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20)
- 2023(13095)
- 2022(10811)
- 2021(9949)
- 2020(8633)
- 2019(19052)
- 2018(18716)
- 2017(36473)
- 2016(19994)
- 2015(22192)
- 2014(22251)
- 2013(22001)
- 2012(19880)
- 2011(17240)
- 2010(17740)
- 2009(17220)
- 2008(18183)
- 2007(16844)
- 2006(15015)
- 2005(14292)
- 学科
- 业(100119)
- 企(92971)
- 企业(92971)
- 管理(90688)
- 济(82407)
- 经济(82262)
- 财(38420)
- 方法(37493)
- 务(29947)
- 财务(29912)
- 财务管理(29863)
- 业经(29550)
- 企业财务(28566)
- 数学(28507)
- 数学方法(28309)
- 制(26174)
- 农(25934)
- 中国(19312)
- 技术(18468)
- 体(18427)
- 农业(18364)
- 划(17480)
- 策(17215)
- 银(16697)
- 银行(16686)
- 体制(16330)
- 理论(15921)
- 行(15617)
- 和(14782)
- 经营(14610)
- 机构
- 学院(289016)
- 大学(285154)
- 济(122313)
- 管理(121379)
- 经济(119815)
- 理学(101897)
- 理学院(101006)
- 管理学(99888)
- 管理学院(99305)
- 研究(85981)
- 中国(75476)
- 财(69181)
- 京(58664)
- 财经(52571)
- 经(47667)
- 科学(47074)
- 江(46113)
- 农(44051)
- 所(42486)
- 中心(40870)
- 财经大学(39040)
- 业大(37294)
- 研究所(37039)
- 北京(36670)
- 经济学(36626)
- 州(36264)
- 商学(35258)
- 商学院(34939)
- 农业(34092)
- 经济学院(32942)
- 基金
- 项目(177029)
- 科学(141977)
- 基金(132222)
- 研究(131441)
- 家(112473)
- 国家(111468)
- 科学基金(99125)
- 社会(86580)
- 社会科(82102)
- 社会科学(82081)
- 基金项目(69381)
- 省(68478)
- 自然(63795)
- 自然科(62368)
- 自然科学(62353)
- 自然科学基金(61381)
- 教育(59940)
- 划(55960)
- 资助(54431)
- 编号(51576)
- 成果(42006)
- 部(40595)
- 创(39852)
- 制(39635)
- 业(39188)
- 重点(38756)
- 性(36593)
- 创新(36433)
- 国家社会(35963)
- 教育部(35774)
- 期刊
- 济(145587)
- 经济(145587)
- 研究(88555)
- 财(62914)
- 中国(59443)
- 管理(54131)
- 农(41820)
- 科学(37283)
- 学报(37268)
- 融(36980)
- 金融(36980)
- 大学(30287)
- 学学(29082)
- 农业(27777)
- 财经(27693)
- 技术(26036)
- 业经(23737)
- 经(23593)
- 教育(22095)
- 经济研究(21617)
- 财会(19924)
- 业(18348)
- 问题(18036)
- 会计(17576)
- 技术经济(16470)
- 现代(15307)
- 贸(14538)
- 世界(13721)
- 国际(13582)
- 版(13495)
共检索到453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徐虹 林钟高 朱雅萍
本文以20082014年在深圳中小板上市的202家有风险投资参与的IPO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风险投资参与公司治理及其背景异质性对被投资企业IPO前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证检验表明,风险投资机构持股比例及向企业派出董事比例对风险企业IPO前盈余管理无显著影响,但是向风险企业派出专业董事比例与IPO前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进一步区分不同背景风险投资的研究发现,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向企业派出董事、专业董事及其持股比例有助于减轻企业IPO前盈余管理程度,但是上述研究结果并未出现在独立背景风险投资和企业背景风险投资中。尽管风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金树颖 李美萱
本文以2011-2014年间创业板上市公司上市前后四年数据为样本,分析了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有风险投资机构参股的上市公司在上市前一年盈余管理程度较低,上市当年、禁售期及禁售期后一年盈余管理程度较高;联合投资、混合型联合投资、国有背景的风险投资机构参股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较低。建议创业板加强审核机制,强化信息披露制度;成立风险投资的业内监督机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靳珊
本文选择2010-2015年我国深圳创业板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对IPO盈余管理与企业绩效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风险投资资本介入对IPO盈余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风险投资资本介入与企业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IPO盈余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显著负相关;风投资本介入后应计盈余管理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有所减弱,真实盈余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负相关反而明显增强。
关键词:
风险投资 IPO盈余管理 企业绩效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祥有
本文以2004—2007年间在我国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上市的199家IPO公司为样本,对风险投资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揭示风险投资是否可以约束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否可以降低IPO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通过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指标直接检验风险投资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运用修正的琼斯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采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5.0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与没有风险投资背景的IPO公司相比,有风险投资背景的IPO公司上市前一年的盈余管理程度更低。
关键词:
盈余管理 IPO 风险投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程昔武 纪纲 杜文强
为获取上市资格,IPO公司通常存在盈余管理动机,而风险投资(VC)机构作为投资第三方,对创业板IPO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文章以2009—2014年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IPO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VC参与和创业板IPO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无VC参与的公司,有VC参与的公司在IPO时盈余管理程度更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在VC参与的公司中,相比低声誉VC参与的公司和单一投资的公司,高声誉VC参与的公司和联合投资的公司在IPO时盈余管理程度更低。研究结论证实了VC参与对创业板IPO
关键词:
创业板 IPO 风险投资 盈余管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丽明
本文以2013-2017年48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上市公司异质性政治关联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异质性政治关联对盈余管理具有显著影响作用。上市公司异质性政治关联决策指标中,行业商会类与代表委员类政治关联,对盈余管理具有负向作用,政府官员类政治关联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盈余管理决策指标中,行业商会与代表委员会类政治关联正向影响"信息决策"盈余管理,而政府官员类政治关联负向影响"信息决策"盈余管理;代表委员会类政治关联对"机会主义"盈余管理的影响呈负相关,政府官员类政治关联则对"机会主义"盈余管理呈正相关。在信息透明环境下,上市公司异质性政治关联对盈余管理"扶持效应"逐步被削弱,其监督与抑制作用日益突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耿建新 张驰 刘凤元
从风险资本积极投资者的角度研究了风险资本投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对风险投资企业创业板上市时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风险投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仅有董事会规模对公司盈余管理有抑制作用;独立董事比例、风险资本董事比例、监事会规模和外部监事比例对公司盈余管理都没有显著影响。同时,董事会、监事会持股比例,CEO持股比例对公司上市时盈余管理也没有显著影响。创业板上市风险投资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主要受公司规模、财务杠杆比例以及公司行业特征影响。
关键词:
风险投资企业 创业板 公司治理 盈余管理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孔玉生 张晓君
文章以2012年我国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74家公司为样本,对风险投资与创业板市场IPO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在其IPO过程中均存在显著的盈余管理行为,且有风险投资参与的IPO公司其盈余管理水平高于没有风险投资参与的IPO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风险投资的认证监督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
风险投资 盈余管理 IPO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美辰
本文以2009-2016年国内A股上市企业经验数据为依据,对高管减持行为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将风险投资这一关键因素引入至两者关系的研究中。研究发现:高管减持与企业盈余管理之间显著正相关,即高管在进行减持之前倾向于进行盈余管理以获得最大利益,且减持行为越激烈盈余管理程度就越高;风险投资的引入能显著抑制高管减持对盈余管理的促进作用,且风险投资持股比例越高,抑制作用就越显著。
关键词:
风险投资持股 高管减持 企业盈余管理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徐莉萍 刘宁 张淑霞
层出不穷的环境污染事件加剧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压力,导致环境规制持续升级。异质性环境规制如何影响微观企业盈余信息质量?文章以沪深两市A股重污染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异质性环境规制对企业盈余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显性环境规制对企业盈余信息质量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在于融资约束、环保投资和媒体关注。隐性环境规制对企业盈余信息质量具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在于融资约束和媒体关注。异质性检验发现,上述抑制作用在低产品市场竞争和公司风险较高的情况下更显著,上述促进作用在高产品市场竞争和公司风险较低的情况下更显著。进一步检验发现,环境补贴和公众参与是影响企业盈余信息质量的主要环境规制。考虑盈余调整方向的检验结果显示,显性环境规制对企业盈余信息质量的抑制作用在向上盈余调整的情况下越显著。2013年“大气十条”政策实施后,企业显著调高了可操纵应计利润。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罗付岩
从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期限与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信息关系视角,分析不同投资期限的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使用Gaspar等指标,把机构投资者分为长期机构投资者和短期机构投资者,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3-2011年数据,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期限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发现:与预期一致,长期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越高,越能体现其公司治理效应,即与盈余管理及正向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短期机构投资者比例越高,越能体现其投资的短视行为,即与盈余管理及正向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长期机构投资占优和短期机构投资占优分别体现其公司治理效应和信息交易效应,说明只有长期机构投资者才能参与公司治理、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因...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投资期限 盈余管理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文婷
在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驱动下,风险投资者作为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成长迅速。以2010—2017年新三板挂牌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风险投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价值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风险投资通过改善新三板企业的公司治理状况、股票流动性、外部融资能力实现公司价值增值,即在风险投资影响新三板企业价值增值过程中存在治理作用、认证作用和支持作用的中介效应。其中,股票流动性(认证作用)表现出完全中介效应,说明信息效率的改善在风险投资影响新三板企业价值增值的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功能。进一步探讨了新三板挂牌企业异质性对风险投资作用效果的影响,发现新三板企业在收入增长能力、无形资产占比、治理规范性、股票流动性、股权融资方面的异质性对风险投资的增值作用有正向影响,企业规模、债权融资方面的异质性则存在负向影响。因此,应积极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充分发挥其对新三板企业的价值增值作用;新三板企业应培养自身的长期竞争力,以吸引更多优质风投机构的关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伟 杨大楷
基于中小企业板的样本,研究了风险投资的异质性对IPO抑价及IPO后收益是否有影响。结果发现,风险投资的异质性会影响抑价,其中独立风险投资降低IPO抑价的程度最高,其次是企业背景风险投资,而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则没有影响。风险投资的异质性同样也会影响IPO后收益,其中独立风险投资和企业背景风险投资对IPO后收益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则没有影响。结果揭示,在中小企业板,风险投资的异质性会影响IPO抑价和IPO后收益,从而说明风险投资内部的差异性对风险企业的影响是存在的。
关键词:
风险投资异质性 IPO 中小企业板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圻 王聪聪
本文以2009~2016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风险投资持股对IPO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有风险投资持股公司的IPO审计收费显著高于无风险投资持股公司,考虑样本自选择可能产生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风险投资的持股比例和声誉越高,IPO审计收费越高;风险投资是否为联合投资,对IPO审计收费没有显著影响;在风险投资持股对IPO审计收费的影响过程中,盈余管理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本文结论不仅拓展了风险投资与审计市场的相关研究,而且验证了风险投资"逐名"动机在审计市场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
风险投资 IPO 审计收费 盈余管理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贺小刚 张远飞 连燕玲
本文以2005~2009年我国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中出现CEO离任的578个样本为研究对象,探讨了CEO离任之前的盈余管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公司CEO在离任之前的盈余管理行为相对于其正常任期期间的盈余管理行为更为严重,并且不同企业的CEO在离任之前的盈余管理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2)公司内部约束与激励机制,如引入独立董事、建立内部审计委员会、CEO持股对盈余管理行为起到显著的遏制作用。外部的监督与审核机制,如H/B股的发行,对CEO的盈余管理行为起到比较显著的遏制作用;(3)在国有大股东的控制下,公司内部约束与激励机制,如股权集中度和CEO持股量对CEO离任前的盈余管理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