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27)
2023(16142)
2022(13168)
2021(12273)
2020(10530)
2019(23743)
2018(23330)
2017(44814)
2016(24210)
2015(27317)
2014(27246)
2013(26980)
2012(24866)
2011(22232)
2010(22580)
2009(21744)
2008(21985)
2007(19993)
2006(17597)
2005(16518)
作者
(67697)
(56570)
(56363)
(53768)
(36358)
(26746)
(25697)
(21719)
(21552)
(20317)
(19426)
(19124)
(18426)
(18093)
(17904)
(17278)
(16749)
(16556)
(16096)
(16041)
(14086)
(13822)
(13698)
(12984)
(12759)
(12669)
(12488)
(12339)
(11252)
(11213)
学科
(109786)
经济(109619)
(102180)
(91797)
企业(91797)
管理(91036)
方法(51194)
数学(42176)
数学方法(41963)
(40661)
业经(32393)
(31825)
中国(30165)
(29287)
财务(29255)
财务管理(29207)
(28648)
企业财务(27908)
农业(22004)
(21351)
(20249)
银行(20228)
(20162)
贸易(20149)
(19680)
(19443)
金融(19436)
技术(19430)
(19245)
(18496)
机构
学院(354211)
大学(353066)
(160263)
经济(157453)
管理(142637)
理学(121509)
理学院(120431)
管理学(119014)
管理学院(118342)
研究(114040)
中国(97461)
(82434)
(73570)
财经(64246)
科学(60879)
(58592)
(55779)
(53530)
(53080)
中心(52470)
经济学(50438)
研究所(49250)
财经大学(47838)
北京(46695)
经济学院(45605)
业大(45156)
(41836)
农业(41377)
商学(41356)
商学院(40983)
基金
项目(221744)
科学(178169)
基金(166634)
研究(166339)
(142133)
国家(140926)
科学基金(123897)
社会(111014)
社会科(105422)
社会科学(105398)
基金项目(86540)
(83000)
自然(77162)
教育(76331)
自然科(75481)
自然科学(75461)
自然科学基金(74272)
资助(69408)
(69376)
编号(65356)
成果(53686)
(52112)
重点(48798)
(48534)
国家社会(47340)
(47234)
教育部(46155)
(45830)
课题(44739)
创新(44732)
期刊
(179465)
经济(179465)
研究(111702)
中国(72054)
(70346)
管理(59394)
(49482)
学报(45944)
科学(45918)
(43857)
金融(43857)
大学(37420)
学学(35578)
财经(34072)
农业(33282)
技术(31745)
教育(30542)
经济研究(29232)
(29226)
业经(28088)
问题(23269)
(21297)
(20411)
技术经济(19782)
财会(19339)
国际(19312)
世界(19299)
会计(17889)
统计(17032)
现代(16889)
共检索到5497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肖峻  朱密  
利用2007—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实证研究风险投资持股对实体企业上市后金融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持股能够显著抑制实体企业上市后金融化行为,其中高声誉、非国有、联合投资的风险投资持股对实体企业上市后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更强;基于中介效应的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风险投资持股主要通过缓解实体企业融资约束和降低代理成本的双重机制抑制实体企业上市后金融化。运用Heckman两阶段方法、PSM方法处理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实证结果仍然稳健。因此,建议监管部门进一步优化相关政策法规,充分发挥风险投资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的重要作用。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汤龙   李光武   吴海军  
社保基金持股上市公司是否有助于调整企业投资结构并促进其脱虚向实发展,这不仅关系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也会深刻影响我国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文使用2010年至2021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社保基金持股对企业金融与实体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社保基金持股显著降低了企业金融投资,并提高了实体投资,促进了制造业企业脱虚向实发展,且被持股企业的内部治理完善和外部监督增强是其主要机制。该效应会因企业代理成本、产权属性和融资约束差异而存在显著不同,且其他机构投资者持股无法促进企业脱虚向实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刘芬  周泽将  
本文以2007—2016年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A股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风险投资机构持股对企业后续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内在机理及影响路径。研究表明,风险投资机构有助于减轻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不同特征的风险投资机构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存在显著差异。风险投资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机理在于,风险投资机构不仅对企业价值具有客观上的认证作用,而且主动帮助企业与市场中介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有效缓解了外部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此外,风险投资机构还积极参与企业的投后管理,从而有力化解了委托代理冲突。由风险投资对企业融资的影响路径分析可知,风险投资持股有助于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在资本市场上筹集更多发展所需的资金,帮助企业克服过度依赖信贷资金的失衡的融资结构,增强了企业在股权市场上的融资效率以及对价值链企业的谈判能力。本文的研究意义不仅在于丰富了风险投资和融资约束领域的文献,还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风险投资与企业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吴斌  沃鹏飞  楼雯倩  
“脱实向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负面影响引起了实务界的关注,对“脱实向虚”动因和后果的理论研究也成为了学术界的热点。本文以2015—2019年A股制造业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风险投资的视角探讨其可能对上市公司“脱实向虚”行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风险投资参与驱动了企业“脱实向虚”,且相较于国有背景风险投资,非国有背景风险投资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越显著;(2)相比较国有企业,风险投资对非国有企业“脱实向虚”的驱动效应越显著;(3)市场竞争程度越高,风险投资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越明显。进一步从企业决策者的视角出发,考察CEO背景特征对上述关系的影响发现:当CEO具备技术背景、海外经历、贫困经历、更高的受教育水平或者长任职期限的特征时,风险投资驱动企业“脱实向虚”的效应会被削弱甚至抑制。本文不仅揭示了风险投资参与对非金融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为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动因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国家精准出台化解企业“脱实向虚”的政策组合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梁馨月  许为宾  蔡兰  
文章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CEO职业经历如何影响企业投资"脱实向虚",以及这种关系如何依赖企业有虚拟职业经历董事占比和企业产权不同而发生改变。研究发现:相对于具有实体职业经历的CEO,具有虚拟职业经历的CEO所在企业更有可能出现投资"脱实向虚"。进一步研究发现:董事会中具有虚拟职业经历成员比例越高,具有虚拟职业经历的CEO所在企业进行投资"脱实向虚"的可能性越大;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的CEO职业经历与企业投资"脱实向虚"的关系更显著。研究结论不仅从微观视角解释了企业"脱实向虚"现象的行为机理,而且一定程度上为公司选拔管理者提供了证据支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辛大楞  
金融科技对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综合探讨金融科技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的发展显著抑制了企业"脱实向虚"。机制检验表明,金融科技通过竞争效应和成本效应两个渠道影响了企业"脱实向虚"行为;即金融科技使得企业投资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和企业财务管理费用下降,从而促进了企业对实体经济的投资,抑制了企业"脱实向虚"。此外,相比于国有企业、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和处于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金融科技对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的企业和处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脱实向虚"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而且,金融科技的发展主要抑制了企业对投机性金融资产的投资,对企业保值性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应不断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支持力度,积极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金融科技的支撑作用,同时给予中西部地区一定的政策优惠,进而不断提升金融科技对实体经济的赋能作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江红莉  侯燕  蒋鹏程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基于2011-2019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实体投资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和潜在的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企业实体投资,采用工具变量法和多期DID方法处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数字经济发展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企业内部治理质量、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进而提升企业实体投资规模。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的实体投资扩张效应仅存在于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成熟期企业、创新水平高以及外部监督强的企业。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的实体投资扩张效应最终能够提高企业绩效。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洪昀  隋晓敏  
以2010—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融资融券对企业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对上市公司费用粘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分样本组回归结果表明,在所在地区投资者保护环境较差的企业、代理问题更为严重的国有企业及外部审计质量较低的企业中上述抑制效果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融资融券抑制费用粘性的效用主要出现在不包含企业研发支出的费用中。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翟仁祥  陈昭君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脱实向虚”倾向日趋严重且金融化操作日益明显。基于2011—2019年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运用DEAP测算企业产能利用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产能过剩是否引发企业金融化以及中介变量是否起到间接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低产能利用率企业更多倾向于从事金融类活动且不受IPO暂停影响;产能过剩对于企业金融化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特征,非金融企业、国有企业、小型规模企业因低产能利用率导致其金融化操作动机比金融类企业、非国有企业、大型规模企业更为明显;产能过剩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低产能利用率主要通过低主营业务利润率间接导致企业金融化。从统筹协调企业实体金融匹配、持续提升实体企业投资回报、动态调整企业实体经营管理3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检验结论及其对策建议对于政企了解去产能政策的经济后果和引导实体经济“脱虚向实”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思龙  
利用2007年~2015年非金融非房地产行业(NFRE)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金融业股权投资总额对银行体系、股票市场和金融体系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业股权投资会导致上市公司从银行体系过度融资,说明上市公司会利用正规金融渠道的融资优势及对中小企业的信息优势从银行体系套取资金,投资金融业企业赚取利润;由于银行体系对上市公司的信息对称程度较高,还款风险较低,上市公司从银行体系过度融资来投资金融股权并不会增加银行体系的金融风险;上市公司“脱实向虚”的金融业股权投资行为,使资金从实体经济回流到金融体系,造成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提升了股票市场风险以及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实体上市公司的投融资监管,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以减少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经济运行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思龙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思龙  
利用2007年~2015年非金融非房地产行业(NFRE)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金融业股权投资总额对银行体系、股票市场和金融体系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业股权投资会导致上市公司从银行体系过度融资,说明上市公司会利用正规金融渠道的融资优势及对中小企业的信息优势从银行体系套取资金,投资金融业企业赚取利润;由于银行体系对上市公司的信息对称程度较高,还款风险较低,上市公司从银行体系过度融资来投资金融股权并不会增加银行体系的金融风险;上市公司"脱实向虚"的金融业股权投资行为,使资金从实体经济回流到金融体系,造成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提升了股票市场风险以及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实体上市公司的投融资监管,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以减少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经济运行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谢获宝  石佳  
本文基于2006-2013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企业风险承担的关系。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企业风险承担显著负相关,表明我国的机构投资着并未有效改善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机构投资者的短视行为依然存在。与持股比例较低的机构投资者相比,高持股比例的机构投资者对风险承担的负向影响效力更大。进一步检验发现,在国有企业中,机构投资者持股未能优化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而在非国有企业中,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无显著关系。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傅颀  胡港夏  
投机文化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会对企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2008—2020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了地域投机文化与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决策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经营所在地的投机文化氛围越浓厚,企业金融化程度越高;机制检验表明,增加代理成本和提升管理层过度自信水平是地域投机文化影响企业金融化的重要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培育良好的地区法制环境、提高外部监督水平以及强化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能够有效削弱投机文化对企业金融化造成的负面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治理我国实体企业“脱实向虚”提供了新思路,也从侧面揭示了营造良好的非正式制度环境对企业资源配置决策的重要性,对于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引领我国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见丽  
本文以中国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风险投资的参与并不能为高新技术企业带来更多技术创新资源,也不能促使高新技术企业创造更多技术创新成果和效益,风险投资未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这一结论与利用创业板的融资功能,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初衷不符。为了提升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创业板监管当局应当以技术创新和成长性为尺度,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创业板发行审核、保荐、新股询价、股票禁售以及退市等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