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45)
- 2023(11333)
- 2022(9054)
- 2021(8231)
- 2020(7109)
- 2019(15925)
- 2018(15536)
- 2017(31296)
- 2016(16053)
- 2015(17839)
- 2014(17671)
- 2013(17661)
- 2012(15873)
- 2011(13825)
- 2010(14245)
- 2009(14459)
- 2008(14116)
- 2007(12971)
- 2006(11614)
- 2005(11157)
- 学科
- 业(86709)
- 企(79457)
- 企业(79457)
- 济(75594)
- 经济(75512)
- 管理(67256)
- 方法(34618)
- 财(29447)
- 融(29415)
- 金融(29415)
- 业经(29175)
- 银(27703)
- 银行(27701)
- 行(26658)
- 数学(26650)
- 数学方法(26532)
- 务(24353)
- 财务(24331)
- 财务管理(24309)
- 农(24199)
- 中国(24047)
- 企业财务(23007)
- 制(21674)
- 农业(18026)
- 技术(16680)
- 理论(15350)
- 策(14555)
- 体(14524)
- 划(13394)
- 体制(13189)
- 机构
- 学院(235019)
- 大学(229439)
- 济(109588)
- 经济(107678)
- 管理(103376)
- 理学(86489)
- 理学院(85909)
- 管理学(85233)
- 管理学院(84798)
- 中国(69310)
- 研究(65646)
- 财(57258)
- 京(46213)
- 财经(44934)
- 经(40698)
- 江(36415)
- 中心(35426)
- 经济学(34376)
- 农(33940)
- 财经大学(33418)
- 科学(31857)
- 经济学院(31155)
- 所(30768)
- 商学(30415)
- 商学院(30163)
- 融(30051)
- 银(29986)
- 州(29870)
- 金融(29489)
- 北京(29037)
- 基金
- 项目(141806)
- 科学(115303)
- 研究(108426)
- 基金(107700)
- 家(89452)
- 国家(88608)
- 科学基金(80806)
- 社会(74004)
- 社会科(70446)
- 社会科学(70425)
- 基金项目(56678)
- 省(55030)
- 自然(49848)
- 自然科(48843)
- 自然科学(48837)
- 自然科学基金(48129)
- 教育(47352)
- 资助(44250)
- 编号(43693)
- 划(43524)
- 成果(34416)
- 业(33955)
- 创(33428)
- 部(32202)
- 国家社会(31300)
- 制(30348)
- 创新(30292)
- 重点(30207)
- 发(29662)
- 人文(29601)
- 期刊
- 济(124138)
- 经济(124138)
- 研究(73706)
- 财(50612)
- 融(50321)
- 金融(50321)
- 中国(44348)
- 管理(42673)
- 农(31725)
- 科学(25656)
- 财经(24299)
- 学报(23996)
- 业经(21266)
- 技术(21146)
- 经(20689)
- 农业(20001)
- 大学(19811)
- 经济研究(19137)
- 学学(19057)
- 财会(15546)
- 问题(15174)
- 技术经济(15001)
- 理论(14455)
- 业(13069)
- 会计(12844)
- 实践(12837)
- 践(12837)
- 现代(12558)
- 商业(12170)
- 贸(12161)
共检索到373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卫立 俞佳松
有效控制信贷融资成本、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对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选取2013—202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究风险承担、资本市场信息效率与信贷融资成本间关系。研究表明:资本市场信息效率与企业信贷融资成本间显著负相关;风险承担与企业信贷融资成本间显著负相关;风险承担显著增强资本市场信息效率与企业信贷融资成本间的负相关程度。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郭吉涛 王子晋 孙晓康
为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我国推行了“沪港通”“深港通”等一系列资本市场开放政策。本文借助沪深港通准自然实验平台,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1—2019年的数据,建立多期DID模型,探究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发现:沪深港通制度可以降低企业风险承担,且数字金融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路径分析表明,沪深港通制度通过增强分析师关注,使企业风险承担水平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沪深港通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在产品市场竞争度更高和市场化进程更快的公司中更显著。本文为沪深港通制度对微观主体投资行为的影响提供了新证据,并为数字金融和资本市场开放政策发挥协同效应提供了相关建议。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程悦 李波
以2013—2018年非金融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分析银行业市场竞争度对中小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并采用因果链条模型,识别出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这一传导路径,实证结果发现,银行业市场竞争度的提升显著增加中小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较高的银行竞争水平降低信贷资金的供给成本,使中小企业从事风险性投资项目获得低成本的信贷资金的支持,从而增加其风险承担能力;相对于利率管制情形和那些融资约束水平较低的企业,这一效应在放松存款利率管制以后和在较高融资约束的中小企业中体现得更加明显。研究结果对于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改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推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僧建芬 张立杰
当下国内外各ESG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存在分歧,其释放的信号可能影响资本市场投资者行为和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基于此,运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22年的数据样本,结合信息不对称理论考察ESG评级分歧与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关系。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显著降低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且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基准回归结果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ESG评级分歧将通过降低企业市场获利能力、加剧股价崩盘风险及投资者异质信念等三重机制降低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市场化程度高、要素市场发育程度高的地区以及非国有企业、非重污染行业企业中,ESG评级分歧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削弱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论拓展了ESG评级分歧与企业行为关系研究的边界,为ESG评级体系构建提供参考意见。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媛
资本市场在中小企业融资中主要发挥直接融资功能和增进信贷融资功能。本文基于山东省内630家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访谈资料以及上市(挂牌)企业数据,对资本市场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信贷增进功能较为显著,而直接融资功能受制于企业负责人认知偏差、个人和家族治理的控制权偏好等因素。第二,不同层次资本市场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市场层次越高,直接融资功能越显著,市场层次越低,信贷增进功能越显著。具体来看,中小板和创业板以直接融资功能为主,新三板和区域股权交易市场的信贷融资增进功能更显著。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的功能,应当对各层次资本市场进行差别定...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郑晓佳 张雪彬 蒋先玲
本文以2007—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及其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显著降低了股权资本成本;在财务压力更大、信息复杂程度更高、公司治理水平更低的企业中,数字化转型降低股权资本成本的效应更强。机制分析显示,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降低企业盈余波动、吸引外部关注以及提高公司治理质量三条渠道,降低企业的股权资本成本。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艾珺
本文以2012—2017年沪深A股中进行债券融资的民营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现金股利和风险承担水平对企业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与作用机理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实施现金股利支付政策能显著降低债券融资成本,现金股利比重越高对债权融资成本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风险承担水平不仅能直接抑制企业的债券融资成本,还对现金股利与债券融资成本之间的相关性产生了增强作用,即风险承担水平在现金股利和债券融资成本关系中产生积极的正向调节效应。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李秉祥 孙悦 张涛涛 陶瑞
为探究超额商誉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本文基于风险承担与融资约束双视角,选取2007~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超额商誉与非效率投资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超额商誉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风险承担在超额商誉与过度投资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即超额商誉会加剧企业风险承担进而加剧其过度投资;融资约束在超额商誉与投资不足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超额商誉会加剧企业融资约束进而加剧其投资不足;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能抑制超额商誉与过度投资间正相关关系。研究结论丰富和拓展了超额商誉的经济后果、传导路径和治理措施,也为企业优化投资效率提供了靶向指导。
关键词:
超额商誉 非效率投资 风险承担 融资约束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肖倩 刘娅
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作为企业ESG生态圈的重要构成部分,通过投融资活动影响企业ESG实践的资本投入与外部监管,其中资本市场信息传递的咨询、预警、启发等效应对企业ESG实践的强化效果显著。本文首先解析高质量发展的“质”态体现以及企业ESG实践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然后对资本市场信息效率对企业ESG实践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资本市场信息全面性的提升能有效改善企业信息环境,降低外部投资者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形成有效的外部监督压力;资本市场信息质量越高,越能传递出包含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多维度资讯,引导外部投资者在对企业潜力与优势进行判断时关注动力源、创新力、社会融入度与社会认可;资本市场信息传递效率会通过股价信息含量和股价延迟度,影响企业信息透明度,更清晰地反映管理者行为,形成有效外部监督,促使企业在环境、社会与治理方面积极作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志远 郭瑾 彭涛
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未来的预期收益或现金流水平,是企业的一项关键决策。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选择受到企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文章分析债务融资影响企业风险承担决策的具体机理,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来源的债务融资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异质性影响。文章的分析丰富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因素,对企业借贷决策各方也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志远 郭瑾 彭涛
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未来的预期收益或现金流水平,是企业的一项关键决策。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选择受到企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文章分析债务融资影响企业风险承担决策的具体机理,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来源的债务融资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异质性影响。文章的分析丰富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因素,对企业借贷决策各方也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程小可 姜永盛 郑立东
基于我国特殊金融制度情境,本文实证分析了影子银行对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机制以及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影子银行通过拓宽短期融资来源实现了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目的,并且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越高,这种效应体现得愈加明显。进一步,作为银行正规信贷渠道的替代与补充,影子银行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随着其银行贷款水平的降低而显著增强,并且这种效应亦在高风险企业中更为明显。考虑宏观金融环境因素后发现,随着货币政策的趋紧以及区域影子银行发展水平的提高,影子银行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会显著增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小林 刘冬 葛新宇 司登奎
本文以2007—2020年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作为资本市场开放的标志事件并构造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通过优化投资者结构、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以及抑制企业金融化显著降低企业风险承担。进一步分析发现,“沪深港通”的实施可通过抑制风险承担发挥改善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和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本文的研究为有序推进资本市场开放、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方明月 张雨潇
本文使用2007—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僵尸企业的风险承担行为及其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普通企业,僵尸企业具有更加明显的风险承担倾向。首先,总体上看,僵尸企业的经营绩效有更显著的波动。其次,从具体表现来看,相对于普通企业,僵尸企业有更高的负债率、更多的新增短期负债,以及更多的违规行为。在采取倾向得分匹配和工具变量回归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的主要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僵尸企业的风险承担行为降低了资本配置效率,加剧了资源错配。本文的发现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僵尸企业 风险承担 负债 资本配置效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战篪 黄炜 杜文馨
本文借助沪深港通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选取2010—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DID的方法,研究我国资本市场开放对A股上市公司承担风险的影响,客观评价了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效果,为推动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参考。结果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通过优化公司股权结构、缓解公司融资约束两种方式促进公司承担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沪深港通对公司承担风险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分析师关注度较低以及外资关注度高的公司中更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