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81)
2023(4210)
2022(3499)
2021(3310)
2020(2783)
2019(6133)
2018(6079)
2017(11805)
2016(6364)
2015(6960)
2014(7203)
2013(7088)
2012(6567)
2011(6209)
2010(6423)
2009(6387)
2008(6752)
2007(6405)
2006(5919)
2005(5435)
作者
(18176)
(15099)
(14858)
(14323)
(9765)
(7286)
(6938)
(5906)
(5838)
(5529)
(5299)
(5058)
(4850)
(4834)
(4738)
(4707)
(4418)
(4366)
(4346)
(4013)
(3796)
(3721)
(3672)
(3463)
(3403)
(3389)
(3310)
(3055)
(2994)
(2954)
学科
(28443)
经济(28297)
(20432)
管理(18429)
(17891)
企业(17891)
方法(13578)
(10961)
保险(10870)
中国(10567)
理论(10445)
数学(8562)
数学方法(8454)
业经(8374)
(8229)
(7995)
(7625)
(7604)
银行(7603)
(7201)
(7059)
(6791)
(6602)
金融(6600)
(5158)
财务(5149)
财务管理(5134)
教育(5116)
经济理论(5063)
(4974)
机构
大学(104799)
学院(100639)
(41212)
经济(40296)
管理(37509)
研究(31117)
理学(30995)
理学院(30644)
管理学(30104)
管理学院(29892)
中国(27871)
(25119)
(21755)
财经(19413)
(17461)
科学(16977)
(15461)
(15098)
(15032)
师范(14979)
财经大学(14501)
北京(14166)
中心(14072)
经济学(13812)
研究所(13212)
(12818)
经济学院(12143)
师范大学(12122)
(10743)
(10702)
基金
项目(55971)
科学(45022)
研究(43937)
基金(42065)
(34854)
国家(34490)
社会(31150)
科学基金(30244)
社会科(28140)
社会科学(28128)
基金项目(21232)
教育(20769)
(20050)
编号(18108)
自然(17573)
资助(17504)
(17283)
自然科(17190)
自然科学(17185)
自然科学基金(16923)
成果(16746)
(13492)
教育部(12374)
(12349)
课题(12340)
国家社会(12334)
重点(12293)
人文(11855)
项目编号(11460)
(11363)
期刊
(50587)
经济(50587)
研究(38351)
(20886)
中国(20286)
(15232)
金融(15232)
管理(14204)
学报(14161)
教育(13688)
科学(13113)
财经(11829)
大学(11577)
学学(10592)
(10120)
(10044)
经济研究(7214)
技术(7090)
问题(6530)
农业(6081)
业经(6074)
理论(5572)
图书(5294)
(5075)
(4991)
实践(4940)
(4940)
技术经济(4850)
现代(4777)
社会(4771)
共检索到1624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瞿华  
贝克提出的风险社会概念及理论随着一系列全球灾难性事件的出现而备受关注。但这一概念的最大问题在于缺少系统性的理论论证。吉登斯从其建构的社会学元理论出发,运用结构化理论来分析社会转型中的风险概念,认为时空伸延、脱域机制和知识的反思性是现代社会的三大动力机制。在这三大动力机制运作下,尤其是在反思性的作用下,社会发展到了"传统和自然终结"的阶段,从而也就进入了所谓的风险社会时期。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曲  
吉登斯提出的生活政治,作为一种新型政治思维,因应于晚期现代性社会转型及其结构化要求。全球化与反身性引发晚期现代性社会结构与关系的变革,这些变革从宏观制度到微观生活,都反映出现代性所特有的不确定性,而政治与社会也并非二元分离,而是呈现出"政治社会化",由此,生活政治有理由成为一项基本的社会政治治理方法。生活政治具有生成性与开放性特征,在实践中表现为行动者的反身性参与,即社会成员积极重塑生活并为其行动担责,共同致力于晚期现代性社会团结与社会整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牟维  陈友力  
教育风险成为社会风险中独特的风险场域,作为教育核心环节的教学风险尤为值得关注。高校教学风险的主要形式可以从课程形态、教学过程、教学要素进行分类。运用风险社会理论,将高校教学风险归因于现行学校教学安全教育机制的制约、教学风险主要由人为风险导致、教学风险的责任主体难以确定以及生命安全教育的缺失等因素。高校教学风险的治理需系统化制度性设计,即树立科学的风险意识、建立多元共治的治理体系、开发大数据平台预警系统、系统化设计和构建防范教学风险的教育体系、扩大校园责任险的保险范围、构建教学风险防控的组织保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换芳   林一钢  
县管校聘是当前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改革中热议的话题,其政策初衷在于盘活教师存量,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壁垒,对于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风险社会理论,受有限的制度理性、保守的文化惯习、松散的合作格局影响,县管校聘改革面临工具理性凌驾于价值理性的理性失衡风险、个体私利与公共利益冲突的伦理博弈风险、内生发展被外铄发展遮蔽的发展异化风险。为规避县管校聘改革风险,应构建风险防控机制,提升制度理性;加强风险文化自觉,提高风险意识;畅通风险沟通渠道,打造共治格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宝庆  魏小梅  
新高考改革进程中隐含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钟摆现象"、普通高中学校办学缺乏特色、高中学生自主发展异化等风险。风险社会理论为分析新高考改革面临的风险提供了分析框架。通过整合贝克、吉登斯、鲁曼、拉什等学者的风险社会理论,将新高考改革风险归因于新高考改革决策者与专家的结盟、高中学校自我生存的利益驱动、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足等因素。为规避新高考改革的风险,我们可以采取如下策略:树立改革风险意识与呼唤风险决策伦理;探索高中学校特色办学与管理模式;建构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秀云  
在我国社会转型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人口发展所面临的风险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人口流迁与社会融合逐步成为影响城市公共安全的现实因素。流动人口缺乏在城市的原始积累,生存状态不体面,对城市社会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而户籍制度仍然是制约流动人口城市融合的主要障碍。在风险治理和安全保障方面,政府需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解决农民工在城市体系中的制度化生存问题,通过扩展流动人口的社会支持网络,增强其归属感。同时,还必须加强流动人口的常态性、制度性管理和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流动人口素质和对城市社会的自适应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珺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第一次使用"风险社会"的概念来描述当今充满风险的后工业化社会,并就此提出风险社会理论后,风险社会理论成为了诸多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文以风险社会理论为背景,深入分析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风险社会中构建适合本科人才培养适应性的应对策略。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华兴  
本文阐述了吉登斯反射性理论的基本内容并揭示其内在的要旨——个体与社会的弥合。反射性理论的要旨:世界是在人类的连续性的创造中生成和发展的,人类既有的生成内容是对世界进行新的创造的基础和条件。社会是通过主客观的双向交汇而成的,是社会的硬件(如各种社会的机构)和社会的软件(人的主观能动性)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现实的人把主观性和客观性最终建构成一体——社会。个体对自身、对社会、对世界的自我认同是其生理健康、社会生活健康和社会政治健康的原子性基础。人们为了自身美好的生活而不断创造着世界,世界在主客体的相互反射中被不断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集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各种公共设施的兴建,环境邻避风险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包容性环境邻避风险治理能够有效弥补现有模式存在的不足,应当成为我国环境邻避风险治理的路向选择。从我国社会权能的变化来看,包容性环境邻避风险治理具备实现条件。公众环境意识逐渐成长、公众环境参与能力逐渐提高、环保社会组织参与能力逐渐增强分别为我国包容性环境邻避风险治理的实现提供内在动力、有利条件、有力支撑。社会权能的渐强为我国包容性环境邻避风险治理的实现提供了社会条件,使我国包容性环境邻避风险治理成为可能。但将可能变为现实,还需多措并举,需要包容多元风险治理主体,建构包容性风险治理程序,坚持风险治理成果平等共享,健全风险治理多元监督机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集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各种公共设施的兴建,环境邻避风险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包容性环境邻避风险治理能够有效弥补现有模式存在的不足,应当成为我国环境邻避风险治理的路向选择。从我国社会权能的变化来看,包容性环境邻避风险治理具备实现条件。公众环境意识逐渐成长、公众环境参与能力逐渐提高、环保社会组织参与能力逐渐增强分别为我国包容性环境邻避风险治理的实现提供内在动力、有利条件、有力支撑。社会权能的渐强为我国包容性环境邻避风险治理的实现提供了社会条件,使我国包容性环境邻避风险治理成为可能。但将可能变为现实,还需多措并举,需要包容多元风险治理主体,建构包容性风险治理程序,坚持风险治理成果平等共享,健全风险治理多元监督机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秦秋  
风险社会理论为理解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已成为一个充满风险的社会。全国2.7亿的农民工当中,有近1.7亿是外出务工人员,他们有较强的融入城市的意愿,却又面临着就业、健康、情感等诸多风险,成为社会风险承受类型最多但应对风险能力最弱的群体。提高农民工规避风险的能力,有效出路在于通过融入性教育,加强对农民工的心理调适和文化引导,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从而达到有效规避风险,有序融入城市的目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燕  薛蓉  付春光  
自经济体制改革为始,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制度变迁,表现为"法治国家、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的全面社会转型期。转型国家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制度与治理危机,而以"华盛顿共识"为核心的转型"药方"存在着诸多制度缺陷,并不适合中国发展的模式。本文对比了中国改革前后的主要社会变化,分析了"华盛顿共识"的施行效果和中国发展模式独特的转型途径与制度设计,最后在探讨中国社会转型期存在的转型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思路。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延东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展开,人类已经开始进入一个“风险社会”的时代。现代风险在本质、表现形式和影响范围上与传统风险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它从制度上和文化上改变了传统现代社会的运行逻辑。“风险社会”的来临,对传统的风险治理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建立符合风险社会需要的新型风险治理体制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本文最后以“非典”为实例说明了现代风险的特征以及风险治理机制所面临的新问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乔庆梅  
道德风险成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低效率的重要致因。与商业寿险道德风险相比,社会养老保险道德风险发生机制更加复杂,表现更具隐蔽性,对制度的设计和执行具有更高的要求,规避社会养老保险道德风险应当成为提高制度运行效率的重要议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熊庆年  吴正霞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多元化社会中,人们的社会活动必然会影响到学校教育,甚至会危及教育的生存环境。对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尤其需要重视教育社会风险逐渐加大的态势,提高识别水平,构建有效的防范体系,防患于未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