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61)
2023(13414)
2022(11435)
2021(10330)
2020(9089)
2019(20445)
2018(20193)
2017(39394)
2016(21332)
2015(23643)
2014(23338)
2013(23129)
2012(21035)
2011(18685)
2010(19049)
2009(18539)
2008(18678)
2007(17112)
2006(14836)
2005(13694)
作者
(60081)
(50663)
(50370)
(47984)
(32200)
(24146)
(23120)
(19554)
(18778)
(18121)
(16880)
(16804)
(16070)
(15719)
(15689)
(15480)
(15270)
(15030)
(14819)
(14374)
(12492)
(12371)
(12141)
(11519)
(11400)
(11302)
(11291)
(11195)
(10117)
(9980)
学科
(93426)
(93329)
经济(93318)
(83222)
企业(83222)
管理(77384)
方法(44511)
数学(35694)
数学方法(35420)
(32131)
(29940)
业经(29892)
(24337)
财务(24311)
财务管理(24273)
企业财务(23045)
中国(22049)
农业(21100)
(20948)
技术(18351)
(17379)
贸易(17366)
(16891)
理论(16625)
(16326)
(16007)
(15898)
银行(15876)
(15559)
(15031)
机构
学院(310478)
大学(304005)
(132558)
经济(130015)
管理(127387)
理学(108924)
理学院(107935)
管理学(106389)
管理学院(105832)
研究(93162)
中国(78331)
(65231)
(62240)
科学(54191)
(51683)
财经(51469)
(47898)
(46561)
(46532)
中心(44528)
业大(43540)
研究所(41492)
农业(40769)
经济学(39942)
北京(38671)
财经大学(37859)
(37765)
经济学院(36304)
商学(35837)
商学院(35542)
基金
项目(196878)
科学(157063)
研究(145611)
基金(144944)
(123907)
国家(122767)
科学基金(108051)
社会(94322)
社会科(89398)
社会科学(89371)
(77987)
基金项目(76810)
自然(69820)
自然科(68300)
自然科学(68283)
自然科学基金(67169)
教育(66707)
(63773)
编号(59831)
资助(59395)
成果(46969)
(44127)
(43758)
重点(43423)
(42051)
(41588)
创新(40108)
课题(39493)
国家社会(38552)
人文(38527)
期刊
(150868)
经济(150868)
研究(89527)
中国(55890)
(55525)
管理(50009)
(48102)
学报(40906)
科学(40359)
(34188)
金融(34188)
农业(32326)
大学(31565)
学学(30266)
技术(28158)
业经(27250)
财经(26182)
教育(24685)
经济研究(23390)
(22440)
(19720)
问题(19559)
技术经济(18426)
财会(17059)
(16253)
商业(15891)
现代(15364)
统计(14829)
理论(14388)
(14253)
共检索到4614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茜琪  
对近年来国有企业投资过热的问题不应该仅仅从投资总量的角度去审视,而应该分析与思考投资总量所反映出来的体制问题。在转型期的体制架构下,政企合一、等级化市场、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晰、国家垄断型金融体制等众多的体制性因素交织在一起,内生了政府、银行、国有企业三位一体的风险承担缺失下的投资扩张行为。因此,仅仅取消政府投资审批权不能从根本上遏制投资热,而是要通过对现有体制内在构造缺陷的矫正来提高市场化程度,让成熟的市场内生投资主体的预算硬约束。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翁孙哲  
商业判断规则是美国公司法上的一项重要规则,它通常适用于董事违反注意义务的情形,司法实践中商业判断规则的适用范围在扩张,其理由出于鼓励董事承担风险的需要。但是,过分注重风险承担功能会侵害公司和股东的利益,因此有必要对商业判断规则的适用进行严格限制。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小玄  杜君  
文章通过建立国企的效用最大化的目标函数,揭示其包含了来自市场激励和政府激励的多元化目标,其中规模最大化是效用最大化的最近似的可量化目标,其能够包括并同时满足国企追求的其它效用目标。本文表明了国企持续超常的规模扩张是建立在长期高额负债率和利润率显著低下的基础上,证实了国企不仅缺乏融资约束,也缺乏市场竞争约束。由于这两个基本约束的软化,导致企业过度膨胀,超过了正常合理水平。由于规模庞大且层级结构复杂,还会加剧了企业的难以监控的"黑箱"行为。这种机制可能诱发腐败,还导致一系列不良效应,包括产能过剩,僵尸企业,垄断势力强化,企业成本剧增等等。对于市场约束的缺位,合理的解决路径是加强市场约束,而不是加强行政约束。改革的选择方向是,实行分类改革,对于面向市场的企业,需要在利益相关者之间通过合理契约来实现市场激励和约束。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美英  曹源  赵爱莉  
薪酬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虽经历多轮政策变迁,但国企高管—员工薪酬差距问题仍备受争议。基于管理层私有收益假说,以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国企高管—员工薪酬差距对风险承担的影响,丰富薪酬差距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研究发现,薪酬差距越大,国有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越低。考虑企业特征差异,与功能类国企相比,竞争类国企薪酬差距与风险承担负相关性更显著;与地方国企相比,中央企业薪酬差距与风险承担水平表现出更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处于成熟期的国企中,薪酬差距与风险承担显著负相关,但在处于成长期和衰退期的国有企业中,薪酬差距与风险承担水平相关性不显著。进一步,从内部治理机制看,当国有上市公司有非国有大股东时,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制度,薪酬差距与风险承担水平不再显著负相关;从外部治理机制看,分析师跟踪有利于加强外部监督,弱化薪酬差距与风险承担水平的负相关性。可见,现阶段国有企业治理仍然不够完善,不能有效抑制管理层获取私有收益的行为,薪酬差距成为代理问题的一种表现,不能激励管理层积极承担风险。当前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应分层分类、因地制宜进行,并充分发挥内外部监督机制对薪酬差距的治理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杭建平  王建梅  
企业在追求高速扩张的过程中,由于忽视发展与巩固的协调,容易面临多种风险,如管理滞后、领导力削弱、规模不经济、并购方式使用不当、人才及资金风险等等,必须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为解决这一问题,企业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创新带动企业经营理念的提升,培育适应高速发展的企业文化,建立学习型的组织,并具备超前的人才观念,善于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拓展融资渠道,合理使用并购,以实现企业超常规健康发展。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宗益  刘胤  
基于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阐释,本文构建实证检验的动态面板模型,运用SYS-GMM方法,利用1998~2010年中国14家主要商业银行数据,考察其资本约束和风险承担对贷款决策的影响,探讨货币政策传导是否存在银行资本渠道和风险承担渠道。结果显示:2004年后,资本监管强化了资本约束对商业银行信贷决策的影响,发挥了资本门限效应,形成了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资本渠道;但商业银行较高的风险偏好并未改变,资本监管的框架效应尚未形成;宽松的货币政策激起了商业银行强烈的放贷冲动,影响了其风险识别和风险容忍,货币政策传导的风险承担渠道逐渐显现。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晨  韩飞  
转型经济背景下,寻求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并承担相应风险,有助于微观企业加速资本积累与技术创新,成为实现宏观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以2007—2020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分析师关注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析师关注有助于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影响机理检验表明,分析师关注通过降低代理成本而提升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发现,在企业信息透明度高、行业集中度低、管理层权力配置合理的研究样本中,分析师关注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治理效应更为显著。研究丰富了分析师关注与企业风险承担领域的文献,对企业重视风险性项目投资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聂伟  
企业职业教育责任缺失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尽管从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和成本分担等方面分析企业具有职业教育责任,但他们规避责任却也有充分的经济学和组织伦理学依据。若想调和这种应然和实然状态之间的矛盾,并敦促企业真正担起职业教育责任,必须赋予他们以参与权利、实现其利益诉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汤颖梅  佘亚云  
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是所有制体制的调整,而且是市场主体股权结构的优化,必定会对企业运营产生影响。文章利用2008—2017年沪深A股上市央企数据,实证检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企业风险承担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其中混合主体多样性与制衡度对风险承担水平存在差异影响,混合主体制衡度与风险承担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制度环境更完善的地区,国企混改的风险承担效应显著性更强。文章既丰富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研究,也从国企混改视角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了新的解释。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王美英  曾昌礼  刘芳  
管理层的"庸懒怠"行为危害大,而风险规避型企业管理层不能充分把握投资机会,是"庸懒怠"行为的重要表现。基于审计署发布的中央企业年度财务收支等情况审计结果公告,研究发现国家审计能够促进管理层提高承担风险的意愿,当国有上市公司存在多个大股东的治理结构时,国家审计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提高风险承担水平。考虑管理层不同特征后,国家审计在董事长年龄和任职时间不同的样本中都显著促进了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对于董事长为男性以及高学历的公司样本,国家审计与风险承担显著正相关然而,管理层权力会降低国家审计对企业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文章提供了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高管不作为治理效应的经验证据,不仅丰富了国家审计治理领域的研究,也补充了风险承担影响因素的文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仕军  
国有企业经理人员机会主义行为扩张的制度分析○王仕军文章认为,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人员机会主义行为扩张主要是由非正式制度上的意识形态淡化和正式制度上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安排、经理人员任用、报酬制度不合理以及实施机制软化等方面造成的。作者提出了遏制经理人员...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黄卫华   鲁姝桦   孙凯  
高管纵向兼任现象在我国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对企业经营管理和投资决策均产生直接影响。本文基于代理问题和最优契约理论,以2013—2020年中国A股国有企业为样本,研究高管纵向兼任对国有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高管纵向兼任对国有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风险承担在高管纵向兼任与国有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信息披露质量以风险承担为中介在高管纵向兼任与国有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高管薪酬粘性以风险承担为中介在高管纵向兼任与国有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负向调节作用。本文引入信息披露质量和高管薪酬粘性作为调节变量,拓展了高管纵向兼任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并为设计国有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高管人员的薪酬契约制度提供实践指导。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肖彦   邓雪   程思嘉  
国有企业创新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文章基于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以2009—2021年A股非金融类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风险承担水平对国有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提高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风险承担水平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在竞争性行业企业样本中显著,在内部控制质量高的企业样本中更显著。研究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正面效应依据,也为混改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周泽将  胡刘芬  马静  张东旭  
商誉泡沫已成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隐患,然而关于商誉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却较少受到经验文献的关注。本文以中国资本市场2007-2014年间发生商誉事项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商誉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内在机理并加以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商誉已成为企业承担较高水平风险的重要信号,公司拥有的商誉资产越多,其承担的风险水平相应越高。进一步的考察发现,伴随减值准备计提比例和企业成长性的提升,商誉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显著增强。本文不仅丰富了商誉的经济后果文献,而且可为准则制定机构修订和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优化投资者投资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申丹琳  
社会信任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机理近年来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聚焦微观企业,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社会信任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区社会信任有助于提高该地区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社会信任与企业风险承担的正相关关系在公司治理较弱、融资约束较强的企业中更显著。同时,社会信任对代理问题的缓解主要表现为降低管理层职业忧虑。此外,社会信任促进企业风险承担的具体渠道为提高企业创新投资和银行债务融资。本研究将丰富和拓展企业风险承担影响因素、社会信任对公司行为影响的相关文献,对全面认识社会信任在公司风险选择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促进经济健康增长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