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70)
2023(6264)
2022(5195)
2021(4733)
2020(4260)
2019(9479)
2018(9424)
2017(18066)
2016(9724)
2015(10751)
2014(10671)
2013(10341)
2012(9664)
2011(8583)
2010(8965)
2009(8602)
2008(9100)
2007(8305)
2006(7199)
2005(6742)
作者
(28749)
(23694)
(23589)
(22626)
(15413)
(11202)
(10969)
(9049)
(9011)
(8722)
(8186)
(8182)
(7719)
(7615)
(7460)
(7350)
(7048)
(7029)
(6861)
(6834)
(6064)
(5818)
(5664)
(5529)
(5472)
(5397)
(5267)
(5176)
(4694)
(4688)
学科
(40575)
经济(40539)
(31005)
管理(30113)
(25375)
企业(25375)
方法(19871)
数学(17542)
数学方法(17252)
(13986)
中国(11086)
(10942)
保险(10849)
(10685)
财务(10668)
财务管理(10645)
企业财务(10193)
(9074)
(8926)
银行(8910)
(8300)
(8188)
金融(8186)
(8110)
(8064)
业经(7549)
理论(7183)
(6731)
贸易(6729)
地方(6641)
机构
大学(143190)
学院(141322)
(57307)
经济(56098)
管理(54058)
研究(46385)
理学(46051)
理学院(45532)
管理学(44395)
管理学院(44127)
中国(39633)
(31599)
(30444)
科学(27843)
财经(24777)
(23873)
(22433)
(21633)
研究所(21443)
中心(21133)
(20822)
北京(19602)
业大(18877)
财经大学(18594)
经济学(17921)
(17447)
(17307)
师范(17264)
(17199)
农业(16391)
基金
项目(90976)
科学(71983)
基金(67849)
研究(65043)
(59160)
国家(58722)
科学基金(50679)
社会(41789)
社会科(39607)
社会科学(39592)
基金项目(34962)
(34004)
自然(33743)
自然科(33004)
自然科学(32994)
自然科学基金(32408)
教育(30194)
(29505)
资助(29462)
编号(25032)
成果(21163)
重点(20624)
(20552)
(18491)
(18169)
教育部(17831)
课题(17827)
科研(17826)
国家社会(17567)
创新(17385)
期刊
(60856)
经济(60856)
研究(44727)
中国(27167)
(25982)
学报(21486)
管理(19849)
科学(19725)
(18853)
金融(18853)
(17344)
大学(16460)
学学(15586)
教育(13272)
财经(12141)
技术(11848)
农业(11458)
(10171)
经济研究(9851)
统计(8927)
国际(8227)
财会(8007)
(7918)
业经(7796)
问题(7658)
(7639)
会计(7560)
技术经济(7308)
决策(7064)
(6855)
共检索到2164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晏文隽  郭菊娥  
为了分析风险投资估值调整协议的合理应用对于风险投资活动的重要意义。本文以蒙牛与大摩等投资机构签订的估值调整协议为现实背景,凝练出了估值调整协议的特点:规避风险、达到双赢是估值调整协议的目标;不确定性是估值调整协议的基础;绩效考核是约束手段、股权是激励筹码;合理估值是实现双赢的必备条件。基于上述特点,本文构建了估值调整协议的实物期权模型,证明给出估值调整协议的实物期权价值及双赢后风险投资主体退出的最佳时机解析解,并通过算例进行了验证,最后得出了风险投资估值调整协议是以双赢和规避风险作为其目标,并当项目价值大于约定临界值后,风险投资主体并不会长时间的等待而是及时选择合适时机退出的结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泽亮  
本文从广义的期权定义中引出实物期权的概念 ,对金融期权和实物期权进行比较分析 ,并借鉴金融期权的定价方法 ,得出实物期权的定价公式。在此基础上 ,对风险投资中的实物期权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计算风险投资项目中实物期权的价值 ,比较含有实物期权的风险投资项目与一般投资项目的价值 ,可以看出在风险投资中引入实物期权的思想 ,对风险投资家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以及对风险资本的保值增值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昌文  杨记军  杜江  
传统的NPV法不能对风险投资这种高度不确定性投资行为的投资价值进行有效评估。鉴于此,本文提供了一个基于实物期权理论下的、对风险投资项目的投资价值进行评估的一般性随机定价模型。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冰  张晨宇  姚一甲  
本文结合风险企业自身及其发展的特点和风险企业投资运作过程的特性,论述了实物期权方法在风险企业估值和投资决策中的应用,并指出了实物期权方法应用中的难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鲁皓  张宗益  
与金融资产相比,实物资产本身往往具有现金流动性和持有收益率的特性,因此在对项目价值进行估价时,有必要考虑价值漏损的存在。文章在CA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资产价值漏损的考虑,以二叉树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包含价值漏损的实物期权定价方法。并通过算例将该方法与传统CA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献策  
文章介绍了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指出实物期权价值定价的困难。尝试将灰色理论的关联分析技术引入风险投资上,去剖析影响实物期权价值的各种因素之间的贡献大小和主次关系,以便增长实物期权价值的质量。经实证分析表明,灰色关联分析法是可行的,它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高芳敏  钱水土  盛建平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融资体制 ,孕育着巨大的风险。因而采取科学的投资决策方法与否直接关系着风险投资的成败。传统的投资决策方法本身所存在的缺陷已很难适用于未来市场极不确定、风险较高的风险投资决策。本文笔者尝试将实物期权引入风险投资决策 ,以期对我国的风险投资运作有一现实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庆军  金朝嵩  王海英  
在风险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传统评价方法的缺陷,形成实物期权这一新的研究方向。基于实物期权定价的改进净现值模型为评价项目的投资可行性提供了新方法,并通过这一新的定价模型对投资案例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振武  唐万生  
在对传统的NPV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风险投资项目含有的期权价值,并且结合期权定价理论,建立风险投资项目的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分析了实物期权理论在风险投资决策中两方面的应用。研究表明,实物期权理论更适于进行风险投资决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馨月  
风险投资是以一种非传统的融资方式,结合资金、技术、管理和创业精神,为支持创新活动与高技术产业发展所形成的新的投资模式。从狭义上讲,风险投资就是对高技术产业进行投资。现代高科技产业投资的特点就是高风险、高收益。净现值法(NPV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投资分析方法,根据风险投资项目的特点,这一方法存在几个缺陷,往往导致低估风险投资项目的价值。再加上风险投资项目处于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项目中的期权会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实物期权方法在风险投资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恩平  赵红瑞  苏文  
风险投资价值评估在风险投资运作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传统的价值评估方法已经难以全面评估风险企业的价值,无法满足风险投资的要求。实物期权理论为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价值评估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基于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高风险和多阶段的特点,运用实物期权理论的方法,构建一个多阶段风险投资期权定价模型。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双兵  冀巨海  
本文基于风险投资多阶段和风险高的特点,充分考虑不确定因素影响,综合分阶段投资策略,将实物期权理论和梯形模糊数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分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模糊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并通过算例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该模型主要是通过将项目市值和投资额度模糊化,利用实物期权分阶段进行价值评判而决定投资与否,以提高决策效率,实现风险投资主体的利益最大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冰  杨明国  
估值调整在西方资本市场应用得很广泛,几乎每一宗投资活动都不可避免的使用这一技术,它是投资活动的重要环节。文章以摩根斯坦利在永乐(中国)电器销售有限公司的投行业务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摩根斯坦利在这个投行项目上的运作模式和工具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结合企业的自身特征进行分析阐述,总结摩根斯坦利在这些项目上的赢利模式和运作特点。为国内企业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应对的策略。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胡晓珂  
对赌协议在我国风险投资领域已有较多表现,实践中因对赌失败所引发的执行困境时有发生。本文阐明了本土背景下的"对赌协议"产生基础在于企业的股权融资偏好行为,分析了对赌协议在不完全契约状态下表现出的射幸性特点,论证了基于企业估值调整所进行的条款安排并不违背法律所追求的公平和效率目标。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对赌协议的可执行问题最终需回归到对其效力的认定上。合法性、契约自由以及公司自治等原则是审视此类协议效力的重要标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