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03)
2023(12698)
2022(10675)
2021(10137)
2020(8903)
2019(20470)
2018(19893)
2017(38964)
2016(20949)
2015(23811)
2014(23744)
2013(23932)
2012(22720)
2011(20465)
2010(20508)
2009(19354)
2008(19553)
2007(17456)
2006(14889)
2005(13800)
作者
(61479)
(51359)
(51239)
(49144)
(33075)
(24926)
(23529)
(19989)
(19539)
(18329)
(17761)
(17287)
(16474)
(16380)
(16301)
(16020)
(15292)
(15160)
(14913)
(14753)
(12737)
(12655)
(12483)
(11642)
(11618)
(11612)
(11554)
(11178)
(10436)
(10236)
学科
(90521)
经济(90417)
(59657)
管理(58632)
方法(47456)
(46683)
企业(46683)
数学(42899)
数学方法(42597)
中国(27308)
(25704)
(24434)
银行(24289)
(23869)
(22804)
(22325)
(19600)
贸易(19588)
(19143)
(19101)
金融(19099)
(17330)
(16785)
财务(16761)
财务管理(16716)
业经(16650)
企业财务(15994)
农业(14649)
地方(13902)
(13568)
机构
大学(309770)
学院(303811)
(136289)
经济(133760)
管理(118044)
研究(105902)
理学(101373)
理学院(100245)
管理学(98777)
管理学院(98193)
中国(90911)
(65465)
(65308)
科学(61530)
(53867)
(53116)
财经(52557)
中心(50018)
研究所(48890)
(48138)
经济学(44510)
(44338)
业大(43538)
农业(42241)
北京(41637)
经济学院(40465)
财经大学(39655)
(37273)
(36618)
师范(36243)
基金
项目(200174)
科学(158953)
基金(151375)
研究(142381)
(132483)
国家(131476)
科学基金(112547)
社会(94200)
社会科(89480)
社会科学(89459)
基金项目(79243)
(73113)
自然(73014)
自然科(71429)
自然科学(71404)
自然科学基金(70265)
教育(65510)
资助(63992)
(63449)
编号(54456)
(47317)
重点(45216)
成果(44799)
(41453)
教育部(40945)
(40937)
国家社会(40568)
科研(39374)
人文(38941)
创新(38507)
期刊
(139043)
经济(139043)
研究(94628)
中国(58698)
(51105)
学报(48622)
(46501)
(45662)
金融(45662)
科学(45240)
管理(40635)
大学(36758)
学学(34971)
农业(29878)
财经(27266)
经济研究(24125)
教育(23931)
(23278)
技术(22826)
业经(19325)
问题(18893)
(18227)
(17263)
国际(16170)
统计(15669)
技术经济(15553)
理论(15459)
世界(15287)
(14187)
(13899)
共检索到4588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桂华  谭春枝  
本文采用我国40家银行2003-2010年面板数据,运用风险容忍度门限值方法对我国银行流动性囤积行为进行识别,发现我国中小型银行在次贷危机期间存在流动性囤积行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面板Probit模型对风险暴露与流动性囤积行为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实证结果表明:(1)内部风险暴露显著提高了我国银行流动性囤积行为发生的概率;(2)外部风险暴露对我国银行流动性囤积行为没有显著影响;(3)银行规模和资本充足率显著降低了我国银行流动性囤积行为发生的概率;(4)银行流动性管理策略具有一定的惯性,对流动性囤积行为产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晏俊  李虹含  
一旦银行体系出现流动性囤积现象,商业银行流动性供给这一核心职能就难以发挥作用。中国银行体系的存贷差高达约30万亿,大量流动性资产留存于银行体系不仅会降低银行经营效率,更会导致实体市场中流动性紧张。本文引入外汇占款、证券市场月度筹资额、现金需求比率、储蓄倾向和宏观经济预警指数等指标,利用VAR模型对流动性囤积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商业银行体系过度囤积流动性的对策,包括拓宽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全面提升银行业的流动性管理水平,扩大内需,适当降低储蓄率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马勇  李振  
流动性风险对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均具有重要影响,其中资金的流动性风险在历次的银行危机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使用2002—2016年中国338家商业银行数据,分析资金流动性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结果发现:(1)具有较低资金流动性风险的银行会承担更大的总体风险,这被更低的Z值和资本充足率,以及更高的风险加权资产比例和流动性创造所证明;(2)资金流动性对银行风险的构成因素产生影响,较低的资金流动性风险会提高银行盈利能力并降低资本水平;(3)资金流动性风险通过银行贷款的中介效应影响银行风险承担行为;(4)在资金流动性风险较低时,较大资产规模、较高杠杆率会抑制银行承担更大风险,在国际金融危机或经济高风险时期银行风险承担较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崔婕  白婧  弓哲  
本文基于2007—2017年中国45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构建同业杠杆指标,剖析不同银行同业杠杆结构的异质性,采用系统GMM模型验证同业杠杆对个体流动性和系统流动性的影响机理。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银行业整体同业杠杆与个体流动性风险呈现U型关系,但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同业杠杆表现稳定,与流动性风险间的关系并不显著,反映出国有银行经营的稳健性;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的U型关系显著,验证了同业杠杆对个体流动性风险存在正负反馈效应。同时,同业杠杆增加也会带来系统流动性风险增加,过度依赖同业业务发展隐藏的风险不容小觑。因此,商业银行与监管当局需根据具体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机制,同业杠杆要去,但也要依据各自结构稳步推进实施,且重点实施对象应当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子强  
在我国银行业(指除中央银行以外的商业银行)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深入过程中,流动性风险已成为我国银行业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在对银行业流动性风险作出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防范我国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提出相应的对策。一、关于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的理论分析银...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刘湘云  吕杏  
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越来越深,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暴露已成为大量经验研究的主题。对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和10家股份制银行2000~2006年间财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银行股权收益与未预期的利率变化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银行利率风险暴露水平与银行规模大小并不存在稳定的相关性。同时,单个银行的利率风险水平与银行特征比率密切相关。其中银行股权收益的利率敏感性与权益资产比、贷款占资产的比率和企业存款占比存在正相关关系,与非利息收入占比存在负相关关系。总之,银行利率风险暴露程度受银行特征比率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江春  万鹏博  
随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逐步频繁,中国各经济部门所面临的外汇风险暴露逐渐增大,基于这一现实,本文运用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NARDL)模型,选取2005年7月—2017年7月的数据,动态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行业层面的外汇风险暴露情况,结果表明:中国所有行业均存在显著的长期或者短期外汇风险暴露,且外汇风险暴露程度较大,所有行业的公司都应该强化外汇风险意识,并构建防范外汇风险的系统;外汇风险暴露存在时滞性和J曲线特性,央行的外汇干预可能在短期内不起作用或者引起相反的效果,建议中国央行仅在人民币汇率长期偏离均衡水平从而影响资源的合理配置时才进行外汇干预;外汇风险暴露存在短期和长期的非对称性,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人民币贬值冲击相对于升值冲击会影响更多的行业,人民币的长期升值趋势并不会对较多行业产生不利影响,中国应更多关注人民币汇率贬值所带来的风险;根据非对称外汇风险暴露的行业特征,中国可以通过实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来大大减缓外汇风险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而国内投资者可以通过构建各行业的股票组合以实现外汇风险的对冲。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桂华  刘飞  
银行流动性囤积行为对金融、实体经济及货币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放大了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遭受的流动性冲击,另一方面阻塞了货币政策的流动性传导机制,导致大量中央银行救援资金滞留银行内部。中央银行应重视银行流动性囤积行为所造成的资金转移效应、冲击放大效应,做好流动性管理以及把握好流动性救援时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裴春霞  孙世重  
预防性储蓄和流动性约束是解释转轨时期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的流行理论,但目前国内学者大多采用静态估计方法,通过对小样本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普通最小。乘法回归来检验流动性约束和预防性储蓄假说,并且没有区分长期消费与短期消费之间的关系。 本文运用动态建模方法,运用改革以来2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居民消费问题进行了计量检验,证明了转轨时期中国居民消费的预防性储蓄和流动性约束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降刚  沈沛龙  
基于银行业在宏观风险来临时出现的流动性不足和系统性风险,通过建立DSGE-VAR模型,考量银行业在宏观经济运行框架下的系统流动性风险,结果发现:银行同业借贷、其他证券资产和交易性负债业务的综合作用会使得银行系统流动性风险总体增大,银行如果想要降低存款提取率对其流动性的影响,就要在银行间市场停止拆出资金、出售政府证券及其他流动资产,并出售潜在的流动性较低的资产。从监管层面来讲,应当通过监管的引导效应将交易性负债进行转化,引导同业借贷和其他证券资产业务向平衡区域集中,并在一定范围内减少银行其他证券资产业务的规模。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周爱民  余粤  
本文从流动性囤积视角出发,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欧洲商业银行和2013年"钱荒"时期中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行为,说明商业银行流动性囤积造成利率上升。本文对2012年至2014年中国银行间隔夜拆借量价关系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交易量的变化率对于利率的条件方差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交易量大幅缩减时利率波动明显上升。本文认为商业银行流动性囤积是"钱荒"的重要影响因素,背后包含着更深层次的经济、金融结构因素。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珊珊  
在吸取了次贷危机中的教训后,流动性指标被作为重要的量化指标之一加入到《巴塞尔协议Ⅲ》的监管框架中。《巴塞尔协议Ⅲ》的流动性监管框架主要包括三大要素:良好原则(sound principle),流动性覆盖率(LCR,优质流动性资产/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和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可用的稳定资金/所需的稳定资金),LCR和NSFR两个指标分别从不同的时间期限(30天和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田岗  
有关居民储蓄行为的研究缺乏专门针对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和流动性约束的实证分析。本文专注于分析在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农村居民所面对的不确定因素风险感受以及流动性约束感受显著地差别于城市。通过构造一个包含流动性约束的预防性储蓄模型,专门针对农村居民储蓄行为特点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强,面对不确定性因素可能造成的风险与流动性约束,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越来越谨慎,储蓄存款的倾向越来越高,这也印证了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完善农村金融环境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罗梦亮  
本文以住户数据为基础,讨论了农村居民消费行为中的预防性动机、过度敏感性、消费保险及跨期替代等参数的特征。本文的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具有较为显著的预防性动机,但消费保险机制的作用非常有限,消费行为中也存在显著的过度敏感性。在不同组群的消费者中,这些参数的特征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博  吴娜  陈红  
以2000~2011年房地产类上市公司为样本,首先考察该行业的融资约束水平在经济危机前后的非线性变化;然后通过非平衡面板及2SLS估计,对危机之后该行业借助营运资本调整来平滑固定资产投资的行为进行实证检验;最后,通过分解营运资本构成,开发可用于检验企业预防性动机的流动性平滑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比较不同融资约束水平的样本组在预防性动机上的差异。基于营运资本视角,检验预防性动机的理论思想与实证分析,以补充现有文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