政赤字率达到3%、债务依存度达到60%,则认为财政赤字风险达到警戒线水平。我们认为,仅仅对以上指标进行度量并不能充分体现出我国财政赤字的风险水平,不足以构成我国财政赤字风险的科学预警指标体系。本文试图从财政赤字结构风险的角度,研究财政赤字风险评估指标并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更全面准确地评估和防范风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守刚  
财政危机论认为,目前中国财政收入占 GDP的比重过低,国家能力面临 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我们认为,中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虽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 显得较低,但与同样经济发展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相比差异不大。因此,认为中国财政面 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是由于国家所掌握的财政收入比重过低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但这并不 是说中国财政没有危机。中国财政危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非规范收入带来的产权保 护问题。2.难以承受的债务危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文  
"坚决不打赤字财政",是陈云一贯而鲜明的主张,因为在他看来,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密不可分。建国初期,我国人民饱受通货膨胀之苦,而"币值下跌、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的财政赤字庞大"。因此,陈云力主财政安排留有余地,尽量避免出现赤字,尤其忌讳将赤字用于投资。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计划经济时期我国财政预算保持平衡,物价基本稳定。新时期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和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财政赤字渐成常态,相应地物价亦呈不断上涨趋势。尽管近年来连年出现的财政赤字主要依靠发行公共债务来弥补,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当下的欧债危机警醒了我们,陈云提出的"建设规模的大小必须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是一条不变的真理。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雍君  
财政赤字是判断财政可持续性的最常用的指标。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和预决算报告披露,2016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引起各界广泛关注。但人们很少设问:现行口径计算的财政赤字是否正确?其真实含义究竟是什么?实际上,现行口径计算的财政赤字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有问题,容易产生误导性。鉴于财政赤字及其涉及的收入和支出都是影响宏观经济管理和财政政策分析的最重要的数据,有必要重新界定并正确解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白景明  
本文梳理出了2008-2018十年来我国财政赤字特点,总结出十年间中央与地方两方赤字占赤字总额的比重。财政赤字与政府债务有两点内在联系:一是政府发行债务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手段;二是偿还债务会推高财政赤字。近十年我国积极实行财政政策扩大赤字规模,使债务规模急剧放大。从总体制度安排来看,福利型财政赤字在我国将是一种长期性的现象而且具有强烈的增长冲动,具体原因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口结构变化、税收中低速增长三点。我国将从调整财政赤字弥补方式,从预算资源状况出发筹划发展和建立地方债指标分配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挂钩机制三个层面严格管控财政赤字,制定出务实可行兼顾多方利益的财政政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春荣  
随着《预算法》的出台和财政制度的规范化, 关于财政赤字是“硬赤字”,还是“软赤字”已无需争论了, 但关于财政赤字统计口径, 仍有一些误解需要澄清, 本文通过对几个方面的讨论, 以期对财政赤字口径有较为确切的认识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亲培  陈力恒  
目前我国财政赤字规模适度,但赤字规模有恶化趋势,财政状况不佳。必须提高财政支出效率,逐步改善财政状况,积极预防财政风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邵培德  
纵观国际范围内财政赤字的历史发展,对之作些比较分析,即可发现: 一、财政赤字的基本定义因国而异由于各国对财政收支范围界定不一,因而导致对财政赤字基本定义的不同。归纳起来,大致分成三类:(1)“赤字的总差额概念”,即财政赤字是财政总支出(含经常性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庆旺  三好慎一郎  赵志耘  
本文根据传统的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模型(即IS—LM模型)所建立的分析框架,从理论上分析了财政赤字对利率的影响。作者认为,在用发行公债方式来弥补财政赤字的情况下,赤字无论是由于增加财政支出还是由于减税速成的,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市场利率水平上扬.但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的经济运行中,计划利率体制使得利率水平对预算赤字的反应灵敏度很小;财政银行仍捆在一起的传统体制使得公债利率对银行利率没有推动作用;银行透支是中国预算赤字的主要融资方式之一,所有这些原因使得预算赤字对利率水平几乎没有上扬的压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