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30)
2023(10193)
2022(8431)
2021(7863)
2020(6796)
2019(15669)
2018(14833)
2017(29113)
2016(15441)
2015(17557)
2014(16806)
2013(17286)
2012(16255)
2011(14810)
2010(14583)
2009(13930)
2008(14100)
2007(12380)
2006(10862)
2005(10110)
作者
(44767)
(37456)
(37302)
(35654)
(24319)
(18123)
(16878)
(14472)
(14386)
(13239)
(13006)
(12685)
(12106)
(12100)
(11842)
(11739)
(11164)
(11035)
(10881)
(10476)
(9360)
(9031)
(8974)
(8627)
(8469)
(8436)
(8337)
(7835)
(7485)
(7406)
学科
(75226)
经济(75142)
(52447)
管理(49609)
(42871)
企业(42871)
方法(40740)
数学(37735)
数学方法(37572)
(25739)
中国(22023)
(18281)
财务(18278)
财务管理(18242)
企业财务(17695)
(16259)
(15788)
贸易(15780)
(15745)
(15468)
(13971)
银行(13947)
(13890)
金融(13890)
(13205)
业经(12994)
(11320)
(11136)
(11107)
保险(11045)
机构
大学(235501)
学院(228609)
(112038)
经济(110456)
管理(90430)
研究(80062)
理学(78180)
理学院(77466)
管理学(76544)
管理学院(76144)
中国(67935)
(55418)
(48835)
财经(44779)
科学(43238)
(41305)
(39923)
经济学(37715)
中心(35940)
研究所(35884)
(35456)
经济学院(34374)
财经大学(34241)
北京(31455)
(31245)
业大(30323)
(28622)
农业(28173)
商学(27377)
商学院(27154)
基金
项目(150126)
科学(120889)
基金(117743)
研究(104996)
(103235)
国家(102524)
科学基金(88784)
社会(73352)
社会科(70020)
社会科学(70000)
基金项目(60915)
自然(57532)
自然科(56339)
自然科学(56320)
自然科学基金(55464)
(51758)
资助(50911)
教育(47599)
(45821)
编号(37354)
(36944)
重点(33605)
国家社会(32847)
教育部(32584)
(30869)
中国(30661)
人文(30613)
(30253)
成果(30024)
科研(29721)
期刊
(111536)
经济(111536)
研究(73918)
(44710)
中国(40840)
学报(35169)
管理(34054)
科学(33115)
(31208)
金融(31208)
(29736)
大学(27448)
学学(26328)
财经(23858)
经济研究(20639)
(20341)
农业(19974)
(16449)
技术(15793)
问题(15257)
国际(15254)
世界(13708)
业经(13501)
统计(12494)
(12393)
技术经济(12254)
教育(11961)
会计(10955)
财会(10887)
(10792)
共检索到3449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何顶  罗炜  
本文以我国2007-2015年证监会立案调查事件为样本,研究当风险投资支持的上市公司涉嫌违规,同一风险投资所支持的其他上市公司(即关联公司)的股价是否会被"传染"。实证结果表明,有风投背景的上市公司在立案公告日有显著的负面市场反应(约-8%),并且这种负面反应会通过共同的风险投资链条"传染"给关联公司(约-1.2%)。我们还发现,风险投资机构的声誉越高,风险投资对涉嫌违规企业参与度越高,则立案调查事件对风险投资的声誉损害越严重,市场对关联上市公司的惩罚也越严重。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纳鹏杰  雨田木子  纳超洪  
针对企业集团内部公司间的风险传染效应问题,本文首次研究了中国同一企业集团控股的不同上市公司之间风险是否传染、如何传染以及风险管控效应。研究发现,当集团内某一上市公司风险增加时,次年集团成员上市公司风险会上升,而且无论是财务风险还是市场风险均存在传染效应。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集团内关联交易、担保、债务是集团内公司风险传染的重要路径。最后借助集团管控的数据分析显示,集团金字塔结构导致的两权分离、高管兼任会加剧风险传染,上市公司风险治理如风险管理委员会、董事会成员的财务或法律背景、公司的风险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缓解风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纳鹏杰  雨田木子  纳超洪  
针对企业集团内部公司间的风险传染效应问题,本文首次研究了中国同一企业集团控股的不同上市公司之间风险是否传染、如何传染以及风险管控效应。研究发现,当集团内某一上市公司风险增加时,次年集团成员上市公司风险会上升,而且无论是财务风险还是市场风险均存在传染效应。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集团内关联交易、担保、债务是集团内公司风险传染的重要路径。最后借助集团管控的数据分析显示,集团金字塔结构导致的两权分离、高管兼任会加剧风险传染,上市公司风险治理如风险管理委员会、董事会成员的财务或法律背景、公司的风险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缓解风险传染。本文的研究为集团风险传染机制和风险管理提供了独特视角和重要经验证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毕朝辉  张涛  
近年来,股价暴跌引发的股价崩盘风险严重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和实体经济发展。因此,针对股价崩盘风险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以2010~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系统考察了CEO薪酬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CEO薪酬水平会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在控制了内生性等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而且,随着CEO权力的增大,两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会减弱,但随着董事会中独董人数的增大,两者的负相关关系会得到增强。进一步研究发现,CEO薪酬降低股价崩盘风险主要是通过降低委托代理成本来发挥作用的。本文结论丰富了CEO薪酬和股价崩盘风险的相关研究,同时也为相关部门进一步认识CEO薪酬的作用及防范股价崩盘风险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周波  张程  曾庆生  
本文将年报语调的积极程度视作投资者接收的公开信息,将年报语调的真实程度视作管理层持有的私有信息,在信息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中同时分析信息供求双方对年报语调的传递和处理行为,深入探讨年报语调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机理与相关关系。整体而言,年报语调的积极程度对年报披露后的崩盘风险没有显著影响。然而在考虑了语调的真实程度之后,当真实程度低时,语调越积极,年报公布后的崩盘风险越大,这说明过于积极的语调可能是管理层进行印象管理的结果,并非是对公司前景的看好。另一方面,当语调真实程度较高时,语调与崩盘风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会受到明显抑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伟彬  
股票价格的非理性变化是否会对资本配制产生重要影响呢?本文试图从实证的角度回答这一问题。利用一个面板VAR模型,我们发现,对于高流通股比例的企业,与基本因素相正交的Tobin's Q冲击对投资有显著影响。但是,方差分解显示,投资波动中可由Tobin's Q解释的比例很低。这些证据意味着,非理性的股价变化虽然会对真实投资产生影响,但其作用相当有限。结果还显示,股价的非理性变化主要通过迎合渠道,而非股本融资渠道影响投资。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喻灵  
本文以沪深两市2008-201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我国特殊制度背景和上市公司实际,实证检验股价崩盘风险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价崩盘风险越大,权益资本成本越大,且这种关系在民营上市公司中更显著。进一步考虑信息披露因素,发现高质量的信息披露并不会显著减弱股价崩盘风险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负面影响,而机构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资本市场上信息传递的作用,改善信息披露环境,增加信息披露,作为信息披露质量外的一种有效的替代机制,其行为显著降低了股价崩盘风险对权益资本成本的作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盛纹  陈黄悦  
以2005-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股价崩盘风险对外部审计的影响。研究表明,股价崩盘风险越高的公司,当年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高,且下年越可能发生审计师变更(1)。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下年未变更审计师的公司中,股价崩盘风险越大,其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仍然更高。此外,分组回归结果显示,非"四大"审计师较之"四大"审计师更易因客户股价崩盘风险而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或退出审计业务。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股价崩盘风险能被审计师识别,并能据此修正他们的风险判断。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盛纹  陈黄悦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棉之  刘洋  
以中国2008—2012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盈余质量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以及外部监督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盈余质量与股价崩盘风险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考虑外部监督因素,证券分析师跟踪及机构投资者持股作为公司外部监督力量,均能缓解信息不对称,抑制公司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使得盈余质量与股价崩盘风险间的负向相关关系减弱,但证券分析师的外部监督作用仅在没有乐观预期的前提下存在。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杨棉之  张园园  
股价崩盘风险已经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中国资本市场2008年至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会计稳健性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关系,并考察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能够显著降低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考察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在划分为稳定型与交易型的基础上,发现稳定型机构投资者会增强二者的负向关系,交易型机构投资者则削弱二者的负向程度。文章的研究结论为防范股价崩盘风险、构建平稳有序的资本市场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璐  张晓美  
根据中国2007-2018年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公司的研发投入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强度越高,上市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越大。进一步从盈余管理和分析师非理性两方面对其传导路径进行了检验,路径检验发现,盈余管理在研发投入强度与公司股价崩盘风险之间没有显著的中介效应,而分析师乐观预测和分析师关注在研发投入强度和股价崩盘风险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说明更高的研发投入强度会带来更多的分析师乐观预测和分析师关注。通过分组检验发现,具有较低代理成本的公司能够降低研发投入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而较高的审计质量也能够降低研发投入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勇  李传乐  
本文基于向量GARCH模型,对双重上市公司A股与H股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风险传染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风险传染效应在牛市、熊市中存在着异化现象。在牛市阶段,A股对H股存在单向的风险传染效应;而在熊市阶段,A股与H股之间存在双向的风险传染效应,其中H股对A股的风险传染效应更加强烈。对风险传染效应的异化现象试着给出了解释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栋栋  
基于短期借款的流动性风险和公司治理作用双重特性,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4—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公司债务期限结构与股价崩盘风险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可能影响股价崩盘风险因素和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短期借款占比越高,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越高。这说明短期借款并没有发挥积极的治理作用,从而抑制借款偿还流动性风险而导致的管理层负面信息隐藏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短期借款占比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国有企业和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的公司更加显著。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邹萍  
近年来股市持续低迷,股价崩盘风险骤升,由此引起的资本成本上升显著地影响了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然而现有文献对此尚缺乏深入探讨。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股价崩盘风险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价崩盘风险越高且上升的越快,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越快;区分股权性质和负债水平后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在过度负债或公司为非国有性质的条件下,该关系更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