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76)
- 2023(14018)
- 2022(11759)
- 2021(10767)
- 2020(9112)
- 2019(20673)
- 2018(20187)
- 2017(39048)
- 2016(21077)
- 2015(23570)
- 2014(23796)
- 2013(23848)
- 2012(22796)
- 2011(20734)
- 2010(21289)
- 2009(20258)
- 2008(19760)
- 2007(18054)
- 2006(15815)
- 2005(14932)
- 学科
- 济(93282)
- 经济(93191)
- 业(61818)
- 管理(56759)
- 企(47039)
- 企业(47039)
- 方法(37833)
- 中国(33717)
- 数学(33400)
- 数学方法(33098)
- 融(29501)
- 金融(29499)
- 银(28949)
- 银行(28919)
- 行(27904)
- 农(26822)
- 地方(25810)
- 财(25142)
- 制(21716)
- 业经(20533)
- 农业(18514)
- 学(18017)
- 贸(17617)
- 贸易(17602)
- 易(17051)
- 务(16433)
- 财务(16394)
- 财务管理(16350)
- 企业财务(15650)
- 技术(14771)
- 机构
- 学院(305285)
- 大学(303767)
- 济(129641)
- 经济(126754)
- 管理(112544)
- 研究(109120)
- 理学(94688)
- 理学院(93564)
- 管理学(91972)
- 中国(91828)
- 管理学院(91397)
- 科学(66205)
- 京(65393)
- 财(63375)
- 所(56930)
- 农(55904)
- 中心(52169)
- 研究所(51207)
- 财经(49066)
- 江(47810)
- 业大(44740)
- 经(44392)
- 农业(43745)
- 北京(42130)
- 经济学(40553)
- 范(39371)
- 州(39168)
- 师范(38942)
- 院(38661)
- 经济学院(36688)
- 基金
- 项目(193755)
- 科学(151406)
- 研究(141751)
- 基金(138706)
- 家(120809)
- 国家(119725)
- 科学基金(101402)
- 社会(89200)
- 社会科(84623)
- 社会科学(84600)
- 省(77001)
- 基金项目(72679)
- 划(64501)
- 自然(64429)
- 教育(63912)
- 自然科(62934)
- 自然科学(62906)
- 自然科学基金(61793)
- 资助(57946)
- 编号(57376)
- 成果(47471)
- 发(46640)
- 重点(44187)
- 部(42649)
- 创(40817)
- 课题(40544)
- 创新(38293)
- 性(37586)
- 发展(37377)
- 科研(37278)
共检索到4830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何剑 郑智勇 李峰 张梦婷
科技金融发展是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在推动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可能存在风险隐患。本文选用具备时变参数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98—2018年中国科技金融发展影响经济稳定的直接与间接渠道进行实证检验,并将科技金融发展历程中重要改革所造成的即期影响考虑进时变分析中。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在科技金融发展影响经济稳定的直接传导渠道中,异质性时期影响差异明显。差异在于经济繁荣与危机爆发后期,科技金融对经济稳定起到正向作用,而危机时期则起到恶化影响;其次,在系统性金融风险为中介变量的间接传导渠道中,科技金融发展对风险的冲击在滞后期内产生异质性的效应变化,而风险对经济稳定的传导则呈现波动性恶化的特征,表明长效传导渠道存在阻碍;最后,通过对科技金融不同发展时点的观测发现,促进科技金融规模化发展相较于扩宽融资渠道(新三板成立)和单纯依靠财政支持更能起到稳定经济、防范风险的作用。因此,科技金融在拓宽资本市场多重融资模式的同时,要防范企业可能性违约风险,疏通科技至经济的良性助力渠道。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劲松 钟昌标 武文慧 余韵
地区金融稳定是宏观金融稳定的基础,地区金融风险的波动及其治理将直接影响宏观金融体系的稳定。本文基于2015—2019年省级层面的中频数据,选取来自主要风险领域的十四项基础指标合成了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季度频率的地区金融稳定指数,刻画了造成各地区金融稳定发展异质性的重要风险特征,并揭示了其背后的风险因素。研究发现2015—2019年,我国整体金融稳定运行趋势不容乐观,但不同省级行政区的金融稳定运行状况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且不同时段突出的主要金融风险也有所不同。在中国金融稳定地区异质性测度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促进地区内金融资源的空间适度集中、引导地区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强化对阶段性突出风险的管控是地区金融风险治理可具体采用的三大长效措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芳 何剑
数字金融作为科技赋能的创新产物,在微观层面上,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具有一定影响。以2011—2020年我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19976个观测值为样本,研究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提升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在微观机理上,数字金融发展通过降低融资成本、改善流动性限制等机制,实现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促进;企业金融化在数字金融发展与企业风险承担能力之间发挥负向调节作用;在非国有、小规模企业中,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以上结论对深化数字金融发展、强化实体企业风险管理以及加强金融创新监管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中国金融风险与经济稳定发展》课题组,余根钱
Through the classification of financial risks,authors draw the outline of China's financial risks,and make a series of researches,which include the relation between financial risks and economic stabilization,the principles and measures against the financial risks.
关键词:
金融风险 经济稳定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石睿
金融创新、金融风险和金融稳定的关系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金融创新是金融领域各种要素的重新优化组合和金融资源的重新配置。从微观层面看,金融创新对金融稳定的促进作用体现在金融风险规避、金融效率提高和金融市场发展。从宏观层面看,金融创新有助于货币融通、金融体系稳定和金融发展安全等。而另一方面,金融创新可能带来金融脆弱性、危机传染性和系统性风险,并给金融监管带来巨大挑战,对金融安全产生负面冲击。
关键词:
金融创新 金融风险 金融稳定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徐忠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个重大判断,为新时代的金融稳定与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如何在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加注重效率和质量,使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日益增长的金融需要,是新时代向我们提出的新挑战。为更好地适应新挑战新要求,新时代金融稳定与发展应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回归有效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本源。
关键词:
服务实体 宏观审慎政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国华 沈露
基于2006~2019年30个省份的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科技金融和金融稳定综合指标,采用CRS乘数模型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构建空间SAC模型和PVAR模型,从全国总样本和东部、中部、西部分样本对科技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稳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总样本和分样本的结果都表明,科技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从影响系数大小来看,东部地区大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同时,总样本结果显示,科技金融在短期内对金融稳定有显著的负向冲击效应,但随着时间推移,负向冲击逐渐减弱;从分样本结果来看,东部地区样本结果与总样本基本一致,尚未发现中部和西部地区科技金融对金融稳定有显著冲击。鉴于此,应进一步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金融体系,针对区域实际制定差异化的科技金融政策,充分发挥科技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和溢出效应。
关键词:
科技金融 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稳定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傅强 张小波
本文在构建金融开放外源性风险体系基础上,应用"3δ"原理和偏最小二乘法对中国、东南亚和拉美等共26个国家的金融开放的外源性风险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所得结果与26个国家的金融开放的实际十分吻合。研究表明"3δ"原理和偏最小二乘法在监测和分析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外源性风险产生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建立金融开放外生源风险的评价机制,为提高金融开放监管效率,提供了相应的方法依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吴庆勇 冯立 岳磊磊
本文从股权市场、债券市场、借贷市场三个维度构建金融市场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利用2001—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对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金融市场发展的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东部地区金融市场发展水平最高,但区域内差异也最明显;东北地区金融市场发展水平最低,与东部地区的差异上升态势显著;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省际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呈持续收敛态势,而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呈现先收敛、再发散、再收敛态势。因此,应根据区域发展所处阶段,实行差异化的金融政策,以提升各经济区域的金融发展水平,逐步缩小区域金融发展差距。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孟辉
流动性风险对金融机构以及金融体系的冲击在此次美国次贷危机中充分显现。对于我国而言,类似的流动性风险集中体现在开放式基金领域。一旦投资者预期发生变化,基金的大面积赎回可能导致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并引发"基金赎回—股价下跌—赎回放大—股价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从而影响金融稳定。因此应做好应对准备,以维护股票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关键词:
证券投资基金 流动性风险 金融稳定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翠
本文首先对影子银行体系规模进行测算,并构建金融稳定指数,进而就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稳定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存在阈值效应,即呈现出一种倒"U"型关系。随后,以在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位置的银行体系为例,通过建立CoVaR模型和GARCH模型,进一步分析认为在考虑影子银行体系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后,银行体系所面临的风险显著增大;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相比,影子银行体系对大型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更明显。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德勇
中国加入WTO所面临的金融风险既源于金融业本身的高风险性和脆弱性,更源于国内国外竞争主体强弱分明的态势。金融开放的风险表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互相联系但却不尽相同的层面。宏观金融风险的最终表现是国民经济不稳定因素增加,而微观金融风险的形成则在于我国微观金融主体竞争效率的低下。
关键词:
金融开放 宏观金融风险 微观金融风险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翠
本文首先对影子银行体系规模进行测算,并构建金融稳定指数,进而就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稳定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存在阈值效应,即呈现出一种倒"U"型关系。随后,以在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位置的银行体系为例,通过建立CoVaR模型和GARCH模型,进一步分析认为在考虑影子银行体系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后,银行体系所面临的风险显著增大;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相比,影子银行体系对大型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更明显。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永谈 鲁静怡 林萍 谢权斌
本文基于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的1981Q1-2018Q2的季度样本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框架下的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FEVD)方法,在测度多维度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关联效应基础上,分析了金融周期和金融稳定机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关联效应差异,且受到金融周期和金融稳定因素的影响。在金融周期繁荣期和衰退期,经济对信贷市场的影响更突出,而房地产市场和债券市场则表现出相反的效应,股票市场的这一效应受金融周期因素的影响较弱。经济平稳运行更有利于信贷市场的良好发展,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房地产市场发展对经济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可能伴随着金融危机的出现。监管当局应认识到金融周期和金融稳定因素的差异性效应,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发展,重视债券市场发展的经济影响,主动实施宏观政策的结构性调整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