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70)
2023(6302)
2022(5360)
2021(5095)
2020(4459)
2019(9766)
2018(9746)
2017(18839)
2016(10182)
2015(11487)
2014(11173)
2013(11259)
2012(10523)
2011(9608)
2010(9308)
2009(8664)
2008(8358)
2007(7342)
2006(6358)
2005(5790)
作者
(30321)
(25039)
(24996)
(23584)
(15998)
(12160)
(11551)
(9905)
(9712)
(8914)
(8633)
(8449)
(8071)
(7959)
(7836)
(7806)
(7566)
(7464)
(7375)
(7374)
(6316)
(6196)
(6013)
(5914)
(5746)
(5586)
(5531)
(5500)
(5112)
(5022)
学科
(35872)
经济(35819)
(27823)
管理(27209)
(19710)
企业(19710)
方法(17166)
数学(15205)
数学方法(15051)
(12104)
中国(11277)
(10888)
保险(10796)
(10247)
(8729)
(8286)
银行(8263)
(8091)
农业(8019)
(7834)
地方(7823)
业经(7691)
(7362)
金融(7360)
(6937)
贸易(6932)
(6672)
(6232)
财务(6227)
财务管理(6205)
机构
大学(140068)
学院(139413)
(54542)
经济(53281)
管理(52451)
研究(48541)
理学(44439)
理学院(43912)
管理学(43023)
管理学院(42793)
中国(42187)
科学(31424)
(30943)
(29532)
(27355)
(25102)
农业(23820)
中心(23590)
业大(23361)
研究所(22828)
(21698)
财经(21301)
(19414)
北京(19346)
(17774)
(17234)
(17210)
师范(16945)
经济学(16219)
财经大学(16027)
基金
项目(94992)
科学(73930)
基金(69675)
研究(65387)
(62462)
国家(61889)
科学基金(52344)
社会(40885)
社会科(38500)
社会科学(38489)
基金项目(36966)
(36703)
自然(36553)
自然科(35682)
自然科学(35668)
自然科学基金(35051)
(31464)
资助(29489)
教育(29284)
编号(26149)
重点(21125)
(20892)
成果(20225)
(19432)
科研(18928)
(18921)
计划(18406)
课题(17859)
创新(17815)
大学(17414)
期刊
(61894)
经济(61894)
研究(42845)
中国(29713)
(26005)
学报(24843)
科学(22362)
(20771)
管理(18974)
(18587)
金融(18587)
大学(18463)
农业(17893)
学学(17539)
教育(11092)
(10440)
技术(10387)
业经(10263)
财经(9937)
经济研究(9921)
(8396)
问题(7565)
(7364)
资源(6974)
理论(6916)
业大(6687)
实践(6341)
(6341)
现代(6325)
商业(6233)
共检索到2143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程培堽  殷志扬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其中有些事件形成了消费者恐慌心理,并造成广泛传播的,灾难性的,不可逆转的后果。基于Arrow和Pratt的风险分析框架,本文构建了一个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事件反应的概念性模型。模型显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事件反应不仅受风险知觉、而且亦受风险偏好,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的影响;风险偏好在理解和预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事件反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应用苏州市消费者在瘦肉精事件发生一个月后的猪肉消费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支持本文提出的概念性模型。这个结果对处理食品安全危机有着重要的公共政策含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应恒  卓佳  
近年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大大提高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风险意识,三聚氰胺事件更使我国消费者对奶制品的信任几乎崩溃。随着时间的流逝,事件的影响有了什么变化?笔者通过消费者风险认知的调查,发现消费者对于奶制品的食品安全风险的担忧程度仍然很高,购买意愿尚未得到有效恢复。通过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整理出影响风险认知的主要因素包括"控制程度"和"忧虑程度",次要因素有"了解程度"和"危害程度"。消费者偏好的减少风险措施主要为"平时搜寻信息"、"购买时寻求商店帮助"和"选择令人放心品牌"。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范春梅  贾建民  李华强  
近年来频发的问题食品事件使食品安全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本文以2008年曝光的三聚氰胺问题奶粉事件为例,以风险感知为切入点,构建了问题奶粉事件中公众的风险感知与应对行为关系模型,揭示了问题奶粉事件中的风险信息对消费者风险感知和控制感的影响,剖析了风险感知、控制感等对人们的抵制和积极应对行为的作用机理,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管理实践方面的可资借鉴的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兰军瑞  
随着国内外产品召回事件的日益增多,在引发人们深刻反思和争论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现实问题。究竟是产品本身存在质量问题,还是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文章通过介绍产品召回的概念及相关条件,以"瘦肉精"事件为例分析了双汇企业产品召回的内部控制要素,指出内部控制缺陷极易导致企业产品召回。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宇东  李东进  金慧贞  
消费者高度关注和卷入下,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离不开对食品消费者面对安全风险时决策逻辑的准确理解。通过分析食品安全风险感知下消费者量化信息搜寻增强和精准化决策需求转变的过程与机制,结合消费者量化消费参与趋向,揭示食品安全风险感知下消费者的决策逻辑。研究结果显示,食品安全风险感知会显著增进消费者对风险控制感的寻求和对定制化信息的需求,控制感寻求与定制化需求同等程度地促升了消费者对量化食品安全信息的偏好。而量化信息偏好的增强则驱动消费者参与量化消费以应对食品安全风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世久  陈默  徐迎军  
以有机番茄为例,引入BDM机制拍卖实验研究了食品安全标识的消费者偏好,并借助多变量ProBit模型对相应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对加贴欧盟有机标识的番茄的出价远高于加贴中国有机标识的番茄,与同时加贴中欧两种标识番茄的出价相差不大;不同个体特征消费者偏好存在显著差异;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与有机知识对支付意愿产生正向影响,而环境意识对消费者偏好的影响不显著。政府认证制度安排与厂商战略决策应充分考虑消费者对不同认证标识的偏好倾向,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卫中  华淑芳  
杭州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风险认知总体上偏离了实际风险水平,消费者忽视各类食品的安全风险,夸大各类食品危害因素的风险程度。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还表现出了显著的矛盾性,在蔬菜农药残留问题上,安全性评价和风险性评价出现了正相关的情况。影响杭州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的主要因素是"失去控制",次要因素为"严重后果"和"政府失职",人口统计特征变量对食品安全风险认知有显著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文胜  
信息公开是缩小食品安全信息与消费者认知之间偏差的前提条件,有效的食品安全政策是提升食品安全现状的根本保障。为此,政府首先要确保食品安全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及信息渠道的畅通,其次要通过有效的食品安全政策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鼓励企业的诚信行为,最后通过鼓励非政府第三方机构参与食品安全监督,构建政府、企业、消费者以及非政府第三方机构共同参与的食品安全社会保障机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于晓华  喻智健  郑适  
北京新发地疫情期间的食品谣言事件给国内三文鱼消费市场带来巨大冲击。本文根据北京市实际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消费者对三文鱼购买意愿的恢复周期,探讨了风险偏好、风险感知、官方媒体信任以及自媒体信任程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恢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剔除掉疫情大环境好转的潜在影响后,消费者三文鱼购买意愿的完全恢复出现在事件发生后第25周,恢复周期与剔除前的22周相比小幅延后。第二,食品谣言冲击后的消费者购买意愿恢复周期远远短于传统食品安全事件,市场对负面谣言具有很强的韧性。第三,消费者风险偏好程度与官方媒体的信任程度越强,越倾向于更快地恢复三文鱼购买意愿,恢复周期也就更短;消费者风险感知程度与自媒体信任程度越强,则越倾向于避免购买三文鱼相关食品,延长了购买意愿的恢复周期。据此,本文提出强化引导消费者购买检疫合格食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加大进口冷链检测力度等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郑庆华  张迪  
2011年央视3.15特别行动节目抛出一枚食品安全重弹,曝光了双汇在食品生产中使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一时间,市场哗然。央视特别行动曝光的一些养猪户称,他们铤而走险偷偷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无非就是为了使养成出栏的猪看上去卖相好、更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全世文  曾寅初  刘媛媛  于晓华  
本文以2008年我国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为例,构建了食品安全事件后消费者购买行为恢复问题的分析框架,并采用Heckit模型和Double-Hurdle模型对河北省消费者在事件发生一年后的奶粉购买恢复和液态奶购买恢复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阶段性因素——消费者的知识了解、风险态度以及对信息主体和信息途径信任程度,均显著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恢复。因此政府和企业采取措施的目标在于加强消费者知识了解、促进消费者信息信任从而降低消费者风险感知,以保证食品安全事件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能够尽快地恢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振  乔娟  黄圣男  
本文运用选择实验(Choice Experiments)的方法,借助随机参数(RPL)及潜在分类模型(LCM)研究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属性的偏好行为。研究发现,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属性的偏好存在异质性;消费者对政府认证的支付意愿最高,其次是企业的品牌、养殖场质量安全保证和第三方机构认证;第三方机构认证和政府认证之间具有互补性,企业的品牌化建设同养殖场质量安全保证间存在互补性,政府认证与企业品牌化建设间存在替代性;消费者风险感知度的提高会影响其消费行为,高风险感知组的消费者愿意对同一安全属性支付更高的价格。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二朋  
理解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反应,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是食品安全事件应对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针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应对流程与风险交流措施,对改善中国食品安全事件的应对提供了参考。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吴林海  徐玲玲  
举国震惊的三聚氰胺污染婴幼儿奶粉的重大安全事故,再次警示中国食品存在安全隐患。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江苏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就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知和信息需求与使用行为展开了调查。结果表明,消费者普遍意识到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因而需要更完整准确的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甚至是食品生产全过程的信息,以满足购买安全食品的需求,并且在选择食品时通过关注质量认证标识、价格和品牌,来规避食品安全风险。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蓓   张雅竹   朱吉婵  
探讨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形成机理并科学引导,对推动我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区别于以往单一维度的研究,从风险的客观存在与主观构建的二重性出发,以跨境电商为研究情境探讨食品安全风险场域(风险伤害与风险交流)对消费者风险感知的影响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食品安全风险场域显著影响消费者风险感知,相较于风险伤害,风险交流对消费者风险感知的影响更为显著,且在女性群体和含低龄人口或高龄人口的家庭中更为显著。食品安全关注度在风险场域影响消费者风险感知的路径中发挥“遮掩效应”;平台情境在风险场域与食品安全关注度的因果关系间起负向调节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