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07)
- 2023(18514)
- 2022(15965)
- 2021(14778)
- 2020(12620)
- 2019(28792)
- 2018(28352)
- 2017(55479)
- 2016(29627)
- 2015(32990)
- 2014(32970)
- 2013(32451)
- 2012(29718)
- 2011(26667)
- 2010(26956)
- 2009(24978)
- 2008(24159)
- 2007(21153)
- 2006(18381)
- 2005(16135)
- 学科
- 济(135663)
- 经济(135530)
- 管理(86874)
- 业(83664)
- 企(68996)
- 企业(68996)
- 方法(61439)
- 数学(54377)
- 数学方法(53580)
- 中国(32284)
- 财(32265)
- 农(30112)
- 地方(27250)
- 学(27085)
- 业经(26974)
- 制(22237)
- 务(21507)
- 财务(21421)
- 财务管理(21378)
- 理论(21133)
- 贸(20650)
- 贸易(20638)
- 农业(20496)
- 企业财务(20398)
- 易(19923)
- 银(19399)
- 银行(19360)
- 融(19241)
- 金融(19238)
- 和(18551)
- 机构
- 大学(425350)
- 学院(423787)
- 济(176985)
- 经济(173404)
- 管理(168396)
- 理学(146429)
- 理学院(144835)
- 管理学(141979)
- 管理学院(141209)
- 研究(139165)
- 中国(105294)
- 京(88636)
- 科学(84923)
- 财(81230)
- 所(68805)
- 财经(65959)
- 农(64617)
- 中心(63304)
- 研究所(62763)
- 业大(61786)
- 江(60613)
- 经(60049)
- 北京(55637)
- 经济学(54885)
- 范(53513)
- 师范(52986)
- 院(50793)
- 农业(50579)
- 财经大学(49359)
- 经济学院(49354)
- 基金
- 项目(290941)
- 科学(230053)
- 基金(213594)
- 研究(209208)
- 家(186127)
- 国家(184662)
- 科学基金(160167)
- 社会(133581)
- 社会科(126792)
- 社会科学(126757)
- 基金项目(112748)
- 省(112533)
- 自然(105784)
- 自然科(103425)
- 自然科学(103401)
- 自然科学基金(101543)
- 教育(97087)
- 划(94867)
- 资助(89733)
- 编号(83740)
- 成果(66638)
- 重点(64772)
- 部(64345)
- 发(60805)
- 创(60093)
- 课题(57335)
- 创新(56112)
- 科研(56031)
- 教育部(55801)
- 国家社会(55324)
- 期刊
- 济(189619)
- 经济(189619)
- 研究(125216)
- 中国(74260)
- 学报(65602)
- 财(62026)
- 管理(61986)
- 科学(60566)
- 农(56919)
- 大学(50389)
- 学学(47982)
- 教育(41487)
- 融(39195)
- 金融(39195)
- 农业(39098)
- 技术(38532)
- 财经(32788)
- 经济研究(31868)
- 业经(28573)
- 经(28034)
- 问题(24093)
- 统计(22379)
- 技术经济(22130)
- 策(20299)
- 业(20182)
- 理论(19577)
- 版(18910)
- 科技(18865)
- 商业(18616)
- 现代(18369)
共检索到6113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翀 焦伟伟
新常态时期的中国经济,面临着内生冲击与外生冲击的双重威胁,不断提升经济韧性已成为必然选择。同时,中国风险投资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地域集聚现象,其对经济韧性将产生什么影响亟需研究。本文基于2006—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以风险投资驱动创新、助力创业和优化产业结构为机制进行探析。研究发现:风险投资使经济在受到冲击时的恢复力和转型力得到加强,提升本地经济韧性的同时还具备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与区域异质性。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玉梅 陈洋毅 刘璐 李儒宣达 夏一凡
提升经济韧性,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于新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绿色金融是提升经济韧性、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熵值法测度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运用普通面板回归与空间效应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实证检验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空间溢出效应及其非线性影响效应。文章从多个维度分析了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韧性的作用,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能够提升本区域的经济韧性,并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周边区域的经济韧性产生积极影响,绿色金融对本区域和周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38、0.31;(2)绿色金融对东部各省市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其直接效应依次为0.40、0.33和0.24;间接效应也存在相同的趋势。基于研究结论和讨论,文章提出积极参与国际绿色金融合作、提升绿色金融创新水平、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和健全绿色金融教育体系等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钟若愚 曾洁华
近些年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业态飞速发展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注入新活力,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居民消费生活。本文基于2018年和2019年两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深入探讨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水平的空间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级市居民消费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高—高集聚特征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特别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城市数字经济的发展能促进当地和临近城市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其中,数字经济在产业和公共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和应用是提高居民消费的关键。通过中介模型疏导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改善居民收入水平、加强产业创新能力拓展居民消费的可能性。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居民消费 空间杜宾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思博 陈彦博
基于2003—2014年我国西部12省份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计量模型,探究我国能源产业投资依赖性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计量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在我国西部地区空间分布呈现出显著集聚特征。研究时段内,能源产业投资依赖性、人力资本积累、科技研发投入、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固定资本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统计相关性。结果表明: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结构良好,整体层面,经济增长对能源产业投资存在一定的依赖性,但引入虚拟变量交互项结果显示,2008年后,西部地区经济增
关键词:
杜宾计量模型 经济增长 能源产业投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玄 冉光和 陈科
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要促进民营经济成长,需要在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效率的同时,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支持。金融集聚可通过增加信贷资本总额和改善融资环境促进民营经济成长。为了研究金融集聚通过技术外溢效应对区域民营经济生产率的影响,首先对其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基于2004—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SDM)分地区研究金融集聚对区域民营经济生产率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金融集聚水平和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由西部向东部依次提高;金融集聚主要通过促进民营企业生产技术进步而非经营管理能力提升,来促进区域民营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是民营企业生产技术进步以经营管理能力提升为基础;金融集聚发展初期,极化效应占主导,区域之间争夺金融资源竞争激烈;随着金融集聚发展成熟,涓流效应逐渐显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才开始呈现。最后,就民营企业应如何实现自身发展,政府应该如何实现地区间金融集聚和民营经济的均衡发展,并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集聚 民营经济 生产效率 空间效应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键 吴慧萍
教育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科学评估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3-2018年我国30个省域的相关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教育经费规模和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各学段教育经费的区域差距呈现小幅度波动的缩减趋势,小学和高等学校的教育经费相对均衡,其他学段教育经费的区域差距也在合理范围内,但高中教育经费对总基尼系数的差异促增;资本投入、普通小学、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投入对本地区以及相邻地区的经济发展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劳动投入对相邻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为充分发挥教育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还需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力度、优化教育经费结构、推进区域间教育协同合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赫国胜 燕佳妮
在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提升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是应对外部冲击、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2011年至2019年27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了数字金融对城市经济韧性的空间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不仅可以增强本市的经济韧性,而且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推动周边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提升;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本市与周边城市经济韧性的正向影响显著,而数字化程度的推动作用则并不显著;数字金融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程度会因为城市地理位置、行政级别以及自然资源禀赋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数字金融可以通过促进城市创业活跃度以及减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路径间接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因此,需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增进城市间的经济活动联系,提升数字金融对城市经济韧性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结合城市特质规划数字产业布局,提升数字金融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程度;激发城市创业活力、调节城乡收入分配机制,打通数字金融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间接路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昌宝 钱康
文章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程度较大,对外开放程度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正效应不显著,而政府干预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物流产业集聚自身的滞后型空间效应和影响因素的滞后型空间效应也是影响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重要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昌宝 钱康
文章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程度较大,对外开放程度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正效应不显著,而政府干预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物流产业集聚自身的滞后型空间效应和影响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昌宝 钱康
文章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程度较大,对外开放程度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正效应不显著,而政府干预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物流产业集聚自身的滞后型空间效应和影响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肖功为 刘洪涛 郭建华
本文以2004-2014年我国31个省级经济单元为研究对象,从时空比对的视角出发,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来尝试解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人们带来的思考"虚拟经济需要适度发展,而虚拟经济的‘度’究竟在哪里?"的问题。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用熵值法构建的各项指标的Moarn’I值及变化趋势表明多项指标空间相关性不仅存在,而且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和多种态式并存;过去的那种粗放、外延式的经济增长将是无法持续;东部地区正在发生深刻的经济转型,西部地区正在发生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东部地区多项指标正出现积极变化,排头兵的作用日益显现,其自身的发展,越发依赖于路径突破;西部地区,依据适宜理论,路径依赖应该是当下最佳选择。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韩军强
科技金融是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金融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技术的进步。不仅如此,科技金融的发展还会为当地的企业融资支持其技术研发,还会搜索好的项目,支持其他地区的技术研发,因而科技金融的发展还具有一定的空间外溢性。在这一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科技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质量以及可能存在的空间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科技金融不仅能够促进本地的经济增长质量提高,还有利于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当地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提高还能提高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晓玲 高红贵 方杏村
基于2008-2017年长三角一体化26个城市面板数据,利用三种类型空间权重矩阵建立杜宾空间面板模型,进行长三角一体化经济空间收敛性检验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一体化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明显的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其中,在条件β收敛中,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市场化对长三角一体化收敛性有显著推动作用。在俱乐部收敛中,江苏省存在俱乐部收敛,但空间关联不强;浙江省不存在俱乐部收敛,且差距有扩大趋势;安徽省存在俱乐部收敛,但是收敛速度较低。物质资本、教育促减本地区经济增长,但促增周边地区经济增长;劳动力、科技均促增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经济增长;人力资本、产业结构促增本地区经济增长,但对周边地区经济增长不很明显;政府支持促增本地区经济增长,但促减周边地区经济增长。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 经济增长 收敛性 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咏梅 李新英 孟令伟
文章基于抵抗力、恢复力、演化力三个维度构建了区域经济韧性指标评价体系,运用正态云模型对西部12省2009—2018年的经济韧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经济韧性水平差异明显,时序上整体增强,空间上形成以重庆、四川和陕西为中心,向四周递减的“中心—外围”结构;抵抗力和恢复力影响程度相当,高于演化力;影响西部地区经济韧性的主要因素有工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GDP占比、私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个体工商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人口流动度、每万人口大学生人数、人均消费支出等。
关键词:
经济韧性 正态云模型 西部地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曹聪丽 陈宪
本文拓展了新经济地理学研究模型,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结构调整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综合理论分析框架,基于2003-2014年中国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与结构调整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和结构调整的经济增长效应受到城市经济发展阶段和人口规模的约束。(1)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规模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边际收益随专业化向多样化模式转变增加。(2)处于"三期叠加"的中国城市经济一、二产业调整的"结构红利"正在逐步消失,但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水平的提升以及专业化向多样化发展模式的适时转变,有助于二、三产业调整中"结构红利"的进一步释放。(3)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城市规模,专业化、多样化发展模式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较大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