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47)
2023(8658)
2022(7179)
2021(6773)
2020(5977)
2019(13612)
2018(13340)
2017(25858)
2016(13971)
2015(15701)
2014(15523)
2013(15139)
2012(13988)
2011(12341)
2010(13489)
2009(13068)
2008(11823)
2007(10597)
2006(9413)
2005(8758)
作者
(38922)
(31929)
(31800)
(30485)
(20356)
(15313)
(14637)
(12377)
(12253)
(11729)
(10974)
(10967)
(10252)
(10144)
(10051)
(10006)
(9435)
(9407)
(9166)
(8939)
(8160)
(7988)
(7771)
(7375)
(7336)
(7274)
(7184)
(7075)
(6566)
(6303)
学科
(50754)
经济(50689)
(41872)
管理(39523)
(34325)
企业(34325)
(28581)
金融(28580)
(27661)
银行(27648)
(26716)
方法(25071)
中国(23246)
数学(22681)
数学方法(22136)
(17267)
(16992)
(13492)
业经(12002)
(11956)
财务(11914)
财务管理(11881)
中国金融(11393)
企业财务(11365)
地方(11308)
理论(11218)
(11115)
保险(11024)
(10109)
(9910)
机构
学院(186174)
大学(184790)
(74086)
经济(72253)
管理(71189)
理学(59415)
理学院(58865)
研究(58326)
中国(58180)
管理学(57452)
管理学院(57138)
(40607)
(38879)
科学(34139)
中心(31113)
财经(30994)
(30001)
(29677)
(29100)
(28016)
业大(26017)
研究所(25916)
(25163)
北京(25083)
(24981)
(24117)
银行(24032)
金融(23668)
财经大学(23318)
经济学(23201)
基金
项目(118917)
科学(92687)
研究(86110)
基金(85608)
(74040)
国家(73406)
科学基金(63520)
社会(53603)
社会科(50894)
社会科学(50881)
(47246)
基金项目(43982)
自然(41863)
自然科(40992)
自然科学(40983)
教育(40754)
自然科学基金(40240)
(39331)
资助(37612)
编号(35334)
成果(29136)
重点(27142)
(25686)
课题(24992)
(24982)
(24486)
创新(23356)
科研(23035)
(22546)
大学(22534)
期刊
(79094)
经济(79094)
研究(59513)
(42445)
金融(42445)
中国(41321)
(32457)
学报(28259)
(27422)
管理(27349)
科学(24700)
大学(22420)
学学(21128)
教育(20836)
技术(17323)
农业(17083)
财经(15630)
(13165)
经济研究(12466)
业经(12085)
统计(10937)
理论(10384)
(9949)
(9590)
问题(9524)
实践(9514)
(9514)
决策(9097)
财会(8996)
技术经济(8977)
共检索到2988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韩龙  许明朝  
在过去数十年里,数量金融革命产生的模型在为金融机构提供衡量和控制风险工具的同时,也使许多国家的监管者将防控金融风险之重任托付给金融机构的模型,新巴塞尔协议还将规制资本的确定以标准法和内部模型法实行"外包"。这场金融危机宣告了这些风险模型的失败。究其原因,这些模型存在着设计缺陷和实施缺陷。风险模型失败的重要原因是作为模型基础的假设存在缺陷,风险模型在进行预测时做出了不切合实际的假设。此外,人们在实施这些模型时也存在误差,如输入风险模型的信息有误等。故对风险模型做出的预测宜作为风险管理的参考,而不宜作为圭臬,金融监管机关更不宜以此推脱监管责任。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阚景阳  
在本次金融危机过程中,受不同风险文化的影响,欧美金融集团采取的措施不尽相同,最终结局迥异。本文立足于后危机时代全球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与背景,结合我国金融业务综合化经营的实际情况和产融结合加快的大趋势,分析金融危机以来欧美金融集团风险控制成败两方面的案例,总结经验教训,并借鉴欧美金融监管改革的实践经验,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防控与监管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周纪恩  
本文试图从美国次贷危机的实质和根源出发,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剖析其风险积累过程,挖掘目前美国金融体系滋生次级贷款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在次基础上本文论述了该危机对美国乃至全球产生的影响以及中国为了抵御其影响可以采取的积极措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自力  
此次由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更深层次的诱因来自于自由市场竞争的失败和对金融创新产品监管的严重缺失当前,美国遭遇"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危机的中心华尔街危如累卵。五大投资银行中,贝尔斯登和美林证券相继被银行收购,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而剩下的高盛、摩根斯坦利也因形势所迫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世界各国都为美国金融危机而震惊。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春雷  金哲  
本文认为, 目前我国的金融风险处于风险积累到风险加剧的过程中, 通过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是可以避免金融危机发生的。全文对一些国家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并提出了我国防范金融风险、避免金融危机的对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曾康霖  
金融风险、金融危机与金融安全密切相关,但又不等同。本文结合当代国内外的实际,从理论上深刻辨析了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与金融安全,认为应切实关注新形势下的金融风险、金融危机从而影响金融安全的首要因素是经济周期、当代金融风险从而引发金融危机的切入因素是金融创新,文章最后探讨了防范金融风险为了谁的利益的问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祁祥  郑伟  
偿付能力监管是各国监管改革的重点,也是全球监管关注的热点。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拉开了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序幕机推动监管制度更加完善,引发了人们关于市场与政府关系的热烈讨论和深入思考。具体到金融保险领域,国际社会反思讨论的核心问题是:政府是否对金融市场过于放任?政府应当如何对金融市场实施监管?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对当下政策的评判,更关系到对未来模式的选择。从保险监管的角度看,存在如下需要反思的问题:第一,要思考政府与市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颖  
相对于别的产业偿付能力所带来的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对于消费者来说,即使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建立一个高效合理的保险监督体系对于保险产业乃至于金融市场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球金融危机后,保险监管当局开始反思现有的保险监管模式,并开始将眼光投向概率模型和压力测试。本文试图了解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来考察这两种模型对保险监督的适用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颖  
2007年下半年开始,美国次贷危机导致次级按揭贷款支持型结构化产品出现了频繁的再定价情况,直接影响资产抵押证券(ABS)和抵押债务工具(CDO)的市场信心和交易。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徐  游春  
现代经济从某种角度看是信用经济。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实质就是一种信用危机。而在这次危机中,保险业也遭受重创,这严重损害了保险业的形象和消费者的信心。保险交易以信用为基础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消费者对保险机构和保险行业的信心是保险交易达成的必要条件。本文通过对保险交易基本属性的理论探讨,运用不完全信息下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的动态贝叶斯博弈分析,论证了金融危机背景下信用支持型的保险监管制度安排对于克服保险交易障碍、推动市场交易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Wong Chae Sing  万俊杰  
2008年以来,全世界都处于经济危机的漩涡之中,风险管理的缺失被认为是其中原因之一。一直以来,风险管理主要侧重于市场、信用和营运风险。对于银行机构来说,这些风险实际上已经在巴塞尔新协议中作了规范,而且都单独对这些风险进行管理和应对。但管理层对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的流动性风险,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银行利润取决于资产和负债平衡之后的剩余。资产、负债管理与实时风险监控的相互分离,再一次验证了采取整体风险管理机制的重要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意  
职责定位的偏颇及行为目标的异化导致了地方金融行业的无序发展及金融风险的不断积累自上海市于2002年在全国率先设立金融办以来,目前全国已有31个省及直辖市政府成立了这一机构,并且其组织架构逐渐下沉到县市级政府。金融办的功能也由最初单一的议事协调(作为地方政府的代表,与一行三会在各地分支机构及其他金融企业进行沟通联系)慢慢扩展到兼具监管协调、风险处置、规划制定等多项职责。目前,我国金融监管所处的阶段是中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强  刘桓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贺强刘桓席卷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在1997年底向广度发展,一直蔓延至韩国。在1998年初,又向深度发展,东南亚金融机构不断出现倒闭事件,香港虽然保住了港币的地位,但是对证券机构的被迫清盘却爱莫能助。1月12日,在亚洲资本...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曹源芳  蔡则祥  
利用资本市场银行日收益率指标为金融风险的代理变量,以国际金融危机为背景,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检验了金融风险在中国国内各区域传染效应的存在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国家间存在传染效应一样,金融风险在中国国内各区域间也同样存在显著的传染效应。但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也同时表明,各区域间金融风险传染并非在任何时候都存在双向影响机制,在风险较为集中的时期,各区域之间的金融风险关系错综复杂,任何区域都是其他区域金融风险的Granger原因,此时金融风险在各区域间存在显著的交叉传染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